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20日電(記者袁全 賈釗)施放天燈有上千年歷史,但近年來卻被視為「飛行垃圾」和安全隱患,因而遭到抵制。有關天燈存廢的爭論不休,而臺灣創業者邵璦婷希望找到一種兩全其美的方法,為這美好的傳統文化找到生路。
傳統天燈往往在升空300到500米後,火焰熄滅,繼而墜落。她和團隊設計的「環保天燈」,可以讓天燈在升空後燃燒殆盡,不留殘骸。
「天燈是臺灣最重要的文化意象之一。」邵璦婷說,「如果什麼都不做,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天燈可能真的會被禁止,這很可惜。」
「垃圾」?
天燈又名孔明燈,相傳是三國時期諸葛亮發明,最初用於通信,在清道光年間由福建移民帶入臺灣,後用於祈福許願,報平安。
臺灣新北市的平溪自1990年後開始力推天燈觀光,鼓勵遊客在天燈上寫下心願。如今,平溪天燈已成為臺灣的標誌之一。
每逢元宵節,賞燈人潮絡繹不絕。夜空下,成千上萬顆天燈冉冉升空,如星如雨。然而第二天,遊客往往會看到觸目驚心的一幕:花花綠綠的天燈殘骸散落在屋頂、樹梢、溪邊,既不美觀,又製造汙染。
「不要讓你寫心願的美夢,成為當地居民的噩夢。」這是平溪居民寫下的訴求。
社交媒體上,有網友稱天燈是「縱火器」,是「飛行垃圾」。環保團體更是要求嚴控天燈數量,並呼籲禁止施放。
「難道傳統文化與環保之間就只有衝突嗎?」26歲的邵璦婷說,「其實該被解決的不是天燈,而是它產生的垃圾。」
拯救
從2016年起,邵璦婷參與創辦的致力於記錄、保護和創新臺灣傳統文化的「文化銀行」就開始了拯救天燈的計劃。
今年2月,她和團隊發起「環保天燈」的網上眾籌。他們用製造雞蛋包裝盒的材料和工藝來製作支架,使天燈的所有部件都採用紙質材料,可以在空中完全燃燒,不留殘骸。三個多月的時間,他們成功籌到新臺幣160餘萬元。
邵璦婷預計,環保天燈的價格為350到450元新臺幣,約是普通天燈的2到3倍。她並不擔心價格高而沒有市場,相信人們會為了環保多付一點。
71歲的林國和是平溪少數還在堅持手工製作天燈的工匠之一。他時常臨街而作,一有遊客駐足,他便滔滔不絕地介紹起天燈的典故。
林國和支持「環保天燈」,也多次出謀劃策,參與設計,但他認為天燈不僅要「環保」,也要「管飽」。
據林國和介紹,平溪早年依賴煤礦,煤礦關停後,無心插柳培育起天燈這個地方名片,到如今天燈已是當地的經濟支柱。
「如果不靠天燈,我們這偏僻的地方有誰會來?」平溪一位居民說。
有網友感嘆:「天燈本身並沒有錯,錯的是人。當天燈多到讓你看到遍地都是時,那代表平溪的遊客乘載量已經超負荷了。」
邵璦婷則認為,如果再過三五年,天燈真的因為不環保而被禁止,那麼當地的經濟定會受到重創,而環保天燈恰是拯救當地經濟的契機。
出路
事實上,隨著人們環保意識日漸增強,很多傳統文化都面臨著類似境遇。
比如,春節燃放煙花爆竹的習俗就在大陸多個城市遭到嚴格限制甚至禁止。在臺灣,燃放鞭炮是各大宮廟為神明舉辦繞境踩街祈福的傳統項目。然而,今年在臺北大龍峒保安宮的「保生文化祭」期間,主辦方主動提出繞境踩街不放鞭炮,讓「保生大帝」環保出巡。
此外,端午時節北方民間舊有折柳枝、掛葫蘆的習俗,因破壞植物已被抵制和遺忘。在少數民族地區,一些與馴養動物有關的傳統習俗雖被列入「非遺」,但也屢遭「虐待動物」的指責。
另一面,很多像邵璦婷一樣的人,正努力通過創新保留傳統文化。
新北市三峽區的甘樂文創公司回收燃放鞭炮的炮紙,打成紙漿,做成紅包袋、平安符等文創產品。
甘樂文創的活動經理陳柏安說,雖然產品不便宜,銷售一般,但重視環保和資源再利用的理念是正確的,應當堅持。不能因環境問題而扼殺傳統信仰或習俗,兩者不能對立,而是要找到其中的平衡。「環保天燈」「鞭炮紙紅包」就是順應了這種趨勢。
邵璦婷說,要突破傳統文化遇到的瓶頸,需要人們花時間去思考該如何利用科技、設計和商業模式。她接下來還打算建立基金,將售賣天燈的部分收入用來植樹,以平衡和吸收燃燒天燈所造成的碳排放。
「保護文化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做的事。創新保護方式從來都不是一個人做了很多,而是每個人都做了一點。」邵璦婷說,希望「環保天燈」能啟發更多的人為傳統文化找到一條新的出路。(來源: 新華網)
環保與文化、環保與「管飽」如何共生
▲遊客將寫滿祝福的天燈,施放到空中。
新華社記者賈釗攝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袁全、賈釗
施放天燈有上千年歷史,承載著祈福許願的傳統,但近年來卻被視為「飛行垃圾」和安全隱患,因而遭到抵制。有關天燈存廢的爭論不休,而臺灣創業者邵璦婷希望用兩全其美的方法,為美好的傳統文化找到一條生路。
「天燈是臺灣最重要的文化意象之一,」邵璦婷說,「如果什麼都不做,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天燈可能真的會被禁止,這很可惜。」
她和團隊設計的「環保天燈」,可以讓天燈紙和支架在升空後燃燒殆盡,不留殘骸。傳統天燈往往在升空300到500米後,火焰熄滅,此時天燈紙,連同底部的鐵絲或竹條支架,便從空中墜落。
有「汙點」的習俗
天燈又名孔明燈,相傳是三國時期諸葛亮發明,作為軍事通信之用,在清道光年間,由來自福建惠安及安溪等地移民帶入臺灣。當時因盜匪作亂,騷擾聚落,百姓只好避難山中,待危機過後,才由留守村中的壯丁以天燈為信號,通知家人返回,因此又有「平安燈」「祈福燈」之稱。
臺灣新北市的平溪自1990年後開始大力推廣天燈觀光,鼓勵遊客在天燈上寫下心願,將心願託給上天。如今在平溪,天燈無處不在。車站,餐館,街道,處處都掛著天燈。就連當地的警務站也設計成巨型天燈的造型。曾有媒體統計,每年至少有30萬顆天燈在這裡施放。
平溪的天燈已成為最能代表臺灣風情的標誌。2010年上海世博會,臺灣館被設計成天燈形狀,平溪每年的天燈節更是多次被海外媒體評為全球最佳慶典之一。
每逢過節,特別是元宵當至之時,賞燈人潮絡繹不絕,最高人數曾達十萬餘人次。夜空下,成千上萬天燈冉冉升空,如星如雨。不過,第二天來的遊客往往會看到觸目驚心的一幕:花花綠綠的天燈殘骸散落在屋頂、樹梢、溪邊,既不美觀,又製造垃圾。
商家大多採用防水性的紙張、膠帶和鐵絲等材料,難以降解;也曾有報導墜落的天燈支架砸傷或困住山裡的野生動物,還有的落地時引發火災或是落到道路上導致交通事故。
「不要讓你寫心願的美夢,成為當地居民的噩夢。」這是平溪居民寫下的訴求。社交媒體上,有網友稱天燈是「縱火器」,是「飛行垃圾」,並呼籲禁止施放天燈。
「真的不鼓勵放天燈,這樣就是丟垃圾而已。我看過天燈綁到貓頭鷹致死。」優兔用戶「阿楓雪平」寫道。
2014年元宵節,臺北、新北、基隆三市市長曾一起燃放天燈祈福平安,卻被多家環保團體批評,要求重新檢視施放天燈對環境造成的危害,並嚴控施放數量。
寄託美好願望的天燈似乎成了平溪的「汙點」。
「難道傳統文化與環保就只有衝突嗎?」26歲的邵璦婷說。「其實該被解決的不是天燈,而是它產生的垃圾。」
拯救天燈
從2016年起,邵璦婷創辦的致力於紀錄、保護和創新臺灣傳統文化的「文化銀行」就開始了拯救天燈的計劃。她和團隊曾嘗試用竹條和鞭炮線取代鐵絲和膠帶,確保燃燒後竹條脫落,而天燈紙可以完全燃燒。她還設想將天燈紙換成糯米糖紙,即使墜落到山林裡,經過雨水衝刷即可溶解。
今年2月,他們在網絡上發起第二代「環保天燈」的眾籌。這次,他們計劃用雞蛋防撞的紙盒來製作支架,將紙漿以紙塑熱壓加工的方式成型,做出全紙質天燈,讓所有零件在空中完全燃燒,不會墜落到地面產生任何垃圾。
邵璦婷預計環保天燈的價格為新臺幣350到450元,這大約是現在普通天燈的2到3倍。她並不擔心價格高會沒有市場。三個多月的時間她籌到了新臺幣160餘萬元,賣出了1000多顆天燈。她相信如果能做到環保,消費者會願意多付一點。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看好「環保天燈」。有些商戶認為邵璦婷是來平溪搶生意,並不友好;有的對「環保天燈」的環保性能持懷疑態度。
平溪一家大型天燈店的負責人稱,目前使用的竹條框架已經很環保,而所謂「環保天燈」材質複雜,也許在製造過程中造成的環境汙染會更嚴重。
也有網友給邵璦婷的團隊留言,認為「環保天燈」即便不產生垃圾,也會產生二氧化碳的排放。
71歲的林國和是平溪少數還在堅持手工製作天燈的工匠之一。他時常臨街而坐,看到遊客,就滔滔不絕地介紹起傳統手工天燈的做法和其中蘊含的文化典故。林國和支持「環保天燈」,也多次出謀劃策,參與設計,但他認為天燈不僅要「環保」,也要「管飽」。
「天燈在這裡的確有環保問題,這個不能騙人。但是環保的『保』,與填飽肚子的『飽』,要怎麼平衡,這才是重點。」
從2013年開始,平溪天燈業者建立了天燈殘骸的回收機制,用現金或實物激勵沿線居民一起維護環境。
據林國和介紹,當地回收天燈(殘骸)的都是老人家。他們上山撿天燈,每撿一個回來可以得到幾塊錢的現金獎勵。假如環保天燈流行起來,這些老人便會失去這一收入來源。
但邵璦婷認為天燈的回收機制難以充分發揮作用,畢竟不是所有的天燈都能被回收,有些掉到山地叢林人跡罕至的地方,很難撿回。有媒體估算每年至少有大約有4.5噸的天燈殘骸無法被回收。
林國和說,平溪早年依賴煤礦,煤礦關停後,無心插柳培育起了天燈這個地方名片,到如今天燈產業已是當地不可或缺的經濟支柱,每年至少帶來幾億元的經濟收入。
「如果不靠天燈,我們這偏僻的地方有誰會來?」平溪當地一位居民說。
在社交媒體臉書上,有網友感嘆:「天燈本身並沒有錯,錯誤的是人,當天燈能夠多到讓你看到遍地都是的時候,那代表是平溪的遊客乘載量已經超過負荷。」
「所以環保天燈恰是拯救當地經濟的一個契機,」邵璦婷說。「平溪商業形態單一,天燈幾乎是唯一帶來可觀收入的旅遊項目。如果再過三五年,天燈真的因為不環保而被禁止,那麼當地的經濟可能會受到重創。」
環保出路
事實上,在生態和環保意識日漸增強的當下,很多傳統文化都遭遇著跟天燈類似的境遇。
比如春節燃放煙花爆竹,因其產生空氣汙染和易引發火災,近年來在大陸多個城市被施以禁令。在臺灣,燃放鞭炮是各大宮廟為神明舉辦繞境踩街祈福活動的傳統項目。然而,今年在臺北大龍峒保安宮的「保生文化祭」期間,主辦方主動提出繞境踩街不放鞭炮,避免帶來環境及噪音汙染,讓「保生大帝」環保出巡。
此外,端午時節北方民間舊有折柳枝、掛葫蘆的習俗,寓意平安。但這項傳統也因破壞植物,被抵制而漸漸遺忘。在內蒙古、新疆、雲南等地少數民族地區的一些與馴養動物有關的傳統習俗比如獵鷹,甚至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但環保人士指控「虐待動物」,希望立法取締。
而另一面,很多像邵璦婷一樣的年輕人,都在努力通過創新,保留傳統文化。
比如紮根新北市三峽區的甘樂文創,回收了北港朝天宮媽祖來當地繞境時燃放鞭炮的炮紙,打成紙漿,做成紅包袋、平安符等文創產品。據了解,臺灣的信眾認為迎神慶典的鞭炮屑可以帶來好運,這些再生的紙品便有了延伸媽祖信仰的意義,同時也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對環境的汙染。
「當然,炮紙製作的這些產品不便宜,主要是賣給認同媽祖信仰和環保理念的觀光客,距離普通人對日常用品的預期有些遠。」甘樂文創的活動經理陳柏安坦承。
陳柏安表示,雖然銷售情況一般,但重視環保和資源再利用理念是正確的,在處理傳統習俗與現代環保要求之間的關係上做了身先士卒的嘗試。
他認為,不能因環境的問題而扼殺傳統信仰、習俗的發展,兩者不能對立起來,而是要找到其中的平衡。「環保天燈」的做法,順應了這種趨勢,即通過環保的方式,把習俗和信仰傳承下去,
邵璦婷說:「臺灣很多傳統文化像天燈一樣面臨瓶頸,這些瓶頸結合現代技術,並不是完全沒有辦法突破,只是需要人們花時間去想該如何結合科技、設計和商業模式讓傳統文化實現永續。」
她接下來還打算建立種樹基金,將售賣天燈的一部分收入用來植樹,盡力平衡與吸收燃燒天燈所造成的碳排放。
林國和還建議,應該在乾燥少雨的季節控制天燈施放的總量,減少火災隱患,也給大地和山林休息的機會。
「保護文化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做的事情,改變從來都不是一個人做了很多,而是每個人都做了一點。」邵璦婷說,希望「環保天燈」能啟發更多的人「為傳統文化找到一條生路。」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12版)
臺灣寫真:在臺灣「天燈之鄉」追尋十分幸福
中新社新北7月3日電 題:在臺灣「天燈之鄉」追尋十分幸福
中新社記者 李欣 路梅
「思念轉進小鎮,擺蕩海海人生……夜幕裡,冉冉升起好多天燈,願望用毛筆蘸墨,寫的有豎也有橫……」臺灣歌手楊宗緯婉轉悠揚的一首《天燈》,為臺灣新北市十分小鎮做了最佳註腳。
新北市平溪區是臺灣天燈的起源地,被稱為「天燈之鄉」。美國知名旅遊書出版公司將平溪天燈節、巴西嘉年華遊行、西班牙奔牛節等評選為「此生14個必去節慶」。
臺灣新北市平溪區是臺灣天燈的起源地,被稱為「天燈之鄉」,以在平溪區十分老街鐵軌上「放天燈」最為聞名。遊平溪線在十分老街放一盞天燈已成為各路遊客到臺灣的必遊路線。圖為7月初,一對情侶在臺灣新北市的十分老街放天燈,祝福愛情長久。 中新社記者 李欣 攝
為一睹綿延青山中的「天燈之鄉」,記者一早便從臺北車站搭乘臺鐵前往中轉站瑞芳,再換乘平溪線區間火車,前往最著名的十分老街。
坐在五彩斑斕的百年平溪線小火車中,背靠老式車窗,搖搖晃晃。閉著眼睛聽同乘的當地阿公、阿嬤們聊著家長裡短,聽各路遊客不同語言、不同語調地談著旅遊見聞。聽似嘈雜的「市聲」伴著「坑且-坑且」的柴油窄軌小火車聲,亦能讓人心靜如出世「桃源」。
平溪鐵路沿線沒有車水馬龍,只有一條鐵路穿過。鐵軌蜿蜒,似穿越時空隧道,從鋼筋混凝土到老舊木建築,從即時通訊到老郵筒裡慢慢熬的思念。
走出十分火車站,「天燈發源地」五個大字就赫然矗立在老街口。沿著鐵路線兩旁延伸的整條老街被各式天燈包圍。
在十分老街76號名為「天燈王」的店鋪中,26歲的胡容容正一邊照顧店鋪生意,一邊製作10釐米左右的小天燈。靈巧的手左折右翻幾下,就把一盞已經按比例裁剪並串好串珠的小天燈粘好。
臺灣新北市平溪區是臺灣天燈的起源地,被稱為「天燈之鄉」,以在平溪區十分老街鐵軌上「放天燈」最為聞名。遊平溪線在十分老街放一盞天燈已成為各路遊客到臺灣的必遊路線。圖為「天燈王」第三代掌門人胡容容照看自家店鋪。 中新社記者 李欣 攝
天燈又稱孔明燈,相傳為三國時代諸葛孔明所創。當初為了傳遞軍情,後逐漸傳到民間,成為人們向上天許願祈福的媒介。胡容容介紹說,平溪現在是臺灣唯一可以放天燈的地方。平溪天燈起源十分,所以每逢節日,臺灣民眾都到十分放天燈祈福。元宵節十分放天燈的場景最為壯觀,會有十萬餘盞天燈同時騰空。
出生在十分小鎮的胡容容,18歲因父親離世而接手了祖上傳下來的天燈店。成為了家族產業的第三代掌門人。說到「天燈王」這個店名,胡容容拿出用相框裝裱起來的一張老報紙對記者說,阿公(祖父)胡忠一在1997年設計了約16.8米的大天燈,一舉奪得當年的「天燈王」,因此取名。「天燈王」有四五層樓高,展開後內部面積相當於一個籃球場,要二十幾個人共同手持才能放飛,當時被稱為「平溪二百年來第一燈」。
「阿公專長大天燈,阿爸則主要設計小天燈。」胡容容拿著一個高約10釐米的小天燈說:「我們家的小天燈布料經過特殊處理,與別家不同,買家自己可以繼續在布上寫祝福的字句,不會暈染哦。」
作為第三代「天燈王」店主,「90後」胡容容設計了叮噹貓、憤怒的小鳥、蠟筆小新等個性化卡通天燈和DIY小天燈。「很多小朋友非常喜歡卡通個性天燈,女孩子們則偏愛DIY小天燈。」胡容容的卡通天燈並不是在天燈紙上繪畫,而是另外加紙附在原有天燈上,使卡通天燈放飛時更具立體性。
「從小就看阿爸做天燈,手藝都是阿爸手把手教的。」雖然阿爸胡金峰不幸早逝,但胡容容依然堅強地接過了天燈店,「在十分每天看到很多人送出祝福和願望,相信每個人都能在十分幸福村獲得幸福」。
當年為採煤運輸而興建的靜安吊橋經歷數十載風雨,依舊嘎吱嘎吱地搖著。站在橫跨基隆河的吊橋上,就能看到十分老街上放飛的一盞盞天燈,載著人們「幸福安康」「愛情長長久久」等美好願望升起飄遠。(完)(來源:中國新聞網)
10月4日,臺灣新北市平溪天燈節今年首度在中秋節舉辦天燈施放活動。現場共施放8批次共計800盞天燈,人們在天燈上寫下美好心願。當日的月亮造型主燈高15尺,夜空下冉冉升起,宛如山間一輪明月。 中新社記者 邢利宇 攝
10月4日,臺灣新北市平溪天燈節今年首度在中秋節舉辦天燈施放活動。現場共施放8批次共計800盞天燈,人們在天燈上寫下美好心願。當日的月亮造型主燈高15尺,夜空下冉冉升起,宛如山間一輪明月。 中新社記者 邢利宇 攝(來源: 中國新聞網)
臺灣平溪「天燈」
2月22日,市民在平溪元宵祈福燈會上放飛「天燈」。當晚,一年一度的臺灣平溪元宵祈福燈會舉行。
新華社記者張國俊攝(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1版)
22日晚,一年一度的臺灣平溪元宵祈福燈會在臺北舉行,1600盞「天燈」在數萬民眾的歡呼聲中放飛夜空,祈福新年風調雨順,平安幸福。新華社發
「平溪國際天燈節」2012年大年初四起一連四場,在元宵節當天還要挑戰「千盞齊飛」的新紀 錄。 新北市觀旅局提供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男女主角在石底橋放天燈,影迷爭相追星模仿。 圖/新北市觀旅局提供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平溪天燈節第二場晚會,17日晚間將施放20英尺超大型馬賽克大天燈,預估將吸引15萬人潮爭睹。圖片來源:臺灣「今日新聞網」(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