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委公布的暑期及秋季開學期間疫情防控工作通知中明確,暑假期間原則上不組織聚集性活動,暑假期間學校暫停軍訓、夏令營、社會實踐等聚集性活動。
不過,家長並想讓孩子整個夏天都憋在家中,希望孩子暑期能過得更新鮮、更充實、更有趣的想法,並沒有打消,因而帶熱了上海本地和周邊的夏令營活動。
「暑假前其實報了去雲南大理的鐵人三項,但是團隊報名人數太少沒能成行,就改到崇明騎行。」
朱天天就讀於上海外國語大學附屬浦東外國語學校。每年暑假到來前,媽媽王女士都會提前幫她安排好行程計劃。
今年年初,王女士原本打算安排女兒到加拿大參加暑期夏令營,但受疫情影響,只得取消計劃,在暑期到來前改為目的地為雲南大理的戶外訓練營。沒成想,由於人數不足,只好再次改變行程。
由於家庭教育注重戶外活動,朱天天獨自跟團遠行的能力在每年暑假都能得到很好的鍛鍊。10歲那年的暑假,她隨遊學團隊到美國學習生活了一個多月,去年暑假又跟隨訓練營到青海湖參加環湖騎行。
↑環湖騎行的朱天天
而這個暑假,朱天天的行程經歷了幾輪制定與變更,國外的項目全部取消,國內的行程也充滿了較以往更多的不確定性。
好在8月上中旬,訓練營還組織了一次到四川爬雪山的項目,這次的人數應該能湊夠出發。
今年,像天天這樣夏令營安排經歷變動的情況不是個例,她所在的「深度歷煉青少年戶外訓練營」教練徐劍南介紹,早先組織好的暑期北京訓練營項目,也於六月份北京出現新一輪疫情後取消,這條線路的家長只能重做選擇,相較之下,上海本地的項目受到青睞。
「往年我們都有國內和國外兩種夏令營,國外項目有去到歐洲、美洲、非洲等,以及很受歡迎東南亞的潛水,今年全都沒了,來諮詢的家長也非常少,往年許多跟隨我們去潛水的家長知道無法出境以後,還是有些遺憾的。」
在上海辦了6年戶外訓練營,徐劍南說,今年暑期還是頭一次遭遇國外線路全盤取消。
同樣是成立了6年的夏山營地教育,從今年二月份開始,也跟隨全球疫情的變化作出多次調整,從取消所有國外夏令營到提前拓展本地及周邊短途項目,一系列及時應對,在暑假到來之際實現了與市場需求的良性對接。
聯合創始人許萌介紹,往年的國外夏令營目的地包含了美國、英國、新加坡、泰國、日本等,佔夏令營報名總人數的10%-15%、總營收的30%-40%。
今年2月份,許萌團隊還接到家長關於暑期項目的諮詢,那時候海外疫情尚未大規模爆發。
今年上海中小學暑假放假推遲了一周左右,7月中旬,市教委公布了暑期及秋季開學期間疫情防控工作通知,要求校外師生要減少不必要外出,原則上不前往國外和國內中高風險地區,對於赴國內其他地區的,要向學校報備並做好個人防護,原則上中小學、幼兒園師生員工應至少在開學前14天返滬。
從時間線上來看,真正留給暑期遠途出行的可選時段,比往年縮短了三個星期,部分夏令營的成團時間和線路選擇受到雙重限制。
國外項目全盤取消之餘,許多國內的夏令營線路也受到影響。
早在三四月份的時候,徐劍南所在的訓練營就開始暑期招募,當時許多情況懸而未知,只能做最壞打算和最好的準備。
北京新發地疫情出現以後,很多家長退出,導致六月底一些國內的其他跨省夏令營也都半途取消了,這也包括了朱天天一開始報的雲南大理的線路。
以往的夏令營,至少可以組織出十幾個項目的團隊,今年的成團量只有往年的一半左右。
上海以外,也僅剩敦煌戈壁、烏蘭布統草原徒步和四川四姑娘山雪山攀登三條路線夏令營。
許萌的夏山營地今年暑期國內遠途,也只有敦煌戈壁徒步、陽朔喀斯特地貌研究兩個目的地。
「我們和家長一樣,隨時關注著情況的動態變化,當歐美等地疫情暴發後,第一時間就是做調整準備,策劃開拓新的線路。」
在開發新線路的時候,許萌團隊遵循幾個要素,如車程短可以自行組織大巴接送,避免乘坐飛機、高鐵與跨地區乘客接觸,環境為開闊的山水之間,空氣流通,親近自然。
暑假來臨前,夏山又推出了上海澱山湖水上運動、浙江臨安天目山植物昆蟲自然科考、黃山太平湖水上科考、莫幹山極限挑戰營,四個本地及周邊的項目。
儘管總量上較往年略有減少,但因及時轉變策略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往年報名人數佔比65%的短途夏令營,今年佔比上升至90%以上,其中上海本地的澱山湖項目全部10期、每期40人已經滿員,莫幹山項目10期中8月上旬之前夏令營的也已全部滿員。
「周邊短途、親近自然,一方面家長會感覺比較穩妥,另一方面也釋放了前期居家隔離、學習時光孩子們積聚的戶外遊玩需求。」許萌分析。
受限於上海盛夏傳統高溫特點,從往年來看,除了水上運動外,一般不在夏天做多少本地戶外夏令營,但今年的特殊情況讓一直以來「不溫不火」的本地夏令營,受到青睞。
徐劍南介紹,他所在的戶外訓練營今年開發的本地活動,主要是崇明環島騎行的活動線,未來還計劃在澱山湖增加水上運動夏令營,再依託崇明或青浦水域的組建本地水上夏令營。
「上海的防疫政策透明,控制得很好,孩子們也都在家呆了很久很長時間沒有外出,身體情況穩定,參加空曠自然環境裡的活動,產生疫情傳播的可能性還是非常小的。」
徐劍南認為,做好防控措施,短途戶外活動的安全性還是能夠保障的。
相較於需要提前14天返滬的遠途旅行,本地的夏令營線路填補了8月15日之後不能離滬可能產生的暑期安排空缺,增加了時間彈性。
「我們屬於比較注重素質類提升的家長,比如讓孩子多玩、多鍛鍊身體,所以更喜歡戶外訓練營,不過很多家長對學科類的熱情還是很高漲的。」
王女士談到了家長們在暑期的兩種選擇。
近年來,隨著寒暑期營地項目的不斷拓展,夏令營的種類也逐漸增多,從大類上可以分為素質類與學科類。
其中,素質類的夏令營又包含了許多類型,如人文藝術,戶外運動,科技工程,自然探索等,而學科類的更集中在連續高強度的學科知識學習,一些培訓機構為了增強趣味性,也採取了學科學習與體驗活動相結合的方式。
不論是前文提及的「夏山營地教育」還是「深度歷煉訓練營」,都屬於素質類夏令營,不同項目培養不同方面的素質。
2018年,三軍儀仗隊退役軍人陳嬌在奉賢區成立的「雷霆特訓軍事夏令營」,也屬於素質營,按照部隊訓練科目,加上感恩教育、思想教育,讓孩子們在營地中蛻變。
今年,陳嬌的夏令營融入了新的遊戲及拓展項目,例如生存挑戰、野外拉練、真人cs、軍營探索等,發掘孩子的潛能,讓孩子在軍事夏令營中學會自立、謙卑、溝通、感恩。
儘管成立剛剛第三年,基於良好的口碑,陳嬌今年暑期招生情況與去年基本持平,每期營員在50人左右。
「多少還是受了一點影響,按照之前的報名情況,其實今年的量應該翻倍,達到每期100人左右,但一部分家長還是出於防護考慮持謹慎態度觀望或退出。」陳嬌說。
與純戶外的夏令營不同,學科類夏令營包含了提升學科成績,及應對學科考試、考級等方面的功能,一些學科營也融入了戶外活動、展館參觀等內容,學習之餘還能交到新的朋友、開闊眼界。
郭會清博士開辦的英語暑期七日特訓營,在上海已經做了7年,面向小學四年級到大學學段,按照不同的英語程度進行分班。
在往年,特訓營的學生們在學好英語課程外,還會集體參觀地震科普館、上海天文館、佘山天主教堂等,但今年活動上也稍作了一些調整,比如取消尚未對外開放的展館行程,增加深坑酒店燈光秀參觀、別墅區的會館球類運動等戶外活動。
「學科學習原本的需求一直都在,暑假期間線下的需求會釋放一部分,但和去年同期比較,每個班的人數有所減少,今年的考題難度較低,一些家長可能因此繼續選擇線上學習。」郭會清介紹。
由於上半年受到一定影響,在暑期招募的過程中為了吸引報名,郭會清採取了一些優惠措施,比如每期價格比往年優惠10%-20%。據介紹,目前暑期英語特訓營七月的課程已經約滿,正在進行八月的生源招募。
「既然選擇了就還是放心的,不合適的行程他們一般會取消,防疫風險上也會把控。」朱天天媽媽說,此前與營地五六次的合作下來,建立了比較牢固的信任基礎。
徐劍南回顧,往年四五月份夏令營的報名工作基本就能完成,但今年所受影響因素較多,家長持觀望態度,在前來詢問的人中,最關心的其實還是疫情相關政策的變動。
「好在不管是上海地區,還是經過變化、篩選後的目的地情況,相對來說比較樂觀,長途的活動重點做好旅途中的防疫。」徐劍南介紹,夏令營遵從一般通用的戶外聚集性防疫規定,比如,營員在出發前的一周做好個人健康管理、監測,入營時要求體溫正常,採取分餐制,減少室內人員居住密度,長途交通中要求孩子們帶好口罩和手套等。
在英語七日特訓營中,每一期的營員被安排在賓館食宿,按照公共場所的防疫要求進行安排。
許萌團隊的夏令營準備了長達12頁的整套防疫方案,包括開營前14天健康碼截圖、出發前一天提供最新健康碼,備有內含體溫計、空氣消毒噴霧劑、兒童防護口罩等的接車物資,多日營早午晚三次體溫測量、每日數據上傳後臺等。
此外,夏山營地的每期活動都配備遠程醫療群,邀請上海資深醫生在線診斷,營地設專門的隔離室安撫觀察,遇有需要及時送醫。
在雷霆軍事營裡,陳嬌制定了防疫八大安全保障規範,比如進出大巴需保持30%以上的空座率,出入人員需佩戴口罩測量體溫,採取分餐制,活動場地全方位消毒等。
上海地區的夏令營種類繁多,記者諮詢了身邊的家長,選取了幾家夏令營推薦給大家供參考。
來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