家長注意!孩子偷拿別人東西的時候,做父母的要這樣處理

2020-12-22 育兒之評道

孩子因為年齡比較小,他們的思想還沒有完全成立,很多時候他們的一些做法都是沒有意識的去做,比如看見同學的鉛筆好看,就偷偷的把鉛筆放到了自己的包裡面,或者看到好玩的玩具,偷偷的把玩具給拿回來。總之孩子的這些表現讓很多父母都非常的發愁,因為孩子亂拿別人的東西肯定是不對的,有的父母可能會對孩子打罵怒吼,但是這樣的處理方式真的是是對的嗎?家長注意!孩子偷拿別人東西的時候,做父母的要這樣處理,大家一起來看看正確的教導方式吧。

首先孩子拿了別人家的東西,千萬不要說孩子偷東西,因為孩子的性格比較頑皮,他們只是對這個東西喜歡,而自己又沒有,他們想要把它佔用了。而家長給他們冠上偷的罪名,他們就會覺得父母對自己不好。所以這個時候,父母應該溫和的對他們說:你是不是拿了其他小孩的玩具了,人家找不到得多著急呀,要是你的玩具丟了,你找不到你會不會著急呀?父母或者老師應該用一些溫和或者反問的語氣來詢問孩子,而不是以強硬的態度去詢問他們,這樣他們是不會承認的,反而下回還會去做這樣的事情。

在家長的一點點開導下,孩子慢慢也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這時候父母就要繼續開導他們去承認錯誤,有時候孩子可能不好意思去承認錯誤,所以父母一定要陪伴他們一起去,到了同學家裡要教導孩子說:對不起,我不應該拿你的東西,請你原諒我吧。一般小孩之間是不會記仇的,雙方發生這樣的事情反而會讓雙方之間的感情加深。

各位家長一定要記住讓孩子親自去承認錯誤,而不是家長代替承認錯誤,因為孩子不懂得承擔責任,他們是永遠不會改正自己的錯誤的,只有讓他們真正內心知道自己做錯事了,他們才會慢慢改正過來。

相關焦點

  • 孩子喜歡拿別人東西怎麼辦?別再說他是「偷」,睿智的父母這樣做
    其實,除了以上分析之外,孩子偷拿別人東西還往往有以下兩個原因:1、 求關注很多家庭中父母忙於工作,很少有時間在家裡陪孩子,孩子為了得到父母的關注,就用「偷拿別人東西」這種方式來讓父母把目光集中在自己的身上,而此時的父母一般都會很重視這件事,父母的關注度越高
  • 孩子偷拿東西該怎麼辦,如何處理孩子「偷東西」問題?
    1、孩子為什麼會「偷東西」(1)引起別人的注意有時候孩子並不是想偷東西,只是孩子覺得偷拿東西可以吸引大人或者同伴的注意,比如把小夥伴的玩具藏起來,小夥伴就會來找自己玩了。(2)物質無法滿足孩子在看到別人有什麼新玩具的時候,自己也想要,於是就有了這樣的行為。
  • 孩子喜歡偷拿別人東西,家長這麼做才正確
    大家都聽過「小時候偷針,長大偷金」這句俗語,家長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偷拿東西的行為,但是有些孩子總是不經意間就拿了,被別人發現更是尷尬的不行~但是家長們對待孩子偷拿東西的方式卻大有不同,有些家長覺得沒有被發現、只是一件小東西就默認了,有些家長會質問—威逼利誘—打孩子…… 放縱孩子偷拿東西是最不可取的行為
  • 發現孩子偷拿別人東西,父母的態度很重要,別讓錯誤管教毀了孩子
    孩子小的時候,東西總是丟三落四,但有些孩子東西不會少,反而會越來越多,一個媽媽發現孩子從上了幼兒園之後,自己總是會多很多稀奇古怪的小玩具,問孩子從哪來的,一會他會說小朋友送的,一會兒說是自己撿的,經過媽媽的調查發現,孩子這些玩具往往是在對方不知情的時候,裝到自己包裡的。那是不是說明自己家的孩子就是小偷呢?遇到這樣的事情應該如何去處理?
  • 孩子喜歡拿別人的東西,別貼上「偷」的標籤,家長應該這樣避免
    在很多人童年的記憶裡,都有愛而不得的東西。孩子有時會將別人的東西偷偷拿走,被家長發現也註定是一頓毒打,還會被打上「偷」東西的標籤。但在孩子們的意識裡,這真的是偷嗎?這麼小的孩子就變成一個「小偷」,父母眼裡的「小時偷針,大時偷金」?
  • 孩子為什麼偷東西,不是道德處理問題,背後的原因家長要知道
    所以說,孩子偷東西背後是有很多原因的,當父母遇到孩子偷拿東西的行為時千萬不要焦慮,這並不意味著孩子是一個壞孩子,只是孩子的物權意識和道德意識發展中的一種正常現象,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放任不管,在面對孩子偷東西的行為時,父母一定要用對方式方法,否則會對孩子造成一輩子的傷害。 那麼,當發現孩子偷東西時,有哪些方法家長千萬不能做呢?
  • 如果發現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父母對孩子不良行為如何教育?
    (2)孩子有一種異乎常人的冒險心理,他們心想,我拿了別人的東西,只有自己知道,別人卻不知道,這是多麼刺激和神秘呀。偷東西的行為大多數發生在孩子幼年時,大多數孩子並不清楚偷拿行為的卑劣之處。因此我們的家長要注意在這個方面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
  • 發現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父母該怎麼辦?6種方法不可缺
    「偷」在我們成人的世界裡是一種非常可恥的行為,所以我們從小就被父母教育絕對不能偷東西,甚至我們被家長教育「三歲偷針,長大偷金」,所以即使很小的孩子偷拿了別人的東西,也經常會被父母嚴厲斥責。我們從網上也能看到很多類似案件,皆因父母嚴懲孩子「偷盜」行為而最終釀成慘劇。
  • 五歲孩子偷拿別人的玩具?別給孩子貼上偷東西的標籤,育兒的奧秘
    五歲孩子偷拿別人的玩具,家長該怎麼辦?相信作為家長的各位,在小時候都聽過小時偷針、大時偷金的這一個小故事。這個故事講得就是一個孩子是如何在父母的縱容下從原本單純的孩子一步步地成為了偷金的小偷,最後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
  • 「媽媽,我很喜歡這個玩具」,孩子偷拿別人東西,家長如何處理?
    小林很鬱悶也很生氣,問孩子為什麼要把別的小朋友的玩具拿回來呢?孩子說,因為自己很喜歡,所以就拿回來了。小林就問孩子,小朋友同意送給你了嗎?小朋友知道你拿了他的玩具嗎?孩子看到小林接二連三地問自己後,感覺到媽媽生氣了,就開始不知所措的哇哇大哭起來了。孩子在成長的過程可能不免會遇到像小林家孩子的情況,那麼我們該如何處理孩子偷拿別人東西的情況呢?
  • 孩子拿別人的東西回家,千萬別亂貼標籤,睿智的父母這樣做
    4歲的小宇,在上機器人興趣班的時候,從班裡拿回來一個小玩具。媽媽質問他為什麼要偷東西,家裡沒錢給你買嗎?他說我沒有偷,我只是喜歡它而已。年幼的孩子從外面拿回不屬於自己的東西,這是一種是對自己喜歡東西的佔有欲。這種「佔有欲」是兒童成長發展中的一種正常心理現象,它不是蓄意的偷竊和人為的破壞社會規則。孩子到了3歲左右,就會產生明顯的「以我為中心」的意識,凡事從「我」出發。
  • 當孩子偷拿了別人的東西怎麼辦?媽媽的困擾就是這麼被解決的
    最近父母世界媽媽群裡一位寶媽的困擾引起了小編的注意:這位寶媽有一個4歲的男寶寶,平時有些調皮,但是在家長眼裡男孩子調皮一點也無可厚非。直到有一次,寶媽帶著孩子去朋友家做客,朋友家也有寶寶所以就一起玩,並沒有多想,晚上帶孩子回家,卻發現寶寶的口袋裡多了一個小玩具,雖然並不是多貴的東西,但是她意識到孩子偷拿了別人的東西,這件事也反覆縈繞在她的心中。
  • 孩子喜歡偷拿別人東西,和4個因素有關,父母可用這3個方式引導
    當然孩子自然也沒有「所有權的概念」,他們在玩別人的玩具時像在玩兒自己的一樣,自然拿了別人的東西也不會感到任何愧疚和不安。2.報有僥倖心理有的孩子在大人的教育下,明明知道偷別人的東西是不好的行為但仍還這麼做,這樣的孩子心裡總會抱有一絲絲的不會被別人發覺的僥倖心理。
  • 別急著打罵,孩子偷拿東西是因為「真喜歡」,家長可以這樣管教
    其實大部分孩子的「偷東西」,在他們自己看來就是「拿」。所以,當家長發現了孩子有這樣的行為,一方面不要上綱上線,認為偷東西就該嚴厲懲罰,另一方面,家長也需要有足夠的重視,對孩子稍加管教。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有「偷拿」東西的行為。家長帶著孩子逛超市,等出來的時候才發現,孩子的手上還抓著沒有付錢的玩具;孩子從學校回來,口袋裡偶爾會有些來歷不明的貼紙、玩具、吃的、鉛筆、橡皮等等,被問到時,孩子就說是「拿了同學的」......不少家長一發現孩子「偷東西」,都會覺得擔心甚至憤怒。
  • 當孩子偷拿了別人的東西,父母的正確教育方法應該是什麼?
    最近我的朋友,就接二連三的朋友一些事情,說到底,性質也都差不太多,都是和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有關的。第一次的時候,是班上的萌萌同學,她偷拿了幼兒園的玩具,其實幼兒園的玩具不少,老師剛開始也沒有發現,後來還是其他的小朋友在萌萌的書包裡發現的,剛開始老師也沒有太在意,想著就是小孩子貪玩,不小心裝在了書包裡,也沒有批評萌萌,可是接下來幾天,都有學生反應,萌萌總是故意的把幼兒園的玩具裝在書包裡,後來老師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
  • 孩子偷拿了超市的東西,家長萬不可坐視不管,要教孩子做人的底線
    ,不覺得是"偷"的行為,所以家長一旦發現孩子的這種行為千萬不能坐視不管,一定要嚴加管教,讓孩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告訴他們沒有付款的東西就不是我們的,不可以吃、也不可以亂拿。當孩子腦海中形成了這樣一種概念,未經允許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這種概念形成以後會伴隨他們一生,長大後肯定不會有偷偷摸摸的行為。
  • 發現孩子偷東西怎麼辦?為什麼孩子會偷東西?家長如何引導?
    女兒雖然產生了偷東西的念頭,但是卻能關鍵時候還是能約束自己的行為,讓我驚訝的同時也有欣慰。 很多孩子在年幼的時候都有過偷東西的行為,家長們在發現的時候往往一下子就給孩子貼上了「偷竊」的標籤,反應過激,甚至打罵孩子,可是這樣真的就能解決問題嗎?
  • 孩子為什麼喜歡佔小便宜、偷拿別人的東西?
    小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小毛病,比如說喜歡貪便宜、隨便拿別人東西等,也就是別人常罵的「你的手怎麼這麼長」。由於小孩子沒有物權觀念,也有可能是家長疏忽教導,那麼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是什麼原因促使他們這樣去做的呢?
  • 孩子「偷」東西不一定是學壞了,「前道德階段」父母要了解!
    我們把這個行為叫做"偷東西",而這個時候,如果家長不對孩子進行教育,孩子就會屢次伸黑手;當家長對孩子進行耐心的教育的時候,孩子則一臉天真的告訴你,他只是拿東西了,你會發現難以教育下去了。一、孩子"偷"東西不一定是學壞了,"前道德階段"父母要了解!
  • 孩子偷拿東西,怎麼辦?
    有一些媽媽發現自己的孩子愛偷別人東西,去幼兒園或者是小朋友家的時候,把自己喜歡的玩具帶回來。還有一種就是在家偷拿爸媽的錢,當然偷錢的性質會比拿玩具的稍微嚴重一些.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家長們不必過於緊張,驚慌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