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11月4日,「反腐風暴」倏然爆發之時,全世界都被這個石油大國的突然舉措震驚了。當天,就在「胡塞」武裝組織的飛彈掠過沙特首都利雅得上空的緊張局勢下,沙特國王薩勒曼突然進行了一連串閃電般的人事動作,他先是解除了米塔布·本·阿卜杜拉王子的國民警衛隊隊長職務,並任命了兩位新部長。之後,國王宣布成立以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為主席的最高反腐委員會。
11月4日當晚,有11名王子、4名大臣和11名前大臣因涉嫌貪腐被捕,其中包括有「沙特首富」之稱的瓦利德王子、前財政大臣易卜拉欣·阿薩夫,以及經濟和計劃大臣、沙特航空公司前總裁、沙特電信公司前總裁和利雅得省前省長等人。之後的短短幾天裡,有數百人被逮捕、拘禁或調查。
僅在一周之內,反腐委員會沒收的財產就高達30000億沙特裡亞爾(約8000億美元),與這個數字相比,沙烏地阿拉伯2017年的年度財政收入僅為6920億裡亞爾,足見這輪反腐力度之大。
然而,這些被抓的王公貴族、貪官汙吏、企業大亨們,卻並不需要太為自己的自由而擔心,在如何對待這些腐敗嫌疑人的問題上,薩勒曼國王和他的反腐委員會「自有一套」。
這套頗具「創意」的做法,就是允許這些貪腐嫌疑人「交錢贖身」,即通過上繳部分資產的方式,換取自己的自由。
英國《金融時報》11月報導,沙特當局正與因涉嫌腐敗被羈押的王子和商人談判和解,向在押人員提出「交錢換自由」的交易。兩名聽取了簡報的人士稱,在某些情況下,沙特政府尋求收繳嫌疑人多達70%的財富,以求向枯竭的國庫輸送數千億美元。
11月初,那些王子、大臣、企業家們被捕之後,並沒有被立刻投入冰冷的監獄,而是暫時被安置在了沙特首都的麗思卡爾頓酒店之中。這家五星級酒店的宣傳語是「您想要享受國王般的待遇嗎?」,而這些貪腐嫌疑人,則得到了一種獨特的「國王待遇」。
在酒店中,他們的基本生活需求都得到了良好的滿足,但個人自由則被嚴格限制。反腐委員會的成員和檢查機構,力圖在酒店裡與這些被扣押的嫌疑人達成交易,讓他們以金錢為代價換取自由,以免遭真正的牢獄之災。他們得到的承諾是:只要交出足夠的錢,就不必經受司法審判。
在這樣的「交易條件」面前,不少貪腐嫌疑人都選擇了「花錢贖身」。12月初,被扣押了一個月的前任國民警衛隊總指揮官米塔布首先用這種方式換回了自由,為此,他支付了10億美元的巨款。
此後,諸多在押人員紛紛「依樣畫葫蘆」,其中不乏被控罪行相當嚴重者。據知情人士稱,過去一周被釋放的嫌疑人包括沙特前財政大臣、國有石油巨頭沙特阿美董事會成員易卜拉欣-阿薩夫。他被控在麥加大清真寺擴建工程中涉嫌貪汙,並利用自己的職位和內部消息從土地交易中獲益等。其他獲釋人員包括前助理財政大臣,沙特電信公司前執行長,王子哈立德·本·法爾漢等。
而最為引人注目的嫌犯,沙烏地阿拉伯前首富,有「中東股神」之稱的沙特王子瓦立德想要重獲自由則沒有這麼容易。他同樣被允許用金錢贖買自由,但是,沙烏地阿拉伯政府為他開出的帳單金額高達60億美元。因此,他暫時還沒能走出酒店。據悉,他正與當局商討,考慮把市值近90億美元的沙烏地阿拉伯王國控股公司其所持有的股份放出,用來支付保釋金。
據《紐約時報》報導,沙烏地阿拉伯有關人士透露,目前有將近95%的嫌疑人都有意用贖金換取自由,在與政府磋商條件,而堅持要在法庭上自證清白的嫌疑人,只佔了5%左右。
沙烏地阿拉伯這種做法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一時半會恐怕誰也說不清。從正面的角度來看,這種做法可以充實國庫,並節省司法成本。但是,也有人認為,這種做法讓腐敗分子太輕易地逃過了法律的制裁,只會助長腐敗分子的囂張氣焰,損害這次反腐風暴的效果,使政府無法從根本上祛除腐敗風氣對沙特政壇的影響。
不過,我們雖然無法預測沙烏地阿拉伯局勢的下一步走勢,中國歷史上倒是發生過類似的事,可供我們參考。清朝的乾隆年間,在皇帝心腹、史上有名的大貪官和珅的建議下,朝廷設立了一種名為「議罪銀」的罰金。這種罰金,允許有罪的臣子通過向皇帝交錢的方式減輕懲罰,逃避罪責。
這項制度出臺之後,大受貪官汙吏的歡迎,不少貪官都通過將一部分民脂民膏上繳朝廷而逃避了懲罰。雖然也有一些直臣對這項制度進行了批評,但是,由於乾隆皇帝需要用這筆錢供給自己巡遊江南,這項政策一直未被廢止。最終,這項制度逐漸成了貪官汙吏的護身符,而朝廷由於依賴這項收入,也深陷其中無法自拔,最終加劇了清王朝的衰落。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對沙烏地阿拉伯的局勢變化,「海運倉內參」(id:hycplb)也將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