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晨飛,23歲開始自學英語。從英語幾乎零基礎,到能夠全英文和老外流利的交流,他只用了兩年!
你以為他在英語學習之路上就是一帆風順的嗎?有過求職經歷的人,應該都會發現,用人單位都要求專科學歷及以上。
而17歲就輟學的他,只有初中學歷。沒有學歷,沒有學位,他找不到心儀的用人單位。
他也嘗試通過自己別的方面,讓面試官相信自己的水平,破格招聘自己,但全部都失敗了。這種面試是痛苦的。
他只有去做保安、富士康工人、KTV 服務員,也擺過地攤、賣過水果、開過黑車等,他也曾經想過證明自己的價值,但是因為沒文憑,沒專業技能,無論他怎樣折騰,都只能停留在社會底層求生存。而真正改變他的,是當他在咖啡廳當服務員的時候。
有一天來了一群大學生,圍坐在吧檯前就開始用英語聊天,他什麼都聽不懂,甚至當他上前服務時那些人的眼神裡都透露著嘲笑。當然這更多的是他的自卑感引發的感覺——因為不懂英語,所以不自信;因為不懂英語,所以自卑;因為不懂英語,所以明明是在同一個咖啡廳,卻是兩個世界的人。
那一刻,他想「為什麼都是同齡人,我在吧檯裡洗盤子,他們卻在吧檯外用英語聊天」,當時瞬間覺得這差距太大了。這一次的經歷,也是他在後來放棄了所有,下定決心學習英語的原因。
那一年,他賣掉了自己唯一的家當——一輛二手比亞迪,揣著三萬塊回到了老家,走上了自學英語的道路。
起初,他只知道利用傳統方法學英語,因為初中輟學就進入社會打工,幾年下來學過的英語早就還給了老師。他搜索了很多英語學習方法,進過很多英語學習交流群,想找到最正確的學習方法,但大多數人都說要先學語法,先背單詞,他前後用了八個月證明傳統學習方法是行不通的,成功者寥寥無幾,更不用說想自學英語的人了。
在他開始自學英語後的第八個月,他實在進行不下去了,天天背單詞學語法卻感受不到一點進步,這讓他幾乎絕望。直到有一天他在網上接觸到著名美國語言教育家南加州大學榮休教授克拉申的二語習得理論,講的不是方法,而是道理,語言學習的原理。對於他這樣非常渴望把英語學好,卻又不知如何下手的人來說,簡直如獲珍寶。
語言學習是一個潛意識加工的過程,是需要語音流不斷刺激大腦的過程,而不是顯意識層面的機械記憶與邏輯分析,也許你學修汽車,你學數學,物理,你需要一個好老師,但學習語言,就像學習跑步,學習騎自行車一樣,你只能依靠你自己,或者依靠一個好的教練,而不是老師。老師的大腦不能幫你吸收、分析、儲存語言,你得用自己的大腦去做這些事情。
那時的他已經走投無路了,然而,克拉申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以及近代腦神經學,認知心理學的研究結論出現在了他面前……
對於這件事,他是這麼說的:我知道自己有救了,我像一個掉進深淵的人摸到了一根能帶我走出這裡的樹藤,我必須死死抓住它,拼命的往上爬,為了我的夢想與未來。
是的,他成功了。兩年後,他用流利的英語徵服了業內某著名英語培訓機構HR,從名副其實的屌絲逆襲轉變成了一名英語老師。
克拉申何許人也?
克拉申全稱史蒂芬·克拉申(Stephen D. Krashen),著名美國語言教育家,1941年出生於美國芝加哥,現為美國南加州大學榮休教授,他畢生致力於第二語言習得的研究,為他贏得了世界性聲譽。
其理論觀點:
第二語言習得
美國語言教育家克拉申在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對第二語言習得提出了一系列假說。
輸入假說理論
1985年在其著作《輸入假說:理論與啟示》中正式歸納出習得與學習假說、自然順序假說、監控假說、輸入假說和情感過濾假說等五個系列假說,總稱為輸入假說理論。這一理論被認為是跌入演習的研究中論述最全面、影響力最大的理論,但同時也是引起很多爭議的理論。
事實上,早在1970 年代初克拉申就提出了「監控模式」(The Monitor Model) ,該模式以「監控假說 (The Monitor Hypothesis)」為核心;80 年代中葉,克拉申對之進一步擴充修訂 ,轉為以「輸入假說」(The input hypothesis) 為中心,形成了輸入假說理論。
假說具體內容
克拉申理論主要由以下五個假說組成:
1、習得---學得區別假說(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
克拉申理論的出發點和核心是他對「習得」和 「學得」的區分,以及對它們各自在習得者第二語言能力形成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的認識。
2、監控假說 ( The Monitor Hypothesis)
監控假說與習得---學得區別假說密切相關,它體現了「語言習得」和「語言學習」的內在關係。根據這個假設,語言習得與語言學習的作用各不相同。語言習得系統,即潛意識語言知識,才是真正的語言能力。而語言學得系統,即有意識的語言知識,只是在第二語言運用時起監控或編輯作用。這種監控功能既可能在語言輸出(說、寫)前也可能在其後。但是,它能否發揮作用還得依賴於三個先決條件:1)有足夠的時間,即語言使用者必須要有足夠的時間才能有效地選擇和運用語法規則;2)注意語言形式,即語言使用者的注意力必須集中在所用語言的形式上,也就是說,必須考慮語言的正確性;3)知道規則,即語言使用者必須具有所學語言的語法概念及語言規則知識。
在口頭表達時,人們一般注意的是說話的內容而不是形式,沒有時間去考慮語法規則。因此,在說話時,如果過多地考慮使用語法監控,不斷地糾正自己的語法錯誤,說起話來就會結結巴巴,妨礙交際進行。在書面表達時,情況就會好得多,因為作者有足夠的時間推敲字句,斟酌語法。
3、輸入假說(The Input Hypothesis)
輸入假說也是克拉申語言習得理論的核心部分。他曾用一本專著論述他的這個假說。克拉申認為,只有當習得者接觸到「可理解的語言輸入」( comprehensive input ),即略高於他現有語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語言輸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於對意義或對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對形式的理解時,才能產生習得。這就是他著名的 i + 1 公式。i 代表習得者現有的水平, 1 代表略高於習得者現有水平的語言材料。根據克拉申的觀點,這種 i + 1 的輸入並不需要人們故意地去提供,只要習得者能理解輸入,而他又有足夠的量時,就自動地提供了這種輸入。
克拉申認為,理想的輸入應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1)可理解性 ( comprehensibility)。理解輸入的語言材料是語言習得的必要條件,不可理解的( incomprehensible ) 輸入對於習得者而言,只是一種噪音。
2)既有趣又有關 ( interesting and relevant )。要使語言輸入對語言的習得有利,必須對它的意義進行加工,輸入的語言材料越有趣、越關聯,學習者就會在不知不覺中習得語言。
3)非語法程序安排 ( 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 )。語言習得關鍵是足量的可理解的輸入。如果目的是「習得」而不是「學得」,按語法程序安排的教學不僅不必要,而且不可取。
4)要有足夠的輸入量。要習得新的語言結構,僅僅靠幾道練習題、幾篇短文是不夠的,它需要連續不斷地有內容有趣味的廣泛閱讀和大量的會話才能奏效。
4、情感過濾假說 ( 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這個假說認為,有大量的可理解輸入的環境並不等於學生就可以學好目的語了,第二語言習得的過程還要受許多情感因素的影響。語言輸入必須通過情感過濾才有可能變成語言「吸收」( intake )。克拉申認為影響習得語言的情感因素是:1)動力。學生的學習目的是否明確,直接影響學習效果。目的明確則動力大,進步快;反之,則收效甚微。2)性格。自信,性格外向,樂於置身於不熟悉的學習環境,自我感覺良好的學習者在學習中進步較快;3)情感狀態。主要指焦慮和放鬆。焦慮感較強者,情感屏障高,獲得的輸入少;反之,則容易得到更多的輸入。
5、自然順序假說 ( 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這個假說認為,人們對語言結構知識的習得是按自然順序進行的。例如,一些實驗表明,在兒童和成人將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時,掌握進行時先於掌握過去時,掌握名詞複數先於掌握名詞所有格 』 s 等。克拉申認為,自然順序假說並不要求人們按這種順序來制定教學大綱。
二語習得的關鍵
克氏認為第二語言習得涉及兩個不同的過程:習得過程和學得過程。所謂「習得」是指學習者通過與外界的交際實踐 ,無意識地吸收到該種語言 ,並在無意識的情況下 ,流利、正確地使用該語言。而「學習」是指有意識地研究且以理智的方式來理解某種語言(一般指母語之外的第二語言)的過程。
克拉申的監控假說認為 ,通過「習得」而掌握某種語言的人 ,能夠輕鬆流利地使用該語言進行交流;而通過「學得」而掌握某種語言的人 ,只能運用該語言的規則進行語言的本監控。通過一種語言的學習 ,我們發現 ,「習得」方式比「學得」方式顯得更為重要。自然順序假說認為第二語言的規則是按照可以預示的順序習得的 ,某些規則的掌握往往要先於另一些規則 ,這種順序具有普遍性 ,與課堂教學順序無關。
「輸入假說」是「監察理論」的核心內容。克氏認為 ,學習者是通過對語言輸入的理解而逐步習得第二語言的 ,其必備條件是「可理解的語言輸入」 (comprehensible input) 。只有當學習者接觸到的語言輸入是「可理解的」 ,才能對第二語言習得產生積極作用。「情感過濾假說」試圖解釋為什麼學習者的學習速度不同 ,最終達到的語言水平不同。學習者所接觸的可理解輸入的量以及他們的情感因素對語言習得同樣產生重要影響。情感最終影響語言習得的效果。
最後推薦本克拉申的作品給大家,快來閱讀了解一下吧!
《閱讀的力量》
《閱讀的力量》一書將向大家提供一種全新的研究結論,它將改變學者和老師教授語言的方式。本書中提出的自由自主閱讀(Free Voluntary Reading)是提高語文能力最有效的手段,不論閱讀的內容是通俗小說、青少年浪漫文學、報紙,還是經典文學著作,閱讀這個行為本身都會在提高語言能力中起到關鍵作用。史蒂芬·克拉生教授多年對各個國家教育情況一絲不苟的研究,為他在本書中提出的自由自主閱讀方式提供了大量翔實而有力的證據。
本書第二部分討論的是一些落實FVR的方法。這些方法就是要解決書的問題、閱讀時間的問題、指導方法的問題。而這些看似簡單的方法都值得學校去踐行。同時作者還在書中對漫畫書,青少年浪漫文學,電視等這些大家認為不利於閱讀效果的事物提出了新的見解。
這是一本由枯燥數據和生動結論相結合的書。它為對每一個語言研究者和語言教師來說都有很大的啟示,也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教育管理者和父母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指明了方向。
推薦閱讀:
1、Sight Words,掌握從拼讀過渡到閱讀的關鍵!
2、選專業別著急!30%的學生都至少會換一次專業!
3、死於25歲,葬於75歲?不,人生的選擇權在你自己手中!
4、申請季對大學研究,要從這些關鍵字開始!
5、哈佛歧視亞裔被訴?多元、出眾才是名校需求!
微傲國際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這裡不僅有海外名校畢業歸來的學長學姐和國內申請經驗10年以上的專家團隊,還有海外名校前任招生官及現任名校教授。更重要的,我們會帶你找到更好的自己!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建國路乙1108號3層(京匯大廈)
微信公眾號:wealledu
官網:www.myweall.com
郵箱:weall@myweall.com
聯繫電話:13810021684 (丁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