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裡的無名小寺

2020-12-20 瀟湘晨報

蔣晨明

曾經的普恩寺如今是普通民宅。蔣晨明攝

北京胡同裡的寺院很多,有些比較知名,有些則默默無聞。有些因為變更成了普通民宅,淹沒在世俗煙火之中。像今天要說的羊皮市胡同普恩寺就是如此。

羊皮市胡同,很多人知道是西單與西四之間一條起源於羊皮市場的小巷。今天走進胡同,似乎沒有任何特殊的歷史痕跡。但在胡同中部的北段,有一處大雜院——7號院,這裡就是曾經的普恩寺。7號院除了雜之外,也沒有其他特殊之處,連院門看起來也只是個普通的通道。如果沒有事先研究資料,一般人是不會對這裡格外關注的。

院內拐彎抹角,約有幾十戶人家,可能連住在這裡的居民也不一定知道,這裡原來是可以追溯至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的寺院,距今已有500多年。由於寺院早廢,關於它的故事極少。在近些年的文物普查中,此院一些歷史線索才被重新發現,並被列入「西城區普查登記文物」。不過在羊皮市胡同北側的義達裡,也有一些普恩寺的線索,不知二者是否相關。

像普恩寺這樣隱藏在胡同裡的歷史文化,還有很多待我們去發現和挖掘。

原文連結:https://bjrbdzb.bjd.com.cn/bjwb/mobile/2020/20201203/20201203_025/content_20201203_025_1.htm#page24?digital:newspaperBjcsfzxb:AP5fc884f6e4b0c34aa38bcad1

(責任編輯:常辰)

【來源:北京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寺後塘小巷裡的雞蛋餅攤子,是無數仙居人的青春記憶
    2019-03-20 16:47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羅亞妮-hey-台州美食情報第10期仙居劇院旁邊有一條叫寺後塘的小巷子看似破敗不堪,卻藏匿了諸多仙居的美食,很多小店生生不息地開了十幾二十多年,有仙居最正宗的鹹酸飯、最好吃的快餐店、最美味的煎麵食……對於我來說,那條巷子裡最熟悉的味道,還是「雞蛋餅」。寺後塘的雞蛋餅攤子叫「奇瞧谷怪」,老闆以前在仙居中學門口擺過攤。
  • 2004年,長春般若寺挖出無名頭骨,專家鑑定後:這是趙尚志的頭顱
    中國人向來講究落葉歸根,所以後人們一直在不遺餘力地尋找趙尚志的頭顱,直到2004年,長春的般若寺在修整時,工人們意外發現了一個無名頭顱,後來經過專家鑑定,這才發現是已經失蹤62年的趙尚志頭顱。那麼,趙尚志究竟經歷了什麼?他的頭顱為什麼會被埋在般若寺內呢?
  • 《鹿港:徘徊在文明裡的小鎮》:繁忙的小巷,有泡在文化裡的小鎮
    最愜意的是2008年3月的那次,我和同事騎著自行車,級緩穿過「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去探訪「媽祖廟裡燒香的人們」。鹿港有「三多」ー一古蹟多、匠師多、小吃多。自行車在曲裡拐彎的小巷子中穿行,一路經過「米市街」、「板店街」、「打鐵寮」等老街。
  • 玄武門街道 無名巷有名字了
    原標題:玄武門街道 無名巷有名字了晨報訊(通訊員 孫理諾 南京晨報/愛南京記者仲永)「雙百裡、中百裡、天逸巷、書仁巷。」近日,細心的市民會發現,玄武區玄武門街道轄區原本的幾條「無名巷」都設置了路名牌,市容面貌也有了很大改觀。
  • 寺平古村裡的「烏弄堂」
    這就是寺平古村裡的 「烏弄堂」 ,這就是我們小時候捉迷藏時也不敢躲進去的黑胡同。清涼如水的弄堂風,將暑熱吹薄,在夏夜清空中吹開一條裂縫,吹出了一絲絲如哭泣一般的低吟聲,讓人毛骨悚然。人被斜陽拉長的身形,蕭索地罩在光暈裡,與靜謐面面相覷,越過悠長的午後,蒼涼的寂廖和黑暗便有了讓人可懼的融合。
  • 幾十年口碑的無名冒菜,即使藏在巷子裡,也有人慕名而來
    而美食也以偏辣為主,各種辣的美食,如冒菜、火鍋、串串,數不勝數,甜食也有聞名的糖油粑粑、紅糖冰粉等,下面小編要介紹的就是去成都吃過的一家無名冒菜,味道現在小編想起來還想吃呢。當然對於南方小姐姐來說,沒有素菜那是不行的,但是讓小編疑惑的是基本沒看到有葉子的菜,不知道是下到裡面會很辣,因為蔬菜很吸辣,還是就是不喜歡,也可能是貴。但是對於廣東人來說,一定要有葉子的蔬菜才能叫蔬菜吧,基本素類就是蓮藕、海帶這些的,這方面不太喜歡,小編還是喜歡吃有葉子的蔬菜,可能是小時候養成的習慣。
  • 瀋陽為城市的「裡子」著色—— 背街小巷變靚 百姓心裡亮堂
    改造後的背街小巷李浩攝背街小巷是城市交通的「毛細血管」,也是城市的「裡子」,在高樓林立的背後,記載著城市的歷史,也承載著市民家門口的幸福。近幾年,瀋陽加大背街小巷改造力度,提升環境質量,為褪色的小街巷著色,提升居民幸福指數,背街小巷變靚,百姓的心情也亮堂起來。無名小路有了城市幹道「範兒」8月31日下午,記者來到大東區凱翔二街旁的一處無名路。住在附近的居民趙凱來告訴記者,這條路雖然是小路,但因為連接大東三校,平時有不少來往的車輛。「沒修之前,路況非常差,我們出行非常不便。」趙凱來說。
  • 瀋陽為城市的「裡子」著色:背街小巷變靚,百姓心裡亮堂
    背街小巷是城市交通的「毛細血管」,也是城市的「裡子」,在高樓林立的背後,記載著城市的歷史,也承載著市民家門口的幸福。近幾年,瀋陽加大背街小巷改造力度,提升環境質量,為褪色的小街巷著色,提升居民幸福指數,背街小巷變靚,百姓的心情也亮堂起來。
  • 洪湖作家楊磊帶你尋找新堤記憶:在小巷裡穿行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在 小 巷 裡 穿 行作者:楊磊小巷裡漫步,是一件很愜意的事。小巷,曾經那麼詩意的留在我們的記憶裡,殘留的明清老宅,滄桑的青石板路,曲徑通幽,有如歲月,是那麼的悠長,悠長得不知疲倦,沒有燈紅酒綠的奢華,沒有車來車往的喧囂,只有柴米油鹽的市井炎涼。小巷的盡頭一般都連接著大街,與高樓聳立、車水馬龍的大街比,小巷更多了一份寧靜與祥和,穿行在小巷間,輕鬆自在,多了份揮之不去的親切與從容,仿佛有一股溫情瀰漫在心頭。
  • 《古劍奇譚3》無名之地怎麼走 無名之地小怪介紹
    導 讀 玩家們好,本次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古劍奇譚3無名之地全地圖走法及小怪詳細介紹,希望大家喜歡。
  • 泰國七大奇蹟之大城府古蹟瑪哈泰寺「樹抱佛頭」
    泰國,一個佛教氣息濃鬱的國度,也是一個旅遊業發達的國家,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良好,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的便利店、美食攤,更是讓人回味無窮。今天就跟大家說說曼谷周邊最值得一去的歷史古蹟瑪哈泰寺的「樹抱佛頭」 ,這令人稱奇的景觀,令人過目不忘,大呼神奇。
  • 看門狗2彩蛋:小巷某個妓女增補全套女性生理構造
    看來育碧某位美工為《看門狗2》小巷中某個無名妓女增補了全套女性生理構造,害得大吃一驚之餘連忙截屏留念的玩家被禁止登錄PSN一周。   NeoGAF用戶發帖稱,亞馬遜提前將預購的《看門狗2》送到府上,於是周末痛痛快快地耍了一個晚上。
  • 榆林古城「四寺一廟」,曾為八景之一,如今看著很簡陋,是彩鋼門
    榆林古城有「四寺一廟」的說法,香雲寺就是其中之一,其他寺廟分別指的是戴興寺、洪濟寺、圓覺寺,以及關帝廟。它們都位於駝峰山上,且相對集中,美其名曰「駝峰擁翠」,被文人雅士推崇為「榆林八景」之一。香雲寺面積並不大,長寬分別不超過百米,殿宇不超過十間。
  • 去寺裡祈福廟裡上香,那寺和廟有什麼區別,以後可別再弄錯了!
    寺廟在每座城市中都存在,一般去寺廟,我們都會為自己和親人朋友祈福,不過對於祈福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的人說去寺廟燒香祈福,有的人還會說去寺裡祈福,還有的人會說去廟裡燒香,那小夥伴們知道「寺」和「廟」有什麼區別嗎?今天小編就來介紹下。
  • 小巷變成大地 清河坊的小巷路牌英譯是否錯了?
    小巷變成大地 清河坊的小巷路牌英譯是否錯了? 09:15:35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杭州清河坊一帶的幾條小巷子口
  • 東莞,一個陌生的城市;而東莞小巷,卻是熟悉的角落
    這些城中村中又有縱橫交錯的小巷。網友評論說:東莞,一個陌生的城市;而東莞小巷,卻是熟悉的角落。(東莞小巷)一條深巷。東莞有「世界工廠」之稱,一座陌生的城市。而東莞小巷,那是「龍蛇」混雜的地方。是多少外來人的落腳點,夢想打拼的起點。他們生活在這裡,熟悉這裡。(東莞小巷)小巷裡晾曬的衣服。這裡大多是平房,磚木瓦結構。沒有樓層陽臺,而衣物也是隨風而晾曬。
  • 「百家號鼠你紅」大寒時節興善寺裡臘梅香
    大興善寺是古城西安著名的皇家寺院、中國佛教八大祖庭之一唐密宗發源地,也是一座建在鬧市裡的皇家寺院。大興善寺位於西安市城南最繁華的小寨商圈的興善寺西街,始建於公元226年,已有1700餘年歷史,也是西安現存歷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
  • 追憶泉州小巷:門牌上的講武巷 繞不過的半蒲街
    閩南網12月15日訊 一端是熱鬧的關帝廟、清淨寺,一端是泉州市區曾經最重要的交通集散地舊車站,在塗門街串起二者的交通要道,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名叫「講武巷」。  後來講武巷更名「宣武巷」,車站也搬走了,石板路拓寬為水泥路。一側低矮的樓房,換上了新樓。還好,巷口的150歲老榕還是那樣青翠,極力舒展著枝葉。
  • 隋唐古蹟仙遊寺 寺裡寺外話古今_佛教_鳳凰網
    仙遊寺位於黑河南岸,坐南向北,後有獅山坐鎮,前有象嶺、東嶺把守,清澈見底的黑河水從寺前流過,群山環抱,一水中流,氣象清幽,真是一塊仙境寶地。 仙遊寺建於隋開皇年間,原為隋文帝楊堅的避暑行宮,賜額「仙遊宮」。後因隋文帝篤信佛教,仁壽年間,改宮為寺。從此,仙遊寺僧侶雲集,佛事鼎盛。1000多年,仙遊寺雖幾度滄桑興衰,然佛事活動衰而不絕,一直延續至今。
  • 又一部新劇來同德裡取景!古城新玩法「小巷旅遊」火了
    《都挺好》的熱度還沒有過去,又有一部影視劇在咱們姑蘇區雙塔街道的同德裡取景啦——電影《紙騎兵》,日前在蘇州正式開機電影《紙騎兵》改編自蘇州籍作家蘇童的小說《紙》和《騎兵》。隨著越來越多的劇組來古城拍攝,小巷旅遊也火了起來。這是剛剛過去的清明假期期間,同德裡的「盛況」↓對此,姑蘇區一方面在影視劇取景時專門安排城管等執法部門維護現場秩序,減少對居民日常生活的影響,另一方面根據現實情況,創新提出「點+面+線」模式,推動古城保護,助力人文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