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拿」別人的東西,就是壞孩子嗎?

2020-12-22 阿呆爸育兒

文/果兒媽

1

8歲女兒愛「拿」別人東西

女兒上小學以後,我發現她經常丟三落四。每次周末回家,不是鉛筆、橡皮、尺子丟了,就是校服、水杯丟了。

除了丟東西,有時候她的書包裡,還會多出一些我沒見過的文具。

為此,我很困惑。不得已給她買文具都是成盒子的批發,才夠她丟的。

一開始,我以為就我家女兒這樣,還狠狠地批評過她。沒想到,一和家長們交流,發現大多數孩子,都經常丟三落四。

前不久,還有幾位家長在群裡詢問「有哪個孩子書包裡多出了一本書」,她家孩子的英語書、數學書丟了。

我就很納悶,那些丟了的東西究竟去哪兒了?肯定不會憑空消失。

一種原因可能是孩子粗心,放錯了地方。

還有一種原因可能就是被別的孩子拿去「玩」了。

那些憑空多出的東西,又是哪來的?在我的追問下,女兒說是她拿自己的文具和別人換來的。

昨天,班級群裡有一位爸爸,吐槽自己8歲的女兒,老愛拿別人的東西。看見喜歡的東西,不管別人同不同意,都強行佔為己有。

為此,人家孩子家長還專門找過這位爸爸,讓他好好教育自己的女兒。

這位孩子爸知道後,氣不打一處來。回來整理女兒的書包,果然發現女兒的筆袋裡多出了一個漂亮的粉色橡皮。就問女兒:這橡皮哪來的?

一開始,女兒還吞吞吐吐、躲躲閃閃。在爸爸的嚴厲追問下,女兒才承認,是她看見同桌的橡皮漂亮,就拿過來自己用了。

爸爸繼續問:「別人同意給你用了嗎?」

女兒低下頭,更加吞吞吐吐。爸爸見狀,更是氣上心頭,一巴掌打在了女兒的臉上。

這位爸爸氣憤地在群裡說:平時什麼事都可以由著女兒,唯獨這種涉及到原則性的問題,絕不能慣著孩子,得讓她知道犯錯就要付出代價。

2

孩子拿別人的東西就是偷盜行為嗎?

其實被爸爸在群裡吐糟的那個女孩,不僅學習好、才藝好,平時見到家長、同學也彬彬有禮,是老師和同學們眼中的優等生。

但為什麼這樣的孩子,會肆無忌憚地拿別人東西呢?這種行為,到底算不算偷盜行為呢?

從兒童身心成長規律來說,這位爸爸想的也許過於嚴重了。

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這種行為既談不上「偷」,也不是大人所理解的「拿」,這只是孩子在特定年齡階段的一種特殊的心理反映。

兒童心理學研究分析表明,處於這個階段2到10歲這個階段的孩子,其心理發展水平還處於較低的水平,根本沒有「偷」的概念。往往就是我喜歡什麼,就想拿回去玩玩,很少考慮拿回去之後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

雖然老師和家長經常教育孩子「別人的東西不能拿」,但對小孩來講,他們還不能真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更不能將這句話內化為自己的自覺行為。

所以,對小孩拿別人東西的這種行為,家長其實大可不必過於緊張,也不要因此就擔心孩子出了什麼嚴重的道德品質問題。

如果因此打罵、恐嚇孩子,不僅起不到應有的效果,還可能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影響孩子正常的社交行為。

但是家長也不能過分縱容孩子,還是應該採取適當方法,去矯正孩子的這種行為習慣。以免孩子將來長大,真的出現道德品質問題。

3

這幾種方法,建議有困擾的家長試一試

孩子愛拿別人的東西,家長首先得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

主要反思兩點。

是不是平時在生活中,事事處處為孩子做主,導致孩子沒有自主權,一直用著自己不喜歡的東西?

是不是平時缺乏對孩子足夠的關注,讓孩子試圖通過這種方式博取父母更多的關注和愛?

孩子越來越大,父母還是要學會適當放手,多給與孩子一些自主選擇的權利。

小到買一支筆、一個本子,大到上什麼興趣班,學什麼選修課。父母放心讓孩子自己去選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孩子擁有了自己的心愛之物,就不會因為喜歡,肆意拿別人的東西。

同樣的,如果孩子得到了父母充分的關注,也就不會因為抱負或者求關注,去故意犯錯氣父母。

其次,家長也可以嘗試教育孩子「以物換物」,建立平等的交換關係,強化孩子的物權意識。

我女兒這一點就做的挺不錯,她很小的時候就會使用這一招,總能讓小朋友開心,自己又能夠心安理得地得到自己喜歡的東西。

小時候,每次出門玩,我都會給女兒多帶一份零食和玩具。在遇到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就可以一起分享零食和玩具。

女兒會用自己的零食和玩具換取她喜歡的零食和玩具,一份物品得到兩份快樂,女兒從小就體會「交換」的樂趣。

現在,她依然會用這種方法,比如用自己帶多一瓶的牛奶換同學的課外書,用自己的畫筆換同學的螢光筆。

在交換的過程中,她的物權意識也逐漸強化。我的東西和別人的東西,她分的很清楚。在關鍵時刻,她就能夠克制自己去拿別人東西的衝動。

最後,對已經犯錯了的孩子,父母最好能鼓勵孩子,去主動承擔責任。要求孩子把拿別人的東西「完璧歸趙」,並為自己的行為向別人道歉。

如果拿別人的東西,被孩子用了、弄壞了、弄丟了,父母還得和孩子一起盡力去彌補,一起修復或者購買物品。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知道別人的東西是別人的,如果自己拿過來用了,就得照樣償還。

這樣孩子以後再想拿別人東西的時候,心理上就會有所顧忌。而從小就懂得承擔責任的孩子,長大也會更有責任心。

其實你有沒有發現,孩子出現的很多問題,都與父母平時的教育方法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睿智的父母會細心觀察,在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主動向自己問責,而不是把什麼責任都推到孩子身上。

多給孩子一些真正的關愛,針對孩子的問題多去尋找科學的解決之道,主動和孩子一起成長,而不是一味在孩子身上發洩自己的不滿和憤怒,孩子必然會回報給父母一個更優秀的自己。

相關焦點

  • 孩子愛佔小便宜,拿別人東西怎麼辦?錯誤的教育毀掉孩子的一生
    育兒貓咪先和家長們說一個案例:孩子媽媽說,她家孩子二年級,別的什麼都挺好,就是老愛拿別人東西。媽媽對這個問題特別反感,孩子爸爸脾氣也急,每一次對孩子都是連說帶打。但也沒起什麼效果,媽媽特別擔心偷拿東西會成為孩子的習慣。
  • 在超市「偷」拿了東西的孩子,是壞孩子嗎
    最近在悟空回答上看到一個提問,「今天孩子在超市偷拿了東西,應該怎麼去教育引導」。看到這個問題感觸良多,下面懶爸就和大家共同探討下一、偷拿東西對不對不對。在兩千多年前的秦朝,偷一文錢也是要判刑的。偷盜的行為是道德品行,甚至上升到刑罰的高度。偷是絕對不允許的。
  • 孩子總愛拿別人東西怎麼辦?
    我兒子現在已經上小學了,可總愛拿別人的東西。他從上幼兒園就有這個壞毛病,我們說也說了,罵也罵了,打也打了,可這個壞毛病到現在都沒有改掉。   今天他又拿了別人的東西,還帶回了家裡。我問他:「你拿人家東西的時候心裡是怎麼想的?」他說:「我就是喜歡,就想拿。」我問他知道這樣不對嗎,他說心裡知道不對,但自己控制不住。
  • 你是「壞孩子」嗎
    每個班或許都會有所謂的『好孩子」 和「 壞孩子」那到底是怎樣算好孩子,怎樣算壞孩子?我常在思考這個問題,有人會說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調皮的孩子就是壞孩子。真的是這樣嗎?我認為不是的。我覺得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獨體,都應該值得被關注和疼愛,不能因為孩子的一次犯錯或調皮搗蛋再或者一個壞習慣就認定他是一個壞孩子。每個孩子都是天真可愛的,他調皮不聽話,或許是想得到老師更多的關注和鼓勵。我們班的軒軒就是一個聰明可愛又有些調皮的孩子。
  • 孩子愛佔小便宜、拿別人東西怎麼辦?
    還有些時候,媽媽們會感覺到,當孩子拿別人的東西,不想還給人家的時候,卻絲毫不會產生出任何的不安和愧疚,這是怎麼回事呢孩子為什麼要拿別人東西?1、沒有所有權的概念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是非常以自我為中心的,在他們的腦海當中,並沒有形成「你的」,「我的」這樣的概念。所以,當孩子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時,就會認為是自己的,希望能夠據為己有。
  • 當孩子拿了別人東西 你會保守秘密嗎?
    關於孩子拿別人東西怎麼辦這個問題,相信很多爸媽都碰到。但很多爸媽卻不知如何來處理這個問題。你會擔心孩子走上歪路而嚴厲呵斥嗎?如果孩子告訴你這個秘密了,你會保守嗎?當孩子拿別人東西要怎麼辦?
  • 當孩子偷拿了別人的東西怎麼辦?媽媽的困擾就是這麼被解決的
    直到有一次,寶媽帶著孩子去朋友家做客,朋友家也有寶寶所以就一起玩,並沒有多想,晚上帶孩子回家,卻發現寶寶的口袋裡多了一個小玩具,雖然並不是多貴的東西,但是她意識到孩子偷拿了別人的東西,這件事也反覆縈繞在她的心中。
  • 「好孩子」不該只有一個標準,沒準哪天就變成「壞孩子」了,咋辦
    由古至今,孩子好像可以簡單歸類為兩種,好孩子OR壞孩子,好孩子乖巧懂事,學習成績好,聽父母話,俗稱別人家的孩子。而壞孩子則與之相反,成績不好,專注力不夠,活潑好動,難以管教。可是好和壞的標準是誰定義的?好壞的標準。
  • 孩子喜歡拿別人的東西,家長應該怎麼教育?
    還有一句「別人碗裡才是最好的」,既是形容一個人的好奇心,又是形容一個人的貪慾。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小孩子,還沒有正確的價值觀,看到別人的東西,總算很想拿過來。每當這個時候,就有很多家長,希望對方讓著自家的孩子,然後把孩子喜歡的東西拿到手。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孩子,在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的時候,就會伸出自己的手,把別人東西拿到自己的手裡,而且他不明白這是錯誤的行為。
  • 2020巴小妹家教網絡課堂 | 孩子總愛拿別人的東西怎麼辦?
    2020巴小妹家教網絡課堂 | 孩子總愛拿別人的東西怎麼辦?我家孩子在學校裡總是錯拿別人的東西,這該怎麼辦?我家大寶總是搶二寶東西,又哭又鬧的,怎麼說都不聽。
  • 壞孩子是寵出來的,你會做這個錯誤的引導者嗎
    鄰居家的小孩子今年四歲了,在學習方面很精通,一學便會,我想這樣的孩子是再好教育不過了。可是,你想不到的是在家裡他是「老爺」,在鄰居眼裡他是「小偷」,在外人眼裡他是「壞孩子」。因為家裡有些重男輕女的思想,他是家裡的大孫子,所以備受家人寵愛,有求必應,在他犯錯誤的時候最厲害的懲罰不過就是一句怒吼,四歲的他沒被家人打過一次,不管輕的重的一次沒有被打過。
  • 什麼才是好孩子?你的孩子是壞孩子嗎?
    在孩子的世界裡,物分兩類,非好即壞。每個小朋友都希望自己人見人愛,想努力做一個好孩子,可事實上,好孩子需要承受的心理壓力,是大人都無法承受的痛楚。所以當孩子沒有正確價值觀的判斷力時,老師與家長意見有分歧該聽誰的話?2.懂事的孩子是好孩子孔融讓梨的故事影響了幾代人,可有一點很重要,孔融是主動且發自內心的讓梨。家長要求孩子模仿,應該把大梨讓給別人,才是好孩子。孩子一臉不屑:那讓他先選,是不是我就有大梨吃了?
  • 人民網評《哪吒》:壞孩子和好孩子,你更愛哪一個?
    陳塘關的老百姓、哪吒的小夥伴們似乎都活在哪吒的陰影之下,因為打心底裡,他們一直認為哪吒就是「魔丸降世」。包括哪吒自己也在自我封閉,不到電影最後一刻,我們感受不到哪吒對母親父親的尊敬和愛。觀眾們看在眼裡的,只有李夫人對哪吒的寵溺和李靖對哪吒深沉的愛。
  • 2020巴小妹家教網絡課堂 | 孩子總愛拿別人的東西怎麼辦?
    「巴中婦聯」微信公眾號特別推出2020巴小妹家教網絡課堂為全市兒童家庭送上科學家庭教育大禮包~我家孩子在學校裡總是錯拿別人的東西,我家大寶總是搶二寶東西,又哭又鬧的,怎麼說都不聽。於是「拿別人東西,被關注的就多,父母就只看我一人」成為了小凱的慣用模式。
  • 孩子偷拿東西,怎麼辦?
    有一些媽媽發現自己的孩子愛偷別人東西,去幼兒園或者是小朋友家的時候,把自己喜歡的玩具帶回來。還有一種就是在家偷拿爸媽的錢,當然偷錢的性質會比拿玩具的稍微嚴重一些.孩子偷拿別人的東西,家長們不必過於緊張,驚慌失控。
  • 孩子愛拿別人東西與道德無關?被冤枉的孩子,父母需進行改善
    前幾天下班回家,公交車上偶遇到幾個幼兒園接孩子回家的媽媽,A媽媽說,聽他們老師說孩子隔壁班新來的一個小女生偷拿了別人的鉛筆被抓到了,B媽媽說,聽他們說這個小女生轉學就是因為在原來幼兒園偷拿了同班同學的東西,待不下去,才轉學的,C媽媽說那這一次是不是她還得轉學走?孩子自從三歲左右覺醒自我意識,就開始用自己的的方式分析和了解這個世界。
  • 「壞孩子」?其實不然
    作業經常不交、平時愛打架、不聽父母和老師的話……這也許就是班主任眼中的「壞孩子」。在我的教學生涯中,就遇到過這樣一位「壞孩子」。「彭老師,小天剛才又打了張晨,還吐了他一臉的水!」值日班長匆匆從教室裡奔過來告訴我。
  • 孩子喜歡拿別人的東西,別貼上「偷」的標籤,家長應該這樣避免
    在很多人童年的記憶裡,都有愛而不得的東西。孩子有時會將別人的東西偷偷拿走,被家長發現也註定是一頓毒打,還會被打上「偷」東西的標籤。但在孩子們的意識裡,這真的是偷嗎?這麼小的孩子就變成一個「小偷」,父母眼裡的「小時偷針,大時偷金」?
  • 2歲孩子總愛亂拿別人東西?別罵孩子小偷,很可能是物權敏感期
    隨便拿東西,是2歲左右孩子最常見的壞毛病其實,2歲左右的孩子,剛剛進入物權意識敏感期,在他們的意識中,所有的東西都是我的,都可以隨便拿。囯外教育專家也說過,孩子二歲的哲學是「我的我的,什麼都是我的」。這就是一個特例,但是又很典型的物權意識,從他身體裡排出的,他也會認為「那是我的」。再典型一些的呢,就是孩子爭玩具了,搶玩具搶到哭的情形在生活中更是常見了。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來講,不要隨意套用「偷」、「自私」等字眼,更不要嚇唬、責罵,甚至打孩子。
  • 哪吒和敖丙:壞孩子和好孩子,你愛哪一個?
    一個魔丸,一個靈珠;一個醜矮矬,一個高俊帥;一個張狂似火,一個沉靜如冰;一個壞孩子,一個好孩子。你愛哪一個?壞孩子讓人頭疼,好孩子讓人心疼。這樣的壞孩子讓人頭疼,卻也鮮活可愛,我甚至很期待看他又能作出什麼新花樣。可是好孩子敖丙呢,一出現就是個玉樹臨風的少年,容顏俊美卻不敢示人,彬彬有禮卻不苟言笑。他隱忍、克制、優雅、善良,從不無理取鬧、從不恣意妄為,像海水一樣沉靜、憂鬱,這樣的懂事讓人心疼,好像從來沒有過沒心沒肺的童年。壞孩子得到關愛,好孩子背負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