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老街沒了,留下的如何「變妝」?

2020-12-20 瀟湘晨報

儂曉得伐?閔行現有老街還有26個片區。

26個老街片區(建築面積27.7萬平米,居民3118戶)。

14個片區列入「保基本」改造,其中,8個片區(魯匯、中河、塘口、塘灣、北橋、七寶2片區、諸翟1、2片區)正在現場施工,預計年底工程完工;6個片區(七寶1、3、4、5、6、7片區)已通過區政府審議,並已完成立項、招投標手續辦理,今年根據老街實際情況錯峰進場施工。

12個片區列入動遷改造。包括,顓橋、朱行、陳行、曹行、召樓、馬橋東街等。

消失的老街一去不復返。留下的,要不要變?還能如何變?

首次組織開放日活動

品讀「老街」換裝記

最近,閔行區房管局舉行了2020年政府開放日活動——邀您品讀「老街」換裝記。這是房管局首次以開放日的形式嘗試將房管工作對外公開。

與此次活動的代表有關心各類房管工作的居民代表及相關專業人士。他們有的網上報名的,有的是單位推薦的。「通過這次活動,我們對區房管局的工作有了進一步了解,幾個老街改造後面貌一新,成果有目共睹。」參與活動的居民代表表示。

「我們希望不斷探索,讓公眾了解政府的工作,提高公眾的知曉率與參與度。」房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後還將舉行更多專題的開放日活動。

本次參觀的兩個老街分別是位於浦錦街道的塘口老街和中河老街,這兩個老街是本輪老街改造中最先啟動的,目前改造成果已顯現,11月中旬全部改造結束。

「戴新帽、穿新衣、換內膽」

老街面貌一新

家住塘口老街的孫家兄弟倆住在街巷深處的獨棟大宅子裡,日子過得很是愜意。

然而之前,老街路面坑坑窪窪,遇到下雨天,家門口的河水還會倒灌,整個老街都被汙水浸沒了。

「我們住在老街的最裡面,以前車子都沒法開進來,現在水泥路一路鋪到家門口,不要太靈哦。」

兄弟倆介紹,曾經,家門口就是一個垃圾堆場,一些渣土車趁著天黑,常常就將垃圾一車車往這裡偷倒,門前髒亂不堪,現在垃圾堆場已經消失不見了,變成了停車場,旁邊還有中央綠地廣場,環境面貌煥然一新。

「以前,老街上沒有規範的晾衣處,大家就胡亂把繩子綁在樹上晾曬衣服,現在不僅有了規範的晾曬場所,連自留地這樣的地方也變漂亮了。」孫家兄弟指著改造一新的自留地說道。

據悉,本次納入改造的老街主要都存在衛生設施不足、結構簡陋、公私房混雜、居住環境差等問題,圍繞這些問題,房管局將「四個保基本」納入改造計劃中。

自留地→休閒小花園

破舊屋頂整治一新

垃圾堆場→停車場

破舊屋頂維修一新

消除老街內「拎馬桶」現象

據了解,目前我區已啟動第三輪舊住房改造項目。本輪舊改的總體思路是「政府牽頭、居民自願、分類施策、留改拆並舉」,計劃用4年時間,分兩個階段(即"2+2")推進。第一階段(即2019年至2020年)完成老街片區「四個保基本」改造,基本解決各類安全隱患及「拎馬桶」問題;消除集中城市化區域城中村現象。第二階段(即2021年至2022年)基本完成全區老舊住房「願改可改」項目的改造。

將堅持「實事做實,好事做好」「願改盡改,保障基本」「保基本與提品質」同步推進。

截至目前,今年已累計完成籤約5334戶。

【來源:區融媒體中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龍門浩老街「新妝」迎客 這份打卡攻略不容錯過
    本報記者就為你打探了兩處好耍的地方:備受市民期待的龍門浩老街開街;「洋炮局1862」文創園一期工程正式開工。當然,你想去「洋炮局」還得等到明年初。  昨日,正值中秋假期第一天,備受市民期待的龍門浩老街終於試運營,迎來了第一批遊客。  青磚黛瓦、舊街灰牆、青石甬道……還有現代的咖啡、美食,老街以全新的面貌「活過來」了。換了「新妝」的老街怎麼耍?
  • 正在消失的上海老街,距離不遠還有一座寒山寺,你是否知道在哪裡
    上海是一個人文歷史深厚的城市,隨著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隱藏在上海各個角落的老街都各自有著不同的命運。這些老街有的已經成為旅遊景點,有的正在改造,也有的已經徹底消失。每一座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獨特,只有深入城市腹地才找到的地方,至今還殘存著這個城市的一絲過去,橋鎮老街之於上海就是這樣一個存在。橋鎮老街位於崇明區城橋鎮,城橋鎮其實是崇明縣與橋鎮的合稱。而橋鎮的由來,是你因為今中津橋路中段,那裡曾經有一座普濟橋,該橋用石條鋪成俗稱「大橋」,橋鎮由此而得名,可惜古橋已經消失。
  • 聽著《老街》,想起那些車內漸漸消失的配置
    在一次試駕活動中,聽到車內放了一首叫做《老街》的歌曲,一字一句的畫面感,讓人感慨曾今流逝的歲月,還想回到曾今自己生活的地方,看看當年的一起生活的街坊和小玩伴們是否都還在。當車上一直單曲循環著這首《老街》,筆者也漸漸將思緒從愛恨糾結的少年往事轉移到了眼前的汽車上。筆者從小坐車就十分興奮開心,如今還記得小時候坐車時車內的一些配置,但如今如同老街一樣,有些配置在車上也開始漸漸消失。
  • 石獅的老街
    永寧老街在商業繁榮的石獅僑鄉,在歷史悠久的永寧古鎮,有一條古老而安靜的老街,沒有烏鎮、西塘的繁華,卻有著一種難得的「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寧靜,走在這條老街,仿佛穿越到過去,一不小心就觸碰到一段歷史,不經意間就踩動了一個故事……2013年,永寧老街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 正在消失的上海老街,一座寺院有三項世界紀錄,精美老宅命運難測
    上海是一個人文歷史深厚的城市,隨著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隱藏在上海各個角落的老街都各自有著不同的命運。這些老街有的已經成為旅遊景點,有的正在改造,也有的已經徹底消失。每一座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獨特,只有深入城市腹地才找到的地方,至今還殘存著這個城市的一絲過去,朱涇老街之於上海就是這樣一個存在。朱涇鎮以河道「朱涇」得名,鎮內河道密布,交通便捷,物產豐富,唐代便已建鎮,元時置專管貿易、稅收的大盈務。明清時期,手工紡織業盛極一時,為松江府紡織業中心的重要生產和集散地之一,聞名海內外。
  • 正在消失的上海老街,生於宋,死於今,承載著幾代人的集體記憶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隱藏在上海各個角落的老街有著不同的命運。這些老街有的已經成為旅遊景點,有的正在改造,有的已經完全消失。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只有在城市腹地才能找到。至今,這座城市的往事還留有一絲痕跡。奉賢滬橋老街在上海就是這樣一個存在。胡橋老街,位於奉賢西南部,瀕臨杭州灣。晉初,移民遷居於此。
  • 10位民俗專家相聚三林塘:老街就是要改造得像條「老街」
    在三林塘舉辦的上海民俗文化節上,可以看到這些快要消失的民俗老貨。 遊老街、逛市集、兜場館、看廟會……浦東三林鎮至今已承辦五屆上海民俗文化節。作為「老三林人」,陳勤建和10位上海民俗文化專家近日相聚三林塘,議題就是,如何在原來的基礎上,打造升級版上海民俗文化節。
  • 正在消失的上海老街是原汁原味的明清風格,但不少房屋已經倒塌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隱藏在上海各個角落的老街有著不同的命運。這些老街有的已經成為旅遊景點,有的正在改造,有的已經完全消失。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只有在城市腹地才能找到。至今,這座城市的往事還留有一絲痕跡。和祥橋老街在上海就是這樣一個存在。合香橋鎮位於閔行區馬橋鎮西南同心村。當初,鎮南有一小溪荷葉田,稱河西鎮。因為小鎮小,其實就是一條裡弄。
  • 漫步阡陌小巷重拾古韻 "60後"五年繪就"上海百歲老街圖"-老街,喻曉...
    「路很小,加上當地人都將房子出租給了外地人,直至天黑,都沒找到老街,只能打道回府。」  但來回折騰似乎沒有動搖喻曉的信念,他說,自己這輩子沒有做過驚天動地的事,但尋找上海老街或許是最值得驕傲的事情。依據他的統計,上海目前有190條老街,可能還會因為動拆遷進一步減少數量。
  • 徐鎮路老街、江北大世界、洋炮樓...已消失的徐家匯老地標
    徐家匯這些業已消失的組成部分,就包括本文將敘述的徐鎮路老街、曾在徐家匯鬧市區出現過的「江北大世界」和法國殖民者在這裡建造的一座「洋炮樓」。 //
  • 逐漸消失的上海老街,這裡有三寶、三絕、三特,古樸原味值得一來
    上海是一個人文歷史深厚的城市,隨著城鎮化建設步伐的加快,隱藏在上海各個角落的老街都各自有著不同的命運。這些老街有的已經成為旅遊景點,有的正在改造,也有的已經徹底消失。每一座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獨特,只有深入城市腹地才找到的地方,至今還殘存著這個城市的一絲過去,三林塘老街之於上海就是這樣一個存在。三林塘老街又被稱為三林老街,之前一直默默無名,直到世博會的召開,才給這個沉寂多年的老街帶來一點生氣。三林,別名「筠溪」,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三林鎮。三林鎮發祥於北宋末年,源出三林鎮孫家橋宋人林樂耕之後。
  • 尋找最地道的重慶味兒,嘉陵江邊的這條老街,尚存的老記憶
    江邊,總是充滿故事的地方,老渡口,青板石街,木質老屋……卻不知何時,現代化的開發慢慢帶走了原來的記憶,充滿年代色彩的存在,正在慢慢消失之中……當還沒來得及打卡的下浩老街開始拆除,我才意識到了,一些地方遲遲不去的話,終會消失在我們的視線,若想尋味,一定要趁早
  • 周迅的「橘皮臉」消失了,變林允光滑臉,毛孔粗大如何解決?
    周迅的「橘皮臉」消失了,變林允光滑臉,毛孔粗大如何解決?毛孔粗大,一直以來都是困擾女性的一個世紀難題,因為「橘皮臉」真的太影響顏值了。就連俗話說的「一白遮三醜」也不管用,就算你皮膚再白,那也遮蓋不了毛孔啊,反而還會讓你粗大的毛孔變得更加清晰可見。
  • 老街如何新生?居民們想要拆掉重建,聰明的商人卻想著另類開發
    老街,因為歲月留下的痕跡而顯得滄桑。每一座城市當中,或許都有一條老街的存在,可是老街卻又是一種無比尷尬的存在。我們需要面對一個終極拷問:老街未來的路該怎麼走?是被開發還是被保留?如何處理這看起來自相矛盾的想法呢?拆掉重建,這樣直接而粗暴的方式卻能夠最快地解決問題。對於很多居民來說,有一次告別破舊房屋的機會,也會顯得非常難得,拆遷戶在當下,可是一個十足的「褒義詞」。當然,這同時也是很多房地產開發商的想法,並且成為了目前最為通用的一種開發模式。
  • 品味石獅永寧老街 感受僑鄉歷史文化(組圖)
    如果有親朋好友前來石獅,不妨帶他們去看看永寧老街。  石獅永寧老街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了,明清時期就是一個很熱鬧的所在,真可謂商賈雲集,人來車往,聲名遠播。  石獅永寧老街的歷史和文化分布在它一縱三橫的街網中。到那裡,我們看什麼?妝糕人。
  • 好吃的好玩的都在這裡,快來彈子石老街打卡吧!
    2016年,彈子石老街一期開街。彈子石老街是重慶開埠文化遺址之一,項目在彈子石老街原址復建,總體量約3萬平方米,全長近1公裡。修繕後的老街與現代建築互相融合,仿佛是新時代與舊時代的文化交織。必打卡1——中式古建 · 王家大院已經消失的王家大院被喻為重慶江南名宅、「西部水路門戶第一家」,是重慶開埠史的地域標誌。
  • 逐漸消失的上海老街,只保留不保護,不少房屋都破敗倒塌
    這些古鎮有的已經成為旅遊景點,有的正在改造,有的已經完全消失。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只有在城市腹地才能找到。至今,這座城市的往事還留有一絲痕跡。六灶古鎮在上海就是這樣一個存在。柳灶在古代是一個鹽場。六棗之名源於古代的「鹽棗」,在當地排名第六,故名「六棗」。明代成為集鎮,清代達到一定規模。
  • 浪漫淡水,迷人老街
    淡水老街早已名聲大噪,淡水的歷史在這裡濃縮。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淡水在清朝時期曾是重要的通商口岸,商貿發達。雖然從日據時代開始,淡水的商貿地位逐漸淡去,但今天的淡水老街卻因這裡醇厚的「臺灣味兒」備受遊客青睞,人氣很旺。 淡水老街歷史舊貌保留較好,整條街道比較窄,兩側的建築古香古色,如今大多為商業用途,售賣各種小吃、特產、古董、文創品等,也有咖啡店和時尚品商店。
  • 老街—屯溪老街,我心目中的那個老街
    這一站,屯溪老街!這個被稱為「清明上河圖」的老街,已經無數次吊著我的胃口,讓我難耐。走進老街,這時天還沒黑,沒有太陽,沒有細雨,把老街襯託的是那麼乾淨,絲毫沒有我所意想到的氣派輝煌,反而像是回到了古代。
  • 下浩老街,即將成為重慶的回憶
    如今,隨著南濱路的開發,長江大橋東水門大橋的修建,下浩老街曾經的繁華已經衰落。漫步在下浩街頭,「拆」及「危險」字樣隨處可見,重慶這一老街的殘存片斷,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徹底消失。下浩裡,多麼富有詩意的一個名字,但沒客人來。攝影/黃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