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來源:美贊臣中國】
本文大概
1204字
閱讀需要
1.5分鐘
「有一種『餓』,叫媽媽覺得我餓。」
「有一種飽,叫其實我真的真的很飽。」
以上兩種溝通誤區,對還不會說話的小寶寶來說,尤為常見。可是媽媽們也很無奈啊,難道帶寶寶還得進修「讀心術」嗎?
不不不!
寶寶吃飽了沒,他可是想方設法「告訴」你了喲!你get到寶寶透露的信號嗎?
這4個小動作,暗示「我飽了」
繼續餵時會閉上嘴唇
就好像飢餓時寶寶會隨時準備吸奶一樣,當寶寶吃奶速度減慢,甚至停下來合上嘴,就好像在說:「我夠了,謝謝。」
扭轉頭
這就很明顯了吧,寶寶都把頭移開了,就別再強迫他繼續吃了。
不吃奶,開始打瞌睡
吃和睡是寶寶唯二的兩件大事了,典型的「吃飽了就睡,睡飽了就吃」,如果他只是含著奶頭不吸吮,表現出倦意(一般是餵奶15至20分鐘後),就意味著這一頓奶可以結束了。
吃奶不專注,四處張望
大約在4月齡時,很多寶寶在吃奶時,注意力會被周圍環境分散。感到飢餓的寶寶會克制這一好奇心,直到吃飽為止;如果寶寶開始四處張望,就表示他已經吃飽了。
你可能會想:定時定量地給寶寶餵奶,就不用擔心他餓著了?
0-3月齡的寶寶按需餵養。每天可以餵奶6-8次或更多,不用強求奶量。因為這階段的寶寶胃口很小,胃的排空速度快,容易吃飽,但也餓得快。
如果寶寶吸了幾口奶就不肯吃了,也不要怕他沒吃飽而強行喂,你看,他的胃容量只有這麼小呀!
4-6月齡的寶寶按時餵養,大約每3個小時餵一次。一頓奶量足夠的話,一般能夠堅持 3-4個小時。如果寶寶吃完一頓,不到 2個小時就哭鬧,小嘴到處吧唧,那說明他可能上一頓沒有吃飽。
不過,「哭鬧」也是很容易被誤解的寶寶行為。不要一聽到寶寶哭,就以為是餓了,立馬就去餵奶。寶寶哭除了因為餓,還有很多種可能,熱了、累了、煩躁不安也會用哭來表達,畢竟這是寶寶最直接的「嬰語」嘛。
其實,每個寶寶吃奶量和行為表現都不盡相同,僅從吃奶次數和動作不能完全判斷吃奶量是否足夠。想要知道寶寶每天有沒有吃飽,營養是不是充分,爸媽平時還應多留意其他方面!
3個方面,看出寶寶營養狀況
1
寶寶的生長發育狀況
吃飽喝足,寶寶就會長高長胖。抱著寶寶感受到越發沉甸甸,爸媽也會感到欣慰。所以,請務必定期測寶寶的身長、體重情況,對比WHO兒童成長曲線,如果達標,則說明寶寶攝取的母乳量足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