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聊聊兩個詞,「臘梅」和「蠟梅的區別,到底哪個才是對的?
說到「臘梅」大家一下就想到冬天裡開的一種梅花,但是「蠟梅」大家會不容易往這裡聯想。因為大家會覺得的「臘梅」才更能表達冬天裡的一種梅花,每年農曆十二月被稱為「臘月」,而這種花通常在每年的冬末開放,所以俗稱它為「臘梅」。也因此多數人會覺得「臘梅」才是對的。其實兩個都是對的,都不算錯,重要的是我們知道他背後的含義就好。
如果你常常看古詩詞,你也會發現詩詞中常常出現最多的是「蠟梅」。 從「蠟」字上抒發情思。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古人對蠟梅都有什麼說法,以使我們更加明晰。
唐代詩人崔道融有詩云:「故裡琴尊侶,相適近蠟梅。」杜牧也有詩「蠟梅還見三年花。」
《蠟梅》
年代: 宋 作者: 楊萬裡
天向梅梢別出奇,國香未許世代知。殷懃滴蠟緘封卻,偷被霜風折一枝。
《蠟梅》
年代: 宋 作者: 李石
霜林作纈菊成長,只道花多緣葉稀。辛苦為他成蜜後,蠟蜂猶是趁花飛。
宋代的謝翱有一首寫「蠟梅」的詩:「冷豔清香受雪知,雨中誰把蠟為衣?蜜房做就花枝色,留得寒蜂宿不歸。
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上也有類似的說法:「此物本非梅類,因其與梅同時,香又相近,色似蜜蠟,故得此名。」花瓣外層是淡黃色,有些像蜂蠟,可見寫「蠟梅」也是因花瓣色相近來說的。
舊版《現代漢語詞典》中,只有「臘梅」詞條而無「蠟梅」,但在05年的新版《現代漢語詞典》中,取消了「臘梅」詞條,並在新增「蠟梅」詞條後附註「也作臘梅」。也就是說以「蠟梅」作為第一選項,希望用「蠟梅」代替「臘梅」。所以「蠟梅」與「臘梅」都是可以的。
現在多數人習慣用月字旁的臘,根據教學參考書上的意見,這兩個詞是通用的,不管寫成哪個,也都不會錯。但在教學中有些老師會要求「蠟梅」這個詞。因為一些小範圍的學習要求與一些課本一樣。
1999年9月,《辭海》彩圖本第四卷第5005頁中稱:「蠟梅」,一作「臘梅」,蠟梅科。
2004年1月,《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775頁稱:臘梅,見「蠟梅」。現在一般寫作「蠟梅」。
2005年6月,《現代漢語詞典》第806頁中,也將「臘梅」改為「蠟梅」。
所以「臘梅」和「蠟梅」都是對的,只是他們的使用過程從古代到現代的排序應該是蠟梅-臘梅-蠟梅。是同義詞:指名字不同的兩個詞,所指代的含義完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