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走,斷了反清復明的最後希望

2020-12-12 騰訊網

大明崇禎三年,陝西大旱,哀鴻遍野,饑饉相望,農民起義呈星火燎原之勢。

是年,抗清名將、民族英雄李定國十歲。

李定國,字鴻遠(或作寧宇、霖宇、一純、大綬),1621年(天啟元年)六月十一日出生於陝西延安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公元1630年(崇禎三年),年僅十歲的李定國參加了張獻忠起義軍,張獻忠看到李定國相貌不凡,收做養子。張獻忠有四個養子,老大是孫可望,然後就是李定國,老三老四是劉文秀和艾能奇。從此,李定國追隨張獻忠。

那時候呀,十歲左右進軍營的窮孩子,一抓一大把。李定國小小年紀被張獻忠看中,自然有奇特之處。他眉宇清秀、骨骼清奇、目光堅毅、氣定神閒,錦袍鐵甲美少年!

此後,李定國隨著張獻忠南徵北戰,軍政水平不斷提高,成了大西軍一員智勇雙全的年輕將領。

李定國24歲時,被封為安西將軍,監管16座軍營,人稱"小尉遲"、"萬人敵",威名遠播。

公元1646年(清順治三年、明隆武二年)八月,張獻忠隨大軍北上抗清。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張獻忠中清兵流矢,死於戰場。

大西軍陡失主帥,頓時大亂,被清軍殺得連連敗北。

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值此危急關頭,李定國和孫可望、劉文秀、艾能奇等人一起,擔負起指揮大西軍的重任!

大西軍擺脫追敵,迅速南下,保存了有生力量。

南明總兵曾英趁火打劫,半路截殺大西軍,李定國、孫可望等將領抱著破釜沉舟之決心,率部搶渡長江,猛攻南明軍,陣斬曾英,極大地震懾了南明軍,使其土崩瓦解!

在重慶,四將軍處死了唆使張獻忠妄殺兵民,久為軍中積恨的左丞相汪兆麟,乘勝進抵綦江。四將軍傳諭各營:"各宜同心協力,共扶幼主,克成大事",提高了士氣,"傳諭之後,歡聲滿營……各營帖然" 。大西軍轉危為安!

此時民族矛盾已成為國內主要矛盾,李定國捐棄前嫌,提出和南明聯合,共同抗清。大西軍最高領導層經過激烈爭論,最終確立了"聯明抗清"的戰略。

此後,李定國率部平定黔滇,兩蹶名王(孫有德自焚,陣斬清親王尼堪),擊敗了不可一世的滿清八旗軍,取得了桂林、衡州二次大捷,威震天下,清廷嚇得一度想放棄西南七省!

堡壘最易從內部攻部,就在南明軍士氣旺盛,準備北伐中原之際,孫可望私慾膨脹,嫉妒李定國軍政之功,竟然背叛聯盟,投向清廷懷抱,使大好戰局,出現逆轉!

討伐孫可望、血戰磨盤山等戰役後,聯盟軍元氣大傷,李定國夢寐以求的復國大業,化為泡影。

在各路清軍追殺下,李定國的兵馬越打越少,被迫入緬。誰知緬王獻永曆帝給吳三桂,永曆帝被心狠手辣的叛臣吳三桂殺死,李定國徹底絕望,對天痛慟,滿目血淚!

不久,李定國帶著無盡的遺憾,病逝於勐臘(一說景線)。蓋世英雄,就此落幕。反清復明,不再可能。

李定國死後,部下數千人不降,聚於阿瓦河東百裡,稱為"桂家"。勐臘各族人民奉李定國為神,過晉王墓神色莊重,均膜拜。並於後山復建"漢王廟",每年春節進行隆重祭祀。

相關焦點

  • 此人矛盾的一生,先後效忠大順和明清,最後又反清復明
    就好比吳三桂,他原本是明朝遼東總兵,後來大順政權和清朝分別籠絡他,吳三桂就開始左右搖擺。最後他「衝冠一怒為紅顏」,歸順了清朝,幫助其趕走李自成,入主中原,但清朝很多人,其實都打心底瞧不上他。吳三桂都如此,更別說今天要說的這個人了,此人是個極為矛盾的人物,一生反覆,比起吳三桂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先後效忠大順、南明和清朝,可是突然有一天,又宣布要反清復明。
  • 簡析:「反清復明」失敗的原因
    一、義軍內部分裂,大大削弱了抗清的實力在當時反清的力量大體可以分成三支,南明政權自有力量,臺灣的鄭成功,張獻忠建立的大西軍,其中影響力和實力最大的就是大西軍。張獻忠死後,大西軍內部就開始出現了矛盾與分歧,作為領袖之一的孫可望總想著自己當皇帝,李定國遵從張獻忠的遺願力保南明朝廷。
  • 中國歷史上的反清復明組織
    天地會結果滿清為了對付漢人的一系列反抗活動,對天地會等反清復明集社的阻止,在關內推行了一系列迫害政策,對它認為有反清復明思想的人士進行逼迫,統治全中國期間與漢族進行此起彼伏的明爭暗鬥,在整個清朝時期滿族對於漢族保持著相當的戒心,在政治上採取懷柔與阻止進入高層的多種方式來進行打壓漢人,漢人進行秘密結社混同宗教進行了多次地反抗各地的反抗明朝本土,自從滿清入關之後明朝的遺臣擁立一些宗室建立一系列的小朝廷史稱南明但最終被滿清各個擊破,1648年最後一位南明皇帝永曆帝遣出使羅馬教廷請求教宗出兵協助抗擊滿清,但十年之後教宗的回書才被卜彌格帶到交趾安南
  • 天地會反清復明,金庸筆下的反清復明,於歷史上的有著很大的出入
    提起明清的歷史總有一個詞是不得不說的,那就是「反清復明」。大家都知道,在清軍進入山海關後,為了能夠更快的加固滿清的政權,於是就對中原地區的漢人進行了高壓的政策手段。中原和江南地區的漢人,對於這樣的做法也是發起了很多反抗。
  • 反清復明四大帝王:三位只是打復明旗號,一位雖然復明卻是假冒的
    「反清復明」是反清民眾提出的口號,希望推翻清朝,恢復大明統治。而事實上,清朝造反的人只是打著「反清復明」的旗號,真正恢復大明統治的少,大多數都是自立為帝王,成不成先過把癮再說。下面就說說反清復明四大帝王,其中一位改名換姓,冒充崇禎十世孫。
  • 《鹿鼎記》中「反清復明」的傷痛,凝聚了抗日孤勇之魂
    這也就導致了新版《鹿鼎記》開播後豆瓣評分一跌再跌,最後超越了《喜寶》的評分,喜提全年的墊底爛片,8萬8千人評價,評分2.9分,從中也可以看出觀眾失望至極的情緒。在《鹿鼎記》中,韋小寶在因緣際會中成為了「反清復明」的大boss,但是多少知曉「反清復明」四字中,蘊含著多少傷痛呢?
  • 聊一下清朝年間漢人的反清復明
    反清復明的思想,有幾個方面。反清復明一,民族等級差距。暗中進行反清復明的活動。三,圈地、投允和逃人法引起社會動蕩。1644年大量的滿族人、蒙古人和其他民族的成員進駐北京, 首先面臨的即如何解決這些人的生計問題。為了解決入關者的生計問題和旗兵給養, 滿族貴族入關後圈佔漢人的無主土地和荒地, 作為皇莊、王公勳戚等貴族莊田。
  • 反清復明動員才是真!
    最後的研究結論是,洪洞大槐樹移民傳說是假,反清復明動員是真!由於不願意破壞當時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的根祖文化旅遊建設氛圍(已經被列為山西省重點特色文化產業區),沒有大張旗鼓地匯報和宣傳!致使該研究成果一直躺在那裡睡覺!
  • 明朝滅亡幾百年後,為何還有人反清復明,三個方面來分析
    明朝確實讓人懷念,不是懷念那種封建制度,只是因為它是最後一個漢族政權。在明朝滅亡幾百年後,仍然還有不少人反清復明。其實大家都知道,明朝已經滅亡這麼久,清朝經過前幾代皇帝的統治,已經足以在中原站穩腳跟,就算造反也是徒勞無功。既然如此,為何大家還執著於反清復明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分析。
  • 清末敗亡過程中還有反清復明「天地會」的影子嗎?
    看過香港武俠電影的都有聽說反清復明的字語,李自成的起義軍攪亂了明朝後,清軍趁機以王者姿態進入關內,建立了以滿人為主的大清王朝。後明朝遺老擁立一些宗室皇親建立一些較小政權,史稱南明。南明並沒有回天之力,逐個被清軍擊潰,自此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大明完全被清朝取代。
  • 他武藝高強,反清復明失敗後,遠逃海外,建立一國家,還自認國王
    也正是因為如此,雖然清朝前期國力不錯,但是統治者滿人的身份一直為人們所詬病,全國各地掀起了一場場反清復明的戰鬥。當然,他們的起義最終還是失敗了,清王朝一直屹立著,直到最終徹底落後於世界才走向了終點。那麼問題來了,這些人失敗之後到了哪裡?他們的未來又是如何呢?
  • 大明朝史:明朝滅亡後,為什麼那麼多人都喊反清復明的口號?
    大明朝史:明朝滅亡後,為什麼那麼多人都喊反清復明的口號?【註:本文由[金帆娛樂]作者獨家原創,本作品未經作者允許,禁止抄襲轉載。擅自侵權者,雖遠必究!】然而在大明朝被推翻了以後,在滿清政府的統治下,很多人卻喊著反清復明的口號?這到底是為什麼呢?下面,小編就跟大家說一說,明朝滅亡後,為什麼那麼多人都喊反清復明的口號?首先,要說的是滿清的統治,雖然大明朝後期並不怎麼樣,但是相比滿清初期要強的太多,剃髮易服這種毀滅性的統治,但凡是稍微有點血性的人都會拒絕。
  • 清軍入主中原,為何反清復明一直持續到清亡?
    在清朝一代,反清復明的運動可以說是歷朝歷代延綿醉酒的恢復前朝的活動,一直持續到了清朝滅亡,這可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小編覺得有兩點原因。第一個原因就是清朝所建立的民族隔離的制度。
  • 歷史上向來有反清復明,為何幾乎無反元復宋?實情令人唏噓感慨
    眾所周知,歷史上的「反清復明」活動素來聲勢浩大,直到民國之時一直都有這樣的口號。那麼為什麼同樣被少數民族建立政權的元朝卻沒有聽過「反元復宋」呢?其實,歷史上還真有,只是當時並沒有人扛起「反元復宋」的大旗罷了,最著名的就要屬元末的「紅巾軍起義」。
  • 歷史上向來有反清復明,但為何幾乎無反元復宋?實情令人唏噓感慨
    眾所周知,歷史上的「反清復明」活動素來聲勢浩大,直到民國之時一直都有這樣的口號。那麼為什麼同樣被少數民族建立政權的元朝卻沒有聽過「反元復宋」呢?其實,歷史上還真有,只是當時並沒有人扛起「反元復宋」的大旗罷了,最著名的就要屬元末的「紅巾軍起義」。
  • 南明最後仨皇帝:兩位反清復明起義,一位雖冒名卻為明朝續命十年
    下面我們就說說南明最後的三位皇帝。明懿宗朱術桂(1617—1683),明太祖朱元璋八世孫、第十五皇子遼王朱植後代,長陽王朱術雅之弟。隆武時期,受封寧靖王,南明時期先後在方國安、鄭鴻逵、鄭成功軍中任監軍。鄭成功收復臺灣後,朱術桂前往,被擁立為帝,沿用「永曆」年號,鄭克塽降清時,朱術桂與五位妃子自殺。
  • 王晶真的沒騙你,天地會就是為了搶錢搶女人才「反清復明」
    在電影《鹿鼎記》中王晶非常直白地讓陳近南說道:「反清復明只不過是一個口號,就跟阿彌陀佛」,直接闡明天地會最初的宗旨就是搶錢搶娘們,而不是反清復明。
  • 古代有很多復國行動,為什麼反清復明那麼受人追捧?
    但是為什麼反清復明持續了很久呢?也有很多出名的組織,而且人數眾多。比如天地會,南明政權,以及臺灣鄭家。但是是什麼支撐著他們毫不放棄呢?自古以來中華大地上都是漢族人執政,中國最開始的發源地也就是長江黃河一代,後來拓展到以中原為主,這片土地上都是漢族人,少數民族都在偏遠的地區。
  • 影視中反清復明的「天地會」到底什麼來歷?真實存在,有據可查
    眾多清朝的影視劇中,天地會總是一個少不了的話題,「反清復明」是它的宗旨,給人的感覺既熱血又神秘。那麼清朝時期是否真的存在「天地會」這個組織?真實的「天地會」又是什麼樣的?關於是否存在的問題,答案是肯定的。
  • 歷史上真實的天地會,反清復明重建漢人政權,堅持十一年最終失敗
    小說中的天地會由國姓爺鄭成功和陳近南創建,以反清復明的口號,組織反對清朝統治的破壞活動,例如陳近南派韋小寶入宮做臥底。——《鹿鼎記》中天地會入會誓詞(部分)陳近南、韋小寶雖然是小說杜撰的人物,但天地會這個組織確確實實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並且發動過數次反清復明大起義,建立了好幾個漢人政權,但令人遺憾的是,天地會的反清復明運動雖然轟轟烈烈,但都沒能修成正果,被滿清統治者殘酷鎮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