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有多少古村落正在消逝?

2021-01-14 中科院地質地球所



本文為微信公眾號「地道風物」(ID:didaofengwu)授權轉載。


名聲在外如西遞、宏村,隱逸低調如呈坎、許村……明清時期的士紳階層,在徽州的「八山一水半分田」中,打造了中國村落的樣本,創建了中國村莊文化的最高成就,時至今日,提及徽州,她依然中國人心中理想的棲居地之一。

▲ 西遞雪景。攝影/方託馬斯

徽州地處今安徽、江西、浙江三省交界處,轄一府六縣。

▲ 清徽州府的「一府六縣」格局。製圖/Paprika


12548平方千米的土地上,3000多座古村落星羅棋布,10000多座古建精緻依舊。這些村落,塑造了徽州天人合一的如畫外貌,也孕育了徽州深厚的文化內涵。


宋朝時,受祖籍徽州的老鄉「程朱理學」的創始人程顥、程頤及集大成者朱熹影響,徽州人非常看重讀書,「十戶之村,不廢誦讀」,歷史上曾誕生29個文武狀元、2100多名進士和數千名舉人,到了民國時,這裡依然有1800多座私塾,可謂千年來「儒風獨勝甲江南」


▲ 宏村南湖書院。攝影/王煜文




明中葉時,徽州人口增至140多萬,但人均耕地不足2畝,大批徽州人選擇外出經商,由此誕生了日後與潮商、晉商並稱為「三大商幫」的徽商,他們因「以儒道經營」的商業道德理念和巨大的財富,被後世稱為「天下第一商幫」。


▲ 漁梁老街形成距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是當時徽商外出經商往返的必經之路,也是府衙官員們出門的必經之道,被稱為「徽商之源」。攝影/方託馬斯

這些魚躍龍門的徽州人,飛黃騰達後仍心繫故鄉,他們為貧窮的故鄉帶回大量財富和新鮮文化,並建造深宅大院、祠堂廟宇,修橋鋪路、樹立牌坊,改變了整個徽州的面貌。


同時,廣設學堂、大修族譜、刻書藏書、養戲班、辦文會,為中國留下了一大筆寶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 呈坎村羅東舒先生祠甬道石雕。攝影/張建平▲ 祁門縣歷溪村「目連戲」。「目連戲」,被稱作中國戲曲的鼻祖,祁門縣慄木村和馬口村至今仍保留著通過目連戲「趕猖」的活動。趕猖,就是驅鬼。攝影/張建平

▲  乾隆四十年休寧籍狀元吳錫齡領銜的大金榜。攝影/張建平

商業與文化的相輔相成,使得徽州在各個領域獨步天下,獨領風騷。如今的徽州古村落,正是在那時奠定了格局。


▲ 唐模小西湖。攝影/張建平

徽州古村落,尤其講究風水。大到一村,每個村都要營造水口,講求聚風聚水聚氣聚財;小到一家,每一家都有天井,內置太平缸,下雨時便可以「四水歸堂」,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講究風水,造成的直觀結果,便是每個村落都如在畫中。

▲ 「江南第一村」呈坎村燕翼堂明代三層樓的天井。攝影/張建平

徽州的村落,看似區別不大,但許多村落都是一姓村,相似的外貌下有不同的性格。

西溪南,曾收藏過清朝大內一半精品



▲ 西溪南村航拍圖。攝影/張建平

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顏真卿的《祭侄文稿》、黃笙的《寫生珍禽圖》......一大半的清朝大內收藏精品,曾經被這個古村收藏過,它們的主人便是西溪南餘清齋主人吳廷、吳國遜兄弟倆。唐伯虎、祝枝山、陳繼儒、董其昌,這些在中國文化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人,都是他們的常客,更讓人驚嘆的是,就連冠絕五嶽的黃山,曾經也是吳家家山


▲ 徽州析分後的行政區劃。製圖/Paprika


西溪南背倚鳳形山,面臨豐樂水,千峰萬壑,溪泉眾多,自古便多良田美池、茂林修竹,經濟發達、文風昌盛,曾有著名的「溪南八景」。

▲ 石濤溪南八景圖。供圖/張建平

▲ 西溪南村的木棧橋。攝影/方託馬斯

但太平天國時期,西溪南慘遭屠村,村中建築被焚燒殆盡,曾經擁有十大名樓、二十處名館閣、二十四名堂院、十大寺庵、十大社屋、十大排放的西溪南,除了老屋閣、果園、綠繞亭外,再無完好建築。

▲ 乾隆年間的西溪南村莊刻圖。供圖/張建平

▲ 綠繞亭。綠繞亭始建於南宋,重建於明景泰年間,清代多次重修,每次重修都會在梁架上留下記錄。攝影/張建平

唐模、棠樾,徽州人的楷模

唐模棠樾,餓死情願。這是徽州的一句民諺,反映出徽州人對這兩個村落的推崇。


▲ 安徽歙縣棠樾牌坊,2008年。©️Micheal Kenna


唐模村,始建於唐代,是徽州大姓汪姓的源地。徽州有「四方三面水,十姓九汪家」的說法,胡適曾說:「如果你姓汪,而且你有所成就,那麼毫無疑問你的祖先應該是徽州人。」

▲ 唐模十橋九貌。攝影/張建平


▲ 唐模水街。攝影/方託馬斯

現在唐模村,是一座兩姓村落。另一姓是許。清康熙年間,許承宣、許承家兄弟分別考中進士,並均被欽點為翰林,為表彰許家,康熙恩準他們建造了「同胞翰林」的牌坊。

▲ 康熙年間唐模村許承宣、許承家同胞兄弟同時考中進士,康熙皇帝下旨在村口建「同胞翰林」石坊以示恩榮。攝影/張建平


如果說唐模的牌坊,以其含金量而名,那麼棠樾的牌坊,則以數量而名。至今,棠樾仍有7座保存完好的牌坊。


▲ 安徽歙縣棠樾牌坊,2008年。©️Micheal Kenna




許村,出海盜也出帝師


諸多古村落裡,許村無疑是最有趣的一座村落:這裡出過海盜也出過帝師,還出過48名進士,是徽州名副其實的「進士村」。

▲ 許村。攝影/方託馬斯

明朝末年,沿海地區經常遭到倭寇侵擾。提起倭寇,許多人認為是日本人,實際上卻是許村的四兄弟為反抗朝廷禁止海外貿易所為,他們組織起海商集團,僱傭日本浪人綁架朝廷命官、騷擾沿海居民。1548年,許氏四兄弟相繼死亡,海商集團領導權落入汪直手中,朝廷派徽州人胡宗憲前往鎮壓。抗倭名將戚繼光便是胡宗憲的部將。


▲ 2014年元宵節,歙縣許村敦睦堂的許姓男丁,在村中大觀亭前舞起大刀祭祀自己的祖先祈求新年平安。攝影/張建平

許氏四兄弟之後,許村又出了一個後人不願提及的人:許國。傳聞他是母親與一位賣豆腐的商人私生,後來成為萬曆皇帝的老師。

▲ 許村廊橋。攝影/方託馬斯



龍川,天下胡姓的頂點


前文提到的胡宗憲,便是龍川人。在徽州,有一句家喻戶曉的名言:生子當如胡宗憲,從商要學胡雪巖。

▲ 績溪龍川登源河美麗的自然風光。攝影/方託馬斯


前者,是徽州人的才學榜樣;後者,是徽州人的財富榜樣。有趣的是,他們出於績溪縣同一支胡姓,近代歷史上,延續這一支輝煌的人是胡適——五四運動的先導,白話文運動的核心。

▲ 龍川明代胡氏宗祠始建於宋,明代胡宗憲擴建。攝影/張建平

有明一代,龍川胡氏家族中進士者24人,其中便有胡宗憲。1544年,胡宗憲的父親去世,回家守孝期間,胡宗憲對宋代修建的胡氏宗祠進行了大規模擴建,前後三進,以山帶水、氣勢飛動,各類巧奪天工的木雕,為它贏得了「徽派木雕藝術寶庫」的美譽。


▲ 績溪龍川胡氏宗祠木雕。攝影/張建平

能與龍川村平分秋色的,恐怕只有遠在婺源的理坑村,這座深山裡的村落,以理學規劃建設,以科第成就為榮,有「山中鄒魯」之稱,歷史上出過16個進士,92個文人學士,著作333部582卷,其中5部78卷被列入《四庫全書》

▲ 婺源理坑村。攝影/nEO


時至今日,理坑村的村民,依舊以舉止保持儒雅風範來要求自己。



萬安、屯溪,興衰皆因商



▲ 休寧縣木梨硔(始建於明末 )山頂上村莊。攝影/張建平


明清時期,萬安是徽州重要的水陸碼頭和商埠,沿河形成五裡長街,兩側店鋪林立,翹簷相接,曾以濃厚的文化氣息和豐富的商業內容聞名遐邇。清末民初時,沿街仍有140多家店鋪和作坊營業,50多種行業。後來,萬安便逐漸衰落了。▲ 萬安碼頭渡船。攝影/張建平

▲ 徽商的宅院堂屋之黟縣關麓迎祥居。攝影/張建平


與萬安同樣命運的,是屯溪古鎮。徽州距今最近的一次輝煌,就發生在屯溪古鎮


上世紀30年代,皖北、江浙相繼在戰爭中淪陷,徽州成為「大後方」,政客、商人爭相遷往徽州,屯溪的人口一度激增至20萬。人口的激增,迅速帶起市場的畸形繁榮,很多行業隨之興起,大大小小的店鋪開到417家,大街上車水馬龍川流不息,人來人往摩肩接踵,60多個行業「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就連偏僻的細弄深巷裡也散落著客棧與商店,活脫脫一幅《清明上河圖》的壯觀景象,屯溪因此有了「小上海」之稱。


▲ 屯溪老街。攝影/籍綠萍

只可惜,隨著戰爭的加劇,屯溪的繁華盛景終於逐漸消散,如今,老街依舊在,輝煌盡已失。

▲ 屯溪老街。攝影/籍綠萍



旺川,小村莊有大故事


徽州最打動人的,其實並不全在她的輝煌,更在於那些傳承千年的鄉村生活的點點滴滴。那些偏僻的村落裡,依然保存著很多傳統民俗


▲ 歙縣汪滿田漁燈會,從正月初一一直持續到正月十六。攝影/張建平


績溪北村,男人40歲的時候,要舉行隆重的慶典,北村人叫「抬社豬」。祁門的一些村莊,依然保留著祭土地神、祭農神的習俗。歙縣葉村的洪氏家族,傳承著徽州百年的「疊羅漢」習俗。汪滿田村,則獨有一種名為「漁燈會」的活動。


▲ 2018年除夕. 績溪縣北村凡年滿四十歲的男丁都要殺豬「祭社」求平安長壽。攝影/張建平


▲ 2012年正月十五下午15時,歙縣葉村洪氏宗祠的後裔們在享堂內「疊羅漢」,這一習俗已經延續百年。攝影/張建平


民俗是徽州古村落的顯性故事,一年年被反覆講述,還有一些故事,則深藏在村子的角落裡,被時間隱藏了。在績溪縣,有一個容易被人忽略的小村,叫旺川村。這裡,深藏著一段民國風流。


胡適3歲那年,父親病逝,胡適隨母親返回上莊家塾就讀,後來娶了與上莊一山之隔的江村江冬秀為妻。曹誠英就是在婚禮上作為伴娘認識胡適的。後來,胡適去杭州養病,曹誠英通過汪靜之正式走入胡適的生活。再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兩人最終沒能走到一起。


▲ 績溪的早晨。攝影/金潔


無論這段感情怎樣被俗世定義,但撞上了,就是一段情緣。曹誠英去世後,村裡人遵從她的意思,將她安葬在旺川的公路旁,那是去上莊必經的路。她希望有朝一日,胡適回老家的時候,可以一見,這又是怎樣的一番情義呢。

南屏、碧山,徽州的另一種可能


南屏,被譽為「古祠堂建築博物館」,因為曾經是享譽國內外的《臥虎藏龍》的取景地,南屏也有「中國影視村」之稱。隨著時代的發展,年輕村幹部把網際網路與傳統農業結合,為帶動村民收入,也在為讓更多人知道自然農法的理念、吃到健康有機的大米而嘗試和努力。


▲ 南屏的日出。攝影/方託馬斯


▲ 1.南屏晚鐘、雷峰夕照;2.三潭印月、蘇堤春曉;3.平湖秋月、雙峰插雲。攝影/方託馬斯


離南屏不遠,黟縣西北的碧山村,看起來「家常感」更濃,既保存了真實鄉村生活的味道,又避開了西遞、宏村般的扎堆喧囂,被「文藝青年」們發現並改造,從豬欄酒吧,到先鋒書店,碧山正在被一點點改變。


▲ 碧山書局。攝影/方託馬斯


如今,徽州的村落在正在被深刻改變,但有些改變讓這些古村落變了味道,徽州著名攝影家張建平,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徽州文化和徽州古建的保護,他說:「在徽州的3000多個古村落中,如今保護完好的不到20個,有的村莊裡甚至一棟老房子都看不到了……」


▲ 宏村的汪氏宗祠。攝影/王煜文


徽州的古村落有她獨有的建築美學與秩序,比如宗祠建築是村莊裡的最高建築,任何建築不得高於它,但現在很多村裡農民的新房子都高過了祠堂;比如,村外的農田原本是村子的祠田或學田,是村莊公益的根本,但是有的農田已經被改成了水塘和停車場,徽州村落的傳統肌理被破壞…… 


▲ 漁梁壩。攝影/方託馬斯當然,隨著古村落逐漸消逝的,還有「徽州」這個名字。但即便如此,白牆、黑瓦、三雕、筆墨、紙硯這些典型的中式美學符號,仍是人們揮之不去的徽州記憶


▲ 歙縣棠樾鮑氏宗祠天井。攝影/張建平


▲ 涇縣查濟村。攝影/張建平


▲ 早春的賣花漁村。攝影/方託馬斯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幸運的是,徽州人仍在這片山水間找到了一種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方式,而在滾滾如潮的時間河流中,如何保護、延續這樣的文化,恐怕仍是這片土地上的人,要面臨的終極之問吧?


▲ 桃花潭晨霧。攝影/方託馬斯


- END - 

相關焦點

  • 來績溪看古村落,不愧是徽州的慢生活~
    厭倦了城市裡的車水馬龍,喧囂浮躁如畫卷般的古村落是很多人內心最淳樸的嚮往在績溪,就很多特色的古村落今天就和我們一起來慢賞吧!村子依山傍水文化積澱深厚,是古徽州名副其實的"程朱闕裡''。歷史上仁裡也是徽商會集的水陸碼頭,聚財蓄氣千丁萬灶,仁裡古時十分熱鬧,素有「小小績溪縣,大大仁裡村」之說,十分繁華。進了村子從南門出來就到了光啟堂,寓意光前啟後,曾經是仁裡程氏的老祠堂。古祠堂作為古徽州當地的大型建築,是中華民族宗族文明的象徵,也是"徽州三絕(古民居、祠堂、牌坊)"之一。
  • 黃山整個徽州的絕美精品民宿大集合,湖景、徽派、無邊泳池、古村落
    黃山.雲上,坐落於黃山景區海拔最高的古村落,佔地面積近30畝,度假民宿遠離喧囂,四周鳳尾竹海、茶園環繞。這裡有竹,有茶,有琴,有書,有韻。16間設計獨特的客房,時尚與徽州傳統工藝水乳交融,玻璃觀光梯帶來別樣景觀。客棧內立面50平方的植物牆流水淙淙,有詩情,有畫意,更有一份安心,一份舒適,一份自在。不一樣的徽州,不一樣的徽自在。井觀客棧位於歷史文化名城歙縣古城內,160多年的徽州老民居,毗鄰徽州府衙,許國石坊,鬥山街等景點,擁有濃鬱的文化氣息,是歷代名門旺族之地。
  • 「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藏在山嶺之間的村落讓無數人魂牽夢繞
    湯顯祖筆下的徽州並不是單指現在的徽州古城,古徽州一府六縣,包含了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府治在現歙縣徽城,前四個縣現屬安徽省黃山市,績溪縣今屬安徽省宣城市,婺源縣今屬江西省上饒市。大家最熟悉的應該是藏龍臥虎的西遞、宏村以及有最美鄉村美譽的婺源。
  • 打卡小眾徽州古村落呈坎裡的精品度假民宿丨黃山清溪涵月鄉紳別院
    想去一座青翠的山,在山頂上眺望遠方;想去一片寧靜的水,坐在岸邊吹一吹風;想去一座仙風古道的古村落,過上幾日簡單質樸的生活。在「徽州」,就有很多古樸寧靜的村落,不是宏村,也不是婺源,她們遺世獨立,仿佛古人對現代人的驚鴻一瞥。
  • 騎行50公裡嘗盡酸甜苦辣,從黃山到木梨硔,看徽州最美古村落
    古徽州,在世人面前永遠都是那麼自然和淳樸,記得小時候看到這樣的畫面,我想它是畫裡的世界,當我有一天真的向他靠近的時候,我發現我已經走進了畫中。對於旅行,我大多數都是乘車直達景區,然而這一次,我卻選擇了一個別樣的方式體驗古徽州,那就是騎行。
  • 徽州建築,多少美麗?多少遺憾?
    文章來源:星球研究所2011年7月下旬一場特殊的拍賣會在北京舉行本次的拍品並不是常見的古董珍玩而是7套徽州建築這其中有明代狀元的府邸有世家大族的私塾房居全國第4位 「父子進士」「兄弟翰林」在這裡俯拾皆是一座座旌表功德宣明教化的牌坊因此拔地而起(上文數據源自《徽州古村落
  • 黃山徽州古村落裡的慢時光民宿,十一國慶在黃山度個假丨南方民宿
    在黃山市除了黃山風景區、古村落、臭鱖魚、毛豆腐等風景和美食之外,更要領略徽州人休閒緩慢的生活節奏,而這些都被當地老闆融入到了他的小院。閒暇之時,不如來徽州古村落,擇一家舒適有格調的民宿,在青瓦白牆之中遠眺青山田野,享受歸園田居的生活。
  • 安徽正在建設一座古村落,總投資約1.72億元,預計2021年建成
    近些年來安徽整體上的發展是非常的出色,在安徽眾多的城市省會合肥的發展自然是很出色的,如今的合肥已經是我國的新一線城市,綜合實力強悍,當然安徽的知名度在國內之所以這麼高,並不是因為在經濟上非常的突出,更多的可能是因為旅遊資源比較的豐富,在安徽境內有著很多的名山大川,大家比較耳熟的有黃山景區、九華山、天柱山等。
  • 古村落保護須活態傳承
    中國古村落文化遺產保護高峰論壇舉辦,專家認為——古村落保護須活態傳承  光明日報記者 王國平 高建進  「當前,一些傳統村落面臨『輸血式』幫助,正在按照城市生活的樣態加以改造。這導致村子的名字雖然還在,但原有的歷史環境以及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很可能在盲目開發中被置換掉了,村子在文化上可能正在發生著『基因』突變。」4月初,在福建南平邵武舉行的中國古村落文化遺產保護高峰論壇上,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教授祁嘉華表達了自己的憂慮。  古村落保護須活態傳承
  • 古徽州一座1600年古村落,全村都姓胡,徽派三雕是全國之最
    古徽州一座1600年古村落,全村都姓胡,徽派三雕是全國之最,皖南、惠州地區的古村很多,而且大部分保存著完整的明清古建築群,徽派建築具有獨特的特徵,這裡加入了詩一般美麗的自然環境, 今天是千年歷史的古村,宣城績溪龍川,龍川村距今一千六百多年,村子裡住著胡氏家族的子孫,整個村子是親戚,
  • 安徽的古村落究竟有多美,只有去過,你才有發言權
    說起古村落,談得上風景絕美的,在我的記憶中大概只有安徽的古村落了,可以說國內最美的鄉村,尤其是以黟縣為代表的那些安徽古村落。有朋友可能會說,你這是不是誇張了點,是不是言過其實了,我不作回答,因為只有去過了你才有發言權。
  • 一群近千年的古村落,看似非常普通,實則已經是世界級的遺產
    旅行隨筆:說到古村落,你首先會想到哪裡?是江蘇的周莊,還是浙江的烏鎮,抑或是貴州的鎮遠古鎮? 誠然,這些古鎮確實很有自己的特色,但是若要和安徽的皖南古村落相比,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皖南古村落實際上指的是分布在中國安徽、江西境內,長江以南的一些傳統村落。
  • 留住即將消逝的村莊 江山市歷史文化村落紀行
    村落日漸消逝的今天,江山市留住了她們匆匆的腳步。全市102個行政村保留著歷史文化村落的特色,宛如顆顆散落在鄉野的明珠,熠熠閃光。  「大陳村的鄉土文化也曾面臨消逝。」汪衍君說。  改革開放以來,一些村莊發展迅猛,變化很大,但是她們也消逝了,因為丟掉了該有的靈魂、腳步和炊煙——那些與城市截然不同的生活美學和心靈秩序。這樣的村莊只是單純的「居住地」,只是一個「空殼」。
  • 湖邊古村落,現代與古樸巧妙融合,說是古村其實更多的是仿古建築
    這其中,旅行箱不得不說的就是潛口民宅了,潛口民宅算是拆遷保護的典範(前面有一篇關於潛口民宅的文章喲),拆遷重建之後更是從民宅榮升為國保單位。除此之外還有秀裡影視城,但是今天旅行箱想帶大家走進另外一處拆遷重建的小景點,就是在新安江江畔的湖邊古村落。湖邊古村落不要看裡面有個「古」字,但其實是一個新的小景點。
  • 婺源縣江灣鎮的古村落汪口村
    村前碧水汪汪而得名,該村以俞姓為主聚族而居的徽州古村落。汪口村是千年歷史的古村落,曾作為皖南古民居項目申報過世界文化遺產,2002年還被授予「中國民俗文化村」和「江西省歷史文化名村」,2005年申報「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汪口村,從清朝乾隆至光緒年間,汪口俞氏中進士9人,實授官職的有39人。
  • 忘不了古徽州的一條老街
    想是為了讓更多的人———甭管他知不知道徽墨歙硯,都能知道這座山,文化涵量十分厚重的古徽州慷慨地放棄了數以千年計的姓名,改稱與山同名的黃山市。今黃山市治所的中心在古徽州的屯溪鎮。在這兒,我見到了古徽州文脈的延續與新生。屯溪有一條老街,準確點說是一條文化街,更準確點說是一條徽墨歙硯專賣街。
  • 徽州在哪裡?
    這個問題並不難回答畢竟每個中國人心裡都有它的影子鍾靈毓秀的黃山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名震天下▼黃山,圖片來源@VCG蜿蜒曲折的新安江自西向東串起一個個古老的村落它的下遊則是築壩蓄水形成的黃山市徽州區靈山村,地處休屯盆地邊緣,攝影師@方君堯此外還有各支流沿岸的黟縣盆地、華陽盆地、練江盆地、蘆昆常盆地等這些盆地沿江串聯往往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加之終年溫暖溼潤的氣候條件極其適宜人類居住和耕種▼古徽州境內主要有新安江
  • 那就去皖南古村落看看
    與蘇杭小鎮不同,皖南的古村落有著古徽州地域的特色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有入選世界遺產的西遞村和宏村,還有中國風水第一村——呈坎八卦村。它們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載體,它們的存在似乎在向人們講述著一段過往,這是無法言說的,只等你親自去感受。
  • 自駕去績溪古城,誤打誤撞來到了仁裡古村,卻是冷門的醉美古村落
    仁裡位於績溪縣,是一個古徽州的千年古村,這裡至今保存著明清,甚至是元代的古建築,也是徽杭古道上的重點古鎮,各種遺蹟顯示,這裡曾是徽州歷史上很繁華的商業重鎮。古村依山傍水而建,歷史文化積澱深厚,村裡人多姓程,是明代理學大師程灝、程頤的後人,是古徽州名副其實的「程朱闕裡」。
  • 【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
    這些村落有著古徽州地域的特色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有入選世界遺產的西遞村和宏村。西遞、宏村古民居村落位於中國東部安徽省黟縣境內的黃山風景區。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載體。集中體現了工藝精湛的徽派民居特色。 199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國皖南古村落西遞村、宏村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1年,皖南古村落成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