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看到一些小寶寶摔倒後,很多長輩們趕緊去扶起孩子,然後面對哭著的寶寶,還一邊做出打地面、打桌子、打椅子等的動作,然後寶寶就不哭了,寶寶也去打,就好了。
要麼是一些家長,面對寶寶摔倒後,如果不嚴重就鼓勵寶寶自己起來,這樣也是很好的。
不過看到一個小視頻,是關於小寶寶摔倒後家長的做法的。孩子的奶奶神操作,讓寶寶自己站起來,還不哭,不怕你不起來,就怕你不摔倒。
這個小視頻是孩子走著走著突然摔倒了在地上,然後就要哭,這時孩子的奶奶就來了。孩子的奶奶假裝摔在地上,然後一邊說著:奶奶摔了,哎呀大孫子,好疼啊,我要自己起來啊。
躺在地上的孩子被成功吸引,翻身趴著看奶奶。
奶奶一邊說著一邊用動作示範:奶奶先蹬左腿,再蹬右腿,大孫使勁,也自己起來。呦,大孫起來嘍,哦哦哦,起來嘍。
小孩子一點一點的站起來,站起來後很開心的樣子,奔向奶奶。
對此眾網友紛紛評論:
「言傳身教,以身作則,不溺愛孩子,這個榜樣做的好」
「這樣的神仙奶奶,可以給我來一卡車,言傳身教」
「都是別人的奶奶」
「給這位奶奶點讚,會教育孩子」
「這樣的婆婆可太好了」
「我家奶奶馬上奔過去,咋摔倒了呢,都怪地步平,打他,來奶奶抱,不哭不哭」
「這個必須點讚,小孩從小就得教他摔倒了自己起來,否則大一點很難帶,一發脾氣就躺地上」
「我怕下次他再摔了也得奶奶陪著摔一下才起來,有點費奶奶」
「有這樣的奶奶孩子一定會很乖,孩子媽媽也很幸福」
一、當孩子哭了就讓他哭出來
哭本身是一種發洩情緒的方式,也是撫平自己受挫折心靈的方式,孩子大哭的時候,可能是真的感覺到疼了。
這時家長先保持冷靜,一邊讓孩子哭著,一邊檢查一下傷勢,如果不嚴重不要管,若嚴重就儘快帶孩子去醫院。
二、像對大人一樣詢問孩子
孩子摔倒後,可以先問一句「需不需要爸爸媽媽幫忙呀?」這句話可以讓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並沒有生氣,不是批評自己。另一方面也覺得爸媽還是很關心自己。
這也是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的關鍵。孩子在說出之前,不要主動去幫忙,在說出之後,不要拒絕。
三、轉移注意力,不要集中在摔倒這件事上
比如不嚴重的時候,可以直接和孩子說,走吧,我們要去XXX,如果孩子摔的不疼,很快就會爬起來,跟著大人走了。
或者是通過其他的方式,問孩子你摔倒了感覺到疼,地板會感覺到疼嗎?要不要幫地板吹一吹呀?一方面是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是可以趁機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讓孩子可以站在對方的角度上考慮問題。
四、總結教訓
等到孩子完全平靜下來後,可以和孩子說起這件事,然後還原整個過程,告訴孩子為什麼會摔倒,怎麼做可以不摔倒,摔倒以後怎麼做更好?
這樣原本一件很傷心的事,成為了一個教育孩子的很好的方式。
孩子會因為切身經歷感同身受,這樣也會吸收的更加充分,可以很好的避免下次再摔跤。
生活中其實沒那麼多的大事,在教育孩子上,幾乎都是在小事上的,做的好了,孩子願意接受,並且可以吸取經驗教訓,下次注意避免。
所以很多時候先不要慌不要急,趁機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