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要努力,要拼命?是為了有更多選擇自由的權利,是為了讓自己有底氣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不管是拼命學習,還是努力工作,都不是最終目的,而只是實現目的的手段。
01
在我念初中的時候,上的是鎮上的普通中學。那個時候什麼也不懂的我,唯一的目標就是想考上市裡的省重點。
身為走讀生,每天早上天蒙蒙亮的時候就要從暖和的被窩裡爬起,趕著去上早自習;每天晚上寫功課寫到十一二點,周末還忙著上補習班。
某天晚上,累了一天的我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腦海裡閃過一個念頭。我搜地起身,推開我媽房間的門。我媽正在沙發上織著毛衣,抬起頭一臉疑惑地看著我。
「媽,讀書那麼辛苦,我為什麼要拼命讀書?」「為了將來考個好學校啊。」「為什麼要考好學校呢?」「為了將來找個好工作。」「為什麼一定要找個好工作呢?」「這樣才能掙更多的錢,過更好的生活啊······」
我從小就是個乖乖女,對父母的話言聽計從。那個時候哪知道什麼理想、什麼人生規劃,只知道聽媽媽的話,好好念書,其他什麼也不用管。
我也一直沒讓父母失望過。學習路上順風順水的我,一路下來順利考上了省重點高中,接著上了名牌大學,再然後被保送研究生,最後過關斬將留在大城市,成為一名體制內打工人。
身在大都市每日忙碌,身邊優秀的人太多了,你會有一種錯覺:生活本該就是這樣。
直到去年過年的時候回老家,見到了久違的小學同學,頓時感慨萬千。
02
小志是我小學的同桌,人到中年的他頂著個大肚腩,兩鬢已多了幾縷白髮。
他仍在鎮上經營著父母留給他的熟食店,每天起早貪黑,也僅夠基本生存。如今兒子快上初中,熟食店生意慘澹,生活的重擔已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小燕是我小學時最好的閨蜜。中專畢業的她,早些年去工廠做過工,倒三班的那種;
後來跟人合夥開過一家服裝店,頭兩年賺過一些錢,後來網店的興起,實體店做不下去了,現如今失業在家,帶著兩個孩子,僅靠著丈夫一人微薄的收入過活。
幾番攀談過後,聽得最多的話就是:
「芯燭,真羨慕你現在的生活!」「我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讓我兒子好好讀書,將來能有個出息!」
我說這話並不是想吹噓我現在的生活有多好,身在大城市打拼也有很多不為人知的辛酸。
但拼命學習,對於像我們這種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來說,是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
我至今仍感激當年父母對我學習的鞭策。
03
我們再來說說拼命學習的意義在何處?
首先,學習能讓你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蔡康永曾說過一段話:
15歲覺得遊泳難,放棄遊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遊泳,你只好對他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當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後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的風景;
當你完成大學學業之後,你只是擁有了這個世界的通行證。面對日新月異的世界,你必須隨時做好迎接變化的準備。
學習,就是讓你保持自我更新的能力,讓你有底氣面對不一樣的風景;
也讓你在機會來臨時可以毫不慌張地說一句:「我行,我可以!」,而不是畏畏縮縮,不敢向前。
更重要的是,學習能帶給你自由選擇的權利。
知識帶給你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將來你能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就像我那兩位小學同學。因為學歷的限制,眼界和能力的約束,讓他們少了很多機會,不得不選擇只能在小鎮偏安一隅,過著窘迫的生活。
我想如果再給他們一次重來的機會,他們一定會拼命學習,書寫不一樣的人生。
04
從小到大,父母老師都要求我們要努力讀書學習,學習到底有什麼用?
父母希望我們好好學習,通過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找一份好工作,不要讓我們過得和他們一樣艱辛。
父母希望我們好好學習,是希望我們將來能有更廣的眼界和更高的格局,能實現我們甚至是他們的理想。
如果這些理由還不夠。
我想借用龍應臺《親愛的安德烈》裡對讀書意義的理解來與大家共勉: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當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義,你就有成就感。當你的工作給你時間,不剝奪你的生活,你就有尊嚴。成就感和尊嚴,給你快樂。
我是芯燭,坐標魔都。曾混跡職場n年,後改投事業編;既愛清風醉酒,也愛明月自由,體制內老少女一枚~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