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外面偷拿東西?你的管教方法或將影響他們一生

2020-08-24 梓墨寶寶娘親

半大的孩子,還沒有形成基本的物權意識。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在外面看到自己的喜歡的東西,可能會將其拿走。這個行為,就是成年人眼中的「偷」,但在孩子的概念裡,卻不是偷。因為他們意識不到,這個東西是別人的自己不能拿,這就是物權意識缺乏的表現。

而當孩子在外面偷拿東西以後,父母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如果處理不當的話,可能會給孩子的心理髮育和性格養成留下隱患。

孩子在外面偷拿東西?你的管教方法或將影響他們一生!父母都看看

前段時間,網上一則「7歲女童商場偷拿玩具親媽報警」的新聞,一直掛在熱搜榜上。據了解,在廣東佛山南海,有一位7歲的女孩樂樂,在商場裡偷偷拿了幾個玩具扭蛋。母親和店員不停地詢問,但樂樂就是不承認自己偷拿了。

看到女兒倔強的樣子,母親突然想到可以報警,才能讓女兒長記性。母親報警之後,警察很快就來了,在民警的教育下,樂樂終於承認了:「我看到玩具很漂亮很想要,但是家裡窮,不好意思問媽媽要錢,所以就偷偷拿了。」

女兒承認自己偷東西後,媽媽便帶著她去到商場裡,讓她跟店員道歉,並且按照商品的原價進行賠償。

對此,這位母親表示:「我想用這個方法,給自己女兒一個教訓。有時候我們不能讀懂她內心的世界,最好是能夠給她做到一個警告」。

孩子在外偷拿東西?父母管教方法用對了,才能讓孩子「回到正軌」

很多父母遇到類似的情況,可能會動手打罵孩子。通過打罵的方式,父母並不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偷東西是錯誤的,他們只是害怕父母的權威才道歉。而且,打罵的方式還會給孩子留下陰影。

甚至有的孩子,還會產生逆反的心理,父母越是打罵,他就越是要去「偷東西」,發洩自己的不滿,進而養成錯誤的觀念。所以說,遇到這樣的情況,父母一定要真正地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只有管教的方法用對了,孩子才能「回到正軌」。

如果孩子在外面有「偷東西」的行為,父母要怎麼管教呢?

①弄清楚原委,加強孩子的物權意識

遇到這樣的事情,父母可以先了解其中的原委。因為有的孩子,並不能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偷竊。他們或許只是很喜歡這個東西,然後想要帶回家。在沒有物權意識的孩子眼中,從商店裡拿和在外面路邊撿,差不多是一個概念。弄清楚事情的原委後,父母就要教育孩子,告訴他們這個是別人的東西,自己不能拿,強化孩子的物權意識,避免孩子再犯錯。

②不要打罵,但要給孩子教訓

打罵孩子從來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如果孩子偷東西了,父母儘量不要打罵,但是要給孩子一個教訓,就像文中的母親一樣,讓警察來教育女兒,讓她長記性。另外,還可以採取其他的方式,比如讓孩子勞動賠償,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這樣他們才會意識到偷東西是錯誤的。

今日互動話題:你家孩子有過類似的行為嗎?你是怎麼教育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文章的最後非常感謝大家的閱讀,還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如果大家對這個問題還有什麼看法或建議,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別忘了給小編點個讚或分享給身邊需要的人,還有其他有關於備孕、孕產、育兒的問題也可以留言提問,小編會儘量一一去看哦,關注小編每天都會分享不同的備孕育兒小知識!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相關焦點

  • 孩子偷拿外面的東西?你的管教方法影響他一生
    但父母還是有責任要引導孩子,讓孩子樹立物權意識。因為物權意識不明確,以為這個世界的東西是可以隨便拿的。 孩子的最初表現就如同小動物一樣。比如對於狐狸來說,他們會覺得自己看到的雞鴨就是自己的獵物,他們的世界裡沒有物權意識,只有生存的需要,想吃啥就去抓。 而對於家養的動物就不一樣。
  • 別急著打罵,孩子偷拿東西是因為「真喜歡」,家長可以這樣管教
    其實大部分孩子的「偷東西」,在他們自己看來就是「拿」。所以,當家長發現了孩子有這樣的行為,一方面不要上綱上線,認為偷東西就該嚴厲懲罰,另一方面,家長也需要有足夠的重視,對孩子稍加管教。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有「偷拿」東西的行為。家長帶著孩子逛超市,等出來的時候才發現,孩子的手上還抓著沒有付錢的玩具;孩子從學校回來,口袋裡偶爾會有些來歷不明的貼紙、玩具、吃的、鉛筆、橡皮等等,被問到時,孩子就說是「拿了同學的」......不少家長一發現孩子「偷東西」,都會覺得擔心甚至憤怒。
  • 孩子偷拿了超市的東西,家長萬不可坐視不管,要教孩子做人的底線
    ,不覺得是"偷"的行為,所以家長一旦發現孩子的這種行為千萬不能坐視不管,一定要嚴加管教,讓孩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告訴他們沒有付款的東西就不是我們的,不可以吃、也不可以亂拿。當孩子腦海中形成了這樣一種概念,未經允許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這種概念形成以後會伴隨他們一生,長大後肯定不會有偷偷摸摸的行為。
  • 孩子偷拿東西,父母一味地打罵會影響孩子一生,應該從根本上解決
    文丨圖圖爸爸如果你的孩子從放在家裡面的錢包拿上100塊錢,沒有告訴你,你會怎麼處理呢?有相關的兒童教育專家研究表示:在孩子兩歲以後,他們就已經學會了撒謊,同時可以想辦法去掩飾自己的行為。除此之外,孩子還有可能存在現在大部分父母所認為的「偷」的行為,而父母處理的方式會影響他們的一生。
  • 孩子偷拿東西,怎麼辦?
    有一些媽媽發現自己的孩子愛偷別人東西,去幼兒園或者是小朋友家的時候,把自己喜歡的玩具帶回來。還有一種就是在家偷拿爸媽的錢,當然偷錢的性質會比拿玩具的稍微嚴重一些.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家長們不必過於緊張,驚慌失控。
  • 孩子偷東西不一定是學壞了,父母一味地打罵,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可是,媽媽最近發現萱萱學會了偷東西。原來,這個周末,媽媽帶著萱萱去閨蜜家串門,閨蜜家裡有很多公主的貼畫。萱萱圍著一個人魚公主的貼花轉了好幾圈。在要離開的時候,萱萱媽媽忙著和閨蜜道別,也就沒有看著萱萱,可是在回家的路上,萱萱一直偷偷地盯著媽媽的眼睛看。在媽媽的質問下,萱萱才說出了自己拿了閨蜜家公主貼畫的事情。原來自己偷偷將公主貼畫撕了下來,想要回家貼在自己的本子上。
  • 發現孩子偷拿別人東西,父母的態度很重要,別讓錯誤管教毀了孩子
    相信很多家長都教育過孩子,別人的東西不允許隨便拿,即使是喜歡別人的東西,也要徵得對方的同意才可以,可當家長遇到小孩子未經別人允許就私自拿東西的情況,要如何去處理呢?如果就這樣判定孩子是偷盜行為,會不會有什麼不知情的原因呢?所以在注意教育的時候,父母一定要注意方法,而且要顧及到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 孩子屢次伸黑手?"前道德階段"娃把偷當成拿,父母的管教很重要
    我們把這個行為叫做"偷東西",而這個時候,如果家長不對孩子進行教育,孩子就會屢次伸黑手;當家長對孩子進行耐心的教育的時候,孩子則一臉天真的告訴你,他只是拿東西了,你會發現難以教育下去了。
  • 愉悅寶貝 | 孩子偷拿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怎麼辦?
    現在的孩子是一家一個的多,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是可勁兒的疼,爸爸媽媽只要嚴厲的管教一下,就可能招惹了哪個長輩,管來管去,爸媽只能越管越寒心,越管越累心,乾脆全權交給了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自己樂得做一對卿卿我我的小夫妻。但是在這樣的生活背景下,孩子有可能沾染上了一些不良的習慣,比如偷拿其他小朋友的東西。遇到這種情況時,爸爸媽媽該怎麼辦呢?
  • 當孩子偷東西時,父母應該怎麼做?
    生怕自己的孩子沾染上這種壞毛病,養成偷盜的習慣,毀掉一生的前途。其實大部分小朋友都有過偷東西的經歷,小到偷拿同學的東西,大到偷父母的錢,還有的就是偷拿商店的商品了。因為害怕自己的孩子「小時偷針,長大偷金」,所以很多家長總是習慣用粗暴的方式對待他們,想以此糾正他們的錯誤行為。但卻也由此忽略了這種粗暴方式給孩子帶來的影響。
  • 為何孩子喜歡「偷」東西?只是觀念錯誤,3招讓他們改掉壞習慣
    旁邊是兒童玩樂的地方,就聽到幾個孩子在那裡一起玩耍。一個小男孩在偷拿別人的玩具,口袋裡都裝的鼓鼓囊囊的,別的孩子也在質問這個小男孩。都在說如果不還給他們,以後就不一起玩了。但是那個男孩卻作出&34;,對他們說:&34;後來這群孩子的家長都來了,包括那個小男孩的,男孩的媽媽走過來連聲道歉,將玩具還給了其他的孩子。我心想如此明事理的父母,怎會培養出孩子的&34;。
  • 孩子搗亂偷東西,家長教育方法不對,會影響孩子將來的性格
    並且我哥哥認為總是被老師找,自己的孩子總是被投訴,這是一件非常丟人的事情。我鄰居家的小男孩也是個不讓人放心的孩子,之前他同學從家帶了一個變形金剛,然後他看見了,也想玩兒一會兒,但是那個同學卻怕他把他的東西弄壞了,不願意給他玩兒。抵不住玩具的誘惑,他把它拿回家了。
  • 孩子偷東西,你會怎麼做?愚蠢的父母用錯誤的教育傷害孩子一生
    比如我家差不多2歲的兒子最近在小區跟小朋友玩時,他想玩別人的玩具,會拿自己的玩具去交換。小朋友們回家前,他會懂得將玩具拿去歸還給小朋友。有些家長疏於引導的熊孩子,看上別人的玩具,直接去搶奪。這種小朋友一般是不受歡迎的,明顯是家長關鍵時期的教育缺失,使孩子錯過了物權的敏感期。
  • 如果發現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父母對孩子不良行為如何教育?
    年幼的孩子並沒有「我的」「你的」這樣的所有權概念,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往往便伸手拿了放進口袋或帶回家裡。無論孩子拿了別人多麼小的一件東西,大多數父母都會驚恐萬分,感到很焦慮,畢竟這與品行密切相關。如不嚴加管教,長此以往,孩子定會步入歧途。雖然孩子的不良行為可能沒有那麼深刻的惡意,但還是應該從小進行教育,「勿以惡小而為之」。
  • 孩子偷錢後,寶媽說那不是「偷」是「拿」,三個方法讓娃再不偷拿
    不得不說這位媽媽真的非常睿智,因為偷和拿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早早的給孩子貼上了&34;的標籤,有可能會影響他們一生的成長。1、沒有&34;的概念孩子在10歲以下其實對偷這個字是沒有什麼概念的,這時他們的物權意識雖然已經萌芽,但是卻還沒有發育成熟。所以他們根本不知道人與人以及事與事之間都是有界限的,他們認為家裡的東西就是自己的,所以會混淆偷和拿的行為。
  • 發現孩子偷東西以後,你是如何管教他的?父母應該做到這幾點
    對於孩子的教育,作為父母也很是為難的。子不教,父之過。若是家長不去管教孩子誰還會去幫你管教!其實小孩子都會出現偷東西的行為,他們不是性格上的缺陷,他們只是好奇。當孩子出現偷竊行為的時候,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如何去應對呢?一味地打罵?又或者關起來不讓他出門?不!這是不可以的。
  • 孩子喜歡偷拿別人東西,家長這麼做才正確
    大家都聽過「小時候偷針,長大偷金」這句俗語,家長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偷拿東西的行為,但是有些孩子總是不經意間就拿了,被別人發現更是尷尬的不行~但是家長們對待孩子偷拿東西的方式卻大有不同,有些家長覺得沒有被發現、只是一件小東西就默認了,有些家長會質問—威逼利誘—打孩子…… 放縱孩子偷拿東西是最不可取的行為
  • 孩子偷拿東西該怎麼辦,如何處理孩子「偷東西」問題?
    1、孩子為什麼會「偷東西」(1)引起別人的注意有時候孩子並不是想偷東西,只是孩子覺得偷拿東西可以吸引大人或者同伴的注意,比如把小夥伴的玩具藏起來,小夥伴就會來找自己玩了。(2)物質無法滿足孩子在看到別人有什麼新玩具的時候,自己也想要,於是就有了這樣的行為。
  • 女童商場偷東西親媽報警:父母沒及時做到這3點,會影響孩子一生
    店員有監控錄像作為證據,確認孩子曾出現偷東西的行為,但女孩就是不承認自己偷拿了東西。無奈之下,店員用小女孩的手錶電話聯繫到她媽媽。媽媽趕到後,對孩子進行了詢問,孩子還是不肯承認,媽媽很生氣,但她沒有選擇打罵孩子,而是進行了報警。
  • 發現孩子有偷拿東西的行為,家長該怎麼辦?如何引導孩子改正?
    一、對於孩子「偷拿」的行為,家長請不要貼上「偷竊」的標籤孩子年紀小,並不懂「拿」和「偷」的區別,所以會產生一些大人們眼中不好的行為,但實際上他們並沒有這方面的想法。如果父母都給孩子貼上「偷竊」的標籤,這種負面的詞彙會影響孩子的自尊心,會導致孩子內心的自信心受到傷害,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出現逆反現象,那就是把「偷竊」愈演愈烈,變成真正的盜竊。要知道,在孩子們的概念裡,非黑即白,當他們認為是白的事情,最後被貼上了黑色的標籤,只會讓他們的認知出現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