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急著打罵,孩子偷拿東西是因為「真喜歡」,家長可以這樣管教

2020-12-14 甜甜圈伐木累

其實大部分孩子的「偷東西」,在他們自己看來就是「拿」。所以,當家長發現了孩子有這樣的行為,一方面不要上綱上線,認為偷東西就該嚴厲懲罰,另一方面,家長也需要有足夠的重視,對孩子稍加管教。

孩子為什麼會「偷竊」?

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有「偷拿」東西的行為。家長帶著孩子逛超市,等出來的時候才發現,孩子的手上還抓著沒有付錢的玩具;孩子從學校回來,口袋裡偶爾會有些來歷不明的貼紙、玩具、吃的、鉛筆、橡皮等等,被問到時,孩子就說是「拿了同學的」......

不少家長一發現孩子「偷東西」,都會覺得擔心甚至憤怒。俗話說:「小時偷針,長大偷金」,家長們都擔心孩子一不小心走上歪路,於是對孩子輕則嚴肅批評,重則打罵。

事實上,孩子的「偷東西」是個假議題。發展心理學研究表明,對於幼兒期(0-3歲)到學齡期(3-6歲)的孩子來說,正處於自我中心時期,還沒有完全明確物權這個概念。他們分不清你的、我的、他的三者之間的清晰界線,只要是自己喜歡的,那麼就可以是我的。

還有一些七八歲或者更大的孩子,儘管有了模糊的是非觀念和物權意識,可一旦遇到了自己喜歡的東西,這點模糊的是非概念和物權意識,還不能產生足夠的自制力去抑制他「想要」得到這樣東西的需求。

所以在大部分孩子看來,拿同學的東西並不是「偷」,而僅僅是「拿」。那麼,面對孩子這樣的行為,我們家長該如何管教呢?

如何管教孩子的「偷竊行為」?

1)先冷靜,不要反應過度

雖然孩子發生了「偷竊」行為,但並不意味著孩子就真的變成了小偷。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冷靜,思考一下是什麼原因讓孩子這麼做?然後再採取相應的對策。

2)找到孩子偷東西的深層原因

英國精神分析學家溫尼科特曾表示:孩子的問題行為,常常是在向父母表達什麼。

偷,也是如此。

表面看,它是孩子的一種錯誤行為,實際上藏著他的物質需求和心理需求。有的孩子是因為渴望,有的孩子是因為好奇好玩,還有的孩子是因為得手的成就感......

這時候,身為家長的我們需要耐心且有對策地管教。

對於學齡前的孩子,家長在家就要注意引導孩子,讓他明白「哪怕家庭成員之間的物品,想動也要經過主人同意。

對於已經上了小學的孩子,家長需要和老師商量好,一方面父母給孩子強調物權概念,讓孩子養成「拿別人物品需要徵得主人同意」的習慣;另一方面,老師在學校要多給予孩子關注,如果發現孩子把同學的物品裝到自己的書包裡,不要粗暴地給孩子扣上「小偷」、「壞孩子」的帽子,而要告訴孩子,「如果真的喜歡的話,要和同學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帶回家」。

對於年紀更大的孩子,家長要看看家裡給的零花錢是否足夠,孩子合理的物質需求有沒有得到滿足。除了根據實際情況來增加零花錢,更要注意引導孩子合理使用零花錢。

3)引導孩子當面去歸還物品和錢

如果孩子偷拿的東西是在外面商店或者別處拿的,事發後家長必須監督孩子或者配他一起歸還物品並道歉,這裡強調必須是當面歸還,不能偷偷地放回去,因為只有這樣孩子才能認識到「偷拿東西」這一行為是不正確的。

如果孩子是從家裡偷拿了錢,父母就要估計一下孩子到底拿走了多少錢,並向他說明白,這些錢必須償還,如果這些錢已經被孩子花掉了,那可以要求孩子通過勞動來還錢。

4)一如既往地相信孩子

有些家長會把「偷竊」與「壞」聯繫在一起,其實大可不必這樣,如果家長把孩子看成喜歡小偷小摸、行為不端或經常撒謊的人,孩子極有可能如其所願,變成家長所形容的這種人。

所以,我認為發現孩子有偷竊行為後,我們最重要的是一如既往地相信孩子,不要惡語相加,不要輕易給孩子加標籤,更不要上綱上線,我們只需耐心引導孩子改掉這一壞習慣即可。

孩子是一張白紙,成人的惡言惡語實在太容易成為劃破白紙的刀,就算孩子長大了,那道劃痕,也許永遠會存在。

為了守住孩子的這份單純的喜歡和好奇,我們值得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教會孩子這個世界的規則,而是不靠打罵。共勉!

相關焦點

  • 孩子在外面偷拿東西?你的管教方法或將影響他們一生
    半大的孩子,還沒有形成基本的物權意識。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在外面看到自己的喜歡的東西,可能會將其拿走。這個行為,就是成年人眼中的「偷」,但在孩子的概念裡,卻不是偷。因為他們意識不到,這個東西是別人的自己不能拿,這就是物權意識缺乏的表現。而當孩子在外面偷拿東西以後,父母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很大。
  • 孩子喜歡拿別人東西怎麼辦?別再說他是「偷」,睿智的父母這樣做
    玲玲今年三歲,剛上幼兒園沒多久,最近玲玲媽媽發現玲玲書包裡總有一些不是自己的玩具,媽媽問玲玲這些玩具是哪來的,玲玲回答說是幼兒園的,因為很喜歡,所以拿回家來玩。媽媽問玲玲有沒有經過老師的允許,玲玲就開始吱吱唔唔起來,媽媽告訴玲玲,如果不經過別人允許就拿別人的東西,那這種行為就叫「偷」,偷東西是非常不好的事情,明天去把玩具還給老師,以後不要再拿了。玲玲答應了。
  • 發現孩子偷東西怎麼辦?打罵是最差的教育方式,聰明媽媽都這樣做
    小時候家長常說:「小時偷針,長大偷金」,也就是指不要讓孩子養成偷東西的習慣,要不然小的時候偷小東西,長大就會頭價值更大的物品,犯的錯誤也就更大。所以很多家長在知道孩子偷拿家裡或者其他人的物品時,都會暴怒,覺得是自己孩子的道德品德出現問題,對孩子的懲罰非常嚴厲。但其實這打罵是最無效的教育方式,而家長最好的做法在這裡!
  • 家長注意!孩子偷拿別人東西的時候,做父母的要這樣處理
    孩子因為年齡比較小,他們的思想還沒有完全成立,很多時候他們的一些做法都是沒有意識的去做,比如看見同學的鉛筆好看,就偷偷的把鉛筆放到了自己的包裡面,或者看到好玩的玩具,偷偷的把玩具給拿回來。總之孩子的這些表現讓很多父母都非常的發愁,因為孩子亂拿別人的東西肯定是不對的,有的父母可能會對孩子打罵怒吼,但是這樣的處理方式真的是是對的嗎?家長注意!孩子偷拿別人東西的時候,做父母的要這樣處理,大家一起來看看正確的教導方式吧。首先孩子拿了別人家的東西,千萬不要說孩子偷東西,因為孩子的性格比較頑皮,他們只是對這個東西喜歡,而自己又沒有,他們想要把它佔用了。
  • 孩子喜歡偷拿別人東西,家長這麼做才正確
    大家都聽過「小時候偷針,長大偷金」這句俗語,家長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偷拿東西的行為,但是有些孩子總是不經意間就拿了,被別人發現更是尷尬的不行~但是家長們對待孩子偷拿東西的方式卻大有不同,有些家長覺得沒有被發現、只是一件小東西就默認了,有些家長會質問—威逼利誘—打孩子…… 放縱孩子偷拿東西是最不可取的行為
  • 發現孩子偷東西以後,你是如何管教他的?父母應該做到這幾點
    對於孩子的教育,作為父母也很是為難的。子不教,父之過。若是家長不去管教孩子誰還會去幫你管教!其實小孩子都會出現偷東西的行為,他們不是性格上的缺陷,他們只是好奇。當孩子出現偷竊行為的時候,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如何去應對呢?一味地打罵?又或者關起來不讓他出門?不!這是不可以的。
  • 發現孩子偷拿別人東西,父母的態度很重要,別讓錯誤管教毀了孩子
    相信很多家長都教育過孩子,別人的東西不允許隨便拿,即使是喜歡別人的東西,也要徵得對方的同意才可以,可當家長遇到小孩子未經別人允許就私自拿東西的情況,要如何去處理呢?如果就這樣判定孩子是偷盜行為,會不會有什麼不知情的原因呢?所以在注意教育的時候,父母一定要注意方法,而且要顧及到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 愉悅寶貝 | 孩子偷拿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怎麼辦?
    現在的孩子是一家一個的多,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是可勁兒的疼,爸爸媽媽只要嚴厲的管教一下,就可能招惹了哪個長輩,管來管去,爸媽只能越管越寒心,越管越累心,乾脆全權交給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自己樂得做一對卿卿我我的小夫妻。但是在這樣的生活背景下,孩子有可能沾染上了一些不良的習慣,比如偷拿其他小朋友的東西。遇到這種情況時,爸爸媽媽該怎麼辦呢?
  • 發現孩子偷東西怎麼辦?家長別急著訓斥,三招幫助孩子改正錯誤
    二、家長要避免以下三種錯誤的教育方法1.當眾訓斥孩子如果孩子偷拿其他人的東西被發現了家長就會感覺到特別沒有面子,於是有一些父母會選擇當眾斥責的方法教育孩子如果父母在孩子偷拿其他人的東西之後就給他們貼上小偷的標籤,那麼就會讓孩子覺得特別自卑,甚至會影響到他們的一生。3.打罵孩子對於一些不知道怎麼樣教育孩子的父母來說,打罵是最常用的一種教育方法。
  • 孩子偷拿了超市的東西,家長萬不可坐視不管,要教孩子做人的底線
    在我們生活中,寧寧這種行為不少見,因為孩子常常是沒有是非觀念的,他們覺得喜歡的東西就可以拿,不覺得是"偷"的行為,所以家長一旦發現孩子的這種行為千萬不能坐視不管,一定要嚴加管教,讓孩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告訴他們沒有付款的東西就不是我們的,不可以吃、也不可以亂拿。
  • 孩子撒謊怎麼辦?家長先別急著打罵,不如試試這樣做
    孩子慢慢長大,很多家長都會發現他們竟然學會了撒謊。有些父母可能會將孩子撒謊上升到品德敗壞的高度,對孩子嚴加斥責和懲罰。但是其實,有時候孩子撒謊並不一定是道德問題,撒謊的孩子不見得就是&34;,那麼發現孩子撒謊,家長應該如何來引導呢?
  • 孩子喜歡拿別人的東西,別貼上「偷」的標籤,家長應該這樣避免
    在很多人童年的記憶裡,都有愛而不得的東西。孩子有時會將別人的東西偷偷拿走,被家長發現也註定是一頓毒打,還會被打上「偷」東西的標籤。但在孩子們的意識裡,這真的是偷嗎?這麼小的孩子就變成一個「小偷」,父母眼裡的「小時偷針,大時偷金」?
  • 發現孩子偷東西怎麼辦?為什麼孩子會偷東西?家長如何引導?
    有一次,小雎去她家玩的時候,時不時地誇她女兒的一條手鍊,可以看出小雎非常喜歡,朋友找了個機會把女兒單獨叫到房間,想讓女兒把手鍊送給小雎,女兒同意了。就在走出房間的時候,朋友看到小雎神色慌張地把那條手鍊從口袋裡掏出來放回原處。 雖然小雎最後沒有偷東西,但是朋友覺得孩子有這樣的苗頭還是應該讓我知道一下。
  • 孩子處於叛逆期怎樣管教?家長無須打罵,這樣管教孩子更優秀
    孩子處於叛逆期怎樣管教?家長無須打罵,這樣管教孩子更優秀養育孩子是一個很不容易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家長不僅要面對孩子身體上出現的毛病,還要解決孩子心理上產生的問題,只有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 當孩子偷東西時,父母應該怎麼做?
    生怕自己的孩子沾染上這種壞毛病,養成偷盜的習慣,毀掉一生的前途。其實大部分小朋友都有過偷東西的經歷,小到偷拿同學的東西,大到偷父母的錢,還有的就是偷拿商店的商品了。朋友趕忙道歉,讓孩子把玩具還回去。其實很多孩子都沒有「偷」的概念,他們只有「我喜歡,我就可以隨便玩、隨便拿」的認知。
  • 為何孩子會「偷東西」,這些原因你可能真不知道,別盲目打罵了
    1、孩子沒有「物權意識」,需及時開導孩子年齡還小,一般都沒有產生物權意識,不知道其他人的東西是不可以亂拿的,而且也不知道商店裡面的東西還需要掏錢買。2、了解孩子「偷」東西的原因其實有的時候孩子之所以偷東西,並不是出於一些不良的目的,可能要引起父母的注意,或者自己的壓力很大,利用「偷」東西來發洩自身的壓力。也有的時候因為孩子囊中羞澀,但是對於某種東西十分的喜愛,因此私下才會悄悄的偷過來自己用。
  • 在超市「偷」拿了東西的孩子,是壞孩子嗎
    最近在悟空回答上看到一個提問,「今天孩子在超市偷拿了東西,應該怎麼去教育引導」。看到這個問題感觸良多,下面懶爸就和大家共同探討下一、偷拿東西對不對不對。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朝,偷一文錢也是要判刑的。偷盜的行為是道德品行,甚至上升到刑罰的高度。偷是絕對不允許的。
  • 孩子偷拿東西該怎麼辦,如何處理孩子「偷東西」問題?
    1、孩子為什麼會「偷東西」(1)引起別人的注意有時候孩子並不是想偷東西,只是孩子覺得偷拿東西可以吸引大人或者同伴的注意,比如把小夥伴的玩具藏起來,小夥伴就會來找自己玩了。(2)物質無法滿足孩子在看到別人有什麼新玩具的時候,自己也想要,於是就有了這樣的行為。
  • 孩子偷拿外面的東西?你的管教方法影響他一生
    對於三四歲的孩子來說,某件東西是屬於「自己的」,還是「別人的」,界限並不清晰。特別是父母還沒有告知他們規則的時候。就算是大一點的孩子,也還是不知自己的行為是不是正確。 他們很多時候只是單純地因為喜歡這件東西而將它放入口袋,被帶回家的東西對孩子來說就像從路邊撿來的一個小瓶蓋一樣。
  • 孩子為什麼偷東西,不是道德處理問題,背後的原因家長要知道
    孩子喜歡偷東西會被大人看成「大逆不道」的事,因為家長會把偷東西這一行為上升到道德層面,但事實上,處於3到5歲年齡段的孩子來說,他對「偷」這個字並沒有任何概念,喜歡拿東西,都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