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也是給人打工的,努力學習的意義到底在哪裡?

2020-12-13 盆栽交流集

「百無一用是書生」、「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在古時候人們對於學習就褒貶不一。

回過頭來看看現在社會其實也一樣,雖然說大學生的基數隻佔全國人口的少部分,但是還是出現了大學生一抓一大把的現象,有人就會疑惑十二年寒窗苦讀的意義在哪裡?

最後還是從零開始給其他人打工,或許他的老闆學歷還不如他。

所以努力學習就是沒有意義的事嗎?

社會變遷的衝擊:努力學習不是唯一出路

在早些年,我們父輩那個年代不管是學有所成還是學無所成,只要你上了大學,你就已經端上了一個鐵飯碗,等到大學畢業之後,直接分配工作。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在那個社會的背景下,人們覺得上大學一定是鐵飯碗。

在他們固有的思維中便是上了大學工作是包分配的。

哲學中的發展觀指出世界是永恆發展的,事物是在不斷螺旋式前進和上升的。

現如今社會在不斷的變革在不斷的發展,受到衝擊的人群,也包括了大學生,就業形勢一年比一年嚴峻。

雖然可供選擇的機會多了,但是這種選擇也是參差不齊,不光是努力學習就可以達到彼岸的,到達彼岸的方式越來越多,社會也越來越包容。

在某些時候我們認為努力學習就必須有所成就,所以看到無所成的就會覺得努力學習也沒有意義。

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努力學習不是唯一的出路

它不是唯一的出路,是比較好的出路

努力學習真的沒有意義嗎?

三毛曾說過你走過的路,看過的書已經融合在你的骨子裡和思想中,你說的話做的事很多都在體現著你的學識閱歷

前段時間有幸看到一篇文章,它講的是1991的希望工程機緣巧合下拍攝了一張圖片,圖片裡小女孩的眼神充滿了對學習的渴望。

小女孩叫蘇明娟,在不斷的努力學習中,她終於走出了大山,最後成為了一名為人民服務的政府人員,回報著社會。

還有一篇讓我感觸極深,講的是一位雲南大山深處的女校長—張桂梅,用及其嚴格的作息時間還有學習態度來要求自己的學生,最後山裡的孩子很大部分都走出了大山。

所以努力學習是沒有意義的嗎?不,它是有意義的,現目前來說努力學習是對於寒門子弟最好,和相對公平的出路了

努力學習本身是有意義的,對於不同處境下的人,努力學習給你帶來了什麼意義都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能否認大部分社會資源的擁有者是極少數金字塔頂尖的人,但是你可以看看他們有幾個不是名牌大學出身。

不僅要努力學習,更要有意義學習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思維定勢」,也稱「慣性思維」,它是指個體根據已有的處理問題的經驗和方法來處理不同情境下的同一個問題,當問題情境不一樣時,依舊會採用之前的方式來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方式

努力學習努力讀書,那是無可厚非的,可是我們如果被書中的思維所定式了,那麼你努力學習的意義可能就是理論型選手

努力學習是一種應該帶入自己的思維和見解的一個過程,只有活學活用,學以致用,你的努力學習才有意義。

奧蘇貝爾根據個體所使用的學習資料工具與個體現存的知識結構的關係,將學習分為機械學習和有意義學習。

他認為有意義學習是指個體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將所學習到的知識與自己現有的認知模型建立起新的關係的一個過程

只有主觀知識結構和客觀的知識同時都具備了才會發生有意義學習。

換而言之有意義學習才應該是努力學習的結果

總而言之,努力學習本身是一個有意義的事,我們不能因為它帶來的結果來進行片面的評價,相比於結果過程有時候也比較重要,那麼人人都會死去,你就認為所有人都是無意義存在嗎?

只是有時候努力學習所創造的價值沒有達到世人所期待的那樣,可是如今時代在轉型,努力學習對於寒門子弟確實是一個比較好的出路,畢竟「知識改變命運」。

很多成功人士都印證了這句話,只不過在努力學習的時候想要變得有意義,就需要你轉變思維,學以致用,才能創造價值。

相關焦點

  • 人為什麼要努力要拼命?努力學習的意義到底在哪裡?
    人為什麼要努力,要拼命?是為了有更多選擇自由的權利,是為了讓自己有底氣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不管是拼命學習,還是努力工作,都不是最終目的,而只是實現目的的手段。學習路上順風順水的我,一路下來順利考上了省重點高中,接著上了名牌大學,再然後被保送研究生,最後過關斬將留在大城市,成為一名體制內打工人。身在大都市每日忙碌,身邊優秀的人太多了,你會有一種錯覺:生活本該就是這樣。直到去年過年的時候回老家,見到了久違的小學同學,頓時感慨萬千。
  • 為什麼很多人反對,大學生畢業後進入工廠打工
    為什麼很多人反對,大學生畢業後進入工廠打工但現在的社會裡面很多人都不是很贊同大學生畢業以後進入工廠打工,特別是鄉下農村老家裡面的長輩,就覺得大學畢業以後要去做一份高大上的工作,潛意識的認為工廠裡面幹的都是辛苦的活。
  • 農村大學生暑假十分糾結,是打工、回家、調研、學習,怎樣選擇?
    這在沒有生活閱歷的大學生身上,左右為難,舉棋不定,很難決斷。在此本人有三點看法,供正在糾結的孩子們提供參考。第一,家庭經濟比較困難的大學生們,應該留在外面通過打工,掙點學習的零花錢。他們應該在兩個月的暑假時間留在城市,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打一打工,掙一些學習用的零花錢,減輕一下父母的經濟壓力,也是孝敬父母,體貼父母的一種非常好的方式,比回家給幫父母幹活的意義就大得多了。第二,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寬鬆的大學生們,應該回到鄉下,幫助父母減輕勞累。
  • 大學生在校期間到底要不要打工賺錢
    前天在今日*條看到有人在問:大學生在校期間,到底要不要打工賺錢?關於這個問題,我想其實應該因人而異,畢竟每個人的情況不同,而且即使打工的人,他們的目的也不一樣。第一種:因為經濟條件不好,需要打工補貼下。這種情況比較普遍。因為經濟條件不好,而大學的支出又不少,所以有些同學想要通過打工來補貼下家用。我問過一些大學生的想法,他們想得很實在:既然自己已經成年,又有一定的能力去補貼家用,大學的學習壓力也不大,那為什麼不去嘗試打一份工,為家裡的經濟減輕下壓力呢?
  • 「打工人」浪潮下的大學生獨白
    自嘲「打工人」之風颳進大學校園,背後到底是大學生們對當下繁忙生活感到崩潰無奈,渴望逃避了事,還是在學業和工作的多重「壓榨」下,「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奮進決心?「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前段時間,「打工人」一詞火爆網絡,由此衍生的語錄和表情包更是在各大社交媒體平臺瘋傳,引發了眾多網友的調侃跟帖。
  • 人究竟為什麼要努力,努力的意義到底在哪裡?
    同樣的事,同樣的一件事,在不同的人眼裡意義是不同的。努力這件事就像一張蜘蛛網,而意義就是掛在這個網上的東西,是我們賦予給它的。很多人想過我為什麼要努力,我努力的意義是什麼?是啊,我們這麼努力,究竟是為了什麼?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答案,每個人心中的意義都是不同的。
  • 大學生兼職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學生最重要的還是學習,整天想著賺錢就算了,還這麼低級的賺錢方式,有啥意義?!現在大學生真有意思,你想賣魷魚你就不要考大學了,考了大學還去賣魷魚,腦子有問題嗎?還有的擺事實講道理,表示,看起來簡單的「賣魷魚」也不是你想做就做得起的。
  • 打工的出路在哪裡
    打工確實在現在來講,真的很好打工。誇張一點說出門就能進廠,前提是結果怎麼樣。過程可以不談,但是目標不能沒有,有計劃沒有實行那是空話。眼光一般看得遠的人,應該有這種能力。就是在未雨綢謬,在風暴未來之前,就感覺到氣壓的低沉。打工找出路,一定要在陽光燦爛時候,爬到屋頂上修屋頂。
  • 暑假,大學生應該做什麼?打工還是學習?
    不過還有一部分大學生在做這麼一件有意義的事情,那就是提升自己的學歷。去讀一個專科也是很多人的無奈之舉,既不想沒學上又覺得專科不好,但是現在有很多提升學歷的方式,不僅有在校專升本,還有很多成人學歷的提升方式,比如自考、成考、遠程教育。專科生業餘時間還是很多的,而且暑假時間比較長,可以用這些時間規劃自己以後的道路,提升自己的學歷。
  • 大學打工到底有沒有用?
    ,請問你認為大學打工到底對我們有多大的幫助?首先,作為大學生,我們需要思考大學到底要做什麼?大學四年是我們一生中最寶貴的時光,我認為大學期間最重要的事情並不是去打工,而是要去鍛鍊自己獨立生活、獨立思考、獨立發展的能力,為自己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第一,要確定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向,也就是專業的選擇。
  • 一丟丟的改變,也是努力的意義
    然後她就告訴我說:要謝謝你啊,上一次留言最後告訴我的,你說如果努力了盡力了還是做不到,沒關係,那就繼續努力,所以我現在還在繼續努力中。聽完這個故事,我感覺自己的焦慮值瞬間有所下降了。同時我也發現了自己情緒困擾到底在什麼地方。
  • 大學生打工該不該交稅
    在假期裡,許多大學生都選擇了留在學校所在城市打工,以補貼下學年的生活和學習費用。一些地方地稅部門提醒大學生:「大學生暑期打工也要繳個人所得稅。」立刻引起了社會各方尤其是大學生的極大爭議。其之所以勤工助學,主要目的在於貼補學習及生活費用,以完成正在接受的高等教育,或以此鍛鍊自己,儲備自己進入社會後的工作能力。這也是大學生勤工助學區別於其他社會勞動的關鍵所在。正是基於以上這些原因,大學生勤工助學在當前被廣為推崇,得到了社會的普遍支持。如果把大學生作為普通社會勞動者,對其收入課以同等比率的稅收,則顯然有失公允。
  • 大學生暑假該做什麼才更有意義?
    大學生暑假該做什麼才更有意義那麼大學生暑假到底該幹什麼呢?但是你一定也依然像小編一樣每天在憂慮暑假這麼空虛無聊到底該幹什麼才會更有意義呢?可也許我們不該執著於「更有意義」本身因為生活裡總是存在「更有意義」的事情這樣你做什麼都不會快樂了。
  • 這一屆的大學生,不會再給初中生打工了
    即便是被錄取了,也是發自內心深處的不滿意。我整個暑假裡的情緒,幾乎都處於一種「一會哭一會笑」的分裂狀態。而打破了這個平衡,讓我陷入極度焦慮的一句話就是:大學生給初中生打工。我這個大學白考了?比如說:大學生給初中生打工。這事要是真掰扯起來,咱還真不見得就能說得過對面。
  • 我們是「打工人」,我們也是「追夢人」
    我們是「打工人」,我們也是「追夢人」 此生若能安穩幸福,誰又願意顛沛流離
  • 農村大學生準備考研,過來人說出辛酸史,值得我們學習
    在生活中有很多學生都有自己的方向,都在為自己的方向努力。到了匆忙的大四生活會面臨許許多多的問題來等著我們學生自己慢慢的去抉擇去發現去了解。學生們對於自己的方向都很明確。所以農村的大學生,應該如面對考研。
  • 大學團隊合作學習的意義到底在哪裡
    在學校老師總喜歡讓同學們團隊學習完成作業,目的大家都知道,就是為了鍛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有團隊意識,培養團隊精神。畢竟以後出去工作或是在社會上,人都是以群體的形式存在的。大一剛開始的時候,同學們肯定都比較期待團隊合作學習的,周末在校園裡找個桌子,大家一起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聽聽別人的意見。可現實中的大學團隊學習,只會讓你吐槽無數次,看清許多人。為了公平很多時候老師都會隨機抽籤來分配小組,分配好小組的時候老師一般都會留點時間讓大家交流一下。這個時候,大家都還是會比較熱情的拉個群,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 從高考失敗到大學掛科,二本大學生到底經歷了什麼?
    考上二本大學,以高考程度計算,相當於學歷上的失敗者;在大學掛科、重修、延遲畢業,已經到達了作為一個大學生的底限。在這中間,二本大學生到底經歷了什麼呢?而大學生呢?也是在不知不覺中就被同化了。因為身邊人都是冷水中的青蛙、都不努力,當你再開始努力,不都已經被「煮熟」了嗎?而社會發展到現在,你真的還以為大學是在培養人才嗎?社會根據人們心理需求創造出了一大批令人上癮的事物。我們注意到:「校園在擴建,圖書館存書量不斷增加,學習條件更舒適。
  • 刷爆全網「打工人」到底是什麼梗?英語怎麼說?
    最近,「打工人」這個網絡新梗刷屏了各大社交平臺和朋友圈,那麼,「打工人」到底是什麼梗呢?其實,「打工人」就是打工仔, 就是廣大上班族的自稱。一時間,打工人引發了很多人的情感共鳴,無論什麼職業,工地的搬磚工人、坐在辦公室的白領、嘔心瀝血的創業者,只要每天都為了生活辛勤工作、努力賺錢的人都可以稱為打工人。「打工人」這個梗火了之後,微博詞彙熱榜的畫風是這樣的。朋友圈的畫風是這樣的。
  • 大學生暑假打工做什麼工作最有意義
    暑假,許多大學生都選擇在暑假做一些工作,鍛鍊自己。有哪些工作比較適合暑假裡的大學生呢?這次,我們整理了大學生暑假可以做的幾項工作,供您參考。 一、開網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