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巖板加工廠呈現「冰火兩重天」景象。一方面,據綠屋建科總經理蒙政強透露,「蒙娜麗莎綠屋建科&石功夫巖板加工中心正滿負荷生產運行,」,石功夫甚至發出了訂單截止時間的通知,表示「新下訂單只能在農曆2021年後排產。」
而另一方面,很多工廠的加工訂單卻出現不足,導致互相降低加工費搶單,行業人士透露,目前只有不到10%的巖板加工廠能夠盈利,有些工廠「連工人工資都保不住。」
今年不僅巖板新上生產線「瘋狂」,巖板加工廠也很「瘋狂」,很多家具廠、瓷磚加工廠轉型做巖板加工,甚至連不懂行的人也很衝動地進入了這一領域。由於加工師傅奇缺,很多工廠不計後果加薪挖人,「工資從3000元,漲到了1萬左右」,使得「工廠利潤都沒有了」。
加工費從幾十塊降到只有幾塊錢,「以前先給錢再做貨,現在家具廠半年不付貨款」。而「終端走不動」讓很多人憂心忡忡。獅山某加工廠透露,去年某品牌小巖板賣180元/㎡,「我們第一批貨拿了2萬多方,現在降到60多元/㎡,幾個月時間降了三倍,就像過山車一樣,180元的板到現在還沒消耗完,直接就變成垃圾了」。
巖板加工下一步會何去何從?
從「瘋狂」到「冷靜」
加工師傅大幅漲薪
「現在巖板進入冷靜期了,我們設備出貨量都降下來了。」有做巖板加工設備的業內人士很坦率地向陶城君說道。
「之前我們辦公室基本上每天都是滿,像展會一樣,根本沒辦法跟細聊。」不過,從11月開始,行情開始變淡,「客戶買設備的熱情已經降下來了,上加工廠的很少。」
有設備廠還反映,「有些客戶下了單,卻要求退單,而我們很多設備都是定製的,如果客戶不提貨,我們很痛苦的。」
而巖板加工廠之所以開始「冷靜」,是因為之前「太瘋狂」。一個設備廠分析說,今年家具廠和瓷磚加工廠是購買巖板加工設備的主力軍,「原先做櫥櫃、浴室櫃、臺面的工廠今年都很衝動」。
某巖板企業負責人告訴陶城君,一位年輕老闆租下了5000㎡的場地,購買了設備之後,「才來問我巖板加工要怎麼做」。
今年加工廠給工人的工資也很瘋狂,由於今年巖板爆發,熟手工人嚴重不足,很多加工廠為了把廠先開起來,便不計後果加薪挖人。據佛山獅山某巖板加工廠老闆介紹,「今年工人工資從原來的3000-4000元/月,一下就以6000、8000、9000、1萬的速度翻倍在增加。」
最近,陶城君從某加工廠的招聘啟事中看到,橋切、粘結、水磨等工人待遇是「月休4天,月入過萬」。
僅10%加工廠盈利?
獅山某加工廠老闆認為,今年佛山能掙錢的加工廠不超過10%,甚至「很多工廠連工人工資都保不住」。
工人工資過高、加工費下降、加工需求不足、巖板價格跳水,是加工廠所面臨的四重壓力。
業內人士分析說,工人每天的產值是固定的,當工資翻倍增長的時候,加工廠的利潤就沒有了。在工資增長的同時,巖板加工費一路在下降。某加工廠負責人透露,「以前磨一條邊工錢是幾十塊錢,現在只需要幾塊錢。」
而加工費之所以下降,行業人士認為是因為市場還不夠大,加工廠增加太多。在需求不足的情況下,很多工廠紛紛降價搶單。「以前下遊客戶要先給錢,加工廠才會做貨,而現在工廠交了貨,家具廠半年都不給錢。」
陶博會期間,某家具廠告訴陶城君,他們的板材已經從巖板轉回玻璃,而有些家具廠用回了石英石。行業人士分析認為,「客戶不願意推巖板是因為沒辦法控制成本,也不敢備貨,而石英石可以精確報價,而且他們很熟悉這個產品的加工性能,沒有不可控的風險。」
巖板越做越低端?
更為不妙的是,巖板成品市場已經出現了低端化趨勢,某加工廠負責人甚至用「畸形」來形容,「現在是怎麼便宜怎麼來,引導客戶往低端走」。
據了解,目前巖板加工的工藝越來越簡單,「有弧形、做得很時尚的巖板產品變少了,都是倒個角就行了,甚至巖板工廠直接幫忙倒角」。
大部分巖板家具廠都採用了低價策略來爭奪市場,「巖板做時尚點,確實每個人都覺得漂亮,但由於加工成本高,產品競爭力不足,我就不會這樣做,別人賣399,我就搞個299。」
陶城君了解到,普通倒角的巖板餐桌零售價低至299元/張,而馬肚邊餐桌大約是700元/張,異形開槽的茶水桌可以賣到1700元/張。
成品低端化、市場預期不穩定,降低了加工廠的增長速度,也阻礙了自動化設備的普及。
據佛山永陶機電總經理馬總宜分析,目前小型加工廠的日產能是500㎡,而大一點的可以做1000㎡,大約五六百張桌子。「未來巖板線達到100條,日產能50萬㎡,沒有流水線式的自動化加工設備根本消化不了。」
為此,永陶提前研發了許多自動化設備,來提升巖板加工效率,比如其馬肚邊設備比旋轉磨的機臺快6-8倍,自動化45度切割設備的效率也提升了3倍以上。但是,他認為,雖然巖板加工設備要實現全自動化不難,但需要一步步來,加工廠也絕對不會一步登天,直接投幾千萬買設備,主要原因是「加工廠還不清楚未來的產能需求有多大,市場不穩定」。
一家巖板加工設備廠透露,他們今年做了幾條整線,但「到現在我們的客戶都沒有足夠的訂單來啟動」,反而是傳統加工設備更實用。
龍頭陶企開始發力加工布局
馬總宜透露,「這兩個月上巖板設備的大多是巖板工廠,幾乎每個巖板工廠都有加工中心,他們明年會把經銷商帶動起來,成立加工廠,服務終端。」
最近,唯美集團董事長黃建平明確表示,要進一步加快巖板產品創新和巖板施工技術升級,加速經銷商向經銷服務商轉型,並向「增值服務商」升級。
峨眉山金陶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李曉剛也曾表示:「我們會用60-70%的精力去關注瓷磚經銷商,我們將進行全面布局。」
佛山歐神諾產品設計展示中心副總監龐楊標也認為,巖板都比較同質化的,最後一公裡加工、施工等落地服務才是最終的競爭關鍵,「歐神諾的傳統經銷商反而能把巖板賣好,因為很多經銷商是靠賣歐神諾的寶玉產品起家,施工落地服務能力是很強的。」
而在眾多巖板廠家展開價格競爭時,無上巖板除了堅持生產高品質巖板,採用原創紋理花色設計以及品牌化運營和渠道保護外,還深化巖板加工中心服務,助力經銷商高效完成產品交付和服務,提升競爭力。據了解,在短短半年內,無上巖板加盟合作的經銷商已超過70家。
12月13日,無上巖板總部新展廳即將迎來開業典禮,將以「無上巖板 歡迎回家」為主題, 邀請全國各地經銷商和各界人士參觀指導。開業當日,無上還將同步啟動無上總部工程選材定製中心和旗下全巖定製家居品牌。
無上巖板開啟「回家」計劃
有人說,巖板市場需求的釋放「需要近萬多個巖板加工廠」,但也有人認為巖板行業急需冷靜一下,目前更重要的是價格穩定,讓終端市場有錢賺,「沒有利潤就沒有動力,沒有動力就推廣不開來」。
大家怎麼看?歡迎在底下寫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