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市「偷」拿了東西的孩子,是壞孩子嗎

2020-12-23 懶爸帶娃

最近在悟空回答上看到一個提問,「今天孩子在超市偷拿了東西,應該怎麼去教育引導」。看到這個問題感觸良多,下面懶爸就和大家共同探討下

一、偷拿東西對不對

不對。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朝,偷一文錢也是要判刑的。偷盜的行為是道德品行,甚至上升到刑罰的高度。偷是絕對不允許的。按照現行刑法,是要視偷盜的金額等情況來量刑的,而針對於未成年人則實行較為寬緩的刑事政策。

二、孩子行為分析

對於孩子來說,對於法律的認知是欠缺的,對於自己的偷拿行為是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的,甚至不認為是錯的,「偷拿」這個詞來形容孩子的行為可能有些不恰當,可能更應該說是「偷偷的拿」,而這個偷偷的拿,不一定是為了躲避超市工作人員的監督,也就是說,不一定是為了不付款,極有可能是為了躲避父母,不想讓父母知道,因為孩子可能還沒有非常明確的金錢或者買賣的概念。

三、父母行為分析

孩子出現這種偷拿的行為,有很大可能是因為父母幹涉或者阻斷了孩子對某些物品需求的獲得。如孩子喜歡吃雪糕,但是家長又不想讓孩子吃。但在告知或者教育孩子不能吃,應該少吃的過程中,運用了不恰當的溝通方式,批評、打罵、嚇唬等等這種方式,而且經常使用這種方式來教育孩子,導致孩子在有自己各類需求時,表現膽怯,不敢表達,為了達到自己的需要,採取撒謊、通過自己的方式避開父母視線範圍,自己偷偷行動等形式。

所以孩子的各類行為,與孩子的性格、父母日常與孩子溝通教育的方式有極大的關係,短期內可能會引起孩子行為的變化及走極端,長此以往甚至引起孩子價值觀的改變,進而影響孩子性格、行為習慣的養成。

當然也不排除父母或其他長輩在個人行為習慣中,有愛佔便宜以及其他一些行為,影響了孩子的認知及行為習慣。

所以出現這類情況,父母不應該首先責備、批評孩子,而更多的應該去反思自己的日常行為。

四、如何去教育孩子

面對這類情形,家長首先應該端正自己的態度,不能一味地去批評孩子,首先應該自我批評和檢視。

家長應該充分分析自己平時的行為習慣,是否有對孩子這種行為的引導與暗示;

充分分析平時自己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方式,是否有阻斷孩子滿足需求,孩子怯於表達,不敢給父母提要求的傾向;

充分分析孩子其他的長輩在個人行為中、或者言傳說教中,是否有對孩子的行為暗示。

孩子的行為模仿能力非常強,如有孩子的奶奶或者其他長輩,在超市買東西時,已經過稱的商品,又將其他商品放入,孩子極有可能去效仿,但孩子並不太明白行為的含義及後果。

與孩子充分溝通十分重要。

孩子出現了這種行為,回到家後,應該鼓勵孩子去敞開心扉,了解清楚孩子到底為什麼要這麼做再來教育引導。

如果孩子對自己的行為認知不夠,根本沒有意識到這種行為是偷,就應該告訴孩子行為的嚴重後果。並在今後的教育中,加入商品交易的教育,鼓勵孩子自己買東西,告知孩子什麼是自己勞動所得,什麼需要通過貨幣與別人進行交易。

如果孩子的主觀目的就是為了偷拿,逃避付款,這種情況就得深思了,逃避付款的深層次的目的是什麼。嚴厲的警告還是要有的,但是不能通過打罵的形式給孩子留下陰影,從正面去引導,逐步養成孩子正確的價值觀。

小結

孩子幼年期的教育非常關鍵,是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的階段,如何培養孩子成為一個擁有良好道德品行的人很重要。

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往往忽視自己言行對孩子的影響,忽視自己的言傳身教。幼年的孩子模仿力極強,同時心理又較為脆弱,家庭氛圍是孩子教育的一大部分。好多家長高度重視早教、幼兒園、興趣班等等各方面的教育,卻忽視了自己作為孩子人生最大的「導師」這個角色。

所以作為父母,你真的合格了嗎?

好了,今天懶爸就跟大家分享到這裡,歡迎評論區繼續討論這個話題,記得點讚關注哦。

相關焦點

  • 寶寶超市「偷」拿東西被搜身,媽媽高情商操作,保住孩子面子
    什麼樣的家庭教出什麼樣的孩子,因為寶寶在剛剛降臨這個世界的時候,什麼都不懂。這個社會的生存法則,為人處事,全靠父母教導。如果你發現寶寶在超市偷拿東西,會怎麼處理呢?工作人員走過來說:「你家孩子是不是偷拿東西了,我們需要搜身」,橙子看了寶寶一眼,便直接回懟:「我家孩子怎麼可能會偷拿東西?如果你們這樣大庭廣眾之下誣陷孩子,非要進行搜身的話,我直接報警了!」工作人員看橙子態度堅決,就沒再繼續。橙子出超市後,偷偷將手伸進寶寶的口袋,竟然摸到了一小包糖果。
  • 孩子偷拿東西,怎麼辦?
    有一些媽媽發現自己的孩子愛偷別人東西,去幼兒園或者是小朋友家的時候,把自己喜歡的玩具帶回來。還有一種就是在家偷拿爸媽的錢,當然偷錢的性質會比拿玩具的稍微嚴重一些.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家長們不必過於緊張,驚慌失控。
  • 孩子偷東西,該怎麼教育?
    推薦語:孩子偷東西,聽上去很嚴重,不少孩子上幼兒園後都會這樣,這是因為:學齡前的孩子過於忠實自己的欲望,難以控制自己,並不代表他們是壞孩子。但作為家長,我們要知道如何引導孩子,遠離小偷小摸,來聽聽這節課怎麼說的吧?
  • 「你孩子偷拿東西,不信就搜身」,寶媽一句話,超市保安即刻放行
    帶孩子出門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意外,有時候可能你一轉身,孩子就不見了。但除了擔心孩子走丟之外,還要擔心孩子會不會犯別的小錯誤,就比如孩子在超市拿了東西父母卻沒有及時發現,導致出超市時觸發警報器,讓家長十分的尷尬。
  • 孩子偷拿了超市的東西,家長萬不可坐視不管,要教孩子做人的底線
    寧寧的媽媽和寧寧從樓下小超市回到家以後,發現寧寧正躲在自己的房間在吃薯片,而這個薯片正是孩子在超市裡跟媽媽要,媽媽怕吃零食影響身體而沒給寧寧買的薯片,寧寧的媽媽立刻明白了,一定是孩子趁大人們不注意,自己偷偷塞在包裡的,頓時怒火中燒,問孩子薯片是哪裡來的,寧寧支支吾吾說不上來,媽媽更確定了自己的猜想。孩子小時候就偷偷拿別人的東西,長大後不得成為名副其實的小偷?
  • 10歲孩子總是偷拿果凍,超市發現要求拍照登記,網友:孩子怕了嗎
    孩子還小,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總是會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想要去摸去拿,下意識地就認為那是自己的東西。此時父母應該幫孩子意識到如果在外面直接拿東西屬於偷的行為,是會受到懲罰的。這有助於讓孩子形成一個正確的價值觀,並從這個小細節對孩子的未來產生積極的影響。
  • 別急著打罵,孩子偷拿東西是因為「真喜歡」,家長可以這樣管教
    其實大部分孩子的「偷東西」,在他們自己看來就是「拿」。所以,當家長發現了孩子有這樣的行為,一方面不要上綱上線,認為偷東西就該嚴厲懲罰,另一方面,家長也需要有足夠的重視,對孩子稍加管教。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有「偷拿」東西的行為。家長帶著孩子逛超市,等出來的時候才發現,孩子的手上還抓著沒有付錢的玩具;孩子從學校回來,口袋裡偶爾會有些來歷不明的貼紙、玩具、吃的、鉛筆、橡皮等等,被問到時,孩子就說是「拿了同學的」......不少家長一發現孩子「偷東西」,都會覺得擔心甚至憤怒。
  • 孩子喜歡偷拿別人東西,家長這麼做才正確
    大家都聽過「小時候偷針,長大偷金」這句俗語,家長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偷拿東西的行為,但是有些孩子總是不經意間就拿了,被別人發現更是尷尬的不行~但是家長們對待孩子偷拿東西的方式卻大有不同,有些家長覺得沒有被發現、只是一件小東西就默認了,有些家長會質問—威逼利誘—打孩子…… 放縱孩子偷拿東西是最不可取的行為
  • 孩子愛「拿」別人的東西,就是壞孩子嗎?
    這位孩子爸知道後,氣不打一處來。回來整理女兒的書包,果然發現女兒的筆袋裡多出了一個漂亮的粉色橡皮。就問女兒:這橡皮哪來的?一開始,女兒還吞吞吐吐、躲躲閃閃。在爸爸的嚴厲追問下,女兒才承認,是她看見同桌的橡皮漂亮,就拿過來自己用了。爸爸繼續問:「別人同意給你用了嗎?」
  • 發現孩子偷東西怎麼辦?為什麼孩子會偷東西?家長如何引導?
    雖然小雎最後沒有偷東西,但是朋友覺得孩子有這樣的苗頭還是應該讓我知道一下。女兒雖然產生了偷東西的念頭,但是卻能關鍵時候還是能約束自己的行為,讓我驚訝的同時也有欣慰。 很多孩子在年幼的時候都有過偷東西的行為,家長們在發現的時候往往一下子就給孩子貼上了「偷竊」的標籤,反應過激,甚至打罵孩子,可是這樣真的就能解決問題嗎?
  • 孩子在超市被「誣陷」偷東西,寶媽的一番話,讓店員羞愧萬分
    導讀:孩子在超市被「誣陷」偷東西,寶媽的一番話,讓店員羞愧萬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在超市被「誣陷」偷東西,寶媽的一番話,讓店員羞愧萬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6歲孩子「偷拿」糖果,被超市保安要求搜身,媽媽的做法值得學習
    前些天她帶著女兒上超市,女兒想要一包糖果,但麗麗因為女兒正在換牙,不想給她買就拒絕了這個要求,沒想到女兒趁媽媽不注意,悄悄把一小包糖果放在了自己的口袋裡。麗麗買單後,剛走到超市的大門警報器響了,保安攔下了她們說:「是不是孩子拿了什麼東西?」,麗麗說:「我女兒沒偷過東西,會不會是你們搞錯了?」,保安說:「警報器怎麼可能出錯?
  • 孩子逛超市偷拿一袋糖,兩位媽媽不同做法,教育出的孩子截然不同
    在兩個孩子苦苦哀求無果後,二人一拍即合,一人拿了一個偷偷裝進兜裡。恰好那個超市的安保工作並不嚴密,兩個人偷拿的糖果並沒有被發現,二人高興地回到家都不約而同地拿出玩具開始玩。,當天晚上,在超市下班之前,莉莉就帶著兒子到超市給超市的工作人員道歉,並把糖果按照相應的價格買下,回家狠狠地教育了兒子一通,後來兒子再也不敢偷拿別人的東西了,因為兒子覺得這樣的做法太丟臉了。
  • 發現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父母該怎麼辦?6種方法不可缺
    「偷」在我們成人的世界裡是一種非常可恥的行為,所以我們從小就被父母教育絕對不能偷東西,甚至我們被家長教育「三歲偷針,長大偷金」,所以即使很小的孩子偷拿了別人的東西,也經常會被父母嚴厲斥責。我們從網上也能看到很多類似案件,皆因父母嚴懲孩子「偷盜」行為而最終釀成慘劇。
  • 你的孩子偷拿東西怎麼辦?
    之前看過一個視頻,有一個七歲半的小孩在超市裡偷拿了東西,被媽媽發現之後,他是拒不認帳,死不認錯。媽媽沒辦法,情急之下只能報警處理,有粉絲評論提問,我們家也有這現象,是不是也可以交給警察處理?先實名佩服一下,但是咱們就別給警察叔叔添亂了。
  • 孩子在超市偷拿棒棒糖,家長該如何正確處理?
    同時,幼兒階段的孩子還很難理解規則和流程。舉個例子,逛超市買東西時,孩子的想法是:「超市裡的東西好像大家都在拿呀,那我也可以拿吧。」他們並沒有樹立起付完錢才可以帶走東西的規則意識,所以常常在不知道流程和規則的情況下,拿了不該拿的物品。
  • 孩子為什麼偷東西,不是道德處理問題,背後的原因家長要知道
    朋友和我說,她家寶寶現在三歲了,最近發現帶她去超市的時候,孩子總喜歡「順手牽羊」,把自己喜歡的物品放進口袋悄悄帶回家。朋友嚴厲的批評過孩子幾次,但孩子的這種偷竊行為卻並沒有任何改善,這幾天又把幼兒園的玩具帶回家了,這讓朋友特別惱火,不知道該如何糾正孩子的壞毛病。 孩子偷東西是故意的嗎?
  • 孩子偷拿東西該怎麼辦,如何處理孩子「偷東西」問題?
    1、孩子為什麼會「偷東西」(1)引起別人的注意有時候孩子並不是想偷東西,只是孩子覺得偷拿東西可以吸引大人或者同伴的注意,比如把小夥伴的玩具藏起來,小夥伴就會來找自己玩了。(2)物質無法滿足孩子在看到別人有什麼新玩具的時候,自己也想要,於是就有了這樣的行為。
  • 「你家孩子偷拿東西,不信搜身」,寶媽一開口,工作人員即刻放行
    許多家長在帶孩子逛超市時有過這樣的經歷,在拒絕孩子要購買什麼東西的請求之後,孩子會偷偷將東西拿來放在兜裡。而在出超市的時候,警報器發出的滴滴聲則會讓家長大為尷尬。工作人員想必見過很多次這樣的情況,擔心孩子家長胡攪蠻纏維護孩子,便對於女士說:「你家孩子偷拿東西,不信搜身」。
  • 當孩子偷拿了別人的東西怎麼辦?媽媽的困擾就是這麼被解決的
    直到有一次,寶媽帶著孩子去朋友家做客,朋友家也有寶寶所以就一起玩,並沒有多想,晚上帶孩子回家,卻發現寶寶的口袋裡多了一個小玩具,雖然並不是多貴的東西,但是她意識到孩子偷拿了別人的東西,這件事也反覆縈繞在她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