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考題在北京的微作文中,又一次出現了紅樓夢。聯繫之前曾經在江蘇考題出現13次紅樓夢的情況來看,紅樓夢作為經典在中學生當中普及已經是很顯然。
我們看看這些和紅樓夢有關的高考題,都有哪些?
2007:紅樓夢中說「都道是金玉良緣,俺只念木石前盟」請說說「金玉良緣」和「木石前盟」的含義。2010:概括說說「冷子興演說榮國府」的主要內容。2013:在抄檢大觀園中,在入畫的箱子裡抄出了一包金子和男人的衣襪,在司棋的箱子裡,發現了男人的鞋襪和她表弟潘又安寫的大紅雙喜箋。問司棋和入畫分別是誰的丫頭,在處置入畫和趕走司棋時,她們的主子是什麼態度?
這幾個考題,相對來說比較客觀 ,只是對情節對簡單回顧,沒有更多的個人看法。
2015:紅樓夢不同版本中,凹晶館聯詩一回中,黛玉的名句「冷月葬花魂」,有的版本是「冷月葬詩魂」請從小說情節和主題兩方面,分別說明「葬花魂」和「葬詩魂」的依據。2017年:請從《紅樓夢》中的林黛玉、薛寶釵、史湘雲、香菱之中選擇一人,用一種花來比喻她,並簡要陳述這樣比喻的理由。2018年:從《紅樓夢》《吶喊》《平凡的世界》中選擇一個既可悲又可嘆的人物,簡述這個人物形象。2019年:在《邊城》《紅樓夢》中,誰是「心清如水」的人?寫一首詩或一段抒情文字讚美他(她)。要求:寫出讚美對象的姓名和特點,2019年還有簡答題「壽怡紅群芳開夜宴,死金丹獨豔理親喪」一回中,群芳行令,寶釵搖得牡丹籤,上寫「任是無情也動人」,結合小說概括寶釵的「動人」之處。
我們可以看出,2015年是個分水嶺,開始有難度,不僅僅要讀過紅樓夢,還要有自己的觀點。
而今年,紅樓夢又一次出現在高考題中
2020年:有的同學覺得閱讀《紅樓夢》《平凡的世界》等「大部頭」名著太費時間和精力,不如讀縮寫本或連環畫省時省力。對此你有什麼看法?請闡述自己的觀點。
閱讀紅樓夢再次成為關注點。
兩三年以前筆者曾經參加過一個課題組的課題推廣活動,他們課題研究方向就是:紅樓夢應該從小讀起。
也就是說當孩子能完整的看一段故事,就可以接觸紅樓夢了,注意這裡說的是原著,而不是刪減本,具體來說就是從三年級的階段就應該讀紅樓夢,讀不懂的地方跳過去就可以。
課題組跟蹤調查得出的結論就是,如果從小學階段就開始讀紅樓夢,一直讀,那麼到高中階段,語文的閱讀理解,語文的寫作都不是問題。
而語文成績,寫作和閱讀理解佔了很大的比重。
當時筆者對這種看對這種說法也是不置可否的,認為小學三年級的孩子看紅樓夢,那是真的看不懂。
但是後來在自己身邊發現了一個真實的案例,一個小學五年級的孩子讀紅樓夢原著,讀得津津有味,而且還對照著各種名家的解讀來讀。問他為什麼,他說寫得真好。
紅樓夢裡面涉及到一些情色描寫,會不會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作為成年人又該如何指導孩子來閱讀原版的紅樓夢呢?
在我文章的後臺,也有讀者對我提出過這樣的問題,我想這個問題帶了一定的共性。
我們都知道紅樓夢是脫胎於金瓶梅,都是人情小說,是生活的再現,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情色描寫。
紅樓夢,作為古典文學名著,風靡了幾百年,就是因為它是一座寶藏,他裡面可以學習吸收的東西很多,如果不合適孩子看,也不會有那麼多內容選到語文課本中。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年紀,對紅樓夢有不同的注重點,感受也是不一樣的。
而十幾歲的孩子,理解力和思考能力顯然已經超出我們的想像,閱讀紅樓夢也會能理解。
孩子的三觀雖然沒有完全形成,但是也不至於因為書中的幾句描寫就會跑偏,如果那樣的話,紅樓夢也不會成為經典。
我是十幾歲讀原著的,很喜歡劉姥姥進大觀園那部分,而且對紅樓夢裡面的美食也感興趣,其他的一概沒有印象。
如果他不喜歡讀,必然讀不下去,也強求不得。所以我認為家長大可不用擔心,紅樓夢畢竟是經典名著,孩子喜歡讀,順其自然讓他讀就好,一些東西不用刻意的引導或者迴避。
人總是要長大,總會知道一些所謂的「人事」,孩子不到一定的年齡,對裡面的情色描寫是沒有興趣的。
如果感興趣的時候,也正好借這個機會來進行一下青春期的啟蒙教育,總比他偷偷摸摸去看其他的要好很多。
如果說成年人如何來引導,那麼就是引導孩子欣賞其中優美的語言文字,和對人性真善美的追求。如果孩子真的能讀懂紅樓夢,那麼對啟迪他們的人生,
總之,孩子的心靈,就是一片田地,如果花進不去,雜草就叢生了,而紅樓夢就是滋養孩子心靈的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