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大學院長6篇核心期刊論文遭質疑

2020-12-17 中國青年報

    近日,四川醫科大學(原瀘州醫學院)外國語學院院長、教授田耘被指在學校官網簡歷的科研成果中,出現6篇刊發於中文核心期刊的「假論文」。但田耘回應稱,上述論文均發表於增刊或論文集,所以無法在網絡資料庫上查到,「不是造假,是信息不全的問題」。

    截至7月14日晚記者發稿前,該院官網已將被質疑的論文後標註「增刊」或「某某論文集」,並將其餘學術成果註明第一作者或獨著等字樣。

    網友截圖發帖質疑

    質疑的網帖發布於7月10日下午。發帖者網友「臨風三弄」稱,田耘「編造假論文換取教授職稱和行政崗位」,並附上了學校官網上田耘簡歷截圖。

    截圖中「主編的書籍及主要科研論文」顯示,田耘共有6部參編著作、發表16篇論文,其中7篇發表於中文核心期刊,而這當中有6篇被指「根本不存在」。這6篇論文有兩篇來自《求是學刊》《陝西師範大學學報》,此外《揚州大學學報》和《教育理論與實踐》上也各有兩篇論文。

    發帖者稱,以《大班英語教學條件下的學生全員發展》為例,該論文據稱發表於《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第6期第105至107頁,而實際上該期99至107頁刊發的論文為作者陳剛的《戲曲的經典化形式:折子戲》。另一據稱發表在《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年第6期第11至13頁的論文《詞彙教學中語境問題新探討》,相應位置的論文其實是《現代性語境中的道德教育》,作者張夫偉、婁立志。

    中國青年報記者核實發現,田耘在官網簡歷中類似這樣的情況共計4篇,並且,這4篇在中國知網等網絡資料庫中無法查到。

    另兩篇同樣無法在資料庫中查到的論文,被指「無中生有」。簡歷中的論文《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學生健全人格的養成》,據稱發表於《揚州大學學報》2010年第1期第191至193頁,然而,該期《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共128頁,《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共96頁,均離191頁差距甚遠。

    而論文《理解與產出合二為一的口語訓練策略》據稱出現在《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年第9期,但事實上,該期刊為雙月刊,全年只有6期。

    發帖者回覆中國青年報記者,他發現如今學院官網的田耘簡歷已作修改,科研成果等介紹完全不見了。

    該校已關注此事並修改其簡歷

    截至7月14日傍晚,官網已刪去田耘簡歷中「科學研究」「獲獎情況」「主編的書籍及主要科研論文」3部分的內容。

    「整篇帖子都是不符合實際的,我所有的論文都不是虛構的,只是信息不全,有的發表在增刊,有的發表在論文集。」7月14日上午,中國青年報記者電話聯繫到田耘本人,他表示學校已關注此事,校科技處、紀委已把論文拿去調查,結果是論文並非造假。

    公開資料顯示,增刊是期刊遇有特殊需要時臨時增加的篇幅或冊子。就當前普遍情況來看,增刊的論文通常不會被中國知網等網絡資料庫收錄,增刊論文的質量總體不如正刊,所以,一些高校評定職稱時對增刊的論文不予認可或降級認可。一些高校官網公示的教師資料中,如果論文發表於增刊,簡歷中會特別註明。

    田耘表示,自己沒有將論文用於評職稱或換取行政崗位,「評院長根本就沒有論文的要求,評教授職稱肯定需要論文,但沒有要求論文具體的數量」。

    他稱,在評職稱的時候,已經主動說明了這些論文是發在增刊,「我們學校很嚴的,要審查的」。但是,放在學院網站介紹的時候,「他們把那幾個字就刪去了」,田耘推測,此舉可能是「為了編排好看」。

    「網上出現一些說法後,學校內部宣傳的管理人員就乾脆把那些信息都去掉了。」田耘解釋,他不了解「科學研究」「獲獎情況」和「主編的書籍及主要的科研論文」3部分信息被整段刪除的原因,「反正不是假的,就不管了。交給學校認定,認定之後那些信息肯定還是要補回到官網上去的」。

    相關期刊與當事人各執一詞

    那麼,前述論文是否刊發於學術期刊的增刊或論文集?中國青年報記者隨後採訪了相關期刊編輯部。

    「我們現在沒有增刊,沒有論文集,增刊十多年不辦了,如果說是2006年第6期的增刊,它肯定是假刊。」《陝西師範大學學報》編輯部主任杜敏表示,之前曾有人假冒學報名義創辦刊物、徵集稿件,編輯部為此還報過案。

    《教育理論與實踐》編輯部工作人員也稱,他們在2012年曾經出過增刊,但增刊是一年一本,不可能出現前述簡歷中提及的「2009年第9期」的情況,「曾有雜誌冒充我們出假期刊,我們也查過」。

    《求是學刊》編輯部的工作人員則表示,目前,他們除了正刊以外沒有增刊。

    不過,《揚州大學學報》高校研究版編委會辦公室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確實存在增刊,但無法核實2010年的增刊是否刊發過前述論文。並且,同一本增刊,有可能一個作者發表兩篇論文。

    田耘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學校科技部門已經把論文收走調查,目前結論是增刊,「增刊和論文集都交到科技處去了,無法提供照片」。他表示,自己暫時並無出面澄清的打算,「都由學校做主,學校宣傳部門會做安排」。

    7月14日傍晚,四川醫科大學宣傳科負責人表示,目前沒有可對外披露的消息。對於調查過程、調查結論、論文是否刊發於真實的增刊或論文集等問題,記者按其要求發送了採訪函,截至發稿未獲答覆。

    7月14日晚9時許,記者發現該院官網田耘簡歷的科研成果部分重新出現,並進行了眾多修改。記者注意到,被質疑的6篇論文中,《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後註明為2006年增刊,《教育理論與實踐》分別註明為2009年的兩個不同論文集,《揚州大學學報》分別註明2009、2010的兩個學術專輯,《求是學刊》後註明了2007年增刊。另有一篇未被質疑的論文刊發刊物後也補充了「某某論文集」字樣。此外,新版本的學術成果部分刪除了具體頁碼,增注了文獻載體代碼,更符合學術規範。

    記者注意到,《陝西師範大學學報》、《求是學刊》編輯部工作人員此前表示目前並無增刊。對此,田耘表示,可能是工作人員記錯了,他稱,增刊上還有很多名牌大學教授文章,不可能有假。本報記者將繼續關注。

    本報北京7月14日電

相關焦點

  • 大學院長6篇核心期刊論文遭質疑 回應:非學術造假
    近日,四川醫科大學(原瀘州醫學院)外國語學院院長、教授田耘被指在學校官網簡歷的科研成果中,出現6篇刊發於中文核心期刊的「假論文」。但田耘回應稱,上述論文均發表於增刊或論文集,所以無法在網絡資料庫上查到,「不是造假,是信息不全的問題」。
  • 清華醫學院院長董晨被質疑24篇論文造假
    圖/清華大學醫學院官網)中國新聞周刊記者/李想俁自5月起,國外學術交流在線平臺PubPeer上陸續有人匿名發帖,質疑清華大學醫學院院長、中科院院士董晨的20多篇論文存在一圖多用和重複使用等問題。截至發稿時,PubPeer網站上能檢索到有上述被質疑圖像異常、作者署名包括董晨的論文24篇。
  • 四川悅好整形專家多篇學術論文登上醫學權威期刊
    中新網四川新聞8月14日電 (張浪 鄧春麗)近日,四川悅好醫學美容醫院皮膚科主任楊翠霞博士,技術院長陶曉蘋,皮膚科醫生楊帥、向俊妮、蔣小嬌共同撰寫的學術論文《Q開關755nm皮秒雷射聯合強脈衝光治療面部雀斑臨床分析》在《中國美容醫學》2018年2期刊登。
  • 三峽大學一院長被舉報學術不端 8篇論文重複發表
    這無疑考驗大學的底線。  8篇論文被指重複發表  當2012年年初在學院辦公室翻看期刊《黃鐘》時,葉偉沒有想到,他對院長學術問題的質疑會持續到兩年之後。  《黃鐘》是武漢音樂學院主辦的學術類季刊,也是國內音樂學術界6本中文核心期刊之一,不少音樂院系都訂,其學術地位不言而喻。
  • 全國高校北大核心期刊論文發表數量排行榜(2018年)
    篇北大核心期刊論文。中國科學院大學以5493篇的發表數量榮居榜首,2017年發表數量為5389,多出104篇。中國科學院大學領先第2名武漢大學1100篇,差距比較大。中國科學院大學也是唯一一所發表北大核心期刊論文數量超過5000篇的高校。佔總體論文總數的1.6%。
  • 中北大學在2018全國高校北大核心期刊論文發表數量排行榜位居87
    根據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近日發布的《中國高校科研成果統計分析資料庫》,在2018年全國高校北大核心期刊論文排行榜中,中北大學以1015篇位居87名。進入前100強。據統計,排名高校2018年一共發表了342069篇北大核心期刊論文。
  • 華僑大學一院長被同事舉報「多次遭國際期刊撤稿」,校方介入
    這9篇論文均來自中國,其中一篇的通訊作者是華僑大學生物醫學學院分子藥物研究院院長許瑞安教授。澎湃新聞記者看到,對於該論文的撤稿,網站註明的解釋為「論文的編輯和出版商已經決定撤回這篇文章,因為該文的發表是基於至少一位編造的同行評審人的正面建議報告。
  • 知乎熱議:南京郵大桂冠教授三年半發表300篇論文,50篇OA遭質疑學術...
    300多篇IEEE論文,50篇IEEE Access遭網友深度質疑。  早上,南京郵電大學桂冠教授上了熱搜,網傳他三年半時間發表了300多篇IEEE論文?   這300多篇是怎麼來的呢?   在IEEE Xplore資料網站上的統計,好像也沒有那麼誇張,桂冠是200多篇IEEE Journal/Conference的作者。
  • 知乎熱議:南京郵大桂冠教授三年半發表 300 篇論文,50 篇 OA 遭質疑學術不端...
    近日網傳南京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桂冠教授三年半時間發表了300多篇IEEE論文,50篇IEEE Access遭網友深度質疑。桂冠到底是不是真大牛?他的學生黃同學此前還冒充北大學生,被清華取消保研資格,現在卻申請到加州理工EE系唯一一個大陸PhD! 早上,南京郵電大學桂冠教授上了熱搜,網傳他三年半時間發表了300多篇IEEE論文?
  • 知乎熱議:南京郵大桂冠教授三年半發表300篇論文,50篇OA遭質疑學術不端
    【新智元導讀】近日網傳南京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桂冠教授三年半時間發表了300多篇IEEE論文,50篇IEEE Access遭網友深度質疑。桂冠到底是不是真大牛?他的學生黃同學此前還冒充北大學生,被清華取消保研資格,現在卻申請到加州理工EE系唯一一個大陸PhD!
  • 2018年全國高校北大核心期刊論文排行榜出爐,石大列全國第58!
    據統計,排名高校2018年一共發表了342069篇北大核心期刊論文。中國科學院大學以5493篇的發表數量榮居榜首,領先第2名武漢大學1100篇。中國科學院大學也是唯一一所發表北大核心期刊論文數量超過5000篇的高校。武漢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分居2-4名,這三所高校發表北大核心期刊論文數量超過4000篇。
  • 107篇中國論文遭國外期刊撤稿 同行評審被指造假
    107篇中國論文遭國外期刊撤稿 同行評審被指造假 原標題:   4月20日,美國SAGE出版社旗下的《Tumor Biology》(以下譯為《腫瘤生物學》)期刊發布了一篇撤稿聲明,宣布將撤銷107篇出自中國作者的論文,這些論文涉嫌違規提供虛假的同行評審信息
  • 武漢一大學校長帶頭搞科研!一年多篇論文在核心期刊發表!
    《中國高等教育》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創辦並主管的期刊,注重權威解讀和方向引領,素有「高教第一刊」的美譽。該刊物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是CSSCI來源期刊,是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是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全文收錄期刊。刊物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和學術導向,倡導「明學理、正視聽」,關注高教重點、熱點、難點問題,是高教領域理論探究和工作交流的高端平臺。
  • 美權威學術期刊質疑臺灣一教授論文造假(圖)
    美權威學術期刊質疑臺灣一教授論文造假(圖) 2006年12月21日 16:34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香港學者在國內期刊發論文遭同行質疑—新聞—科學網
    這和張學新在香港中文大學任教時看到的現象吻合:曾有一些內地中文期刊的主編心憂稿源,不惜跑到香港的高校約稿,但最後卻空手而返。「香港本地沒什麼有影響力的學術期刊,學者一般都往國際期刊投稿,而大學教員的科研量,都是根據這些國際期刊的影響因子做核算後統計的。」
  • 核心期刊論文發表流程
    小編注意到不少作者朋友都在搜索核心期刊論文發表流程,核心期刊投稿發表相比較普刊更為複雜,每個步驟都需要提高注意,尤其在審稿環節時間較長,下面小編為大家總結了常見發表流程,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 中科院院士裴鋼論文被美國學者質疑 期刊:正調查
    原標題:中科院院士裴鋼論文在國外網站被質疑 期刊:已收到舉報 正調查荔枝特報專稿 記者/周詩婕繼首醫校長饒毅實名舉報中科院院士裴鋼論文涉嫌造假後,裴鋼參與署名的兩篇論文再度在國外網站pubpeer上被美國學者
  • 博士畢業必發「C刊」論文遭質疑 發不出來怎麼辦?
    博士畢業必發「C刊」論文遭質疑  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滋生潛規則  今日關注  「現在不僅是拼爹拼媽,還要拼導師、拼學校。發兩篇C刊論文(的要求)都快把博士生和導師逼瘋了。」  C刊,僧多粥少  「C刊」是學術圈內約定俗成的說法,它的全稱為南京大學核心期刊(CSSCI)。每年,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都會公布期刊目錄,在目錄內的,就是C刊。  在很多大學,博士生特別是文科博士生拿到學位的前提條件,是發表至少兩篇C刊論文。
  • 軍科院一研究員參與國家重點專項遭質疑:4年前4篇論文撤稿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軍科院一研究員參與國家重點專項遭質疑:4年前4篇論文撤稿近日,有網友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反映稱,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袁增強2016年曾有4篇文章重複使用同一數據得出不同實驗情況而撤稿
  • 如何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
    簡單說說核心期刊是怎麼回事吧。核心期刊有兩個版本,一種是指北大核心,也就是平常說的中文核心,北京大學評選的,每四年評一次;另一種是指南大核心,也就是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收錄期刊,即CSSCI收錄期刊,南京大學評選的,每兩年評一次。兩者有很大部分重複的收錄期刊,每個學校要求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