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DNA鑑定結果出來,眼前這副已被埋了11年的屍骨,正是命案逃犯邵某。
至此,人間蒸發41年的他,終於以這樣一種方式,被找到了。
當年因為一棵板慄樹引發的血案,如今總算塵埃落定…
在永嘉山區,很多村民都種植板慄。1979年,永嘉茗岙的邵某和同村的邵小某因為一棵板慄樹歸屬的問題多次發生糾紛。
在當年村民眼裡,板慄樹不僅是一棵樹,更是他們的部分生活來源,為此村幹部多次組織雙方調解,但雙方都不肯讓步,調解一直沒有成功。
誰都沒想到1979年3月28日這天矛盾會到了爆發的地步。當天早上,邵某以殺羊的名義向他人騙取了一把尖刀藏於衣內,然後就擅自去砍削邵小某的板慄樹,而獲知消息的邵小某立即趕來阻攔,雙方繼而發生扭打。
失去理智的邵某抽出隨身攜帶的尖刀對邵小某進行捅刺,最終導致邵小某受傷搶救無效死亡。自知闖下彌天大禍的邵某慌忙潛逃,從此杳無音訊。
追兇41年,兇手始終未能抓獲
有妻兒有父母,他究竟去了哪裡?
儘管邵某潛逃下落不明,但永嘉警方對案件開始了竭盡全力的偵查,只因當時的條件限制,警方多次抓捕邵某都未能成功。儘管時間一年一年過去,刑偵民警一代換一代,但不變的是他們對案件和對死者肩負的責任。
因案發在1979年,當偵查員今年再次在對案卷中的證人進行一一排查走訪後,發現幾乎所有的證人都已去世,而證人的後代對於41年前的案件也一無所知,對邵某的下落更是不得而知。
沒有犯罪嫌疑人的戶籍信息,也沒有樣貌特徵信息,儘管通過走訪可以得知犯罪嫌疑人當時已有家庭,但卻因他出逃,妻子早已帶著孩子改嫁,且改名換姓,無從知曉。
專案組重新對現場提取的物證進行再梳理再檢驗,希望有所收穫,儘管如今技術發達,但因為時間久遠,仍舊未能獲取有效的信息。另外,專案組對邵某所有的親屬進行了深度的綜合研判分析,也均無可疑線索,案件偵查再次陷入僵局。
41年過去了,當時殺人潛逃的邵某現在也已經是一個古稀老人了,如果其本人還健在,於情於理,一個有妻子孩子有兄弟父母的人,儘管潛逃,也逃離不了家鄉的親情關係網。
但41年間竟然沒有絲毫讓警方發現他的破綻和線索,除非他一直隱居山間與世隔絕或者已不在人世。隨著調查的深入,這個疑問一直浮現在偵查員心中。
在運用科技手段的同時,永嘉警方也一直將精力投入到傳統手段,以求新的蛛絲馬跡。通過大量的深入排查,警方發現邵某其實是過繼到該村,所以在村裡時常受人欺負,每每發生糾紛的時候,他也曾稱被人看不起,要叫自己在另一村的親大哥潘某來撐腰。
「親大哥潘某」這個身份引起了偵查員的高度重視,隨即偵查員圍繞 「親大哥潘某」身份及其關係網開始排查,最終確認了另一個鎮上的潘某真實身份,但發現潘某也已去世。
在確認邵某與潘某親兄弟關係的同時,專案組對邵某在該村其他親戚關係網進行了排查。偵查員在走訪時,一村民無意間說了一句:「聽人提起10多年前夜裡潘某之子小潘曾將一具屍體拉到村中,並連夜埋葬。」
侄子如子,這是農村的習俗,專案組民警在排除這具屍體不是邵某大哥潘某後,大膽推測其極有可能就是殺人在逃的邵某。
結合相關走訪的細節,專案組認定當時小潘在處理這具屍體是採取土葬,土葬必定會涉及到挖墳、抬屍等人,而農村土葬的地方,一般是在自留的山林。於是專案組人員著手調查挖墳人員、抬屍人員,以及通過林業部門查詢邵某和潘某等自留地。
很快,事情出現轉機。
「我抬了幾十年屍體,從來沒見過這麼寒酸的屍體。」一直在村裡從事抬屍送葬工作的老飛(化名)表示。老飛家境貧寒,一直從事送葬抬屍,雖然每家每戶家境不一,但遇見一個如此寒酸的令他記憶深刻。
而這句話更加堅定了專案組的判斷。專案組隨即兵分三路,將原先打聽到的小潘、抬屍老飛、挖墳老統(化名)等人進行詢問,很快得到證實,確有此事。
當民警前來詢問十幾年前埋屍體的事,小潘知道事情瞞不住,便告訴民警:
2009年的一天,其小叔(邵某最小的弟弟)電話告訴他邵某病逝,想落葉歸根,讓小潘幫忙埋葬。儘管沒有多少接觸,但聽小叔這麼說也知道邵某之前犯過事,小潘就在自家的自留山地選了一塊地方,並連夜將屍體運回老家,草草埋葬,也不敢立墓碑。
專案組對邵某生前軌跡調查發現,這幾十年來邵某潛逃後原本一直跟隨一個在深山從事種植的親戚工作,其間無名無姓無任何證件,直到2009年到嘉興投靠弟弟,並於當年病故。
調查至此,邵某是否真的已死亡?那具屍體是否就是邵某本人?這會不會是邵某逃脫罪責的煙霧彈?專案組還需要做最後一項工作,才能讓整個案件塵埃落地,那就是找到屍體進行DNA鑑定。
專案組立即組織當地派出所、村民根據挖墳人的記憶查找墳地。沒有墓碑、山林到處雜草叢生,且時間過去10多年,儘管是自家山林,小潘自那次之後再也沒有去過,而挖墳人和抬屍人由於當時是夜裡工作,記憶十分模糊。
經多番搜尋,最終成功找到埋屍地,連夜挖掘開棺驗屍提取屍骨檢材。
另一方面,專案組根據之前走訪排查的情況,聯繫上邵某的兩個兒子,民警分別趕赴江蘇、麗水提取了他們二人的檢材開展DNA匹配檢驗。
2020年8月11日,當DNA鑑定結果出來的一刻,警方確定該男屍為命案逃犯邵某,這起塵封了41年的「1979.03.28」命案最終成功告破。這也是迄今為止浙江警方破獲的全省最久命案積案。
「這是我剛參加工作時接觸的命案。」看著電腦上當年給犯罪嫌疑人做的畫像,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公安分局刑偵大隊大隊長熊宛斌微微出神,「十年了,終於抓到他了。」
6月10日記者獲悉,南潯區公安分局成功抓獲「2010.11.06」南潯妙鏡弄命積案犯罪嫌疑人龍某,至此,一起10年前的故意傷害致死案件宣布告破。
2010年11月6日晚,南潯區南潯鎮妙鏡弄一租房內發生一起命案,一名失足女子程鳳(化名)身中數刀死亡,犯罪嫌疑人行兇後逃離現場。案件發生後,市、區兩級公安機關高度重視,迅速抽調精幹警力成立專案組。
「我當時聽到樓上有爭吵的聲音,程鳳叫了起來,之後一個男的從樓上匆匆忙忙跑下來,喊他也不回答,我老婆拉住他的衣服被他甩開,我出門去追但是沒有追上。」小石夫妻倆是程鳳的老鄉,與其租住在樓上樓下,也是案發當日最近距離接觸犯罪嫌疑人的人。
通過訪問和證人,專案組刻畫出了犯罪嫌疑人的基本體貌特徵,做出了模擬畫像。但因當年的監控條件不佳,加之被害人身份特殊、社會關係複雜,除了現場提取到的現場物證及證人描述,沒有更多的線索證據,案件調查難度極大。
偵查員經過數月摸排走訪,依舊沒有任何發現,案件偵查陷入僵局。南潯公安每年都會對未破重大刑事案件進行梳理,對這一案件也是從未放棄。10年來,專案組民警換了一批又一批,但每一任偵查員都鍥而不捨地開展工作,追捕足跡遍布全國多個省市。
自今年「雲劍-2020」行動開展以來,南潯公安多次啟動命積案偵破工作。依靠傳統加新型科技,通過大量的排查比對和走訪調查,專案組工作終於在今年5月取得了重大進展,鎖定了貴州籍男子龍某有重大作案嫌疑,並於6月3日凌晨將龍某抓獲歸案。
「我知道我自己捅了人了,我睡不好覺,晚上睡覺都做噩夢」「我很害怕,逃回老家之後躲了好幾年,避避風頭,看外面沒什麼動靜了,我才又回到浙江打工」……經審訊,龍某對因50元嫖資糾紛將被害人程鳳用刀捅傷致死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辦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