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暑期打工遭遇連環套路

2020-12-14 環球留學

暑假期間,不少在校大學生選擇兼職打工,這本是既鍛鍊學生社會能力,又能勞有所得的好機會,但不少學生在暑期打工中遭遇重重套路,或是拿不到工資,或是保證金被騙,又或是同工難同酬。

很多受到不公待遇的大學生發現,維權比他們想像的艱難。

用工陷阱多待遇難保障

近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某大學大三學生張斌(化名)在烏魯木齊市西山路滿頭大汗地發放傳單,一天日結80元工資。就在幾天前,他剛辭去上一份兼職。

「在婚慶公司打雜,幹了一周。」張斌告訴記者,上班前說好周結薪水,可一周過去,經理說老闆不在,工資發不下來,他只好放棄了這份兼職。張斌說,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被惡意欠薪。

讓人意外的是,張斌並不打算去討薪,他坦言「入職的時候提交了個人信息,害怕被報復」。

張斌的同學劉武(化名)在暑期打工時也遇到了不公待遇。今年暑假,劉武通過某網站找到一份兼職,雙方約定每小時10元薪水。劉武按照對方要求支付了100元中介費,並提交了個人信息,隨後在該企業後勤部打雜。工作後劉武發現,其他暑期工工資是每小時15元。

「顯然有部分錢被中介抽走了,但沒辦法。」劉武說,自己的薪水還要等中介代發。

張斌和劉武告訴記者,不少同學都遭遇過暑期打工時被惡意欠薪、修改工時、同工不同酬等情況。

用工成本低受企業青睞

記者在QQ群搜索欄裡以「暑期工」為關鍵詞搜索,立刻出現大量的活躍群,僅在烏魯木齊就有十幾個群,排名靠前的群人數達到2000人。除此之外,在各類招聘網站,暑期工、實習生的招聘信息也層出不窮,覆蓋多種職業。

當記者以大學生身份聯繫時,發現不少以企業為名的招聘單位實際上是中介機構,面試只需要身份證和中介費,不需要簡歷,也不需要籤合同。

對此,張斌和劉武稱早已習慣,網絡上找兼職已經是學生群體的首選,而在這幾年做暑期工的過程中,大多工作都只是口頭約定,最多籤訂明確工作時間和薪水的簡單合約,正規的勞動合同根本沒有見過。

「大學生暑期工社會經驗少、成本低、聽指揮,維權意識淡薄。」新疆烏魯木齊市某企業人事部門負責人透露,企業在暑期大量招收暑期工,主要是在校大學生人力成本低,素質卻相對高。該負責人舉例說,一名從社會上正式招收的員工,不但要與其籤訂正規勞動合同,在支付最低工資以上的薪酬外,還要負擔相應的社保等費用,並承擔其他責任。相比之下,暑期工的用工成本低一半。

有業內人士坦言,由於網際網路存在匿名性、隱秘性等特質,很多學生往往難以在第一時間判斷招聘信息的真實性,而由此引發的爭議也難以解決。

不受勞動法保護維權尷尬

記者撥打12333向烏魯木齊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諮詢,工作人員稱,如果學生被拖欠薪資,並與用人單位籤訂過相關合同,可以通過勞動監察部門進行調解解決;如果沒有相關合同,則要諮詢勞動仲裁部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工作人員介紹,學生兼職打工不同於社會務工人員,該仲裁委從未受理過相關的案件。目前類似的糾紛,學生只能向法院起訴維權。

對此,北京盈科(烏魯木齊)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昭介紹,原勞動部於1995年頒布的《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勞部發[1995]309號)第十二條規定:「在校生利用業餘時間勤工儉學,不視為就業,未建立勞動關係,可以不籤訂勞動合同。」

「由於學生兼職不屬於勞動合同關係,也就不受限於最低工資標準,報酬完全由雙方自行約定。」王昭說,但暑期工與用工單位間因勞動報酬產生糾紛,而暑期工確實提供勞務的,用工單位也應當支付相應勞動報酬;就勞動報酬標準產生爭議,首先應以雙方約定為準,各執一詞的,可參照同工同酬,這也符合公平原則。

「如果學生和用人單位籤訂了合同,則可受合同法保護,並以此起訴。」王昭說。

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人民法院法官張熠說,暑期工可通過訴訟進行維權,但這對學生群體來說,將面臨訴訟周期長、訴訟成本高等問題,因此暑期工起訴維權的案例極少。

張熠建議,學生在暑期兼職時,應該提前了解相關法律法規,對準備去應聘的單位也要有所了解,工作前主動要求籤訂權責明確的協議書,即便沒籤協議,也要保留好能證明與用人單位發生勞動關係的憑證。同時,當人身安全或者個人利益受到侵害時,在確保人身安全的情況下,也可到當地公安部門報案或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投訴。

各方聯動提供法律保障

新疆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吐爾遜·沙吾爾認為,大學生利用假期參加各類社會活動是應得到鼓勵和支持的好事。一方面這能幫助大學生鍛鍊個人意志、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為將來更快適應工作崗位打下基礎;另一方面能減輕家庭負擔,幫助他們理解勞動價值。打工雖有益,但由此引發的相關問題應當引起重視。

「在網際網路時代,大學生被欺騙、欺詐較為多見。從法律上說,暑期工目前不受勞動法保護,現實中維權途徑單一,訴訟程序繁瑣。」吐爾遜·沙吾爾說,相關法律法規應該填補這一空白,為大學生暑期勞動提供法律上的保障,這同時也關係到企業的用人安全。

吐爾遜·沙吾爾告訴記者,暑期工因為身份的特殊與一般務工人員不同,更需要社會和相關部門的保障和引導,例如社區、勞動部門、教育部門和學校等相關單位可以合作,搭建平臺為大學生在暑期提供更加穩定、安全的招聘渠道,同時監督用人單位是否合法按約定用工,為學生暑期打工撐起保護傘,讓他們健康、安全和快樂勞動,上好大學生涯的社會實踐課。

相關焦點

  • 錫市一學生暑期打工遭欠薪後成功討薪
    更多內容 「謝謝姐姐們,我沒想到這麼快就能拿到工錢」被欠薪的大學生孫某說。暑假,不少在校大學生邁入社會打工,從事簡單的兼職工作,既能鍛鍊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為將來更快適應工作崗位打基礎,又能增加學生的經濟收入減輕家庭負擔。
  • 想兼職打工的大學生看清了:不法中介公司3個套路騙你繳押金
    近日,上遊新聞熱線966966/上遊新聞APP又接到多名大學生報料,都有類似遭遇,希望媒體深挖不法中介公司伎倆,提醒更多的人不要上當受騙。上遊新聞記者採訪發現,涉事中介公司確實都有固定套路。套路三:給你換工作或叫讓等工作「繳了押金後,工作人員告知,花店兼職沒有名額了,讓我們去另一家公司當話務員。」小喬說。小喬等人滿心歡喜地來到新公司,卻遇到一件事:一名兼職大學生正在向這家公司的負責人提出辭職,原因是公司不僅不按時發工資,每月還要兼職的人繳300元水電費。
  • 律師建議:大學生暑期打工最好籤訂用工協議
    新華社呼和浩特7月13日專電(李富、汪昭君)隨著各大專院校相繼放假,大學生暑期打工成為不少學生鍛鍊自我、增長社會閱歷、增加收入的社會實踐方式。然而,據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一些用工企業和打工學生反映,「學生打工族」普遍存在維權意識弱、自我保護意識差等問題,打工學生中只有極少數與用工企業籤訂用工協議或合同。
  • 暗訪丨大學生暑期打工遭遇黑中介!
    暑期到來,很多高校大學生選擇了兼職打工,這樣不僅培養自立的能力,還可以賺些外快。
  • 學生暑期打工熱維權常識不能少
    「打工可以掙點零花錢,用來出去玩或者買自己想要的東西,上大學之後,不想向家裡要錢了。」今年20歲的大學生小劉說。暑期來臨,我市不少學生利用假期做暑期工,但由於缺少社會經驗,也容易面臨一些求職困惑和維權難題。  7月22日,記者採訪了我市部分暑期工。多名大學在校生表示,由於假期時間比較充裕,也沒有過多課業負擔,便選擇通過打工來獲得自己的零花錢。
  • 學生暑期打工熱維權常識不能少
    「打工可以掙點零花錢,用來出去玩或者買自己想要的東西,上大學之後,不想向家裡要錢了。」今年20歲的大學生小劉說。暑期來臨,我市不少學生利用假期做暑期工,但由於缺少社會經驗,也容易面臨一些求職困惑和維權難題。 7月22日,記者採訪了我市部分暑期工。多名大學在校生表示,由於假期時間比較充裕,也沒有過多課業負擔,便選擇通過打工來獲得自己的零花錢。
  • 學生暑期兼職打工,遭遇戒尺打手心、屁股!遵義這家公司竟答覆……
    最近遵義一家「俱樂部」的管理層也是手握戒尺竟是用來打完不成任務的員工打工遭遇奇葩懲罰 戒尺上陣還打屁股看著戒尺一下又一下打在手心,隔著屏幕都覺得痛。從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被打者手心已經紅腫。記者:你被打了多少下?
  • 大學生暑假打工掙錢遭遇「轉包」, 找兼職總是上了當才能長點記性
    網上一篇報導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講述了一群大學生暑假打工遭遇「轉包」。理想總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他們的經歷再次告訴我們找兼職總是上了當才能長點記性。我不再詳細介紹新聞的內容,大家有興趣可以自己上網去查詢一下相關的內容。我始終不明白,為什麼這群大學生寧願去工廠打工也不願意找和自己專業相關的工作呢?
  • 大學生打工強度高 吃虧上當難維權
    剛踏入社會,這些80後的天之驕子遭遇黑中介,面對同工不同酬、被拖欠或剋扣工資等問題時,他們會如何解決?7月28日至8月3日,記者聯合河南前衛市場諮詢公司對今年暑期在鄭打工的大學生進行了調查。在打工學生中,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佔三成以上,「不打工的話,餓肚子也是常事」。 【遭遇】 個別學生每天勞動高達14.5小時 一般來說,初次踏上工作崗位的大學生,大都抱著積累經驗的態度,並不十分計較工作報酬,而且工作熱情很高。
  • 暑期打工進入高峰期,請擦亮眼睛,防被「坑」!
    「暑期兼職,待遇高,包吃住,工資日結。」連日來,各高校開啟「暑假模式」,不少校園廣告欄上貼出類似的招工信息。
  • 大學生暑期打工都要注意哪些事?
    每逢暑假,不少大學生紛紛打工。大學生打工,是其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形式之一,也是勤工儉學的有效途徑。
  • 微調查:大學生暑期兼職 主播最賺錢
    原標題:大學生暑期兼職 主播最賺錢 本報發起微調查 超六成大學生認為做兼職有必要 四成大學生打工為補貼生活費   千龍-法晚聯合報導(記者 王崗 實習記者 劉思潔)暑假來臨,許多大學生都會在結束了一學期的課程之後選擇實習或者兼職。
  • 暑期招聘"陷阱"瞄上大學生"火眼金睛"辨真假
    小編前言:  近日,大學生正為暑假打工、實習的事情四處奔波。各種短期招工的行業都擠滿了大學生的身影。大學生暑期打工,一則可以積累社會經驗,二則減輕家庭負擔,可謂一舉兩得,但學生在暑假打工時可能會遭遇「騙中介費」、「收押金培訓費」、「騙色搶劫」、「體檢」和「傳銷」等多種陷阱。大學生暑期打工一定要清楚地了解工作內容,儘量與商家籤訂用工協議,以便維護自身權益。
  • 大學生端盤子應不應該?學子暑期打工引起大討論
    學子暑期打工引起大討論 2002年7月22日09:43  千龍新聞網   信息時報話題背景  隨著暑期生活的到來,又有一些大學生加入了暑期勤工助學的行列。
  • 大學生暑期兼職處於裸奔時代 遇工資糾紛多忍讓
    7月6日《大河報》曾刊出《174名學生深圳打工不成露宿街頭》,而短期暑期打工遭遇討要工資難的新聞屢屢見諸媒體。如何讓這些內心單純而又真誠的大學生在法律武器的保障下,走過這段不太長也不太短的假期時光,更是一個全社會都要關注的話題。
  • 暑期打工防騙指南!
    暑期打工,你準備好了嗎?隨著暑期到來,大部分學生都想躍躍欲試,進行一些暑期實踐活動,一方面是積累社會工作經驗,一方面也可以減輕家庭負擔(熊孩子天天窩家裡不如出去找點事兒做!)但對於暑期工來說,其實還是有不少求職陷阱在等著你,相信過來人或多或少都有過類似遭遇,小編也曾被套路過,所以希望通過今天的分享,帶你出坑,遠離套路。關於暑期工的問題我們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幾點:
  • 大學生暑期打工被「轉包」,詳情曝光
    隨著暑假到來,不少大中學生紛紛外出打工。暑期打工,既可以減輕家庭負擔,還可以積累社會經驗,正成為學生暑假生活的一種新常態。由於涉世未深、求職心切,不法分子往往會設下招聘騙局,使大學生上當受騙,權益受到侵害。儘管已經過去了10天,郭愛華(化名)回想起來自己暑假打工的遭遇,還是覺得後怕。「當時只想著,怎麼著都要趕緊離開。」
  • 大學生打工調查:安全有隱患 時間要安排
    每年暑期,大學生「暑期打工」的想法十分。「打工一來可以增加社會閱歷、鍛鍊實踐能力,二來可以賺取部分生活費,體現自身價值。」信陽師院文學院一位同學看法代表了很多人的心聲。但是,近期來發生的一些大學生打工被騙事件也反映出大學生對暑期打工的一系列問題認識不足,大學生暑期打工的現狀到底如何,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 在校大學生打工受不受勞動法保護?
    假期打工是很多大學生的選擇。遺憾的是,我們經常會聽到大學生打工遭遇種種不公正待遇。問題究竟出在哪裡、有多嚴重?本報記者進行了調查。
  • 大學生暑期兼職難防「暗箭」
    製圖/李曉軍調查動機暑期又至,不少大學生開啟假期兼職模式。然而,暑期兼職並非一些大學生想像中那麼容易,幾乎每年暑期總會出現大學生兼職被騙的事情。經過相關部門的治理、媒體的曝光,如今的大學生暑期兼職市場是否規範?《法制日報》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