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積分到底是牛頓發明還是萊布尼茨發明

2020-12-11 別跡無涯

微積分的發明,絕對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發明之一。著名數學家、計算機學家馮諾依曼就曾評價:「…微積分是現代數學的第一個成就,而且怎樣評價它的重要性都不為過…微積分比其他任何事物都更清楚地表明了現代數學的發端」。英國著名數學家阿蒂亞則評價道:「…分析無窮性的微積分學的中心地位仍然是無可爭議的」。

牛頓-萊布尼茨公式,大家耳熟能詳。

但是,微積分到底是誰最先發明的呢?

這就不得不提起兩個偉大的科學家,牛頓和萊布尼茨。針對是誰最先發明微積分的問題,在歷史上,曾引起一場在英國數學家和歐洲大陸數學家之間的軒然大波。

據記載,牛頓最早於1671年寫下《流數術和無窮級數》,但由於各種原因,《流數術和無窮級數》直到1736年才出版。值得注意的是,在《流數術和無窮級數》中,牛頓並沒有明確提出微分、導數等概念,而是將連續變量叫作流動量,把流動量的導數叫作流數。用來解決連續運動中,如何求解速度、路徑的問題。

萊布尼茨則在1684年發表了一篇奇怪的文章——《一種求極大極小和切線的新方法,它也適用於分式和無理量,以及這種新方法的奇妙類型的計算》,在文章中,萊布尼茨介紹了一種新的求曲線切線和極值的方法,並引入dx、dy等微分符號。

爭論的中心在於,英國數學家認為,牛頓最早發現微積分,但沒有及時發表。由於在這段時間,牛頓非常慷慨地與同行交流自己的研究結果,萊布尼茨很可能趁機剽竊的牛頓的發明,並假以新的說法。也就是說,英國數學家認為萊布尼茨是剽竊了牛頓的微積分思想。

但這存在明顯的問題,比如現在一個人向外界表示,如何用一些符號來表示城市,而另外一個人再晚些時候直接給出了這些符號。難道說後者就剽竊了前者的思想?

顯然,一門學科的發展不是一個人,而是需要許多人共同完成的,新理論的建立也不是由一個人就能單獨完成的,而是由幾個人甚至幾代人共同完成。

牛頓的偉大在於用微積分的思想解決實際運動問題,而萊布尼茨則是將這種思想用更形象、更易懂的符號展現在人們面前,使得微積分得到更加快速地發展。兩人都是微積分的創立者,爭論到底是誰最先發明的微積分毫無意義。

相關焦點

  • 微積分發明權之爭:牛頓和萊布尼茨的巔峰對決
    最遺憾的還是克卜勒,他都作出行星運動三大定律了,要是在微積分上再多走一步的話,那麼他就會得出萬有引力定律了。但是第一個把微積分系統化並用來解決問題的還是爵爺牛頓,不過那時候他還不是爵爺,姑且稱之以示尊重,微積分也不叫微積分,牛頓爵爺稱之為流數法,他把連續變量叫做流動量,對其求導就叫做流數。
  • 牛頓與萊布尼茨的微積分戰爭
    微積分是十七世紀最偉大的知識遺產之一。牛頓在1665至1666年間(他創造力最強的一段時間)創立了這一數學方法。當時牛頓還是一名年輕的劍橋學生,他離開了老師和同學,回到自己的鄉村住所。牛頓在鄉下度過了兩年幾乎與世隔絕的生活,這段時間裡,他不停地做實驗,潛心於思考支配宇宙的物理法則。牛頓在這兩年中創建的科學體系或許是其他任何一個科學家在同樣短的時間內都無法完成的。
  • 牛頓與萊布尼茨——誰是微積分的「剽竊者」?
    自從17世紀微積分問世以來,數學家和科學家在討論連續變化的數量時便有了科學依據,微積分基本定理為解決這類數量的問題提供了實用工具。沒有微積分,我們將無法理解現代科學,特別是物理學與工程學。那麼,微積分最早是由誰發明的呢?
  • 到底是誰創立了微積分?牛頓和萊布尼茨都說是自己
    加上英國皇家學會的成員對牛頓有一種盲目的自信和崇拜,於是在1699年,英國皇家學會的成員指控萊布尼茨剽竊了牛頓的成果,單方面下定結論,認為牛頓才是微積分的「第一發明人」。這場微積分爭論在1711年全面爆發,並破壞了牛頓與萊布尼茨各自的生活,直到萊布尼茨在1716年逝世。
  • 《微積分》是誰發明的?
    昨天小優看到一條消息,內容是我們大學裡學習的《微積分》,就是中學時的「老夥計」牛頓發明的。
  • 牛頓-萊布尼茨公式 - 微積分大廈基石之一
    400多年前,牛頓與萊布尼茨各自獨立創立了微積分,現代數學從此奠基。很多朋友在大學的高數課程上,也都學習過微積分的相關知識。
  • 從「微積分」發明之爭看科學巨匠,原來牛頓也是個小心眼的人
    ,「微積分」發明之爭的兩位當事人。而另一邊,萊布尼茨也在1675年發現了微積分概念,並於1684年,率先將微分概念公諸於世,2年後,又將積分概念公布出來。於是微積分這個數學概念,就在歐洲大陸流傳開來。而隨著微積分的名氣越來越來,雙方的摩擦也越來越多。1699年,有人率先跳出來指責萊布尼茨,認為他的微積分思想,其實是來自於牛頓的研究成果,萊布尼茨這是赤裸裸的剽竊。
  • 數學:微積分的發明
    伽利略又發現,無論是在下落的開始還是最後,速度增加的效果是一樣的,這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熟知的說法:「地面上自由落體的運動是一種等加速度運動」。速度、加速度、勻速、勻加速、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現在學生很容易理解概念,但在當時,這些名詞卻曾經困惑過像伽利略這樣的大師。從定義平均速度,到定義瞬時速度,是概念上的一個飛躍。平均速度很容易計算:用時間去除距離就可以了。
  • 微積分發明的前夜
    在這方面牛頓,萊布尼茨的思想就要深刻得多,所以我們只能說,費馬第一次把微分展示給了眾人,但是卻沒有說服眾人,這個方法非常的有效和值得推廣,所以發明微積分的重任還需要很多人的努力,費馬只是輕輕點了點微分的穴道。
  • 原來數學大神們是這樣想問題的——圖說微積分發明之謎
    其中,在「微積分的制定與分析的形成」一章中,收錄有克卜勒、卡瓦列裡、費馬和沃利斯等先驅們的啟發性著述,以及牛頓和萊布尼茨發明微積分時的詳細文獻資料。這使得我們可以一睹先賢的風採,進而了解歷史上偉大的數學家們是怎樣思考問題的。
  • 牛頓、萊布尼茨創立的微積分
    今天,微積分已成為基本的數學工具而被廣泛地應用於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恩格斯說過:「在一切理論成就中,未有像十七世紀下半葉微積分的發明那樣被看作人類精神的最高勝利了,如果在某個地方我們看到人類精神的純粹的和唯一的功績,那就正是在這裡。」「牛頓(Isaac Newton,1642~1727)1642年生於英格蘭。
  • 萊布尼茨、牛頓和暑期一定要記下來的積分公式
    萊布尼茨又出使倫敦,結識了胡克、波義耳等人,3月回到巴黎,4月即被推薦為英國皇家學會的外籍會員。萊布尼茨也發現了微積分,但是也不急於發表,只是在手稿和通信中提及這些發現。萊布尼茨滯留巴黎的四年時間,是他在數學方面的發明創造的黃金時代。
  • 【物理學史】牛頓、萊布尼茨創立的微積分
    恩格斯說過:「在一切理論成就中,未有像十七世紀下半葉微積分的發明那樣被看作人類精神的最高勝利了,如果在某個地方我們看到人類精神的純粹的和唯一的功績,那就正是在這裡。」「牛頓(Isaac Newton,1642~1727)1642年生於英格蘭。
  • 數學原理之牛頓萊布尼茨公式
    英國科學家牛頓,一生集,物理,天文,數學大成,跟德國科學家萊布尼茨幾乎同時發現了微積分,因此,微積分的基本公式又叫牛頓萊布尼茨公式。當然了,牛頓晚期,其公司,坑過諸多絕世天才,如,特斯拉,一生諸多發明,是在其財力下,其它科學家的功勞,當最後都歸集於其下,所以後期的牛頓就是個生意人,本小神懷疑就是微積分都是其花錢掛名,而另有其人發明的,因為它的一句經典名言:如果說我比別人看的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個巨人指的是誰?牛頓沒說,也不願意說,總之,有盜名嫌疑。
  • 牛頓不娶我也不娶,十七世紀的亞里斯多德,萊布尼茨
    現今在微積分領域使用的符號仍是萊布尼茨所提出的。在高等數學和數學分析領域,萊布尼茨判別法是用來判別交錯級數的收斂性的。萊布尼茨與牛頓誰先發明微積分的爭論是數學界至今最大的公案。萊布尼茨於1684年發表第一篇微分論文,定義了微分概念,採用了微分符號dx,dy。1686年他又發表了積分論文,討論了微分與積分,使用了積分符號∫。依據萊布尼茨的筆記本,1675年11月11日他便已完成一套完整的微分學。然而1695年英國學者宣稱:微積分的發明權屬於牛頓;1699年又說:牛頓是微積分的「第一發明人」。
  • 當牛頓發明微積分,中國人在幹什麼?
    牛頓油畫像  當牛頓發表力學定律和微積分的時候,是中國的哪個朝代?中國學者在做什麼?
  • 數理同源 誰發明了微積分?
    到了初中高中階段選修物理課,便會學習到牛頓三大定律。大多數時候,牛頓是以一個偉大物理學家的形象存在於人們心目中的。其實,除了對物理學的貢獻之外,牛頓還有不那麼廣為人知、發明了微積分的巨大功勞,這個作為偉大數學家的那一面,就往往被非數學或非理科專業的人們所忽略了。
  • 微積分的發明權之爭,你認為牛頓和萊布尼茨誰贏了?
    牛頓和萊布尼茨的微積分優先發明權之爭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它即不為才,也不為色,更不是你死我活的那種故事,但它卻持續了一個多世紀,甚至導致了18世紀英國和歐洲大陸的對抗。這場戰爭在當時看起來牛頓是大獲全勝,萊布尼茨輸了,甚至他的晚上生活蒙上了巨大的陰影。
  • 最偉大的數學發明,人類精神的最高勝利,數學史上最精彩的紛爭
    菜布尼茨被認為是整個西方歷史上最博學的人物之一,《不列顛百科全書》以這樣簡短而強烈的語言表達了他驚人的淵博:萊布尼茨是&34;。萊布尼茨大約是在1675年發明他的&34;的,這裡面包含了極限的基本含義,同時通過在幾何上求曲線切線的方法得出了微積分中有關微分的理論。
  • 牛頓,萊布尼茨各自發明了微積分,他們都用了什麼記號表示呢?
    下面講講牛頓和微積分的故事吧.牛頓在他1669年寫的《運用無限多項方程的分析》(不過這篇論文直到1711年才發布)中第一次提及微積分. 在這篇論文中,他沒有明顯的採用流數法的記法或觀念,採用了面積的無限小矩形或「瞬」的思想,找到了曲線求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