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學一院長被舉報學術不端 8篇論文重複發表

2021-01-08 搜狐網

  這些下屬都是大學教師,他們舉報的還是老問題:陳宇京有8篇論文重複發表、一稿多發,有些涉嫌變相抄襲。

  陳宇京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他的論文沒有變相抄襲,而所謂重複發表,屬於非主觀、非自願因素造成的,「學校對這件事已有結論了。」

  「一位領導私下和我說,陳院長的『學術問題』,如果說沒有,也說不通;如果說嚴重,可在全國,這樣的問題蠻普遍,沒必要老糾纏。」參與舉報的藝術學院教師葉偉稱。

  自2011年年底有學者公開撰文批評,到2012年、2013年年底的多次不同場合的舉報,這些教師沒有得到公開的答覆。

  伴隨著這些舉報,陳宇京從副院長晉升到代理院長、院長。

  高校對學術不端的舉報如何處理,如何公開,容忍程度有多少?這無疑考驗大學的底線。

  8篇論文被指重複發表

  當2012年年初在學院辦公室翻看期刊《黃鐘》時,葉偉沒有想到,他對院長學術問題的質疑會持續到兩年之後。

  《黃鐘》是武漢音樂學院主辦的學術類季刊,也是國內音樂學術界6本中文核心期刊之一,不少音樂院系都訂,其學術地位不言而喻。2011年出版的第4期恰好是《黃鐘》第100期紀念金刊。

  這期發表的一篇論文讓葉偉感到有些意外。論文達12頁,題為「中國傳統音樂研究30年—關於學術規範的審思與學術創新的反思」,列舉了國內學術論文不規範的種種現象,多位音樂研究者被點名批評。

  其中,兩個例子指向的是陳宇京。文中稱,陳宇京的論文《文化人類學視閾中土家族婚俗儀禮音樂》無一篇參考文獻,也沒說明相關領域的研究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且有變相抄襲另一位作者的論文《論鄂西土家族哭嫁歌》之嫌。

  陳宇京的這篇論文還被指「自我複製」—2008年7月至2009年1月期間,這篇論文經過簡單修改後,陸續在4家不同刊物刊發,其中兩家是中文核心期刊。

  闡述前述批評的作者系武漢音樂學院教授蔡際洲。現年62歲的蔡際洲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陳雖曾在武漢音樂學院學習,但他們之前並不相識,寫這篇論文純粹是正常的學術批評,「不算是舉報」。

  三峽大學藝術學院另一名教師張雄,也在2011年、2012年之交看到了蔡際洲的這篇論文。他查找資料後還發現,除了被點名的一組4篇論文,陳宇京另有4篇、兩個題材的論文也存在「重複發表」的現象。

  根據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技術學術規範指南》、科技部《國家科技計劃實施中科研不端行為處理辦法》的精神,「一稿多投」、「重複發表」均被界定為「學術不端」行為,被明令禁止。

  中國青年報記者經人工比對發現,這8篇論文根據題材可分為3組,每組的確有大量重合之處。

  以被蔡際洲批評的「土家族婚俗音樂」一組論文為例,4篇論文除題目、摘要略有不同外,每篇論文之間約有90%以上的文字一模一樣。

  單從期刊標註的「收稿時間」來看,其中3篇分別為2008年4月2日、2008年4月23日、2008年11月10日,顯然,前兩次收稿日期僅間隔21天,遠遠沒超過「3個月之後可改投他處」的常規限制。

  第二組、第三組論文的內容分別涉及「長陽南曲」、「土家族罵媒風俗」,每組各有兩篇論文有50%左右的內容幾乎完全一致。另50%不一致的內容,則是陳宇京在原論文的基礎上增加了其他論點。

  張雄告訴記者,發現論文「重複發表」的事情後,他起初沒有在意,「後來聽說陳宇京要提拔為院長,我心想,怎麼能讓有學術不端嫌疑的人當院長?於是開始了舉報。」

  「本來這事與我沒關係,但作為一名專業教師,我想要有一個好的領導,不想把青春浪費在這裡。」後來參與舉報的葉偉稱。

  此後,三峽大學十餘位教師陸續加入了匿名舉報隊伍。到2013年年底,他們曾到包括湖北省紀檢、組織、教育等有關部門舉報過。

  涉事院長曾向學校「自請處分」

  陳宇京對8篇論文存在大面積重複之事並不否認。他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學校早已對此問題進行過調查,結論是,不存在所謂變相抄襲,重複發表並非其主觀意願。

  他在院長辦公室給記者展示了個人電子郵箱的發件記錄。2007年6月19日,陳宇京向《中國音樂》發送了論文《土家族傳統婚俗禮儀音樂的文化人類學解析》。

  「3個月以後,我看《中國音樂》沒有回音,就把論文簡單修改了一下,投給了《黃鐘》。」陳宇京說,2007年10月10日投給《黃鐘》時,題目修改成了《文化人類學視閾中土家族婚俗禮儀音樂》。

  陳宇京給記者提供的一份文字說明顯示,當年10月20日前後,他參加了「非物質文化保護宜昌論壇」學術研討會,「會議並沒有將本次會議論文結集公開出版的明確通知」。

  陳宇京沒有放棄在《中國音樂》發稿的希望。至少2007年11月7日、12月21日,他兩度發郵件詢問編輯論文是否能刊發。

  2008年7月、8月,陳宇京的論文先後在《中國音樂》、《三峽文化研究》上發表了。據其說法,後者正是參加研討會的成果。

  陳宇京稱,那段時間,他正在華中師範大學讀博士,忙著寫博士論文,沒有注意到論文已經刊發的事情。於是,2008年10月,他將論文略作修改後,加上一位第二作者,又投給了《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年12月、2009年1月,與前兩次發表相隔大約半年後,《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黃鐘》也分別刊發了陳宇京的論文。

  陳宇京告訴記者,他並不想重複發表,但沒料到1篇論文同時得到了4家刊物的青睞,且刊發前均沒有接到通知。

  至於刊發的「收稿時間」為何遠遠晚於發件時間,陳宇京猜測,可能原因在於刊物內部的處理流程。

  對於陳宇京的解釋,張雄並不認同,「我也給其中的一本刊物投過稿子,刊發之前,編輯和我溝通、要求修改過很多次。莫非他的論文真的那麼好,一點不要修改?」

  《黃鐘》一位資深編輯告訴記者,通常來說,如果稿件擬被採用,投稿者會有3種途徑得知消息—收到通知、郵寄稿費、郵寄樣刊,「三個環節總不可能全都出錯吧?」

  這位編輯分析,陳宇京的前兩篇論文發表,距後兩篇論文發表,其間有近半年的間隔,無論是通知、郵寄稿費和樣刊都可以到達,不知情的可能性不大。

  他猜測,如果真的有人故意重複發表,很可能是出於對論文數量上的需要。

  陳宇京向記者出示了一份《關於「一稿多發」主動申請處分的報告》,落款時間為「2011年12月17日」。從時間上看,這份報告寫於蔡際洲發出批評之後。

  「儘管本人是在過了人文社科學術界投稿的三個月常規審稿期後改投的他刊,但由於本人沒有及時關注刊物刊發拙作的動向,造成了非主動性、非自願性的『一稿多發』事實,對大學聲譽產生了不必要的損害,現特向大學黨委、學術委員會、科技處提出鄭重申請,申請對本人作如下三個方面的處分……」陳宇京寫道。

  他申請的處理是,凡本人「一稿多發」的「土家族婚俗文化」成果,均不納入本人本年度學術成果認定之列,均不作為自己今後參加任何與學術資歷晉升相關事宜的成果,並主動申請大學黨委、學術委員會及科技處對本人做嚴肅處分。

  報告強調,這些成果不存在被外界批評的抄襲、剽竊問題。

  三峽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王作新向記者證實,陳宇京的這4篇成果,已從學校內部登記教師科研成果的網站裡撤下。

  不過,在多位教師看來,這個處理顯得有些「走過場」、「態度曖昧」。一位教師認為,陳宇京在評職稱的時候,有用到這些科研成果,既然如今這些文章已不被認可了,為什麼陳宇京當初評的職稱等榮譽不受影響?

  對此,陳宇京給記者的解釋是,這4篇論文均沒有用於評職稱等榮譽。

  學術調查結果不公開引爭議

  中國青年報記者掌握的一份資料顯示,事實上,陳宇京2011年5月申報「教授」職稱的時候,已用到了後來「被不認可」的4篇研究成果。

  申報材料載明,在陳宇京的第9至第12項研究成果,正是前述刊發於《三峽文化研究》、《中國音樂》、《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黃鐘》的4篇論文。

  對於張雄提及另有4篇論文存在「重複發表」的嫌疑,陳宇京回應,「長陽南曲」題材之所以有兩篇內容大面積相同的論文,亦是因為其中一篇是參加研討會時候被收錄的,他並不知情。

  但陳宇京承認,另一組「土家族罵媒風俗」題材的兩篇論文存在疏忽的地方,因為後一篇確實照搬了前一篇的內容,「但兩篇文章的研究重點不一樣。」

  他向記者坦言,自2006年擔任院長助理起,每次晉升時他都會收到各種舉報,最近幾年集中在「學術不端」領域。他稱,學校對前4篇論文早已有了結論,但一直沒有公開。

  他表示,希望學校公開調查經過、結果,減少不必要的猜測。

  「對於學術爭鳴的問題,如果有爭議,可以請第三方來評價;如果是學術造假,應該堅決抵制;如果不是造假而只是觀點有分歧,學校也應該還他一個清白,不能不聞不問。」參與舉報的葉偉同樣質疑。

  據知情人士透露,參與調查陳宇京的共兩位文學院教師,其中一位曾在藝術學院任院長,且是陳宇京的母校師兄,「這樣的身份,是不是應該避嫌?沒有人給我們說明。」

  該校藝術學院多位教師接受採訪時表示,儘管陳宇京「學術不端」的質疑在周圍流傳較廣,但調查事宜一直沒有公開,有人曾問過校方為何不公開,校方的答覆是「這是匿名舉報,沒法公開」。

  問及是否給舉報人答覆,三峽大學科技處處長許文年告訴記者,由於舉報信都是給紀委,再由紀委轉給學術委員會的,究竟是哪一個回復的,他並不知情。

  「我們學術委員會只負責評定。」王作新說,至於說把這個鑑定怎麼處理、公布,就不是由學術機構來做的事情了。

  據了解,近年來,藝術學院十餘位教師舉報了陳宇京的學術問題,途徑包括上網發文章、在茶話會分發材料、向職能部門舉報等。一位教師曾上網發帖,但後來,有校領導通過私人關係,建議其刪除。

  記者注意到,2010年發布的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技術學術規範指南》介紹,一稿多投、重複發表現象在我國學術界很常見,也是在歷次評選院士中收到投訴最多的學風問題之一,這種情況一經查實,院士就落選了。

  但在蔡際洲看來,陳宇京論文的關鍵問題不止是一稿多發、重複發表,而是變相抄襲、剽竊。

  記者人工比對發現,相較於常見的直接抄襲,陳宇京沒有「照搬文字」的現象。張雄等教師的期待則是,希望由較為專業、中立的專家,對陳的論文進行鑑定。

  陳宇京猜測,自己被舉報,會不會是推行的某些政策傷害了一些教師的利益。但受訪教師堅稱,他們的判斷是基於學術:「如果沒有問題,誰願意舉報自己的院長?」

  「大學想維護學校的學術聲譽,但僅僅『曖昧』不能解決問題,要有擔當的勇氣。這不僅僅是信譽問題,說不定,暴露出的學術問題是比較普遍的,大家都能有所警醒。」葉偉說,他期待調查的經過、結果公開。

  (文中葉偉、張雄為化名)

相關焦點

  • 三峽大學一院長屢被下屬舉報學術不端仍晉升
    湖北三峽大學藝術學院院長陳宇京被指重複發表的四篇論文。實習生 王景爍製圖  因被十餘名下屬認為學術不端,湖北三峽大學藝術學院院長陳宇京,再次被舉報。  這些下屬都是大學教師,他們舉報的還是老問題:陳宇京有8篇論文重複發表、一稿多發,有些涉嫌變相抄襲。  陳宇京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他的論文沒有變相抄襲,而所謂重複發表,屬於非主觀、非自願因素造成的,「學校對這件事已有結論了。」  「一位領導私下和我說,陳院長的『學術問題』,如果說沒有,也說不通;如果說嚴重,可在全國,這樣的問題蠻普遍,沒必要老糾纏。」
  • 湖北經濟學院一院長被指學術不端:論文七拼八湊
    實習生 梅寒 喬永禎/製圖擁有中國財政學會理事、湖北省人大代表、湖北省級重點學科「財政學」學科帶頭人、湖北經濟學院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等多個頭銜的蔡紅英,被公開舉報學術不端。中青在線記者調查發現,蔡紅英的兩篇論文大量引用了他人已發表的論文,篇幅皆在一半以上;她在博士期間發表的專著也與他人已出版的專著在部分章節上存在大量相似;同時,蔡紅英的兩篇文章還涉嫌一稿多投。
  • 學術不端!導師剽竊學生論文發表,90%重複率,學生實名舉報
    學術不端,一個極其嚴肅的詞,尤其是科研學術工作者而言,學術不端的行為是會受到鄙視,被別人看不起的。然而似乎並不能有效制止部分「有想法」的人因為某種利益關係而鋌而走險。一名從該校畢業的女學生在微博實名舉報其導師未經她本人允許擅自將她自己的畢業論文向期刊投稿,並在期刊上發表,經過該女生查重比對,發現重複率竟然高達90%!當該女生質問其導師時,該導師回應道:她這是修改過的。結果這位女生經過比對發現,就一個段落不一樣,其餘部分包括標題、一級標題、二級標題等都一樣。她怎麼也沒想到,她最尊重的教師會做出這樣的事情。
  • 四川大學長江學者姜曉萍博士論文涉嫌抄襲和重複發表
    四川大學長江學者姜曉萍博士論文涉嫌抄襲和重複發表近期有匿名人士在「川大心聲」公眾號舉報四川大學長江學者姜曉萍涉嫌學術不端。十多年來,姜曉萍就是靠著這樣學術不端,多方打點,一步一步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教育部長江學者,中組部萬人計劃榮譽稱號,學院院長,書記。以上證據請四川大學、教育部和相關部門儘快取證,以防丟失或被人刻意抹除。
  • 饒毅正式舉報裴鋼院士學術不端
    )論文涉嫌學術不端1月21日,科技部網站發布《有關論文涉嫌造假調查處理情況的通報》,通報了南開大學曹雪濤院士、中科院裴鋼院士、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耿美玉研究員、首都醫科大學饒毅教授、武漢大學李紅良教授等的相關論文涉嫌造假問題調查處理結果
  • 湖北一人大代表被指學術不端:博士論文部分直接「借鑑」
    擁有中國財政學會理事、湖北省人大代表、湖北省級重點學科「財政學」學科帶頭人、湖北經濟學院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等多個頭銜的蔡紅英,被公開舉報學術不端。值得注意的是,對蔡紅英學術不端的舉報在2016年10月就已出現,但截至目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未在任何公開渠道查詢到該校對此進行過相關調查,也未見任何處理措施。記者聯繫到蔡紅英本人,她拒絕回應抄襲一事並迅速掛斷電話;湖北經濟學院相關部門的電話也始終無人接聽。
  • 父親學術不端,女兒論文起疑,兩所大學同時開始追查
    11月19日,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張裕卿被曾經退學的研究生呂翔,以123頁材料舉報,此事已經過去了九天。呂翔用一篇格式和篇幅接近學術論文的123頁舉報材料,將張裕卿和他的女兒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舉報材料曝出後,張裕卿承認了自己學術不端的事實,並表示願意接受任何處罰,但此事與自己的女兒無關。而張裕卿任職的天津大學也迅速解除了與張裕卿的合同。呂翔在舉報材料中提及,張裕卿曾經很多次把自己所帶研究生做出的科研成果和論文加以修改,隨後以自己女兒張絲萌的名義發表,共涉及七篇論文。七篇論文是什麼概念?
  • 翟天臨學術不端事件再起質疑,其碩士論文被指重複字數過萬
    近日,北京電影學院博士研究生、演員翟天臨涉學術不端備受關注。繼翟天臨博士期間論文涉嫌抄襲之後,其碩士論文也難逃質疑。目前,界面新聞於知網尚未搜索到翟天臨的碩士論文,但在國家圖書館官網檢索到翟天臨發表於2013年5月的碩士學位論文《「英雄」本是「普通人」——試論表演創作中的英雄形象與人性》,由於單冊狀態為「初訂」,該文獻不能閱覽。
  • 天津大學碩士生寫123頁舉報信實名舉報其導師學術不端!
    PART 1時事新聞天津大學碩士生寫123頁舉報信實名舉報其導師學術不端!11月19日,篇題為《實名舉報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張裕卿教授和其女張絲萌學術造假》的文章在網絡熱傳,原天津大學化工學院一碩士研究生以一篇長達123頁的舉報信實名舉報其原導師張裕卿學術造假,且利用自己學生的論文,給對該論文毫無貢獻的女兒掛一作。
  • 他是學術界的大咖,發過200多篇SCI,其中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
    在學術圈,有很多前輩大佬,他們的學術成就非常驚人,他們在NSC三大期刊上發文量高達幾百篇,讓年輕學者望其項背,這樣的學術前輩,卻也有學術不端的行為,最近,有同行學者表示,著名癌症研究科學家Ju-Seog Lee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 論文剽竊案頻發,豈能任由學術不端「秀下限」?
    近日,網絡曝光一起學術論文剽竊案,河南鄭州中原工學院信息商務學院某一畢業生在微博實名舉報導師剽竊其畢業論文,且未經允許發表在期刊上。據悉,該導師發表在期刊上的文章與該畢業生論文複製比高達90%。隨後,相關負責人介入此事。目前事情已經解決,該導師已向學生道歉,已發表的論文也已從期刊撤稿,學校領導也正在處理此事。
  • 浙大論文造假教授被開除 8篇論文存在剽竊行為
    「論文造假事件」成熱點  據楊衛介紹,賀海波2006年6月進入浙江大學藥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研究,合作導師是學校聘任的藥學院院長李連達院士。他所在的研究室主任為吳理茂副教授。2008年7月,賀海波出站後被浙大聘為副教授。2008年10月16日,浙江大學藥學院收到反映藥學院副教授賀海波學術不端的郵件。
  • 北大教授舉報武大醫學院院長學術造假?官方回應
    (原標題:北大教授實名舉報武大醫學院院長學術造假?記者注意到,在這封實名舉報信中,饒毅舉報稱,武漢大學醫學院李紅良多年持續學術造假,而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化細胞所研究員裴鋼1999年發表的論文中,有3張圖片不真實,存在造假嫌疑。此外,饒毅還在舉報信中提到,今年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耿美玉研究員作為通訊作者,發表的宣稱可治療小鼠阿爾茨海默症論文存在造假情況。
  • 退學碩士舉報985教授,學術不端牽出女兒,絕不能解約了事
    一篇橫空出世的文章點燃了國內的高等教育圈,這篇文章的題目叫做《實名舉報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張裕卿教授和其女張絲萌學術造假》,作者是呂翔。天津大學迅速做出了回應,認定張裕卿教授學術不端屬實,並表示張裕卿承認其學術不端的行為,願意承擔責任。目前,天津大學解除了與張裕卿的聘用合同。
  • 天津大學通報「教授被舉報學術不端」:情況屬實,解除合同
    針對「教授張裕卿被實名舉報學術不端」一事,11月19日,天津大學在其官網發布通報稱,收到有關張裕卿的實名舉報後,學院立即成立專門調查組,依規開展調查。經調查組初步查證,認定張裕卿學術不端行為屬實。張裕卿承認其本人有學術不端行為,並願意承擔全部責任。
  • 青島大學4篇論文嚴重不端被撤!校方:將對涉事科研人員記過處理
    就青島大學藥學院兩名教學科研人員共同通訊在《Life SCIences》的研究論文被撤回一事,9月7日,青島大學科技處相關負責人向健康時報記者透露:學校學術委員會已經就此次學術不端事件進行了相關取證調查
  • 副教授涉抄本科生論文續:另有兩篇論文重複發表
    網絡調查結果廣東商學院廖麗霞副教授涉嫌抄襲重慶本科生論文事件在網上升級:有網友報料稱,在中國知網(國內專門收集公開發表論文的網站)上,廖發表的10多篇論文均能查到,其中有兩篇論文驚人地相似這兩篇論文分別是:《錢鍾書〈詩可以怨〉解讀》、《尖銳的解結與批判——〈詩可以怨〉解讀》;《論通感的表達功能》、《論藝術通感的表達功能》。經查,《論通感的表達功能》是2005年9月向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學報投稿,發表在2006年第1期上。而類似的論文《論藝術通感的表達功能》早在2001年6月向山西大學學報投稿,2002年2月發表在該學報上。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資助項目論文被期刊認定學術不端
    原標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資助項目論文被所發表期刊認定學術不端由四川省計算機研究院主辦的《計算機應用研究》雜誌,5月12日以編輯部的名義在官網發布《對2017年第12期涉學術不端文章的處理公告》。《計算機應用研究》編輯部方面表示:經讀者舉報、本刊編輯部核查認定,2017年第12期文章《基於低複雜度最大空閒矩形的非線性傳感器故障診斷方法》(作者:孫運城、孫興春、陳安),疑似嚴重抄襲已出版的英文論文,為學術不端稿件。
  • 湖北經濟學院回應抄襲事件:不屬於「學術不端」
    湖北經濟學院回應「抄襲」事件:不屬於「學術不端」  兩篇論文一半篇幅以上引用他人已發表的論文,博士期間發表專著與他人已出版的專著在部分章節上存在大量相似,還有兩篇文章涉嫌一稿多投,湖北經濟學院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蔡紅英被公開舉報「學術不端」。
  • 日本東京大學調查6個研究組的學術不端行為—新聞—科學網
    日本東京大學 圖片來源:Perry Li 近日,日本東京大學宣布,對日前被匿名者舉報涉嫌造假的6個研究室的22篇論文進行正式調查。《科學》雜誌報導稱,一個名為「普通研究者」的個人或團體於8月14日和29日分批揭露了相關論文存在問題,並在一個100多頁的文件裡詳述了數據和圖表存在的問題。 雖然東京大學並未公開涉及學術不端的研究人員和出版物的名字,但舉報文件也被粘貼在了網上。這些具有捏造和篡改嫌疑的論文主要涉及醫學和生命科學領域,主要發表於《自然》《細胞》《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等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