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循環的力量
宏觀上看,我們社會運行的底層基礎架構在循環之上。
內燃機與柴油發動機的發明,改變了世界。正是循環的力量,讓機器能夠做功,帶動龐大的機械運作,支撐著我們的現代社會運作。
微觀上看,我們的身體內能量的代謝過程也處於一個不斷循環往復的過程。
1937年漢斯·克雷布斯(Hans Krebs)發現了人類身體內的極其微小精密的循環機器:克雷布斯循環。
三羧酸循環(tricarboxylic acid cycle)是需氧生物體內普遍存在的代謝途徑,分布在線粒體。因為在這個循環中幾個主要的中間代謝物是含有三個羧基的檸檬酸,所以叫做三羧酸循環,又稱為檸檬酸循環或者是TCA循環;或者以發現者Hans Adolf Krebs(英1953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姓名命名為Krebs循環。三羧酸循環是三大營養素(糖類、脂類、胺基酸)的最終代謝通路,又是糖類、脂類、胺基酸代謝聯繫的樞紐。
這個有著八個步驟的連鎖反應,能讓物質在新陳代謝的過程中轉化為一切生命基礎的能量。它可以用來解釋所有生命的運動、生長、自我修復和生命繁殖。
它就像一部精密的瑞士手錶,內部的零件密密麻麻,大小齒輪嵌套起來聯合運作,每個部分都需要不斷回到初始狀態,不斷循環才能保證機體正常工作。
02循環與進化
所有的這些宏觀微觀的循環系統,都是在達爾文進化論的指引下,經過一代一代的繁殖和優化,在漫長的歷史中固化了那些偶然的有利特徵。在這個過程中,基於重複勞動產生的創新和進步,就像生物體內無意識的演化過程一樣,在文化進化中加速循環。
唯一不同的是生物的進化是通過種族內基因遺傳實現的,而技術的進步則是通過傳遞給那些能習得和模仿先進性的同種非親屬。
達爾文式的進化可以看作是一種從量變到質變的循環。這裡我們可以用反證法來推導出循環對於進化的決定性意義。
如果我們認為自然選擇的進化取決於繁殖和變異,而循環無關緊要,那如何解釋最初生命的產生過程中,從無到有的過程?如果將重複循環視為進化的關鍵過程,就可以將生命這一複雜美好的事物,從神跡的崇拜中解脫出來,思考下自然環境如何在上億年的循環更替中,形成了適合生命形成的自然環境。
作為科學自媒體人,路漫長且艱辛。每天看著寥寥閱讀量,應該能夠深刻體會到那句名言:世界上最難的事,一個是把自己的想法裝進別人的腦袋裡,另一個是把別人的錢裝進自己的口袋裡。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堅持才有希望,讓我們踏著循環的節奏,早日邁進量變到質變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