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樣調查顯示近半數未成年人經常收看短視頻

2020-12-17 法制網

抽樣調查顯示近半數未成年人經常上網收看短視頻專家建議

家長鬚擔起子女上網監管責任

□ 本報記者   陳 磊

□ 本報見習記者 劉紫薇

「我們班的女生上網基本上都看短視頻。」6月9日晚上,北京市通州區某小學五年級學生小高坐在自己的書桌前,一邊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一邊擺弄著一支淺綠色的筆。

像小高這樣的未成年人,去年總計有1.75億人使用網際網路。

近日,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聯合發布的《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未成年人在網際網路上經常收看短視頻的比例達到46.2%。

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未成年人在網際網路上經常收看短視頻,久而久之容易成癮,身心健康受到影響,要降低未成年人因此受到的危害,須依法賦予家庭、學校、政府等各方相應責任,其中家長應該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擔起子女上網監管責任。

看短視頻現象普遍

長此以往影響三觀

小高第一次看短視頻是在四年級上學期。

一天晚上,她在手機上下載某視頻軟體,看了一段關於寵物的短視頻,「看完也沒什麼感覺」。

得知女兒在手機上看短視頻後,小高的媽媽王女士有些意外,但並沒有表示反對。

「媽媽有時跟我一起看那種好玩兒的短視頻。」小高說。

她還曾經追過短視頻,主題是一位女士與一隻金毛犬的故事,「因為這個視頻寫著『未完待續』,我就想知道後面發生了什麼」。

今年年初,王女士覺得女兒看短視頻「有點勤」,勸說她卸載短視頻軟體。

在小高看來,她看短視頻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也就30分鐘」。但在家長看來,看短視頻過於頻繁,總時長加在一起並不短,何況短視頻的內容質量參差不齊,有些非常庸俗,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

對於卸載短視頻軟體,小高雖然不太高興,但她也知道「有的短視頻不好」。

如今,學校已經複課,小高每天上學、放學之外,只是偶爾用手機和同學聊聊天、玩玩遊戲。

據小高介紹,班裡的女同學基本上都看短視頻,看完之後「還模仿短視頻裡面的人的手勢、動作、說話」。

王女士證實,她周圍的孩子看短視頻現象「挺普遍」,還容易上癮。其中一個孩子天天看短視頻,家長無奈之下把他送進一所管理嚴格的寄宿制學校。

「成年人都控制不住自己,更甭提孩子。」王女士對《法制日報》記者說。

家長的擔心不無道理。

近日,基於對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小學、初中、高中及中等職業學校34661名學生抽樣調查,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聯合發布《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

調查顯示,手機是未成年人使用最多的上網工具。未成年網民中,有74%擁有屬於自己的上網設備,其中有上網手機的為63.6%。「2019年未成年網民在網際網路上經常收看短視頻的比例達到46.2%,較2018年提升5.7個百分點,僅次於聽音樂和玩網路遊戲,成為使用最普遍的網絡娛樂之一。」

對此,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學院法律系主任鄭寧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稱,未成年人群體正處在角色知識技能學習、內化社會行為規範和價值觀念逐漸成熟的關鍵階段,如果長期收看短視頻,不僅可能荒廢學業,還可能影響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極易造成未成年人網絡成癮,阻礙未成年人人際關係建構,其中的暴力和色情信息更可能成為誘發犯罪的重要因素。」鄭寧說。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告訴《法制日報》記者,未成年人的價值觀尚未形成,長期看短視頻之後的模仿,有可能會影響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人工智慧定製推送

學校家庭教育缺失

短視頻對觸網的未成年人的影響,已經引起監管部門的注意。

2019年1月,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網絡短視頻平臺管理規範》和《網絡短視頻內容審核標準細則》,明確要求:「網絡短視頻平臺應當建立未成年人保護機制,採用技術手段對未成年人在線時間予以限制,設立未成年人家長監護系統,有效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短視頻。」

根據公開資料梳理,這是我國首次在網絡短視頻行業明確規定建立未成年人保護機制。

2019年3月,國家網信辦指導主要短視頻平臺試點上線青少年防沉迷系統。截至當年10月,國內共有53家短視頻平臺上線「青少年模式」。

在「青少年模式」下,每日22點至次日6點,短視頻頁面會進行鎖屏,未成年人無法使用該產品,而且在「青少年模式」中無法進行充值、打賞、購買等操作。

在鄭寧看來,這些措施的實施,有利於加大對短視頻平臺內容建設的監督和管理力度,使未成年人觸網有了更多安全保障。

但鄭寧認為,未成年人長時間觀看短視頻的原因更值得關注。未成年人在滿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以後,會在心理層面有強烈的需求,短視頻的內容新奇多樣,滿足了未成年人追求時尚、標新立異的基本心理需求。

「網絡短視頻平臺的智能推算系統是導致未成年人長時間沉迷於短視頻的主要原因,同時還會造成未成年人群體認知的片面化,對信息的判斷和思考能力降低。」鄭寧說。

《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也認為,短視頻題材內容豐富,且能夠依據人工智慧算法針對用戶興趣偏好定製推送內容,使得很多未成年人可能因受吸引而沉迷。同時,短視頻網站是內容發布和運營平臺而非創作方,平臺的內容均為用戶主動上傳,這個過程中很難避免未成年人收看到低俗或不健康內容。

據鄭寧觀察,學校和家庭對於網絡短視頻使用的教育缺失也是原因之一。目前,一些學校和家庭疏於對未成年人使用網絡短視頻進行教育,甚至不少家長自己也沉迷於短視頻。

依法構建責任體系

賦予家長監管責任

根據抽樣調查數據,不同學歷段未成年網民收看短視頻的情況也不一樣。

其中,小學生網民收看短視頻的比例達到38.3%,初中和高中生網民分別為52.7%和52.4%,中職學生網民達到70.3%。

此外,小學生網民在工作日日均收看短視頻超過2小時的比例為6.3%,初中、高中生網民在工作日日均收看短視頻超過2小時的比例則為10%和13.8%。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抽樣調查數據,有49.2%的未成年網民表示經常被家長限制上網時長。另有8.3%的未成年網民稱上網時長沒有受到家長限制。

在鄭寧看來,未成年人網絡權益保護,需要結合未成年人使用網際網路的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政策。政府不但要依法構建起平臺性網際網路企業的責任體系、壓實平臺主體責任,還應當完善和落實各項制度,讓家長真正承擔起第一責任人的角色。

朱巍認為,未成年人長時間收看短視頻,責任主要在家長。比如短視頻平臺開通「青少年模式」之後,未成年人能不能開啟這種模式,監管職責在家長。

在朱巍看來,當前處於疫情防控期間,家長給未成年人的應該是一部乾淨的手機,而不是一部可以隨意登錄短視頻平臺和遊戲網站的手機,如果發生這種情況,責任不在平臺而在家長。

「家長也不能把所有的責任都推給學校。在解決未成年人長時間收看短視頻問題時,家長要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朱巍說。

在朱巍看來,我國目前關於短視頻平臺的相關規定規範層級太低,建議儘快由國務院頒布未成年人網絡權益保護條例,依法賦予家長相應的監管責任,防止未成年人長時間收看短視頻,將短視頻帶給未成年人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來源:法制日報


相關焦點

  • 調查顯示近半數未成年人常看短視頻 專家:家長鬚監管
    抽樣調查顯示近半數未成年人經常上網收看短視頻專家建議家長鬚擔起子女上網監管責任□ 本報記者 陳 磊□ 本報見習記者 劉紫薇「我們班的女生上網基本上都看短視頻。」像小高這樣的未成年人,去年總計有1.75億人使用網際網路。近日,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聯合發布的《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未成年人在網際網路上經常收看短視頻的比例達到46.2%。
  • 超四成未成年人經常看短視頻
    你的孩子喜歡看短視頻嗎?喜歡看哪些內容?每天看的時長多少?近日,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聯合發布的《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未成年人在網際網路上經常收看短視頻的比例達到46.2%,僅次於聽音樂和玩網路遊戲。
  • 全國婦聯發布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狀況抽樣調查報告
    全國婦聯發布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狀況抽樣調查報告 2008年02月27日 09:45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2月27日電 全國婦聯於今天上午召開全國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狀況抽樣調查和全國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發布會
  • 未成年人使用短視頻獲得最多的是才藝特長類知識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小學生短視頻使用特點及其保護》調查報告顯示,未成年人使用短視頻獲得最多的是才藝特長類的知識。按學習成績分組,中小學生使用短視頻的頻率呈現兩頭高、中間低的特點,即學習成績上等和下等的學生,使用短視頻的頻率均更高。
  • 益普索:近半數美國人收看視頻來緩解壓力
    益普索(Ipsos)的一份報告顯示,大約1/3/的美國人處於高壓力水平,這也就不足為奇了。那麼,美國人在做什麼以減輕壓力呢?許多人通過媒體來輔助管理壓力大的情況。實際上,近6/10的美國人(57%)報告稱最近聽音樂就是為了做到這一點。而且,將近一半的受訪者(48%)表示,他們通過在線、流媒體或電視觀看更多視頻以緩解壓力。
  • 近七成未成年人使用過短視頻
    本文轉自【北京日報】;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日前公布一份報告,近七成被調查的未成年人使用過短視頻,搞笑類短視頻最受他們歡迎。調查發現,用過短視頻的未成年人比例達65.6%。其中,初一學生使用短視頻比例最高,達到70.3%,小學四年級學生使用短視頻比例最低,為55.7%。相對而言,未成年人最喜歡搞笑類短視頻,其次是動漫遊戲類、知識教育類、日常生活類短視頻。調查顯示,未成年人喜歡短視頻的主要原因是減壓(50.4%)和好玩(49.9%)。
  • 讓短視頻成為青少年的良師益友
    熱點背景 短視頻為青少年打開了一扇通往興趣和知識的大門。守護青少年健康成長,需要我們在內容上激濁揚清,在管理上引導規範防止沉迷、保護未成年人,並不是將未成年人排斥在網絡之外,而應注重青少年數字能力和網絡素養的提升。如今,如果列舉幾個熱門的網際網路應用類型,短視頻必居其一。
  • 短視頻要有意義還是要有意思?
    調查數據顯示,有65.6%的中小學生認為短視頻有利於拓寬知識面,58.4%認為短視頻可視化的學習方式很有趣,57.6%認為短視頻可以看到專家或權威的講解,55.9%認為短視頻更方便交流。這說明,多數中小學生非常認同短視頻的教育功能。因此,教育類短視頻內容也很受中小學生歡迎。
  • 65.6%未成年人使用過短視頻
    隨著行動網路和智能終端的發展與普及,短視頻用戶呈現出不斷攀升的趨勢,在未成年人的網絡使用中也越來越火爆。這也給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帶來更大挑戰。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小學生短視頻使用特點及其保護》調查報告顯示,近七成未成年人使用過短視頻,經常使用短視頻的未成年人不足一成。
  • 廣東省考面試熱點:興利除弊,讓短視頻成為青少年的良師益友
    熱點背景短視頻為青少年打開了一扇通往興趣和知識的大門。守護青少年健康成長,需要我們在內容上激濁揚清,在管理上引導規範防止沉迷、保護未成年人,並不是將未成年人排斥在網絡之外,而應注重青少年數字能力和網絡素養的提升。
  • 京滬未成年人觸網年齡更早,微信漸成未成年人社交第一平臺
    未成年人首次觸網年齡不斷降低「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狀況調查」課題組對全國7歲至18歲的在校學生進行抽樣調查,調查顯示,未成年人的網際網路普及率已達99.2%,顯著高於我國總體網際網路普及率超五成未成年人使用網絡流行語調查顯示,累計超過五成未成年人使用網絡流行語(經常使用+較多使用+有時使用,62.2%),僅有9.8%的未成年人「從不使用」網絡流行語,使用網絡流行語的未成年人佔大部分。如果按照量表進行加權計算,未成年人生活中使用網絡語言的整體得分為40.5分(百分制),也就是說,生活中未成年人大約有四成會使用網絡語言。
  • 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
    他們經常在網上使用聊天、玩遊戲、看短視頻、社交網站、看視頻、網上購物、看小說、看直播的比例也為各學歷段最高。  2019 年未成年網民在網際網路上經常收看短視頻的比例達到 46.2%,較 2018 年的40.5%提升 5.7 個百分點,僅次於聽音樂和網路遊戲,成為使用最普遍的網絡娛樂之一。  (一)不同學歷段未成年網民收看短視頻的情況。調查顯示, 小學生網民收看短視頻的比例達到 38.3%,初中和高中生網民分別為 52.7%和 52.4%,中職學生網民達到 70.3%。
  • 2020青海公務員面試模擬題:如何讓短視頻助力青少年成長
    2020青海公務員面試模擬題:如何讓短視頻助力青少年成長  【熱點背景】  前不久,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聯合發布的《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未成年人在網際網路上經常收看短視頻的比例達到46.2%,較2018年提升5.7個百分點。
  • 調查揭示什麼樣的孩子容易沉迷短視頻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小學生短視頻使用特點及其保護》調查報告顯示,學習負擔比較重、有心裡話藏在心裡、感到孤獨、心理上有壓力、對未來迷惘的中小學生,使用短視頻的頻率更高、時間更長。人際關係是否和諧、家庭教育情況等也直接影響學生對短視頻的使用。
  • 滬首次發布未成年人成長發展指數 八成用智慧型手機半數高中生想減肥
    近八成未成年人使用智慧型手機   絕大多數未成年人能接受新的科學技術和生活方式。數據顯示,26.5%的男生對因為上網而忘記做作業或拖延做作業選擇「完全符合」,比女生高出近10個百分點。   超三成未成年人對網絡信息缺乏鑑別力   未成年人對網絡信息鑑別和評估的能力尚存不足,媒體素養教育仍需加強。
  • 片面追求升學率嚴重影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質
    我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點工作自開展以來成效明顯   報告顯示,83.2%的成年人認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有成效,近半數的未成年人認為近半年來的成長環境變好了;67.2%的成年人對此持「滿意」或「一般」的態度,表示「不太滿意」和「很不滿意」的僅佔30.4%。
  • 出生越晚,觸網越早,京滬未成年人觸網年齡較全國更早
    未成年人首次觸網年齡不斷降低 「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狀況調查」課題組對全國7歲至18歲的在校學生進行抽樣調查,調查顯示,未成年人的網際網路普及率已達99.2%,顯著高於我國總體網際網路普及率(64.5%)。
  • 實測13款短視頻APP未成年人可直接瀏覽,部分危險視頻仍無安全提示
    未來網北京9月16日電(記者 朱延生)近日,兩名山東女孩疑因模仿短視頻博主「辦公室小野」用易拉罐製作爆米花,造成了一死一傷,相關短視頻遭批錯誤示範,博主本人也刊文致歉。但記者在對市面流行的13款短視頻APP測評時發現,仍有不少視頻博主並未意識到其視頻中所呈現的內容,有可能讓未成年人模仿,未加上警示語。
  • UGC語境下短視頻APP中未成年涉性短視頻的特性及問題探討
    以涉性類短視頻為例,單純的涉性視頻很容易判斷違法與否,但一旦涉及未成年人,就陷入了法理的模糊地帶,並帶來諸多倫理問題。諸如未成年人是否可以在視頻中裸露身體,可行的裸露部位又有哪些,與兒童色情的邊界又在哪裡等等。 在短視頻平臺上,用戶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傳播的主體(拍攝者),一類是傳播客體(受眾),用戶往往兼具兩種身份,在主體客體之間來回切換。
  • 上海最新報告:未成年人心理狀況六大趨勢
    報告顯示,上海未成年人身心狀況呈現整體心理面貌越來越好、健康生活方式面臨挑戰等6大趨勢,值得家長、學校、社會關注。覺得「今年的整體心理狀態比以前好多了」和「一直都挺好」的佔比近八成;「感到幸福」和「一般幸福」的未成年人佔比超過95%。第二,未成年人從同伴關係中獲得社會支持。46.5%的未成年人表示在現實生活中有5個以上好朋友,38.2%的表示有3個以下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