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

2020-12-13 未來網

  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

  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 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

  2020 年 5 月

  前        言

  網際網路已經成為未成年人重要的學習工具、溝通橋梁和娛樂平臺,對其學習和生活的影響不斷增強。2019年3月,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聯合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首次發布了

  《2018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力求全面、客觀反映我國未成年人的網上生活狀態。

  本次報告延續上一次的研究框架,在各級共青團和學校的大力支持下,以紙質問卷調查數據為基礎,共回收有效問卷34,661份, 覆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小學、初中、高中及職業學校學生。報告聚焦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網絡接入環境、應用使用特點、網絡素養教育、網絡安全與防護等,重點研判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趨勢,有針對性地提出具體建議。

  主要發現包括:第一,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快速發展,我國未成年人的網際網路普及率已經相當高。第二,網際網路對於低齡群體的滲透能力持續增強,越來越多的未成年人在學齡前就開始使用網際網路。第三,未成年人的網上學習與學校課堂教育深度融合,網上娛樂和社交活動在不同學歷段呈現不同特點。第四,初中階段是未成年人網絡社會屬性形成的關鍵時期,高中階段進一步發展和鞏固。第五, 目前的網絡素養教育尚不夠完善,網絡操作技能、網絡防沉迷知識、網上自護意識和能力需要得到加強。

  《報告》提出的建議包括:第一,重視學齡前兒童的上網管理和教育,幫助孩子從觸網之初就養成良好的網絡使用習慣。第二, 從家庭、學校、政府、企業、社會等多個層面採取措施,有效降低未成年人網絡沉迷風險。第三,針對不同學歷段未成年人特點完善網絡教育,重點將上網技能、防止沉迷、自我保護、信息甄別等能力作為必修課。第四,推動包括家長在內的全民網絡素養教育。第五,完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機制,嚴厲打擊利用網絡侵害未成年人安全和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

  當今時代是網際網路的時代,未成年人與網際網路共同成長。我們希望通過持續跟蹤研究,全方位展示未成年人網絡使用情況,為政府決策提供有力的支持、為企業履行責任提供有價值的指引、為學校和家庭教育提供有意義的參考。 

  報告核心數據

  一、網際網路普及情況

  2019 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為 1.75 億,1 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93.1%。2

  2019 年我國城鎮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為 93.9%,農村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為 90.3%。

  二、網際網路接入環境

  未成年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為 93.9%。

  未成年網民中擁有屬於自己的上網設備的比例達到 74.0%。手機是未成年網民擁有比例最高的上網設備,達到 63.6%。

    三、網際網路使用情況

  未成年網民中利用網際網路進行學習的比例為 89.6%。未成年網民中上網玩遊戲的比例為 61.0%。

  未成年網民中看短視頻的比例為 46.2%。

  四、未成年人網絡素養相關情況

  未成年網民通過自己摸索學習上網技能的比例為 65.6%。

  未成年網民中認為自己對網際網路存在依賴心理的比例為 17.3%。81.9%的學校不允許學生帶手機進校。

  五、未成年人網絡安全與防護情況

  未成年網民中對網絡權益維護或舉報具有一定認知的比例為 75.3%。未成年網民中過去半年內未遭遇過各類網絡安全事件的比例為 66.0%。

  1 本次報告的調查對象為 18 歲以下的小學、初中、高中、職高、中專、技校在校學生,未成年網民規模不包括 6 歲以下群體和非學生樣本。

  2 根據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鑑 2019》,全國普通小學、初中、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教育(不包含成人教育)人口共 1.88 億。

  第一章        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情況

  一、未成年網民規模與普及率

  (一)總體情況。2019 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為 1.75 億,未成年人的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 93.1%,和 2018 年的 93.7%基本一致。

  (二)城鄉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情況。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向農村持續滲透,城鄉未成年人數字差距進一步彌合。城鎮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 93.9%,農村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 90.3%,差異較 2018 年的 5.4 個百分點下降至 3.6 個百分點。

 

  (三)不同學歷段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初中、高中、中職學生網際網路普及率分別達到 97.6%、97.6%和 99.0%,小學生網際網路普及率也達到 89.4%。

  二、未成年人首次上網的時間

  網際網路對於低齡群體的滲透能力日漸增強,越來越多的未成年人在學齡前就開始使用網際網路。調查顯示,高中和中職學生首次使用網際網路在學齡前的比例為 15.9%和 10.7%,初中生增長至 18.8%,小學生首次使用網際網路在學齡前的比例最高,達到 32.9%。

 

  三、網際網路對於未成年人的積極意義

  網際網路已經成為未成年人認識世界、日常學習、休閒娛樂的重要平臺。超過六成的未成年網民認為網際網路是自己認識世界的重要窗口和日常學習的得力助手,超過五成認為網際網路是自己娛樂放鬆的有效途徑和便利生活的重要工具。

  區分不同學歷段發現,高中生網民由於網絡使用技能和經驗都較為豐富,他們將網際網路作為認識世界窗口、娛樂放鬆途徑、便利生活工具和自我表達空間的比例均高於其他學歷段;中職學生網民將網際網路作為社交渠道的比例明顯高於其他學歷段,達到 55.4%; 初中生網民對於利用網際網路進行學習的認可程度為各學歷段最高,達到 70.5%。

 

  四、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接入環境

  (一)上網設備使用情況。未成年網民在 2019 年使用手機、筆記本電腦和電視上網的比例較 2018 年有所提高,使用桌上型電腦和平板電腦上網的比例則有所降低。調查顯示,使用電視上網的比例提升最為明顯,由 46.7%提升至 56.7%;受到大屏手機對平板電腦的替代影響,使用平板電腦上網的比例由 37.4%下降至 28.9%。

 

  城鄉對比發現,城鎮未成年網民使用各類設備上網的比例均高於農村,但手機使用比例差異最小。調查顯示,城鎮未成年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達到 94.0%,農村也達到 93.4%,相差僅 0.6 個百分點。農村未成年網民使用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的比例較城鎮未成年人存在較大差異,差距分別達到 15.7 和 10.9 個百分點。

  (二)上網設備擁有情況。未成年網民中擁有屬於自己上網設備的比例達到 74.0%。手機擁有比例最高,達到 63.6%;其次為平板電腦,為 24.0%。

 

  五、未成年網民上網時長

  未成年網民工作日日均上網時長在 2 小時以上的為 9.9%,節假日日均上網時長在 5 小時以上的為 10.4%。這部分未成年網民可能受到過度使用網際網路帶來的不良影響。

 

  數據顯示,小學、初中和高中生網民工作日日均上網時間在 2 小時以上的分別為 5.5%、7.4%和 10.5%,中職學生網民在 2 小時以上的達到 51.5%。

 

  在節假日,各學歷段日均上網時長均顯著提升。數據顯示,小學生網民在節假日日均上網時長超過 3 小時的為 8.5%,初中生網民為 20.8%,高中生網民為 35.9%,中職學生網民達到 59.2%。

 

  六、家長對未成年網民上網時長的限制

  調查顯示,49.2%的未成年網民表示經常被家長限制上網時長。有 8.3%的未成年網民表示上網時長沒有受到家長限制,與可能過度使用網際網路的未成年網民比例(9.9%)比較一致。

家長對未成年網民上網時長限制情況

  以 15 歲為界,家長對未成年網民上網時長的限制呈現差異。小學生和初中生網民(年齡一般小於 15 歲)經常受到家長限制上網時長的比例為 58.2%和 50.1%,高中生和中職學生網民(年齡一般大於 15 歲)經常被限制時長的比例下降至 27.9%和 16.2%。

 

  第二章        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應用使用情況

  一、整體情況

  未成年網民經常利用網際網路進行學習的比例達到 89.6%。3 上網聽音樂和玩遊戲是主要的網上休閒娛樂活動,分別佔 65.9%和61.0%。上網聊天作為網上溝通社交的主要方式,佔 58.0%。短視頻作為新興休閒娛樂類應用,佔比達到 46.2%,較 2018 年的 40.5% 進一步提升。

 

  3 此處的網上學習包括利用網際網路做作業、複習、背單詞、在線答疑、網上課程學習等活動。

  二、小學生網民上網經常從事各類活動的情況

  小學生網民上網從事各類活動的比例,均較未成年網民平均水平偏低。其中,差異最大的是網上聊天、使用社交網站和網上購物, 分別較平均水平低 16.4、16.1 和 13.9 個百分點;差異最小的是網上學習、網上看動畫/漫畫和網上聽書/聽電臺,與平均水平的差異均在 2 個百分點以內。

 

  三、初中生網民上網經常從事各類活動的情況

  初中生網民所有網際網路應用的使用比例均高於未成年網民平均水平。相比其他群體,他們更加偏愛網上聊天、使用社交網站和網上聽音樂,分別高出平均水平 15.1、13.8 和 11.2 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初中生網民經常在網上看動畫/漫畫和「粉絲應援」的比例為各學歷段最高,分別佔 35.8%和 11.8%。

 

  四、高中生網民上網經常從事各類活動的情況

  高中生網民經常使用網上購物、社交網站和網上聊天的比例均超過平均水平 20 個百分點以上,網上社會化活動比例明顯較高。4 他們經常在網上學習、聽音樂、看新聞資訊、逛微博、逛論壇、聽電臺/聽書的比例也最高。

  4 此處的特指未成年人在網際網路上使用新聞類應用、社交類應用、商務類應用的行為。

  五、中職學生網民上網經常從事各類活動的情況

  中職學生網民除網上學習、搜索信息、網上聽書/聽電臺的比例偏低以外,經常使用網上購物、網上聊天、社交網站、看短視頻的比例均超過平均水平 20 個百分點以上。他們經常在網上使用聊天、玩遊戲、看短視頻、社交網站、看視頻、網上購物、看小說、看直播的比例也為各學歷段最高。

 

  第三章        未成年人利用網際網路學習的情況

  一、整體情況

  網際網路已成為推動教育信息化改革和知識普惠發展的主要依託。調查顯示,89.6%的未成年網民會使用網際網路進行學習,較 2018年的 87.4%提升 2.2 個百分點,各類網上學習活動的比例均較 2018 年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通過網際網路學習課外知識、複習的比例較 2018 年增長最為明顯,均提高 5 個百分點以上;通過專業在線教育平臺進行學習的比例也較 2018 年提高 3.9 個百分點。

 

  二、對網絡學習的主觀認知

  調查顯示,66.1%的未成年網民認為上網對自己學習產生了不同程度的積極影響,較 2018 年的 53.0%提升 13.1 個百分點。其中, 認為產生非常積極影響的 14.6%,較 2018 年的 13.3%提升 1.3 個百分點;認為有些幫助的 51.5%,較 2018 年的 39.7%提升 11.8 個百分點;認為因上網時間過長而造成學習退步的佔 11.4%,較 2018 年的 19.5%下降 8.1 個百分點。

  

  不同學歷段對上網不良影響的認識存在一定差異。小學生網民認為上網對自己學習造成不良影響的比例最高,達到 12.9%;初中生和高中生網民分別為 9.0%和 9.7%;中職學生網民認為上網對自己學習造成不良影響的為 12.5%。

 

  三、未成年網民學習在線教育課程的情況

  隨著我國網際網路普及率、網絡基礎設施水平、網絡技術研發能力的持續提升,在線教育行業發展基礎日漸成熟,教育平臺搭建、教師隊伍建設、師生互動方式、課程專業細分等均取得顯著進展。同時應注意的是,雖然目前在線教育平臺種類繁多,但各平臺教學水平參差不齊,虛假宣傳依然存在,行業規範化水平有待提升。如何利用在線教育幫助未成年人有效進行學習、消除教育資源區域性差異等問題仍需各方持續探索。

  調查顯示,初中生網民利用在線教育平臺學習的為 22.2%,比例最高。這一比例在高中生網民中為 20.1%,小學生網民中為 16.8%。

  四、未成年網民利用網際網路學習課外知識的情況

  網際網路是未成年人進行自主學習的有力幫手。其中,以「慕課」 為代表的在線課外知識教育模式,5 作為「網際網路+教育」概念的延伸,為未成年人提供了良好的自主學習平臺。目前,我國已有超12500 門慕課上線,教育部推出 1291 門國家精品慕課,在校和社會學習者累計超過 2 億人次。

  調查發現,小學、初中、高中生網民隨著學歷段的提高,對利用網際網路學習課外知識的接受程度明顯增長,但中職學生網民在這方面存在差距。小學生網民利用網際網路學習課外知識的為 30.7%, 初中生網民為 37.0%,高中生網民達到 42.6%,中職學生網民為23.1%。

    5 慕課,即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一般簡寫為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五、未成年網民利用網際網路做作業的情況

  網際網路讓未成年人可以通過信息化方式完成作業,但這種模式引起的問題也引發爭議。有政協委員提出《關於停止小學老師用手機微信和 QQ 對學生及家長布置和提交作業的提案》,指出學校利用即時通訊工具布置作業給家長帶來了額外負擔。2019 年 2 月, 教育部做出回復表示,「教師不得通過手機微信和 QQ 等方式布置作業,將批改作業的任務交給家長,避免出現學校減負、社會減負、教師減負、家長增負的現象。」以網際網路串聯老師、學生、家長三方的方式固然給教育工作帶來很多益處,但更加合理的模式仍需摸索與實踐。

  調查顯示,51.1%的初中生網民曾利用網際網路完成過作業,比例明顯高於其他學歷段。這一比例在小學生網民中為 44.0%,高中生網民中為 42.1%,中職學生網民中為 42.9%。

 

  第四章        未成年人利用網際網路娛樂和社交的情況

  網際網路對未成年人休閒娛樂方面的影響比對學習的影響更為普遍。如果家庭和社會不能對未成年人網上娛樂活動進行正確管理與引導,有可能影響到未成年人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為此,相關政府部門、行業組織、網際網路企業應分別結合自身職責,對未成年人網上娛樂活動推出保護性措施,在政策和機制上避免過度網上娛樂給未成年人帶來的危害。

  調查顯示,聽音樂和玩遊戲依然是目前未成年網民的主要網上娛樂活動,分別為 65.9%和 61.0%。看短視頻和網絡直播的比例保持較高增長,分別較 2018 年提升 5.7 和 6.4 個百分點。

 

  一、未成年網民上網玩遊戲的情況

  網路遊戲行業發展迅速,伴隨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向未成年群體的滲透更加快速。在此過程中,部分未成年人沉迷遊戲、過度消費問題引起社會高度重視。為確保未成年人網路遊戲行為在健康、適度條件下進行,政策層面,國家新聞出版總署 2019 年 11 月發布《關於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通知》,明確網路遊戲行業為未成年人提供服務應遵循的原則和規範,推動形成政府、企業、社會共管共治格局。企業層面,人民網聯合 10 家頭部遊戲公司在 2019年6月發起《遊戲適齡提示倡議》,把遊戲玩家分為四個年齡層級,提出相應提示體系,包括遊戲內容、類型和運營等方面的標準。一些大型網路遊戲企業也陸續在 2019 年升級了遊戲產品的未成年人保護體系和防沉迷系統,讓家長和老師可以對未成年人遊戲帳號的使用時長和消費行為進行監控。

  (一)未成年網民上網玩遊戲的設備。調查顯示,61.0%的未成年網民會經常在網上玩遊戲。其中,玩手機遊戲的為 56.3%,玩電腦遊戲的為 24.6%。手機是未成年人上網玩遊戲的主要設備。

  不同學歷段對比發現,雖然小學生網民使用電腦和手機玩遊戲的比例為各學歷段最低,但依然達到 20.9%和 51.9%;初中生網民使用電腦和手機玩遊戲的比例分別為 28.6%和61.2%,較高中生網民高出 1.4 和 2.0 個百分點。

  (二)未成年人玩手機遊戲的情況。相比電腦遊戲,手機遊戲在未成年群體中受眾更廣,且因其碎片化的使用方式更容易發生過度使用。調查顯示,各學歷段未成年網民玩手機遊戲的比例均在五成以上,小學生網民玩手機遊戲的比例達到 51.1%;初中和高中生網民分別為 61.2%和 59.2%;中職學生網民達到 71.7%。

  (三)未成年網民玩手機遊戲的時長。調查顯示,未成年手機遊戲用戶中,工作日玩手機遊戲日均超過 2 小時的達到 12.5%,這可能對其正常的學習和生活造成不利影響。

  其中,小學、初中、高中學歷段的手機遊戲用戶,工作日玩手機遊戲日均在 2 小時以上的比例分別為 8.9%、13.3%和 15.4%,中職學生網民達 27.9%。

  在節假日,小學、初中、高中學歷段的手機遊戲用戶,玩手機遊戲日均在 2 小時以上的比例分別提升至 14.1%、22.5%和 27.3%, 中職學生網民達 39.0%。

 

  (四)未成年網民玩手機遊戲的付費情況。調查顯示,玩手機遊戲的未成年網民中,沒有為遊戲付過費的佔 83.1%。2.0%的用戶月均消費在 51 至 100 元,3.3%的用戶月均遊戲付費超過 100 元。

  二、未成年網民上網看短視頻的情況

  短視頻是近幾年蓬勃興起的網際網路娛樂服務。2019 年未成年網民在網際網路上經常收看短視頻的比例達到 46.2%,較 2018 年的40.5%提升 5.7 個百分點,僅次於聽音樂和網路遊戲,成為使用最普遍的網絡娛樂之一。

  (一)不同學歷段未成年網民收看短視頻的情況。調查顯示, 小學生網民收看短視頻的比例達到 38.3%,初中和高中生網民分別為 52.7%和 52.4%,中職學生網民達到 70.3%。

 

  (二)未成年網民收看短視頻的時長。調查顯示,收看短視頻的未成年用戶中,9.8%會在工作日收看短視頻超過 2 小時;節假日該比例提升至 14.9%。

 

  不同學歷段區分發現,小學、初中、高中生網民在工作日日均收看短視頻超過 2 小時的比例為 6.3%、10.0%和 13.8%,中職學生網民為 22.5%。

 

  在節假日,小學、初中、高中學歷段短視頻用戶,日均收看超過 2 小時以上的分別提升至 9.6%、15.9%和 22.2%,中職學生網民達 32.6%。

 

  (三)短視頻對未成年人的影響需要關注。短視頻題材內容豐富,且能夠依據人工智慧算法針對用戶興趣偏好定製推送內容,使得很多未成年人可能因受吸引而沉迷。同時,短視頻網站是內容發布和運營平臺而非創作方,平臺的內容均為用戶主動上傳,這個過程中很難避免未成年人收看到低俗或不健康內容。雖然目前短視頻企業已經通過圖像識別技術對用戶上傳視頻進行審核,很多平臺還擁有規模較大的人工審核團隊,但一些處於灰色地帶的低俗和不良內容缺乏清晰判斷邊界,內容難以被徹底區分。

  2019 年 1 月,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網絡短視頻平臺管理規範》和《網絡短視頻內容審核標準細則》,要求「網絡短視頻平臺應當建立未成年人保護機制,採用技術手段對未成年人在線時間予以限制,設立未成年人家長監護系統,有效防止未成人沉迷短視頻」,並要求「提升短視頻內容質量,遏制錯誤虛假有害內容傳播蔓延,營造清朗網絡空間」。2019 年 3 月,國家網信辦指導主要短視頻平臺試點上線青少年防沉迷系統,並於 10 月完成 53 家主要網絡直播和視頻平臺的覆蓋。進入青少年模式後,用戶的使用時段、服務功能、在線時長均受限,並且只能訪問專屬內容池, 側重為青少年提供課程教學、書法繪畫、親子教育、人文歷史、傳統文化、手工製作、自然科普等內容。

  三、未成年網民上網看直播的情況

  未成年網民收看網絡直播的比例持續提升,2019 年達到 19.8%, 較 2018 年的 13.4%提升 6.4 個百分點。這種增長一方面來源於網絡直播在未成年群體中的滲透,另一方面也受到 2019 年新興的電商直播產業快速發展的影響。

  (一)不同學歷段收看網絡直播的情況。調查顯示,高中生和中職學生網民經常上網看直播的比例分別達到 26.3%和 28.8%,初中生網民為 22.6%,小學生網民為 15.6%。

  (二)未成年網民收看網絡直播的時長。收看網絡直播的未成年用戶中,9.8%會在工作日收看超過 2 小時,節假日該比例則提升至 13.0%,同樣存在可能過度使用的問題。

  四、未成年人利用網際網路社交的情況

  (一)整體情況。利用即時通信工具在網上聊天是未成年網民主要的網上社交活動,使用比例達到 58.0%,其次為社交網站上查看或回復好友動態,使用比例為 32.0%。未成年網民使用微博和論壇的比例偏低,分別為 10.6%和 9.9%。各學歷段對比發現,未成年人的網上社交活動主要形成於初中階段。

 

  (二)未成年網民上網聊天的情況。網上聊天是未成年網民最主要的網上社交活動,小學生網民使用比例明顯低於其他學歷段, 為 41.6%,其他學歷段均在 70%以上。中職學生網民的比例最高, 達到 85.5%。

  (三)未成年網民使用微博和論壇的情況。不同學歷段未成年網民上網逛微博、逛論壇的情況比較接近。小學生網民使用比例分別為 2.8%和 3.0%,明顯低於其他學歷段。高中生網民上網逛微博、逛論壇的比例分別達到 26.8%和 24.9%,明顯高於初中生和中職學生網民。

 

  第五章        未成年人網絡素養相關情況

  在網際網路空間,各類信息與服務以網際網路為媒介提供給用戶。在用戶對網際網路的依賴日益加深過程中,社會各界開始重視用戶的上網技能學習能力、網上信息辨識能力、上網行為自控能力、網上自我保護能力等基本素質。

  1994 年,美國學者首先用「網絡素養」(Network Literacy)概念來描述個人識別、訪問並使用網絡信息的能力,並區分出計算機素養(Computer Literacy)和技術素養(Technological Literacy)。6 還有學者從社會認知理論出發,提出網絡能力(Network Competence) 概念,包含網際網路信息資源中的知識、使用工具獲取信息的能力、信息的相關性判斷的能力、溝通能力等。

  今天,信息傳播環境已發生巨大變化。網絡在影響社會生活各方面的同時,也承載了數位技術、資源整合、信息傳播等多個維度的能力要求。在此背景下,國內學者提出,網絡素養應是一種基於媒介素養、數字素養、信息素養等,再疊加社會性、交互性、開放性等網絡特質,最終構成一個相對獨立的概念範疇。

  6 計算機素養指人們使用計算機、軟體或網絡的技能;技術素養指電子環境背景下,一系列包含社會和文化因素的價值觀、實踐和技巧的操作語言。 

  未成年人作為網際網路時代的「原住民」,其網絡素養不但影響個人身心發展,更關係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他們的認知和行為尚處在發展階段,容易面臨數字壓力、網絡成癮、網絡暴力、隱私安全等諸多風險,對於各類網際網路信息和應用的辨別與使用技能需要長期引導、培養。因此,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教育應該成為國家、社會、學校乃至每個家庭都高度關注的課題。本報告重點調查了當前未成年人的上網技能學習能力、上網行為自控能力、網上自我保護能力。

  一、上網技能學習能力

  (一)未成年人上網技能學習渠道。調查顯示,目前未成年網民上網技能學習主要依靠自己摸索,所佔比例達到 65.6%;其次為向同學朋友學習,佔 46.6%;通過學校學習上網技能的為 25.7%。

  不同學歷段區分發現,小學生網民依靠家長教育、學校課程學習上網技能的比例分別達到 39.9%和 29.5%,高於其他學歷段;高中生網民通過自己探索學習上網技能的比例達到 85.8%;中職學生網民更加偏好與同學和朋友交流學習上網技能,佔比達到 64.3%。

 

  (二)未成年人網絡教育課程。目前我國的網絡教育課程以網絡安全防範與自我保護知識為主,文明上網教育也受到重視,但是對於具體網絡操作技能、預防網絡沉迷、網絡相關法律知識的學習還有欠缺。調查顯示,未成年網民中學習過以上知識的比例均未達到 60%。

 

  二、上網行為自控能力

  (一)未成年網民對網際網路的主觀依賴程度。2019 年未成年網民對網際網路有依賴心理的比例較 2018 年有所降低。認為自己非常依賴(有空閒就要上網)或比較依賴的為 17.3%,較 2018 年的 9.9% 低 2.6 個百分點;認為自己不太依賴或完全不依賴的為 44.9%,較2018 年的 41.4%有所提升。

  區分不同學歷段發現,認為自己對上網存在主觀依賴的小學生網民為 11.2%,初中生網民為 19.8%,高中生網民為 29.5%,中職學生網民為 32.5%。高中生網民雖然課業壓力更大,但其以網上社交、網上購物為代表的社會化應用比例高於其他學歷段,網際網路對該群體的粘性更高,這可能是主觀依賴程度較高的重要原因。

 

  (二)學校對未成年人手機的管理方式。伴隨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智慧型手機在未成年人中迅速普及。是全面禁止手機入校還是進行合理引導,成為考驗學校和教師的管理難題。國際上,儘管英國、法國等國已進行立法嘗試,但並未完全達成共識。過度使用電子設備造成的未成年人視力下降也受到重視。2019 年,教育部、國家衛健委等部委聯合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 要求「嚴禁學生將個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帶入學校的要進行統一保管」。

  現在,未成年網民中擁有屬於自己手機的比例已達到 63.6%。

  調查顯示,81.9%的未成年人所在學校不允許學生帶手機進校;15.0% 的學校允許學生帶手機進校,但要將手機交給老師統一保管或者上課時關機或靜音;3.1%的學校對於學生在校使用手機還沒有作出相關規定。

 

  三、網絡安全防護意識

  (一)未成年人對網上隱私的保護意識。在培養未成年人形成辨別能力與自律能力的同時,必須從小培養他們在網際網路世界的自我保護意識,養成自我保護習慣。2019 年 7 月,中國網絡社會組織聯合會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舉辦「清朗網絡空間 伴你健康成長」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研討會,發布《兒童個人網絡信息保護倡議書》, 建議及時處理侵犯涉及兒童個人信息的違法違規行為,網絡社會組織督促並協助網際網路企業加強行業自律,儘快制定兒童個人網絡信息保護的行業規範和行為準則。

  調查顯示,54.6%的未成年網民會有意識避免在網上發布個人信息;41.3%會將網上個人信息設置為好友可見;29.8%會在網上發布個人信息之前徵得父母同意;但是,也有 20.8%的未成年網民不具備上述任何隱私保護意識。

 

  (二)未成年人對網絡安全規定的認知。大部分未成年網民具備對各類網絡安全規定的基本認知。調查顯示,86.2%知道未成年人不能進入營業性網吧;67.6%知道不得利用網路遊戲或其他方式進行賭博或變相賭博;63.1%知道不得故意製作或傳播計算機病毒以及其他破壞程序;56.6%知道網站搜集未成年人個人信息要徵得監護人同意。但是,也有 9.9%的未成年網民表示對於上述各類網絡安全規定都沒有聽說過。

 

  第六章        未成年人網絡安全與防護情況

  一、未成年人遭遇網絡安全事件的情況

  使用網際網路是未成年人的重要權利,但網絡暴力、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屢禁不止,一些網站和 APP 非法收集、濫用、買賣未成年人個人信息頻頻發生,嚴重威脅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和安全。為此, 國家網信辦於 2019 年 8 月發布了《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規定》, 整合相關法律文件中涉及兒童個人信息網絡保護的規定,對保護兒童個人信息安全以及為兒童營造健康數字環境意義重大。《規定》特別明確,兒童監護人應當正確履行監護職責,教育引導兒童增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和能力,維護兒童個人信息安全。

  調查顯示,未成年人遭遇網絡安全事件的比例低於整體網民。

  66.0%的未成年網民表示在過去半年內未遭遇過網絡安全事件,高於整體網民的 55.6%。這可能因為:一是未成年網民相比成年網民使用網際網路的機會少,遭遇網絡安全事件的可能性低;二是未成年網民的網絡安全防範意識弱,雖然遭遇不法侵害但未能有所感知。

 

  二、未成年人遭遇網絡不良信息的情況

  網絡不良信息對未成年人的學習、生活產生很大負面影響,阻 礙人際關係建構,暴力和色情信息還可能成為誘發犯罪的重要因素。調查顯示,46.0%的未成年網民曾在上網過程中遭遇過各類不良信 息。其中,遇到炫富類信息的佔比最高,達到 23.5%;淫穢色情、血腥暴力、消極思想內容的佔比也均超過 15%。

  各相關部門針對未成年人網絡不良信息進行了集中治理。中央宣傳部、國家網信辦、教育部等在 2019 年聯合開展面向中小學生的學習類 APP 專項整治,集中清理網上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嚴格「進校園」審查備案制度,查處「互動作業」等 10 餘個違法違規產品,清理下架 200 餘款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應用。各級「掃黃打非」辦會同網信、公安、工信等部門開展「護苗」行動,及時發現並清理了包括「邪典」動漫、兒童色情視頻和其他侵害未成年人的短視頻、網路遊戲、網絡文學、網絡漫畫等一大批網絡有害信息。

  三、未成年人遭遇網絡暴力的情況

  網絡暴力主要指網民通過網際網路對他人實施辱罵和言語攻擊, 可看作是社會暴力在網絡的延伸。社交網絡的高速發展為網絡暴力產生和蔓延提供了滋生環境,網絡身份具有匿名性,用戶在網絡上缺乏理智的言行會煽動其他網民情緒。未成年人的價值觀正處於形成階段,對於網絡暴力的抵禦能力低,愈發需要受到重視。

  調查顯示,未成年網民在網上遭到諷刺或謾罵的比例為 42.3%; 自己或親友在網上遭到惡意騷擾的比例達到 22.1%;個人信息未經允許在網上被公開的比例達到 13.8%。

  四、未成年人網絡權益維護認知與接受程度

  (一)未成年人網絡權益維護認知情況。2019 年,未成年網民對通過網際網路進行權益維護的認識水平較 2018 年有所提升。調查顯示,知道可以通過網際網路對侵害自身的不法行為進行權益維護或舉報的達到 75.3%,較 2018 年的 69.1%提升 6.2 個百分點。

  (二)不同學歷段對網絡權益維護的認知情況。各學歷段對於網絡權益維護的認知均較 2018 年有所提升。小學生網民的認知比例為 66.3%,增加 7.3 個百分點;初中生網民的認知比例為 77.9%, 增加 8.2 個百分點;高中生和中職學生網民的認知比例也分別增加了 4.7 和 5.4 個百分點。

 

  第七章        主要發現與建議

  一、主要發現

  (一)我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已相當普及。2019 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為 1.75 億,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 93.1%(2018 年為 93.7%),小學以上各學歷段普及率均超過 97%。城鄉未成年人的數字差距進一步彌合,兩群體的差異較 2018 年的 5.4 個百分點下降至 3.6 個百分點。這意味著我國未成年人的網際網路使用將從「增量」階段轉向「提質」階段,重點是如何利用網際網路幫助未成年人更好地生活、學習。

  (二)未成年人學齡前觸網比例顯著提升。網際網路對於低齡群體的滲透能力持續增強,32.9%的小學生網民在學齡前就開始使用網際網路。這對家庭的上網技能教育、網絡內容監督管理、網際網路企業針對性保護機制均提出更高要求。家長必須有能力對孩子使用手機進行正確管理和引導。政府應強化監督管理,杜絕各類不良內容可能對學齡前兒童造成的影響,而且需要提供優質網絡內容。網際網路企業應開發具有針對性的學齡前兒童保護機制。

  (三)未成年人的網絡使用呈現新的特點。學習、聽音樂、玩遊戲位列未成年網民上網經常從事的各類活動中的前三位。網上學 習方面,未成年人的網上學習與學校課堂教育深度融合,做作業、複習學過的知識、在線答疑、背單詞佔很大比例,更多表現為課堂 教育的延伸。網上娛樂方面,聽音樂和玩遊戲仍然是最主要的娛樂 活動,看短視頻和網絡直播的比例分別比 2018 年提升 5.7 和 6.4 個百分點。上網聊天是未成年人最主要的網上溝通社交方式,佔 58.0%。

  (四)初中是網絡社會屬性形成的關鍵期。調查發現,小學生從事各類網上社會化活動的比例均明顯低於其他學歷段,7 但在初中開始出現增長,並且部分活動在高中階段的增幅出現下滑。未成年人上網聊天、使用社交網站查看或回復好友狀態的比例,從小學到初中顯著增長 31.5 和 29.8 個百分點,而從初中到高中僅增長 6.5和 9.9 個百分點。這表明初中階段是未成年人網絡社會屬性的形成期,高中階段是對其網絡社會屬性的進一步發展和鞏固。

  表 1 各學歷段未成年人網上社會化活動的變化

  (五)未成年網絡素養教育體系需要完善。調查顯示,目前有65.6%的未成年網民主要是通過自己摸索來學習上網技能,通過學校學習上網技能的比例僅為 25.7%。我國中小學尚未形成統一的網絡教育課程體系,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師資培訓等都還有待加強。學校的網絡素養教育中,具體網絡操作技能、網絡防沉迷知識、網絡相關法律知識的學習需要儘快彌補短板。

  二、建議

  (一)重視針對學齡前兒童的上網管理和教育問題。目前小學生在學齡前就使用網際網路的比例已達 32.9%,預期將有越來越多的

  7 此處特指未成年人在網際網路上使用新聞類應用、社交類應用和商務類應用的行為,具體包括網上聊天、在社交網站上查看/回復好友狀態、逛微博、逛論壇、看新聞、網上購物。

  未成年人在學齡前就接觸網際網路。單純的限制難以達到效果,對孩子上網進行積極的教育、引導和管理才是有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正確方式。建議家長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正確榜樣,儘可能增加親子互動,避免「將孩子交給網絡」。鼓勵網際網路企業開發針對學齡前兒童的保護機制、應用程式和內容產品,提供積極健康、寓教於樂的文化娛樂內容,為家長提供簡單易操作的管理工具。

  (二)採用多種方式降低未成年人網絡沉迷風險。家長應提高對未成年人日均上網時長的重視,教育引導孩子合理規劃使用網際網路的時間和內容。學校加強對學生攜帶手機等智能產品的管理,同時密切關注可能過度使用網際網路的學生家庭情況,對有困難的留守或流動兒童家庭提供關懷,避免孩子將上網作為精神寄託。網際網路企業應切實承擔起社會責任,完善實名驗證、時長限制、內容審核、偏好推送等運行機制,進一步整合軟硬體、作業系統、運營商等多方面技術能力,形成統一聯動的未成年人健康上網機制。

  (三)網絡教育應針對不同學歷段未成年人的特點。未成年人

  的網絡社會屬性在初中開始形成,高中得到鞏固,應基於這一特點進行差異化教育。針對小學生網民,應注重上網時長的管理,培養孩子對網際網路的正確認識,鼓勵孩子利用網絡汲取健康有益知識, 避免過度的網上休閒娛樂。針對初中生網民,應側重其網際網路應用技能的培養,重視文明上網、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教育。針對高中生網民,應鍛鍊其在網絡信息甄別、工具使用、創新創作等方面的能力,培養對社會的正確認知,並鼓勵其利用網際網路提高創造能力。

  (四)著力推動包括家長在內的全民網絡素養教育。雖然很多

  中小學都已設置了網絡教育課程,但目前對於網絡素養教育整體尚處於較為初級的階段。建議著力推進網絡素養和教育方式研究,明確新時代青少年群體的網絡素養內涵,將上網技能、安全防護、信息甄別等能力作為網絡素養教育的必修課。在此基礎上,將網絡素養教育拓展至全民,糾正家長、學校和社會對未成年人使用網際網路的錯誤認知,使家長具備管理和引導子女正確上網的能力,消除其對網際網路不良影響的焦慮心理。

  (五)提升未成年人網上自護能力並完善保護機制。進一步推動未成年人網絡權益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推動公安部門、網信部門、司法機關嚴厲打擊傳播暴力色情有害信息、在網絡空間對未成年人實施傷害的違法犯罪行為。網際網路企業進一步落實主體責任,研究並推廣全網統一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機制,構建標準明確的未成年人「內容池」機制,設置顯著的未成年人不良內容舉報投訴通道。在社會層面,定期對未成年人網上自護意識和能力進行調查,通過案例教學等方式進行有針對性地教育,並在校外打造具有公信力的專業諮詢服務平臺(如共青團 12355 青少年服務臺)。

  附錄

  一、調查方法

  1.1調查總體。中國 18 歲以下小學、初中、高中、職高、中專、技校在校學生。

  樣本規模。調查總體未成年人樣本 34,661 個,樣本覆蓋中國

  大陸 31 個省(區、市)。

  1.2抽樣方式。採用分層二階段抽樣方式,第一階段按照行政劃分將全國分成 31 層,第二階段為省下各地市的抽樣。

  第二階段中,在每個地級市選擇 7 所學校(高中、初中、小學各兩所,各學歷段包含農村和城鎮地區各一所;職高、中專、技校等職業學校一所),抽中學校每個年級隨機抽取一個班做全員調查。

  1.3調查方式。通過紙質問卷進行調查。

  二、報告術語界定

  ◇網民。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對網民的定義為: 半年內使用過網際網路的 6 周歲及以上中國公民。

  ◇未成年網民。指 6 歲至 18 歲的小學、初中、高中、職高、中專、技校在校學生中的網民。

  ◇未成年非網民。指 6 歲至 18 歲的小學、初中、高中、職高、中專、技校在校學生中的非網民。

  ◇中等職業教育。包括職高、中專、技校。

  ◇網絡暴力。指在網絡上發表具有傷害性、侮辱性和煽動性的言論、圖片、視頻的行為。

  ◇網絡不良信息。指在網際網路上傳播的炫富、淫穢色情、血腥暴力、消極頹廢思想等信息。

  ◇調查範圍。除非明確指出,本報告中的數據均不包括香港、

  澳門和臺灣地區在內。

  ◇調查數據截止日期。本次問卷調查統計數據截止日期為 2019

  年 12 月 31 日。

  版權聲明

  本報告由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製作,報告中所有的文字、圖片、表格均受到中國智慧財產權法律法規的保護。

  免責聲明

  本報告中的調研數據均採用樣本調研方法獲得,其數據結果受到樣本的影響,部分數據未必能夠完全反映真實情況。因此,本報告只提供給個人或單位作為參考資料,研究方不承擔因使用本報告而產生的法律責任。

  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

  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

  2020 年 5 月

相關焦點

  • 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狀況研究技術報告
    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狀況研究技術報告  本項研究於2006年10月26日至12月19日在全國進行實地調查,調查對象是12歲——18歲的未成年人。本項研究中關於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涉及到的哪些方面的確定主要採用了座談會的研究方式,2006年8月30日下午2:00-5:00在中國青少年社會服務中心,調查研究小組邀請了11名10-18歲的上網未成年人進行座談(訪談提綱見附錄1);2006年9月2日下午2:00-5:00邀請了四名家長進行訪談,其中兩名家長上網,兩名不上網(訪談提綱見附錄2)。
  • 《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和閱讀實踐報告(2017-2018)》發布
    《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和閱讀實踐報告(2017-2018)》發布 微信是未成年人獲取新聞的第一渠道 2018年09月11日 09:5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時曉莉 字號
  • 作為網際網路時代的「原住民」,未成年人仍面臨不良信息侵擾、網絡...
    作為網際網路時代的「原住民」,未成年人仍面臨不良信息侵擾、網絡暴力傷害等諸多風險。5月13日,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和CNNIC(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聯合發布的《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46%的未成年網民曾遭遇各類不良信息,炫富類信息佔比最高,淫穢色情、血腥暴力、消極思想的佔比緊隨其後;未成年網民在網上遭到諷刺或謾罵的比例為42.3%;自己或親友在網上遭到惡意騷擾的比例為
  • 報告:聽音樂和玩遊戲是未成年人最主要的網上娛樂活動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13日訊13日,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聯合發布《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 2013年第七次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狀況調查報告
    2013年第七次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狀況調查報告由騰訊兒童頻道首發。註:如欲看完整版,請點擊http://kid.qq.com/zt2014/2013diaocha/index.htm瀏覽。第一部分 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基本情況一、網際網路普及程度1.城市與農村未成年人網際網路觸網率 均超過80%。調查顯示,未成年人使用網際網路的比例為90.1%,其中城市未成年人使用網際網路的比例達到92.9%,農村未成年人使用網際網路的比例達到80.2%。
  • 《中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法律政策研究報告》發布
    日前,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發布《中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法律政策研究報告》(簡稱《報告》),建議限制14歲以下未成年開直播、發視頻,僅允許其在父母同意或陪伴的情況下使用。 曬孕照脫衣 未成年人直播亂象頻出 近幾年來,網絡直播、短視頻越來越博得未成年人的青睞。
  • 中國未成年人網民竟有1.75億
    從CNNIC發布《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未成年人網民的規模為1.75億,除了利用網絡學習之外,其中有一部分未成年人還喜歡玩網路遊戲。  報告顯示,我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93.1%,這些未成年人經常利用碎片化時間打開他們的數碼設備接入網際網路。
  • 正確看待未成年人網絡使用的新特點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魏欽恭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 馮仕政近日,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聯合發布《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較全面地反映了當前未成年人網絡使用的新特點
  • 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和閱讀實踐報告發布
    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和閱讀實踐報告發布 發表時間:2018-09-14   來源:中國文化報   9月10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中國少年兒童發展服務中心、中國青少年宮協會在北京共同發布了《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和閱讀實踐報告
  • 中國發布丨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93.7% 如何保護這些未成年人,看...
    中國網7月18日訊(記者 李高思)7月18日,「清朗網絡空間 伴你健康成長」2019未成年人網絡安全研討會在京召開。網際網路時代,未成年人是網絡「原住民」,相關數據顯示,未成年人的網際網路普及率達93.7%。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是全世界共同關注的話題,中國政府和社會各界為未成年網絡保護做出了哪些努力和探索?其他國家如何推動相關工作?
  • 《中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法律政策研究報告》發布 建議限制14歲以下...
    原標題: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發布《中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法律政策研究報告》  建議限制14歲以下未成年當網絡主播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發布《中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法律政策研究報告》,限制14歲以下未成年當網絡主播。
  • 微信月活用戶超過 12 億;我國 93.1% 未成年人使用網際網路;百度宣布...
    5月13日,騰訊發布2020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2020年Q1騰訊營收1080.65億,同比增長26%;淨利潤(Non-IFRS)270.79億,同比增長29%,高於市場預期。(雷鋒網)國內新聞規模1.75億!2019年我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93.1%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13日聯合發布的《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為1.75億,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93.1%,我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已相當普及。
  • ...年度報告(2019年)》司法部相關部門負責同志介紹全國仲裁工作情況
    1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商事仲裁司法審查年度報告(2019年)》(以下簡稱「報告」),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長王淑梅,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務管理局一級巡視員姜晶,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長沈紅雨,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審判員馬東旭出席發布會並介紹有關情況,最高人民法院新聞發言人李廣宇主持發布會。
  • 司法大數據報告:未成年人犯罪初中生居多
    從最高人民法院獲悉:中國司法大數據研究院今日發布關於未成年人犯罪、環境汙染責任糾紛、涉黑犯罪、網際網路熱點專報等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報告顯示,2016年全國法院新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數量比2015年略有下降。未成年人犯罪罪名多集中在盜竊罪、故意傷害罪和搶劫罪,62.63%的案件被告人為初中生。
  • 抽樣調查顯示近半數未成年人經常收看短視頻
    像小高這樣的未成年人,去年總計有1.75億人使用網際網路。近日,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聯合發布的《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未成年人在網際網路上經常收看短視頻的比例達到46.2%。
  • 極光大數據:2019年Q1移動網際網路行業數據研究報告
    極光大數據(NASDAQ:JG)發布《2019年Q1移動網際網路行業數據研究報告》,從整體app市場概覽、飆升榜、網民注意力轉移方向、細分榜、滲透率總榜、流量價值總榜等角度全面呈現2019年第一季度移動網際網路的方方面面。
  • 未成年人的網際網路普及率已達99.2%,「數字原住民」如何更安全...
    網際網路作為一張無邊無際的「網」,內容豐富且龐雜,如何讓青少年正確使用,而不沉溺其中,使得網際網路從誕生之初就一直被爭議。今年的情況更加特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大青少年對網際網路的接觸和使用更密集,不僅長時間在家接受在線教育,也有更多時間進行網際網路休閒與娛樂。青少年利用網絡在尋求什麼?家長該如何正確引導?
  • 調查顯示近半數未成年人常看短視頻 專家:家長鬚監管
    像小高這樣的未成年人,去年總計有1.75億人使用網際網路。近日,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聯合發布的《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未成年人在網際網路上經常收看短視頻的比例達到46.2%。
  • 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2019年消費投訴情況分析報告
    圖1 2017年、2018年、2019年全年投訴量情況2019年深圳市各季度投訴量均超過40000宗,其中第三季度的投訴量最高,達到70055宗,佔2019年全年的31.77%。圖2 2018年、2019年各個季度投訴量對比情況二、各行業總體情況2019年,網際網路及通信行業服務、通訊電腦數碼、教育培訓行業投訴量排名位居前三,分別為123950
  • 2019年全國姓名報告出爐,這十個姓名使用最多
    人民網北京1月20日電 據公安部新聞中心官方微博消息,公安部1月20日發布《二〇一九年全國姓名報告》。《報告》顯示,全國戶籍人口中,使用頻率最高的10個姓名依次為:「張偉」「王偉」「李娜」「王芳」「李偉」「王靜」「李靜」「張敏」「劉偉」「張靜」。這些姓名男女皆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