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積分的發明,絕對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發明之一。著名數學家、計算機學家馮諾依曼就曾評價:「…微積分是現代數學的第一個成就,而且怎樣評價它的重要性都不為過…微積分比其他任何事物都更清楚地表明了現代數學的發端」。英國著名數學家阿蒂亞則評價道:「…分析無窮性的微積分學的中心地位仍然是無可爭議的」。
牛頓-萊布尼茨公式,大家耳熟能詳。
但是,微積分到底是誰最先發明的呢?
這就不得不提起兩個偉大的科學家,牛頓和萊布尼茨。針對是誰最先發明微積分的問題,在歷史上,曾引起一場在英國數學家和歐洲大陸數學家之間的軒然大波。
據記載,牛頓最早於1671年寫下《流數術和無窮級數》,但由於各種原因,《流數術和無窮級數》直到1736年才出版。值得注意的是,在《流數術和無窮級數》中,牛頓並沒有明確提出微分、導數等概念,而是將連續變量叫作流動量,把流動量的導數叫作流數。用來解決連續運動中,如何求解速度、路徑的問題。
萊布尼茨則在1684年發表了一篇奇怪的文章——《一種求極大極小和切線的新方法,它也適用於分式和無理量,以及這種新方法的奇妙類型的計算》,在文章中,萊布尼茨介紹了一種新的求曲線切線和極值的方法,並引入dx、dy等微分符號。
爭論的中心在於,英國數學家認為,牛頓最早發現微積分,但沒有及時發表。由於在這段時間,牛頓非常慷慨地與同行交流自己的研究結果,萊布尼茨很可能趁機剽竊的牛頓的發明,並假以新的說法。也就是說,英國數學家認為萊布尼茨是剽竊了牛頓的微積分思想。
但這存在明顯的問題,比如現在一個人向外界表示,如何用一些符號來表示城市,而另外一個人再晚些時候直接給出了這些符號。難道說後者就剽竊了前者的思想?
顯然,一門學科的發展不是一個人,而是需要許多人共同完成的,新理論的建立也不是由一個人就能單獨完成的,而是由幾個人甚至幾代人共同完成。
牛頓的偉大在於用微積分的思想解決實際運動問題,而萊布尼茨則是將這種思想用更形象、更易懂的符號展現在人們面前,使得微積分得到更加快速地發展。兩人都是微積分的創立者,爭論到底是誰最先發明的微積分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