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員工入職時上報親屬股票帳戶,已是行業內常見的規則。但如今卻有券商進一步要求員工親屬必須將帳戶託管在公司,否則將會受到相應處罰。
近日,東莞證券以「對新增敏感信息知情人員工親屬證券帳戶進行管理」為由,發文要求「敏感信息知情人員工」的父母、配偶、子女將證券帳戶轉託管到自家公司,或者進行銷戶處理。否則將面臨各種處罰。
國內法律法規明確規定,證券從業人員不能參與炒股,但目前尚未限制券商員工親屬的開戶炒股自由。然而券商中國記者經過調查發現,對員工親屬的股票帳戶進行管控的情況並非孤例,多家金融機構均存在類似情況:例如此前安信證券就曾在2017年要求員工將親屬帳戶託管至自家,而長城基金也要求員工親屬帳戶必須託管在長城證券。
東莞證券核查親屬帳戶
券商中國記者獲悉,日前東莞證券內部的一則通知,在員工中激起熱烈討論。今年4月19日,東莞證券合規部下發《關於對新增敏感信息知情人員工親屬證券帳戶進行管理的通知》,要求「敏感信息知情人」員工將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證券帳戶轉託管至公司或銷戶處理。
據知情人士透露,所謂「敏感信息知情人」包括營業部班子成員和財富中心所有員工,根據目前的通知情況,一個營業部除了市場部未轉正的員工,例如櫃檯、投資顧問、一般管理層等都在這一範圍內。此外,東莞證券近日還通過公司OA系統下發通知,要求各合規風控主管按照下發的核査指引和通知要求落實相關工作。
根據通知,東莞證券合規部按照2019年4月15日進行新老劃斷。在此之前入職的員工應在7月15日前完成處理,合規部將對未按時完成處理的員工進行合規談話,並從8月開始每月扣罰月度績效20%,直至完成處理。此後新入職的員工應當在轉正前完成處理,新調任上述崗位的,應當在任職後3個月內完成處理。
同時,對於有敏感信息知情人親屬證券帳戶出現新增或變動等情況,相關人員應在1個月內完成新開立證券帳戶轉託管至公司或銷戶處理,「現下發溝通流程,請各合規風控主管在7月8日前反饋附件本單位證券帳戶核査記錄表」。
各家公司規定各不相同
「出於合規風控目的」要求員工親屬將股票帳戶託管在自家公司,東莞證券並非是第一家。
早在2017年5月,安信證券就曾下發紅頭文件,要求員工親屬股票帳戶必須託管在本公司。但與東莞證券不同的是,安信證券面向的是全體員工而非「敏感信息知情人」,但對沒完成處理的員工也並未設置明確的懲罰措施。
券商中國記者從多家金融機構員工處了解到,對於員工親屬帳戶的管控,不同機構的合規要求也不盡相同。多家券商、公募基金員工表示,入職時被要求提交戶口本,結婚證等文件材料,並上報親屬帳戶進行備案。
據了解,每個證券營業部的櫃檯都可以根據身份證號,在中登系統中查詢到個人的帳戶信息(有幾個證券帳戶、在哪家券商等),部分公司正是通過這種方式獲取員工親屬的帳戶信息,並一對一要求其進行轉託管的。但也有券商員工表示公司並無相關要求,甚至在辦理入職時也並未被要求提交親屬帳戶信息。
事實上,除證券公司外,券商系公募基金也會對員工親屬帳戶進行密切關注。一位長城基金工作人員親屬透露,自己此前就被要求將股票帳戶轉託管至長城證券,哪怕該帳戶已經處於休眠狀態。而另一位平安基金員工則表示,入職時需上報親屬股票帳戶,但並未收到進一步的管控通知。
帳戶轉託管有無憑據?
根據現行的《證券法》、《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證券公司另類子公司管理規範》等法律法規來看,目前證券公司從業人員被明確禁止買賣股票,但並無規章制度限制從業人員的家屬開戶炒股。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2014年8月31日修正)第四十三條規定:
證券交易所、證券公司和證券登記結算機構的從業人員、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的工作人員以及法律、行政法規禁止參與股票交易的其他人員,在任期或者法定限期內,不得直接或者以化名、借他人名義持有、買賣股票,也不得收受他人贈送的股票。任何人在成為前款所列人員時,其原已持有的股票,必須依法轉讓。
「我從來也不會過問家人炒股的事兒,不知道為何公司一定要求處理親屬帳戶,如今轉託管也不是,銷戶也不是,實在進退兩難。」對此,一位東莞證券員工告訴券商記者,炒股是父母退休之後的休閒活動,銷戶是肯定行不通的,而且父母的股票帳戶已經用了10多年,老人家從心理上也難以接受轉託管。
「員工親屬開設股票帳戶,一向是行業心照不宣的秘密。」北京一位券商合規人士告訴券商中國記者,根據過往案例來看,證券從業者借用親屬帳戶炒股的情況在業內並不罕見。也正因如此,不少券商、資管機構都將員工親屬的股票帳戶列入了報備範圍。
但他同時告訴記者,出於合規目的,證券公司可以查、也可以要求員工親屬銷戶,但要求轉託管到自家公司不具有合理性,「這相當於公司變相干預非公司員工的選擇權。」在他看來,證券從業者如果真的想要炒股,只是把親屬帳戶託管到自己公司並不能降低多少風險,反倒容易讓人誤會「此地無銀三百兩」。
券商中國是證券市場權威媒體《證券時報》旗下新媒體,券商中國對該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