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打工該不該交稅

2020-12-14 搜狐網

  一年一度的暑假又來到了。在假期裡,許多大學生都選擇了留在學校所在城市打工,以補貼下學年的生活和學習費用。一些地方地稅部門提醒大學生:「大學生暑期打工也要繳個人所得稅。」立刻引起了社會各方尤其是大學生的極大爭議。

  對大學生以同等比率徵稅有失公允

  周啟權 ( 江蘇高郵市人民法院)

  如果僅僅從法治的角度來討論今天的話題,那麼依據《個人所得稅法》,毫無疑問,大學生勤工助學的收入應當納稅。我們應當更深層次地去探討大學生勤工助學的收入究竟該不該納稅,以及如何納稅,並以此來評價現有的法律規定是否存在缺陷。我們知道,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與其他從事同種社會勞動的勞動者相比,大學生無論從時間、體能或經驗上來說,都是弱者。其之所以勤工助學,主要目的在於貼補學習及生活費用,以完成正在接受的高等教育,或以此鍛鍊自己,儲備自己進入社會後的工作能力。這也是大學生勤工助學區別於其他社會勞動的關鍵所在。正是基於以上這些原因,大學生勤工助學在當前被廣為推崇,得到了社會的普遍支持。如果把大學生作為普通社會勞動者,對其收入課以同等比率的稅收,則顯然有失公允。而且,這一做法必然會挫傷大學生勤工助學的積極性,不利於大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甚至影響大學生的學業, 影響合格或優秀人才的培養。

  大學生沒有理由不依法納稅

  夏 敏 ( 江蘇高郵市人民法院)

  這本不應該成為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因為依法納稅是每個公民的義務,大學生也不例外。之所以圍繞這個話題還存在如此之多截然不同的觀點,蓋因「勤工助學」四個字。那些認為對大學生勤工助學掙來的錢收稅實在過分的觀點,實則又是一次基於情感的道德言說,全然把法律的本質拋置一邊。現實社會,誰掙錢容易?法律和法律的執行者如何來區分誰容易誰不容易?大學生掙點學費書本費不容易,那些為養家餬口風裡來雨裡去的小商販容不容易?是否都不需要交稅呢?國家法律並不都是冷麵無情,《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明確規定了免納個人所得稅的範圍,同時還規定了可減徵個人所得稅的情形,如殘疾、孤老人員和烈屬的所得,因嚴重自然災害造成重大損失的,以及其他經國務院財政部門批准減稅的情形等。大學生勤工助學通常都是勞務形式,而「勞務報酬所得」是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中明確應繳個人所得稅的一種,所以依法應當繳納。大學生是國家的棟梁之材,受教育多,文化素質高,理當成為遵守社會規範的楷模,國家納稅的意義他們應當比一般人更了解,理解得也應當更深,所以,大學生沒有理由不依法納稅。何況,勞務報酬的稅率為百分之二十,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後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方為應納稅所得額,這樣算下來,其實也繳不了多少。儘管如此,繳多繳少都是為國家盡了一個公民的義務,這與繳不繳是兩個性質的問題。如果再找出千般理由來為自己不繳稅磨牙,甚至去與那些偷漏稅坑騙國家的暴發戶比,那就太沒勁了,也讓人無法再高看這些大學生。別人殺了人不能成為你可以殺人的理由,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

  趙春秀 ( 江蘇省泗陽縣人民法院刑庭)

  納稅是公民的義務,《憲法》及《稅收徵管法》對此都有詳細的規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法律同時又對一部分弱勢群體予以特殊的保護即對部分義務的減免。我國稅法對個人所得稅的規定比較合理,體現出對收入薄弱的群體的關照。只有月收入超出八百元的才須交納個人所得稅,而且只對超出八百元的部分交稅。個人所得稅中的工資、薪金所得實行超額累進稅率,體現出收入越多,交稅越多,收入少,交稅亦少。大學生勤工助學超出月收入八百元,說明大學生的獨立生活能力較強,足夠維持其基本生活,對超出部分徵稅是合理的。另外,大學生在進入社會前,就應培養其守法意識,同時也增強其對社會的奉獻意識,這對他們對未來工作生活的認識和設想都會起到良性作用。

  大學生應當成為依法納稅的典範

  姜宏 ( 廈門市法制局)

  毋庸置疑,依法納稅可以說是每一位公民所應盡的法定義務,任何人都不能以任何形式和任何理由置身於法律之外,這自然也包括大學生。基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我認為除非法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管法》等)明確將大學生勤工助學的收入納入可以減免徵稅的範疇,否則都應按現行稅法的規定交納諸如個人所得稅等。

  應該說,就目前的國情而言,絕大部分人都或多或少缺乏起碼的自覺納稅意識。作為未來社會主人翁的大學生,絕不應該成為「逃避」納稅的特殊群體,在社會上樹立一個不好的形象,而應成為依法納稅的典範。

  王社潮 ( 中法網律師事務所)

  從理論上講,任何公民都有納稅的義務,這已經被我國的憲法所規定。大學生是國家的未來建設者,從學生時代開始就養成納稅意識對社會是有益處的,它可以加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愛心和將個人利益與社會整體利益緊密結合的法治觀念。國外對守法、納稅是非常重視的,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國力的增強,公民的納稅意識也在不斷的提高,大學生作為社會群體的佼佼者,只能比其他群體做得更好。

  對大學生勤工助學所得應減徵個人所得稅

  梁仁壯 (中國普法網工作人員)

  該不該繳納個人所得稅應該嚴格按照法律的規定執行。大學生通過勤工助學從中國境內取得的收入應該屬於勞務報酬所得,只要達到起徵點,就應該繳納個人所得稅,除非具有法定的免納稅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所列舉的關於可免納個人所得稅的情形中,不包括「大學生勤工助學所得」。因此,繳納個人所得稅也是勤工助學的大學生所應盡的法定義務之一。對於需要通過勤工助學來補助生活的大學生來說,在不多的勞動所得中再拿出一部分來繳納個人所得稅好像是顯得有些「殘忍」和「不近人情」。但我想,繳稅對勤工助學的大學生來說也有重要意義的一面,它可以讓大學生們認識到自己現在是將來也是這個社會中的一員,要具備責任感,要承擔相應的社會義務,從而能更好地處理好自己與他人、集體和國家的關係,為他們以後步入社會並迅速地融入這個社會做好心理上和思想上的準備。當然,考慮到大學生的實際困難,相關部門可以考慮對大學生勤工助學所得減徵個人所得稅,這種減徵規定按個人所得稅法規定應該經國務院財政部門批准。

  張海濱 ( 廈門大學法學院)

  大學生勤工助學的收入應視同勞務報酬,按照勞務報酬所得交納個人所得稅。所謂勞務報酬所得,是指個人與被服務單位或個人未建立長期的勞動合同,沒有穩定的、連續的勞動人事關係,而獨立從事各種技藝勞務取得的所得。大學生勤工助學的收入正屬於此類。在納稅方式上,基於方便的考慮,大學生勤工助學的個人所得稅可由支付報酬的企業代扣代繳,而對於個人之間的現金交易(如家教等),則應該主要靠大學生的自覺依法納稅。

  在強調大學生勤工助學的收入應當依法納稅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大學生的勤工助學可以說是其惟一的勞動收入來源,許多打工的大學生更是面臨著沒有學費上不起學的困境,因此,國家可考慮另行作出規定,採取靈活的措施,對大學生勤工助學的收入調整起徵點和稅率,或給予相應的優惠。畢竟,「對納稅人的基本生活費不徵稅」也是國家徵稅的基本原則之一。

  我國應進一步完善稅收徵管體制

  周 曙 (江蘇高郵市人民法院)

  有關大學生該不該繳稅的爭論還引發了社會公眾普遍存在的一個疑惑:為什麼越是富有的人,越容易逃避納稅義務?比如大學的老師大都掙著不菲的外塊卻極少完稅,又比如揮金如土的富翁們將個人財富轉至企業名下從而就可以輕易規避巨額稅負。這個疑惑雖然不能為大學生逃避納稅義務找到直接的藉口,但確實暴露了我國稅收徵管體制客觀存在的一些問題,對於現實社會尚且十分淡漠的納稅意識而言,這種現象不但為類似大學生這樣納稅義務人的逃稅行為提供了強烈的心理暗示,而且易於激化社會公眾對於稅務機關強化徵管措施的牴觸情緒。從這個意義上講,徹底平息這場爭論的關鍵因素還在於我國的稅法能不能得到嚴格與全面的執行,實際上,最終解決這個問題的鑰匙仍然掌握在各級執法部門的手中。

  建議將大學生勤工助學的收入列入稅收減免範圍

  趙春秀 (江蘇省泗陽縣人民法院刑庭)

  大學生打工收入多用於其在校期間學習費用,且部分大學生家庭困難,打工的大學生有的面臨著沒有學費上不起學的困境,對其打工收入予以適度的減免,不但能起到對大學生的幫助作用,更能鼓勵他們通過打工勤工助學的方式,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我國《稅收徵管法》規定了10類免納個人所得稅的情形和2類減徵個人所得稅的情形,但未將大學生勤工助學的收入列入減免範圍,主要是因為該法在立法當時,大學生勤工助學現象還不普遍,且當時,我國大學的教育體制上未並軌,國家承擔部分費用。近年來隨著自費上學的普遍化,勤工助學現象突出,稅法應將其作為立法研究範圍。因此,建議國務院財政部門對此進行研究,制定出相應的減免措施。

  (摘自《法律與生活》半月刊2003年8月下)

  歡迎加入討論,告訴我們您的看法。電話(010)63939676,電子郵件flysh@lawandlife.net,或郵寄,並請註明「討論」字樣,或點擊「中法網」網站。下期論題:

  失物招領該不該收費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近日,在江蘇徐州街頭出現了一家專門為失主尋找失物的公司。據介紹,公司主要通過和當地計程車公司、公交公司、火車站、汽車站、公安交通等部門建立業務聯繫,幫助尋找失主。失物招領公司實行有償服務。當拾主把撿到的東西交到公司後,公司要開具收據並付給拾主一定的定金,然後根據現有的線索聯繫失主。當失物被失主認領後,公司將根據失物的價值向失主收取一定的酬金,然後再把酬金的一部分付給拾主。如果一個月後沒有找到失主,公司則把失物退給拾主或轉交給公安部門。

  問題:

  1、失物招領公司的出現是否符合我國相關法律規定?

  2、如果失物招領公司的出現合法,其是否可以實行有償服務?

  (摘自《法律與生活》半月刊2003年8月下)

相關焦點

  • 暑期進廠打工 學校該不該支持
    而對於學生而言,最靠譜的社會實踐或許是進廠打工無疑了。很多技能性專科學校的社會實踐活動也大多數是採用進廠的方式,那為什麼進廠會成為學生們熱衷的社會實踐呢?其一,進廠是風險最小的方式。只要跟著組織一起進廠,進去之後聽話照著做就行了,一日三餐,出點力氣不算什麼。人家初中都不畢業的人都可以做的來的事情,大學生當然沒問題。
  • 「大學生還不是照樣給我打工!」這樣的言論該怎樣反駁?
    現在大學生的數量是越來越多,但是現在大學生就業的問題是社會當中比較重要的一個問題。同時也就導致了現在有不少人都在說:「上過大學的又怎麼樣!讀過書又如何?大學生還不是照樣給我打工!」我相信有不少人聽到這樣的言論都是比較憤怒的,那麼對於這樣的言論又該怎麼樣反駁呢?
  • 大學生該不該要生活費?網友給出了不同的觀點
    有人認為大學生已滿十八歲,索要撫養費被駁回,於法有據;也有人表示,中國大多大學生確實沒有獨自承擔學費的能力,既要獨立生活又要兼顧學業,很難做到。在近日,關於大學該不該要生活費的問題,網友們展開了劇烈的debate.
  • 農村中年人,該不該放棄打工回老家?
    隨著城市化的加速發展,按理說城市的工作機會多,工資也高,但是現在很多農村中年人反而不去城市裡打工,甚至只想留在農村發展,現在已經成了一種普遍現象。聽很多外出打工回來的農民工說,他們選擇在村莊裡發展也是迫不得已。
  • 大學生該不該向家長要生活費 聽聽他們自己怎麼說
    今天,一條「大學該不該要生活費」的話題上了熱搜,引起網友們的關注。一部分網友認為大學生可以獨立生活,不該再向父母伸手要生活費,做兼職、拿獎學金也可以養活自己。……少部分網友認為「大學生該不該向家長要生活費」還得看個人情況,理想豐滿、現實骨感,當然大學生還是不能浪費,要節約開銷,但有些人工作了還是管家裡要錢。
  • 想掙快錢該不該去日本打工?
    有很多諮詢人員在河南豫和赴日勞務問到他們去日本打工的目的時,回答的都是想著掙三年「快錢」,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去理解這個「快錢」。那些時間短來錢快回報高的工作才叫「快錢」,去日本打工這個只能說是「辛苦錢」。
  • 獎學金or打工,大學生該怎麼補貼生活?
    獎學金or打工,大學生該怎麼補貼生活?*大家好*江湖有豔姐,人美路子野|每天聊乾貨,喜歡請點讚*(^▽^)*近日,寧夏醫科大學為優秀的新生發放了獎勵金,獎金從6000元到3000元不等,總金額超過了一百萬元。
  • 第一次出門打工該如何找工作呢
    今天,村裡一個大學生的媽媽問我這個資深打工仔,她兒子要去上海工作了,她不放心,一句話,就是第一次出門打工該如何找工作。這個阿姨今年46歲了,長年在家裡種蘋果樹和花椒樹,沒有外出打過工,雖說識字,對外面的世界還是通過電視機了解到的。
  • 李嘉誠說:打工是最愚蠢的投資! 年輕人該不該去創業?
    上面是我的一個總體的認識,但不同的人情況不同,不妨認真考慮清楚以下幾個問題:1、不是什麼人都能創業的。對於沒有創業想法,沒有調查研究創業項目,性格懦弱、內向、不喜言談、不愛學習、不能吃苦的人,請不要創業,否則,會死得很慘。到頭來發現,還不如打工。喜歡幻想,誇誇其談,自控力差,興趣極易轉換的人,不要創業。因為創業對他們來說,只是停留在想像當中,實際的東西很少。
  • 打工人該不該「裸辭」
    人們辭職的原因,無非什這幾個:錢少事多離家遠,位低權傾責任重,加班加點沒生活,同事不給力、老闆事情多、工作環境差、勾心鬥角嚴重,工作太單調沒前景,天花板低。當然,也有人眼高手低,難以踏實幹活而經常離職跳槽,還有人有實力也有機遇,選擇面寬,辭職跳槽只為升職加薪的好選擇。不過,我還是建議,不要頻繁跳槽,更不要亂跳槽,也不要輕易裸辭。
  • 做電商沒有發票該如何交稅?
    但是對於電商行業來說,做電商沒有進貨發票該怎麼交稅?如果單位是屬於核定徵收方式的,沒有進貨發票,則可以用收據入帳。因為,核定徵收是按收入計算所得稅的。核定徵收,指的是由稅務機關根據納稅人情況,在正常生產經營條件下,對其生產的應稅產品查實核定產量和銷售額,然後依照稅法規定的稅率徵收稅款的徵收方式。
  • 大學生暑期打工遭遇連環套路
    暑假期間,不少在校大學生選擇兼職打工,這本是既鍛鍊學生社會能力,又能勞有所得的好機會,但不少學生在暑期打工中遭遇重重套路,或是拿不到工資,或是保證金被騙,又或是同工難同酬。很多受到不公待遇的大學生發現,維權比他們想像的艱難。
  • 大學生課餘時間該不該做兼職?
    現在有很多的大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去做兼職,賺些外快。大學生課餘時間該不該兼職呢?有的人認為兼職完全就是耽誤時間,早晚都會工作,為什麼要這麼早去工作呢;而有的人會認為做兼職是在積累工作經驗,在兼職中能學到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
  • 在校大學生談戀愛到底該不該同居?家長該不該管?
    這兩天南京失聯女大學生李倩月的事件,牽動了廣大網民的心。在此,我也祈願李倩月能夠早日平安歸來。在這件事情中,有很多網友也在討論大學期間是否應該同居,父母知道女兒同居後該不該管。就我個人認為,在學校期間還是不宜同居的,因為他們畢竟還是學生,還沒有資金來源,還要靠父母來供養他們上學。以前曾看過一篇文章說,現在大學裡面不談戀愛的真的是少之又少,你如果不談戀愛,就好像另類一樣,這也可能就是現在大學的一個基本現狀吧。
  • 大學生放暑假應不應該去電子廠打工?
    每年大學生放暑假,除了一部分學生選擇回老家外,也有一部分學生選擇進電子廠去打工來度過自己漫長的暑假。其實,對於大學生暑假到底應不應該進電子廠打暑假工這個問題,一直是飽受爭議的。有網友認為,電子廠裡雖然工資高,但是沒有任何技術含量,純粹機械勞動力,完全學不到任何東西,又加上本身自帶的輻射危害,對於大學生不應該去從事這樣的工作,還不如去找一份能鍛鍊自己能力的工作,哪怕工資很低也無妨。
  • 大學生假期就不該來支教,一位資深農村教師道出了心聲
    大學生寒假支教到底該不該來,一位資深農村教師道出了心聲不知從什麼時間開始,每到了寒假時期,都會有不少大學生們組團去農村支教,尤其近幾年時間,下鄉支教這件事情好像已經成為了一種流行的趨勢。作為一名教育領域和經常接觸該項事情的工作者,我也經常遇到一些支教的學生團隊。
  • 大學生寒假打工 最低工資都拿不到
    「學生代理」起先稱在某電子廠打工,每月3500元,幹滿15天,包單程火車票180元。可隨後被拉到浦東康橋「天天果園」上班,每天在流水線上包裝水果,每小時酬勞12元。可第一個月才11元,大家表示不滿後才予恢復。 裝果籃等大量工作是在夜間20時半至次日6時半內進行,忙時要到次日8時半才歇手,而凌晨休息的1個小時還不計報酬。
  • 大學生該不該走出國遊學的「過場」
    平心而論,大學生到國外遊歷一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一則,參加國外遊學夏令營,能提前感受一下國外的風俗和文化,可為留學做好準備。再則,到國外旅遊遊歷一番,也能陶冶情操、豐富閱歷、磨練膽識。比如,在出國遊中難免會遇到,語言溝通不暢、路線規劃錯誤、購物上當等突發狀況,大學生必須獨自承擔。學會處理這些問題,是對勇氣和膽識的絕佳歷練。  想要出國的考生快來圍觀中國大學出國率最高的十所大學。
  • 大學生暑假該做什麼才更有意義?
    大學生暑假該做什麼才更有意義那麼大學生暑假到底該幹什麼呢?但是同時小編也提醒大家打工一定要尋找安全可靠的企業部門一定要聽取父母的建議否則被騙時後悔已晚。可也許我們不該執著於「更有意義」本身因為生活裡總是存在「更有意義」的事情這樣你做什麼都不會快樂了。
  • 大學生假期打工 權益如何保障
    原標題:學生假期打工 權益如何保障   早上8點,在深圳市龍崗區工業園一家電子工廠內,夜班工人剛剛下班,白班工人又湧入了生產車間,在這裡,他們要進行12個小時的勞動,保證這條生產線24小時不間斷地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