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拾柒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7月份食品價格上漲了13.2%,豬肉價格上漲了85.7%,鮮菜價格上漲了7.9%。豬肉價格的大幅上漲再次引發了人們的關注。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8月14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回應稱,豬肉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有兩點,雖然豬肉價格高位運行會持續一段時間,但豬肉價格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
不僅豬肉的價格,今年所有的菜,無論是肉類還是蔬菜,都或多或少地跟風搭「順風車」漲了一些。這種現象在肉類中更為明顯。以前,每個人都說牛肉很貴,看看豬肉的價格,甚至要追趕上牛肉的價了格,但牛肉抓準時機也順水推舟地漲價了。
根據國家農業農村部對全國各地的500多個縣級集貿市場調查顯示,近半個月以來,八月份整個市場的牛肉價格繼續增加,全國的牛肉平均價格已經達到了41.83元每斤。換句話說,我們買一公斤的牛肉需要花費80元,並且牛肉的價格還在持續上漲,比前一季的牛肉價格上漲了14.4%。
夏季是牛肉消費的淡季,但今年的牛肉價格卻有所不同。數據顯示,從6月第二周開始,全國牛肉價格止跌回升,並在10周內累計上漲2.0%。其中北方牛肉市場價格的上漲速度比南方牛肉市場價格的上漲速度慢,就拿北方城市來看,河北、山東、北京和東三省等地的牛肉平均在37.5元每斤,以0.1%的速度上漲,但是在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這些沿海的發達城市,牛肉的價格高達49元每斤。
如果牛肉以這樣的速度繼續上漲下去,很快每公斤牛肉都要突破百元了。此外,近年來中國的牛肉消費量逐年增長,目前中國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牛肉進口國。根據商務部發布的監測數據顯示,8月的第三周,牛肉批發價格繼續上漲,達到52.83元每公斤,比上周上漲0.1%。
自今年6月以來,住在北京的潘先生已經明顯感受到牛肉價格的變化。在《環球時報》的採訪中,他說:「之前,每次我出門買牛肋骨,價格大約是70或80元,但是最近,差不多重量的牛肋骨,價格已經增加到90多元了,而最近一次甚至還超過了100元。」那麼,本應淡季的牛肉市場已經連續兩個月上漲了,造成牛肉價格上漲的原因是什麼呢?
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中國學者趙萍認為,國內市場上肉類本身的投機因素並不明顯,主要原因是供需雙方都在推高價格。從長遠來看,隨著百姓肉品消費結構的升級,牛羊肉的消費量還將進一步增加,所以牛肉的價格自然而然上漲了。
國家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的肉牛出欄率下降了2.1%,去年同期肉牛出欄1918萬頭,而今年上半年卻減少了39萬頭,對於牛肉的產量來說,也就只有280萬噸,比往年同期減少了數十萬噸,下降了3.4%。關於牛肉價格持續上漲的現象,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趙萍26日接受《環球時報》的採訪時認為,豬肉的價格上漲有替代效應,是推升牛肉價格上漲的原因之一。
根據澳大利亞肉類和畜牧業協會網站在25日的報導顯示,6月份中國肉類進口數據顯示,中國對動物蛋白的需求仍然很高。由於非洲豬瘟導致的豬肉短缺,從2019年初開始,進口需求加速。據估計,非洲豬瘟已經摧毀了中國大約40%的生豬,該行業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復甦。
此外,豬肉的價格沒有下降,甚至還出現了緩慢增長的現象,從而導致大家對豬肉的需求轉向其他肉類,牛羊肉的價格也就必然要上漲,不過隨著疫情的好轉,牛肉和豬肉的價格也正在穩步恢復到原來的狀態,市場的供給達到了,價格也會有所下調。同時因為疫情的原因,國外的牛肉市場也在大量縮減,我國肉類的進口源減少,國內的牛肉市場出現了空缺。
並且我國的牛羊出產地主要集中在北方,所以南北牛肉的價格相差比較大。北方地區的東北三省這些靠近內蒙古地區牛羊肉生產區的價格相對便宜。相比之下,南部沿海城市由於其高度發達的經濟,以服務業為主,農業、畜牧業不發達,加上人口密度,牛肉的需求大於供應,所以價格也很高。隨著大量餐飲業復工,需求不斷加大。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的肉牛養殖主要以小規模散養為主,養殖規模在10頭以下的散戶數量佔比高於95%,1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戶佔比不到0.5%,這意味著行業的集中度很低。因為無法形成規模經營,肉牛的整體養殖效率低下,牛羊存欄提升比較緩慢,國內供給長期不足,對進口的牛羊的依賴增加。
從長遠來看,由於牛肉的供求關係和外部形勢的不穩定,預計今年下半年牛肉價格將繼續上漲。接下來的幾個月,不太可能下降,但秋天的到來,全國各地的肉類的生產逐漸企穩,以及一些生產基地建設、產量將有望增加,並且有國家政策的支持和政府宏觀調節,牛肉的價格肯定會慢慢回穩。
趙萍學者認為,對於中國養牛的企業來說,目前主要問題是市場價格波動的前瞻性研究不夠,經常處於被動狀態,等價格漲上去才想拓寬市場,而不是前瞻性地擴大市場規模,剛好讓自己的生產周期和價格波動的周期相吻合。你認為你能消費得起現在的牛肉嗎?歡迎留言討論!
本文由企業先鋒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