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盲區」不存在!WiFi藍牙兼容的音響,提起就走到哪都能聽!

2020-12-19 極果

本文由極果體驗師juni原創

這年頭的音響,「傻大黑粗」的產品越來越少,不論什麼品牌都越做越像藝術品。有的主打前衛黑科技風格,有的主打奢華手工定製,有的則走家居溫馨路線。但如果說走極簡風,Sonos絕對是第一塊招牌。

曾經用過的Sonos Playbase

幾年前我用過一款Sonos的Playbase,至今仍對它潔白無瑕的簡潔外觀和震撼的音質表現念念不忘。最近Sonos又出了新品Move,小巧又強大,當然要毫不猶豫、第一時間上手體驗。

Move是官網力推的新品

說實話,我並不是一個老燒,對於「構建系統」這件事情並沒有太多執著,一直以來我都是更喜歡可攜式的藍牙音響。因為對我來說,隨時隨地享受音樂遠比正襟危坐在皇帝位一絲不苟來得愜意。這也是我被Move吸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Sonos這次在保持一貫優異的音質表現的同時,還提供了更多的便攜性。

外觀

打開包裝,首先看到的是令強迫症非常舒適的配件擺放,以及用絨布緊緊包裹的Move,純黑色接近圓柱體的外觀,低調精緻。

很有蘋果風格的內部包裝

音響的尺寸和重量都不能算很特別小巧,24cm高的機身放在桌面上還是挺有存在感的。雙手捧著它的時候能夠感受到沉甸甸的份量(3kg),所以Move特別貼心地在背後設計了一個手提的位置,而且完全沒有影響到音響的外觀,非常巧妙。

手提的位置很舒服

不過話說回來,音響要達到一定的音質水平,一定的重量和尺寸其實是必須的,更大的尺寸就意味著更大的發聲單元和更長續航的電池容量,本身非常輕巧的音響在中低頻的表現往往非常糟糕。所以在可接受的範圍內,Move的重量和尺寸其實已經給了我對於它音質的信心。

直觀的大小比較,與一瓶可樂的高度相當

機身的頂面有四個觸摸按鍵和一個指示燈,比較奇特的是中間的麥克風標記,它的周圍還有六個對稱的小孔,這是做什麼用途的呢?下文揭曉。

機身的背後是凹進去的手提位置,還有三個實體按鍵,分別是電源、藍牙/Wi-Fi切換和連接鍵,機器靠下的位置是USB Type-C的充電口。

背部按鍵

音響的正面是極簡和黑色金屬網格,上面點綴著白色的Sonos Logo,強光之下可以透過格柵隱約看到內部的發聲單元。

可以隱約看到的揚聲器

音響的下部1/5的高度是一段內收的弧度,給機器添加了一絲優雅,同時表面覆蓋了具有彈性的橡膠材料,這其實也是出於功能性的考慮。同時音響可以直接放置到充電底座上進行充電,在室內使用時還是充電底座會方便一些,不用一直插拔,拎到一個固定的位置就可以充電了。

彈性材料的底部

非常簡潔的充電座,中間是兩個接觸點

充電中的Move

開機與連接

講完外觀之後,超級期待的開機就要到來了。在能聽到Move播放的音樂之前,我們要先完成音響的連接設置。Sonos的傳統一直是Wi-Fi連接,Move應該是第一款可以藍牙的Sonos,不過連接設置還是要靠傳統Wi-Fi來。

首先我們得裝一個Sonos Controller APP或Sonos App,然後根據APP的提示一步步來連接,這個過程操作還是比較簡單的,APP界面也比較人性化,但是會耗一些時間。因為第一次連接還會涉及到軟體更新的問題。

Sonos controller連接時的界面

說實話,Wi-Fi連接遠不如藍牙方便和普及,但同樣的音源,用藍牙播放都是會帶來音質的損失的。這個不只是某一家音響品牌的問題,而是手機解碼的短板。我之前使用藍牙音響,在藍牙和Aux連接下完全就是兩個聲音表現。如果要實現無線,又不希望損失聲音,就只能使用Wi-Fi了,這應該是這麼多年Sonos堅持不向藍牙妥協的原因,Sonos主打的多房間無線智能音響系統正是基於Wi-Fi連接之上。

Sonos主打的多房間音響

對我來講,如果是作為家庭場景室內使用,在有Wi-Fi的連接的情況下,我肯定不會用藍牙的,一來為了音質,另外也是電量焦慮症可以節省一點手機電量。同時也不會出現手機拿到稍遠的距離藍牙連接就丟失的情況,只要在同一個Wi-Fi網絡內,我們可以隨意放置Move的位置。

實際使用下來,我發現除此之外Move的Wi-Fi連接還有一個另外的好處。我們知道如果手機是通過藍牙連到外放設備,那麼所有手機的聲音都會被播放出來,不論是來電話、聽微信語音、刷抖音,只要有聲音輸出,那麼原來後臺音樂APP的播放就會被打斷。但是Move通過Sonos APP播放音樂時就完全不會存在這樣的問題,保持音樂的播放不被打擾的同時還能兼顧私密性。

保持音質、無打擾播放,看來我們在剛開始使用時花一些時間設置一下Sonos Controller還是非常值得的。另外這款APP還能接入100多家流媒體服務,包括Apple Music、QQ音樂、網易雲、喜馬拉雅等等APP的內容,這樣我在Sonos Controller裡就可以搞定所有我常聽的內容了,再也不用切來切去了!

在APP當中使用網易雲,所有歌單都在,而且可以搜索

可是話說回來,Wi-Fi雖好,但不是所有地方都有Wi-Fi的。為了應對戶外或者沒有網絡的場景,Sonos終於在Move上首次支持了藍牙連接。這進一步地擴展了Move的適用範圍,例如戶外野營、露天Party,又或者帶到一個陌生場所不方便進行Wi-Fi設置的情況下,藍牙就變得非常實用了。而且說實話,Move在Wi-Fi下的音質與藍牙相差並不算誇張,依舊保持了較高的水準。

指示燈是藍色時,就是在使用藍牙播放

小結一下,這次Move支持了藍牙,但並沒有放棄Wi-Fi,保持傳統絕佳音質的同時又增加了便利和適用場合,非常加分!

聆聽體驗

說完各種附加功能之外,我們終於要進入到一個音響最核心的部分了,那就是音質。

雖然Move的體積相對較小,但Sonos依舊是塞進去了兩個發聲單元,一個下射高音揚聲器和一個中低音揚聲器。推動這兩個揚聲器的,是兩個D類數字放大器。而之前提到的頂部六個小孔,則是用於Trueplay功能的麥克風。在Wi-Fi模式下,這幾個麥克風會自動檢測正在播放的內容與環境,實時調整音效,實現聲音與環境的完美平衡。之前Sonos的產品就有這個功能,不過是需要用戶通過APP進行設置,如今這項功能升級成了自適應Trueplay,更加省心了。

可以在APP當中打開或關閉Trueplay,同時還能手動調節EQ

這樣的軟硬體配合最終造就了Move令人驚豔的聲音表現。

先說最讓人滿意的中低頻部分。一直以來都可以感覺到Sonos是比較重視產品的低頻表現的,而低頻部分通常是小箱子先天不足的短板,很多廠家要麼直接放棄,主打「高音甜」,要麼就是堆低頻功率,導致一片混沌,Move則非常好地避免了這兩個問題。

首先,得益於同價位便攜音響中相對較大的尺寸,Move的低頻是非常足的。我是一個業餘貝斯手,平時又比較愛聽爵士/Soul/Hip-Hop和電音這些吃低頻的風格,所以我對於音樂的低頻部分的表現是非常重視的,沒有低頻簡直就是沒有了靈魂。因為聽眾對於低頻波段的接受,除了耳朵之外,很重要的一部分還依靠身體的振動。如果不能輸出足夠的功率,電音的Subbass和Kick就無法帶動聽眾,只殘留下「動次打次」的土嗨感。用Move聽電音,隨時都有能讓人甩頭的衝動,低頻功率這一點上,Move的表現絕對優異。

其次,Move除了功率夠大,解析度也非常高,這就避免低音糊成一片的情況。Move的低音到底有多紮實和清晰呢?我用Move給平時愛用手機外放的老婆聽了一遍卡妹的Senorita,她居然問我這是不是我自己改編的版本,因為以前聽不到的貝斯旋律線現在完全被凸現了出來,聽起來完全就是另外一首歌!所以再次呼籲一下大家有條件的時候真的不要再用手機揚聲器聽歌了,帶個耳機都要好很多。如果有好的音響,你聽到的完全就不是同樣的音樂。

用Move扒歌練琴

總之,Move現在已經成為我扒貝斯譜的專用音響了,爵士樂裡double bass的音量本身就不算太突出,音高又低,但以前聽不清、聽不出來的Bass line,現在用Move聽都清晰了不少,扒譜效率高了很多,這個應該是意外收穫了。

至於Move高頻的部分,應該用中規中矩來形容,沒有中低頻那麼那麼驚豔,但質量依舊保持了相當的水準。解析度同樣很高,中高頻人聲樂器融合很好,毫無刺耳的感覺,而且在各種大小的音量之下都保持了穩定的水平,結合厚實的低頻,Sonos Move整體就是一種非常溫潤的感覺。

我覺得最適合這臺音響的音樂風格應該類似是Tropic house,低音有彈性,高頻溫暖,第一次用Move聽tropic house,隨著配器不斷往上疊加,每一段音樂都有新鮮的刺激,毫不誇張簡直感動到要落淚。

對於Move的音質,語言的形容真的很無力蒼白,建議大家有條件還是去找實物試聽,相信你一次就會愛上。它唯一遺憾的是超高頻的部分有些不足,但是這個體積、這個價位,達到目前這樣的音質,還能兼具便攜,已經不能奢求太多了。

硬核品質,高續航

顏值在線、音質過硬,除此之外Sonos Move還是一個非常「耐操」的小音響,這個真的是在我意料之外了。經驗當中,我們會覺得越是高端的音響越是精貴,但Move的外殼設計居然達到了IP56的防護級別,防水、防塵、防撞擊。官方宣傳極端方式之外的意外情況Move一律都可以抗住。但是面對這樣精緻全新的音響,我怎麼忍心拿它做各種碰撞測試…..

這種溼氣對Move來說毫不為懼

可以肯定的是,日常杯中水的潑濺、衛生間溼氣應該完全不會對它造成影響,這對於喜歡在做菜洗碗以及衝澡的時候聽音樂的我簡直再適合不過了!

忍痛潑了水,完全不為所動

另外,為了更好的應對戶外環境,達到全場景使用,Move還搭載了一塊2500mAh的大容量電池,Wi-Fi模式之下按40%的音量播放,可以連續使用10小時。但我還真的沒有一次性把它的電用光過,連聽10小時這任務過於硬核了。

做飯時也要帶在身邊

按照我的最近的日常使用習慣,每天做飯聽歌1h+洗澡聽歌0.5h+晚上扒歌練琴2h,用3天都還有電量剩餘。充滿電後的待機時長則達到了5天。反正對我來說,不用時我就會直接把Move放回底座,電量是完全不用擔心的事情,哪怕是戶外使用也非常足夠了。

Move的電池還是可拆卸更換的,未來Sonos會開發電池的單獨銷售,這是準備一個音響用一輩子的節奏啊。

小結

作為一個長期關注、使用各種類型音響,且業餘喜歡演奏、製作音樂的用戶,我的耳朵真的還是蠻挑剔的。我平時使用頻率最高的是一套製作使用的桌面監聽音箱,在試用各種音響時,都不會不自覺地用監聽標準進行參照。不論牌子多大、外觀多炫酷、價格多高,音質不行的都會立刻放棄使用。Move的音質讓我完全願意把它作為一款主力使用的音響,再配上極簡的居家外觀和強力耐久的質量,它真的可以說是便攜音響中的最強產品。

相關焦點

  • 無環繞不音樂—魅動KY-5000聲霸藍牙音響
    對影音體驗稍有追求的人往往都會比較關注家中的視聽設備,視聽設備由兩部分組成,從字面意思拆解為「視」與「聽」,關於視的部分並不是我們今天要談論的重點,我們從相對比較簡單一些的聽來談起,聽又分為很多不同的聽,電影、音樂、電視、收音機等等。所以很多人的家裡會有不少的音響設備來分工不同的用途。
  • 宅家必備音樂神器!自適應環境調音,還有WiFi藍牙兩種連接方式
    無論你走到哪,都有美妙的音樂陪伴,生活也仿佛變成了一首小詩,這才是居家生活的精髓~就像我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這款Sonos Move 音響,不僅有WiFi和藍牙兩種連接方式,可以陪你去任何一個地方,還有能實時調音的自適應
  • 藍牙已成過去 WiFi音響或將主宰未來_Libratone ZIPP標準版_音頻...
    藍牙音箱和Wi-Fi音響,一直是令音樂愛好者糾結的兩個選項。藍牙音箱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成為市場上的主流產品;Wi-Fi音響則是「智能時代」的新興產物,大家對它的認知還處在初級階段,所以常常會有「都是無線而已,Wi-Fi音響怎麼普遍比藍牙音箱貴那麼多?」的疑問。
  • 音樂的誘惑 酷狗潘多拉網際網路藍牙音響體驗
    得益於兩個2.75英寸全頻喇叭,不論是呢喃的粵語女聲,還是輕快的爵士小調,都能很好地表現出來。當葉倩文的《他》那種帶有歲月感的旋律在耳邊響起的時候,歌詞裡的「他」,似乎能感受到葉倩文富有爆發力的聲音中包含的情懷,一絲絲在空氣中蔓延開來,領會到葉倩文音域跨度那種獨特感覺。
  • 讓音樂與色彩互動 測JBL Pulse藍牙音響
    [中關村在線音頻頻道原創]聽覺和視覺可謂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感受,而它們也確實擁有不同表現形式:通過好的音樂可以達到美妙的聽覺享受,而通過美妙的畫面則讓我們賞心悅目;視、聽兩方面也可以完美結合起來實現更多的體驗。
  • 隨身攜帶 Live 音樂享受,索尼 SRS-XB33 藍牙音響使用體驗
    而作為專注播放音樂的產品,藍牙音響也不可避免的受到波及,身邊有朋友在選購類似產品時甚至會來問我 關於像 LADC、AAC 之類的藍牙編碼以及適合哪些場景的問題。恰好最近有機會深入玩了下「索尼 SRS-XB33」藍牙音響,深感其不論是音質表現、續航以及一些其他方面的設置上,都非常適合有戶外聽歌需求的朋友購買,接著就跟大家聊聊為什麼我會這樣認為,以及索尼 SRS-XB33 好用在哪。
  • 小米網絡音響評測:普通音響的價格 HIFI級的音樂感受!
    小米網絡音響時至今日已上市一年多,目前雖然一直處於缺貨狀態,但是依然抵擋不住大家對它的情有獨鍾。2016年11月22日小米電視在北京舉行了戰略新品溝通會發布了小米網際網路音響,這款產品有點像小米電視團隊的不務正業,但是,當入手之後才發現,這款網絡音響竟然是那麼的驚喜!
  • 藍牙!WiFi!無線有線?!你能想到的姿勢它都有的HiFi音響!傑士 The...
    很多看了視頻的朋友都私底下問我這對箱子多少錢?這對箱子能接電腦嗎?這對箱子能藍牙連接手機嗎?等等。電視機音頻設置方式千差萬別,不一一做介紹,但大多數都大同小異。 第二種:藍牙連接手機等帶藍牙音頻輸出功能的設備
  • 入門藍牙新標準? DOSS阿薩特音響評測
    大多數的智慧型手機設備都帶有藍牙功能,而藍牙音響則突破了接口方面的限制,能夠兼容多種藍牙音頻設備設備連接使用。    我們可以看見很多居家音響都已經開始採用了藍牙方式,其實在便攜音響產品中,替代有線連接的方式,藍牙仍是不二的選擇。
  • 音樂隨心,飛利浦BTM2056藍牙CD微型音響
    生活中音樂無處不在,忙碌的廚房裡、喧囂的客廳中,夜晚慢慢沉寂下的臥室。許多時候,我們需要音樂來陪伴,沉醉其中又或只是作為背景襯託。如此,一套CD微型音響就變得不可或缺,而飛利浦BTM2056,恰恰可以扮演這樣的角色。
  • 全新無線連接方式,手機音響配對只需0.1s,穩定性碾壓藍牙!
    「萬元以下聽個響」這句被音響界、耳機界「奉為真理」的戲言,你當真了嗎?當真你就輸了。對大部分人來說,只要音樂文件本身的質量不那麼差,放出來的效果都差不多。沒有經過訓練的耳朵,是聽不出幾百元的音響和幾千元音響的區別的。所以,與其花錢去追逐想像中的超高音質,不如找個音質及格,響應快速的音響。畢竟,「打開音響——打開手機藍牙——搜索配對」這麼三步走,才能聽個響,非常麻煩。
  • wey vv7收音機怎麼換藍牙音樂
    那麼,長城vv7收音機怎麼關,wey vv7收音機怎麼換藍牙音樂?下面聽小編為你來解說。 長城vv7收音機換藍牙音樂:收音界面點設置,點擊混響關,就可以關閉收音機了。顯示什麼界面就是什麼聲音。選擇藍牙就可以連接手機了。
  • U盤 SD卡都能兼容的汽車音響主機
    無論是傳統的時尚領域如時裝、首飾,還是新潮科技產品如汽車、數碼產品,它們成功引導時尚潮流的原因並不在它們的物理上的使用價值,例如世界名表計時精度不會比10塊錢一隻的電子表更準確,在沒有MP3之前人們也一直在享受著其他的移動音樂,而關鍵就在於在滿足基本的使用價值後,能夠帶給用戶超乎尋常的心理上的享樂感受,正如同汽車音響主機插入U盤/SD卡後,所給車內音樂帶來的移動享樂無極限的快感。
  • 為手機提升音質 MIFA便攜藍牙音響實測
    [中關村在線音頻頻道原創]談到便攜音響,相信經常在戶外運動和聽音樂的朋友們一定都對它很熟悉了,它的優勢在於擁有小巧的體積,非常便於外出時隨身攜帶;而且他還能全面提升手機以及平板電腦的音質,讓你的戶外休閒娛樂生活更加享受。
  • 音質+智能都優秀,可攜式智能藍牙音箱推薦
    而哈曼卡頓Allure Portable可攜式智能藍牙音箱,從外觀設計到內在品質無一不精益求精,傳承經典。其外觀簡約,搭配金屬網狀設計,美觀大方;網狀結構給予內部元器件有效的防塵保護,同時具備優異的透音效果。而且具備360度交互燈環,可根據音頻發出動感的360度燈光感應,讓聆聽音樂變得生動美麗,也為家居空間添彩增光。
  • 老式音響也可以變藍牙音響?三種方法教你改造老式音響為藍牙音響
    普通的音響不帶藍牙功能,只能插著音頻線播放音樂,用著真的是超級不方便。想要用音響播放音樂,必須把音頻線插入手機的3.5mm耳機孔,這樣的話,再去玩手機就非常的不方便了!那麼如何把音響改為藍牙音響呢?下面就為大家解答。
  • 「唯物」霸道的電蟒2 Pro,用我的音響就得聽我的音樂
    這對於某些人來說是不可接受的,我有個同事就希望自己使用的音樂服務能夠無縫遷移到各種各樣的硬體上,在不同的硬體上始終保持統一的個人習慣。對於這一類用戶來說,音響上的顯示屏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存在,所有的操作都能在手機上進行快捷操作,只要把第三方音樂服務歌單導入到音響的手機端App上即可。
  • 3D立體聲再現 MrBox便攜藍牙音響評測
    由於音質不太理想這個因素,可攜式無線藍牙音響才一直沒能成為主流音頻產品。很多時候,它只能以功能和價格優勢吸引廣大消費者,而無法從根本問題(音質)上解決。難道可攜式無線藍牙音響始終要處於沒主流的位置嗎?
  • 三款顏值超級高的小眾藍牙音響 你更喜歡哪一個?
    這是小編第一次做評測類的文章,難免會有些不太熟練。不過我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三款顏值超級高的藍牙音響。這三款也是我自己都用過的音響,保證給大家最真實的評測體驗。如果喜歡別忘了點關注哦!
  • 阿隆索藍牙音響工程樣機Anonsuo Bang評測
    【IT168評測】從2009年興起的藍牙音箱並不稀罕,到今年天龍,丹拿等國際品牌相繼退出藍牙音響產品,藍牙音響這個已經是紅海的音響細分市場又再一次掀起波浪。大部分藍牙音響但受體積、音腔、藍牙傳送技術限制,敢主動談音質的品牌,印象中只有BOSE、JBL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