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萊布尼茨公式的解讀和應用
數學是工具,必須有足夠的水平,才能在專業水平上有更好的發展。
從定積分的幾何意義,可以看出,微積分可以計算面積,可以進一步延伸,計算各種物理量。而牛頓和萊布尼茨兩個數學家在17世紀七八十年代分別獨立搞出的這個公式,大大簡化了這個定積分的計算,現在被稱為牛頓-萊布尼茨公式。
計算面積,在初等數學當中有固定公式。例如三角形,矩形,梯形,正方形,菱形,圓形等形狀的面積公式,我們都非常熟悉。如果正玄波和X軸所夾面積,y=x與y=x²兩條線所夾的面積,就不好用初等數學的方法來計算了,常規的方法就是微積分了,比較輕鬆的就出來了。微積分的理念就是先分成多個很微小的部分,每個小部分近似成初等數學當中的一個形狀,計算,再疊加,就是積分。總結出一套規律,就是微積分的很多性質。而牛頓-萊布尼茨公式出現之前,這個計算就比較繁瑣。
當然,微積分裡面也涉及了一些極限和連續的概念。有很多常見內容是可以推導的,例如圓周率π,可以通過圓的內接正六邊型近似計算圓的面積,進一步12,24,48,96……最終無限大之後,跟圓的面積就相等了,我國古代通過實測確定了近似值,公元3實際,數學家劉徽(公元225-295)把π計算到了3.1416,他認為之前的3.14精確度不夠,所以繼續計算了,而方法跟現在大學教材高等數學的極限理念是一樣的,而同濟版大學教材也很直接的說了,這個極限跟那個時代的理念是一致的。
劉徽(被稱為中國的牛頓)的割圓術,是中國古代數學中一個非常精彩的算法,這是極限概念,而且是雙向迫近。200年後的祖衝之(公元429-500),是按劉徽的方法計算到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的。因為劉徽覺得3.1416就足夠工程精度需要了,沒有繼續計算,他的方法本身是可以無限計算下去的,精度會無限提高,但當時只是按最基本的勾股定理計算疊加,計算量很大。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