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磨盤山,李定國抗清最後一戰,擊殺八旗20多位高級將佐

2020-12-20 小王子說歷史

明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陷明都北京,崇禎皇帝自縊而死。明朝諸位皇室相繼在南方起兵抗清。明末農民起義張獻忠隊伍一支的李定國在錯綜複雜的政治和軍事情勢下,聯合南明永曆朝廷在西南地區共同抗擊清軍南下,尤其是在磨盤山最後一戰,使得清軍不敢驕橫窮追。

李定國與「聯明抗清」

公元1646年,明朝廣西巡撫瞿式耜擁立桂王朱由榔在肇慶稱帝,這就是歷史上的南明永曆政權。順治三年(1646年)八月,張獻忠北上抗清在西充兵敗身亡。孫可望、李定國帶領大西軍向南撤退,緊接著攻克重慶、遵義、貴陽。

攻克貴陽以後,李定國和孫可望兩個人便產生分歧,孫可望主張逃跑,李定國主張以西南為根據地,聯合南明永曆政權,把抗清鬥爭進行到底。經過複雜的談判和權力鬥爭後,孫可望答應供應永曆政權錢糧開銷,永曆帝允許孫可望「大小戰爭,誅斬封奏,先行後奏」。「聯明抗清」戰線初步形成。

公元1647年,大西軍平定雲南土司沙定洲之亂,與沐天波、楊畏知率領的明軍結盟,約定「共扶明後,恢復江山,」大西軍由此改為「明將軍」。大西軍在西南地區得以穩固以後,與永曆朝廷合作「匡扶明室」、「驅除韃虜」。

1650年,清軍先後攻陷桂林、廣州,1652年李定國出楚粵,率步騎八萬和五十頭戰象出徵,到了七月,李定國取得桂林和衡州的勝利,清軍定南王孔有德、敬謹親王尼堪戰死。並收復廣西、湖南、江西、廣東地區。

李定國便開始兩次徵廣東,由於孫可望想獨佔雲南,切斷了滇黔的物質援助,再加上鄭成功部隊支援來遲,導致李定國和孫可望分道揚鑣,孫可望投降清朝,緊接著爆發磨盤山血戰,李定國率領大西軍勇猛作戰。

血戰磨盤山

順治十六年(1659年)二月十九日,李定國渡過怒江,二十一日吳三桂率領人馬也渡過怒江。李定國來到磨盤山以後,埋伏三道伏兵,竇民望為「初伏」、高文貴為「二伏」、王璽為「三伏」,每一道伏兵2000人。

吳三桂來到磨盤山以後,他認為李定國已經逃竄了。下令軍隊越過磨盤山西追擊,這個時候南明永曆政權大理寺卿盧桂生投降吳三桂,他向吳三桂洩露了李定國的伏兵之計。吳三桂趕忙下令撤退,這個時候第一道伏線,知道埋伏被識破,不得已,發炮出戰。

第二道伏線看到第一道伏線出擊了,第二道伏線也發炮,由於盧桂生的投降,打亂了李定國的部署,李定國自己也是一頭霧水,乾脆據險督戰,激戰從卯時一直打到忠於,雙方傷亡都很慘重,山上山下到處都是屍體。

這次戰鬥酷烈空前,傷亡最大,未出站前,明伏兵被槍炮與箭擊而死在溝的有三分之一,激戰死在戰場上的也有三分之一,清軍也損失慘重,吳三桂部署,自都統下,固山額真沙裡布、祖澤潤等20多位高級將佐戰死。

磨盤山血戰李定國打擊了清軍,李定國料定吳三桂必無戒備,才埋伏三道伏兵,因為叛徒洩密功敗垂成,就是這一戰,南明的軍隊再也無力對抗吳三桂的大軍,李定國卓越的指揮才能和頑強果敢的鬥志,使清軍不在敢驕橫窮追。

相關焦點

  • 大戰廈門海,鄭成功絕境反擊打出輝煌一戰,陣斬八旗60員將佐
    這場戰役,讓清軍遭遇入關以後最慘烈之傷亡,一戰消滅八旗將佐60人,遠超過鄭成功軍事生涯歷次戰役,如果要比較數量,廈門之戰收割的清軍將佐甚至超出晉王李定國衡陽之戰的一倍有餘。 此戰背景始自1659年(永曆十三年,順治十六年),鄭成功率軍北伐,起初勢如破竹,天下震動,卻在南京城下兵敗垂成,大敗收場,只得退回廈門。
  • 他一走,斷了反清復明的最後希望
    是年,抗清名將、民族英雄李定國十歲。 李定國,字鴻遠(或作寧宇、霖宇、一純、大綬),1621年(天啟元年)六月十一日出生於陝西延安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公元1630年(崇禎三年),年僅十歲的李定國參加了張獻忠起義軍,張獻忠看到李定國相貌不凡,收做養子。張獻忠有四個養子,老大是孫可望,然後就是李定國,老三老四是劉文秀和艾能奇。
  • 大明英烈李定國
    歷史故事-每天閱讀一個歷史小故事!李定國率領的都隊軍心振奮,紀律嚴格。他們由雲南貴州攻打到湖南,屢擅屢勝,收回了幾座重要城鎮,之後又兵分三路攻打桂林,當時,清朝南徵軍將領,定南王孔有德鎮守桂林,城被攻破後,他自焚而亡。李定國繼續攻取,除了梧州以外,整個廣四都被收復。 李定國一邊派兵接著剿殺殘餘敵軍,一邊安頓民眾,將躲進山中的南明官吏接回了城內。
  • 南明中興的最後希望,他兩蹶名王,打破「女真滿萬不可敵」的神話
    圖:李定國像李定國(1621年—1662年),字寧宇(或雲字一人,初名如靖),南明永曆政權抗清名將,陝西榆林(或作延安)人。李定國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公元1630年(崇禎三年),張獻忠發動陝北饑民起義,將少年李定國收為養子。從此,他跟隨張獻忠轉戰南北,是張獻忠的四大養子之一。當張獻忠戰死以後,大西軍餘部推入雲南,並且平定了當地的叛亂,在張獻忠的另一養子孫可望的帶領下對雲南進行了有效的統治,因為統治有方,雲南的民生經濟得到了恢復,為之後的抗清戰爭集聚了一定的經濟實力。
  • 歷史上鐵血戚家軍的最後一戰
    萬曆帝徵調全國的精銳部隊和身經百戰的總兵趕赴遼東,但努爾哈赤先在薩爾滸,後在尚崖間,將明軍的正規精銳部隊基本全殲。薩爾滸一戰後,開原、鐵嶺也相繼失守。 八旗軍直撲遼東重鎮瀋陽,此時一支明軍已經在趕赴瀋陽增援了,這就是戚金帶領的戚家軍。但可惜瀋陽僅一天便被攻破。渾河南岸,戚金按照戚繼光和俞大猷兩位,留下的軍事操典,指揮士兵迅速擺開明軍著名的車陣,一場血戰即將打響。
  • 永興之戰:吳三桂一戰打斷八旗軍脊梁,陣斬清朝41名八旗將佐
    三藩的存在,每年要耗官府兵餉2000多萬兩,在經濟上成為了清廷沉重的負擔。康熙皇帝親政數年,深知朝廷中外之利害和前代藩鎮之得失,《清聖祖實錄·卷一五四》記載:「朕聽政以來,以三藩及河務、漕運為三大事,夙夜厪念,曾書而懸之宮中柱上。」康熙六年,吳三桂便試探康熙皇帝,以目疾請求解除總管雲貴兩省事務,康熙帝以照顧吳三桂身體為理由,拒絕了吳三桂。
  • 南明永曆政權最後的崩潰始於孫可望降清,他送給了清朝什麼禮物?
    雲、貴地區是永曆政權和李定國所部最後的根據地,那裡山高林密,少數民族眾多,從來都是兵家最忌諱攻伐的地區,李定國能跟清朝對峙十多年,這一片地區的地勢是主要依仗之一,但這一優勢瞬間就沒了。最後是清朝之所以厚待孫可望,是想利用他在原大西軍餘部中的威望吸引更多的軍官向清朝投降,從內部瓦解李定國殘部。
  • 渾河之戰,戚家軍的最後一戰,謹以此文向這支鐵血軍團致敬
    而努爾哈赤也在剛剛的戰鬥中感到了白杆兵的厲害,再與河另一岸的戚家軍開打之前,他再三告誡剛剛慘勝的八旗兵輕敵。並強調河對岸也都是川兵,用來警示部下,據《三朝遼事實錄》記載:   (努爾哈赤強調)勿輕敵,仲癸所將皆川兵"。
  • 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一百位名將排行榜(三)
    將,讓人百看不厭。中國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將軍,小編整理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一百位名將排行榜,希望大家喜歡。由於人員過多前兩天我先說了第61到第100名。今天我來說一說第41到第60名。43.李定國籍貫:陝西榆林結局:悲憤成疾逝去簡介:明末抗清名將,參加張獻忠起義被收為養子,張獻忠死後率部歸順南明,在危難之際毅然捐棄前嫌,與明聯手抗清且矢志不渝
  • 中國歷史:抗清烽火燃遍全國
    十月在肇慶建立的桂王永曆政權也是先天不足,建立不久就被清軍追得東奔西跑,要不是一些抗清比較堅決的明朝將領和農民軍餘部的支持,恐怕也早就壽終正寢了。南明諸政權只不過是全國抗清鬥爭中的一桿旗幟,其他抗清的重要力量還有農民軍餘部和各支地方武裝及明朝遺民組織的隊伍。李自成犧牲後,大順軍餘部進入湖南,李過、高一功、郝搖旗等以合營的方式與南明何騰蛟、堵胤錫等部聯合抗清,這才掀開抗清鬥爭新的一頁。
  • 《伊洛納》開局怎麼擊殺導師 《伊洛納》快速擊殺NPC導師技巧
    這裡要切記別跳過新手教程,因為在教程中NPC還會送你一件紅色飾品,這種高級的裝備哪有不拿的道理呢?(我全都要)  最後還是要提醒下三個需要注意的地方,一出門之後不要去其它城市,要直接進入特爾斐,二開局一定要選擇「魔像」種族或「鋼琴家」職業的其中一個,倘若不選或選錯便無法拿起炸彈,三自殺後要選擇回家按鍵。走完上述流程後,我們背包裡就已經有了三件神器了,這時候就趕快出門大展身手吧!
  • 三國殺:東吳最後的守護人,一代天將,沒有他吳國早滅亡八年
    三國殺移動版上新武將中存在著這樣一位天將,他是孫吳的最後一位輔國大將,更是他抵擋住了敵人幾倍於自己兵力的數萬大軍,為吳國日益墮落的政治局面保留了一絲生機。他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東吳最後的守護者——陸抗,話不多說,先上圖兒:說起陸抗,您一定會想他和大名鼎鼎的東吳「中流砥柱」陸遜是不是有關係?
  • CF霓虹擊殺圖標外觀一覽 霓虹擊殺圖標長什麼樣
    霓虹擊殺圖標。這款擊殺圖標仍是一件交易所道具,所以小夥伴們就不要擔心獲取途徑啦~不過交易所新一輪道具加入,還會升值嘛?從倉庫中,小夥伴們能更加直觀的感受到「霓虹」感的由來,霓虹效果的擊殺圖標,更加絢麗,值得入手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