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湘潭(韶山)創建全國紅色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授牌儀式在韶山舉辦。 明健飛攝)
(《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劇照 紅網網友張煥年攝)
(26日,一位山西遊客在韶之紅航天農業科技園感慨,「毛主席喜愛的辣椒,好看好玩」。)
(9月1日起,韶山包括毛澤東同志故居在內的三景點實行自助領票)
主鏡頭:「融合」示範,精彩先行
「總是流連忘返,每到一次都是一次震撼。」這句出自歌曲《韶山,我永遠的迷戀》裡的歌詞,如今,正成為真實寫照。從單一瞻仰旅遊到多元體驗式旅遊,「紅色聖地」韶山已逐步走上紅色旅遊融合發展道路。
6月,韶山創建全國紅色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獲批,成為全國先例,被寄予積極探索發展新模式、為全國提供經驗的厚望。韶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劉科稱,創建示範區獲批是進一步建好毛澤東故鄉的重要契機,也是推動韶山紅色旅遊向更高層次發展的歷史機遇。
26日,韶山舉辦系列活動紀念毛澤東誕辰121周年,對比往屆新增了靖州楊梅栽種偉人故裡活動。揭幕式上,兩地籤訂了旅遊框架合作意向書。活動旨在於韶山進入「高鐵時代」之機加強區域融合,並探索和促進紅色旅遊與民俗旅遊的融合。
「韶山這些年一直在融合發展上在進行有益探索,也初步形成了案例」,韶山市旅遊局副局長李耀華介紹,10月,韶山與井岡山、衡山建立旅遊戰略聯盟,區域協作邁出步伐;而與人文、農業、工業、生態等產業融合的多種發展模式已在韶山形成。
欣賞精彩演出、賞玩新型農場、探秘銅像生產、徜徉鄉村美景……「過境遊」、「一日遊」在韶山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餘味無窮的深度遊,2014年前三季度,韶山過夜遊客數增長率達24.32%。
「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韶山新旅,異彩紛呈。
[NextPage]
(《中國出了個毛澤東》「飛奪瀘定橋」演出環節,是震撼的集體威亞表演。 紅網網友劉傑攝)
(10日晚,《中國出了個毛澤東》迎來年內最後一場演出,儘管天氣寒冷,觀眾熱情絲毫未減。)
分鏡頭一:「觀故裡,賞大戲」成新常態
面向舞臺,潤澤東方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熊興保久久佇立,滿腹感慨。10日,由集團打造的大型實景演出《中國出了個毛澤東》2014年最後一場圓滿落幕。這場正式公演僅8個月的演出,累計吸引20多萬人次韶山遊客觀賞——數據不僅僅是一部新創排旅遊演出的驚豔成績,也直接佐證了它對於解決韶山旅遊「過夜難」問題的巨大推動力。
為何一場演出如此受歡迎?熊興保將原動力歸為紅色魅力。實際經觀眾反響和市場驗證,這臺由著名團隊執導,通過3D、全息投影等技術再現毛澤東一生的劇目,將紅色文化與現代藝術成功結合,既賞心悅目也感人至深,因而獲得熱捧。
熊興保介紹,《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將於明年3月復演,在這段季節性休演期間,劇目將在音樂編排等多方面進行調整改良,帶給觀眾更好的感官體驗。
[NextPage]
(韶之紅航天農業科技園內的江山多椒館,以辣椒為載體展現紅色文化)
(園內的紫色辣椒,後為新中國成立初期毛主席制定的農業八字憲法「土肥水種,密保管工」)
分鏡頭二:「農場」裡親身體驗紅色文化
毛澤東有「不吃辣椒不革命」的著名飲食觀,在他的家鄉,今日就有了中國首個紅色文化辣椒館——韶之紅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總策劃阮海航介紹,韶之紅航天農業科技園內的江山多椒館涵納一百餘種辣椒品種,以辣椒作為載體、以主席奮鬥歷程為景觀節點,頗具觀賞性和教育意義。
聊起紅色文化,阮海航娓娓而談,「當年中國在毛主席的高瞻遠矚下勒緊褲帶搞『兩彈一星』,才真正有了大國尊嚴。」「航天文化也是紅色文化」,源於這樣的理念,韶之紅航天農業科技園不僅僅從事太空種子繁育,還集科技示範與科普教育等於一體。寓教於樂的體驗式科普成為青少年教育與親子遊樂的好項目。
「自耕自種,將主席家鄉的米帶回家。」毛家祖田第二代耕種人,韶之紅公司法人代表、總經理李定洪介紹,科技園下一步將開放一部分稻田,供遊客體驗農耕樂趣。「遊客只需插秧、收割,我們負責養護,並把稻米送回家。一年來韶山兩次,正好也是遊玩韶山的好時節。」
[NextPage]
(豐圓公司遊客參觀區展示的多種主席塑像)
(在豐圓,遊客可探秘參觀到工藝品生產工序。)
(蘇妙功向記者展示自己收藏的大師作品)
分鏡頭三:走入車間探秘毛澤東主席銅像
作為土生土長的韶山人,蘇妙功將廠房開放參觀,最大的出發點是傳遞紅色精神。他所經營的韶山豐圓實業有限公司以設計、生產毛澤東主席銅像聞名,去年11月,以成熟的工業生產流程參觀遊覽被評為湖南工業旅遊示範點,已累計接待遊客十餘萬人次。
「我是毛主席時代出生的,做旅遊紀念品是抱著對主席的尊敬,」蘇妙功聊道,韶山豐圓實業有限公司已經營十幾年,收益不多,投資主要依靠自己經營的其他企業。讓遊客通過參觀生產線和產品來了解毛主席與紅色文化,是蘇妙功與企業的夙願。
毛澤東主席銅像作為韶山特色旅遊紀念品,也承擔著旅遊形象窗口的作用。蘇妙功驕傲地介紹,遊客在豐圓購買的銅像都配有承諾書——十年內出現質量問題或貶值,都可原價退款。「我們的生產都很實實在在,給遊客也都是最低價,」蘇妙功信心滿滿。
(乾淨明亮的滬昆高鐵G6521車廂。 喻向陽攝)
側記:偉人故裡步入「高鐵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