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高校錄取通知書陸續發出,準大學生們和家長們又開始想起當初填報志願時專業和大學的選擇。
現狀來看,絕大多數人選專業的第一要義,無非是四年後能有一個好職業。其次才會考慮到個人興趣、家庭資源、城市區域等要素。
「人生的道路很漫長,但關鍵處就那麼幾步。」選擇就是猶豫的節點。
西安作為全國高校數量排名第三的城市,高校學生高達百萬,大學生們對專業的選擇、畢業生就業的行業,關乎西安社會的活力與未來,也關乎西安經濟發展後勁。
每年這個季節,「過來人」都會給出自己的建議。基本上是自己學了啥,就告訴別人「千萬不要學」 「入坑即火坑」。網上更是戲言無數,看完這些,覺得也沒啥專業可以學的了。
別人的人生經驗,值不值得參考,本身就是一個大問題和老問題。
不可否認的是,家長都會告訴孩子,什麼專業好就業,掙錢多。
孩子們的興趣,在很多人看來是不值一提的玩笑。
多數人還是會結合著父母和老師的建議,選擇一個看起來「有前景」的專業。
最理想的專業就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在今天的就業環境下是越來越難了。這對孩子們來說是一種隱形傷害,過早就否認了他們的熱情和期望和他們對於人生初次——也是最重要的選擇。
58同城《2020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報告》顯示,與1990-1994後相比,1995後更傾向於工作穩定的人事、行政、後勤崗位。
從行業的選擇上看,計算機、網際網路、通信行業備受畢業生歡迎。其次是財務、審計、統計和教育培訓行業。
從期望就業城市來看,一線、新一線城市及部分省會城市成為畢業生首要選擇。上海成為大家心目中最期望就業城市,西安在大家心目中排名第7。
期待來西安,也盼望著西安能夠給提供理想的就業崗位,合理的薪資收入。
受疫情影響,今年57%的應屆畢業生傾向選擇穩定的工作。
新冠疫情讓本就競爭激烈、經濟轉型時期的就業更加揪心。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更加艱難。很多私企艱難,員工的工資對半砍,公司沒倒閉,員工沒失業就是好事了。
2020年4月17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把抓好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民生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可見2020確實不易。
身邊山東的朋友開玩笑說,「在山東家長看來,只有兩種工作,一種是體制內,一種是沒工作」。山東家長眼裡的不孝有三,不考公務員、不考研、不生孩子。考公務員排在了第一位。
中國公務員的收入穩定,是國人的共識。而且長久以來,由於公務員薪酬採取低工資、多補貼、泛福利的模式,在多數人的心目中,是最理想的工作。事業編,多數也是參照公務員的待遇。普通人對國企的肯定,也來自於對壟斷行業收入的傾慕。
對於選擇專業和選擇就業來說,最迷茫的可能就是「蟻族」了。北京外貿大學教授廉思發現,貧困會「代際傳遞」,而出「名校」的出身,對於命運的改變也沒有那麼明顯了。
對很多人來說,幹什麼工作,決定了自己以後是站著掙錢還是趴著掙錢。
上世紀末實施的高校擴招的後果之一,造就了大量的大學畢業即失業人員,及「大學畢業生低收入群體」。大學畢業生工資長久以來並沒有太顯著的變化。
收入,是影響就業意願的最大因素。是白領該羨慕農民工的收入,還是農民工羨慕坐在辦公室的白領?
90後出生的那段時間,「去打工」是很多人的第一選擇,這是中國的第一批農民工,也是中國「製造工廠」時代的主力軍。他們是城市鑄造廠、紡織廠、裝配流水線、建築工地的支柱,是大型工業中的「螺絲釘」,撐起了多數省份製造業的半壁江山。
世事易變。
前段時間中國新聞周刊刊發的《年輕人都去送外賣了,中國的製造業怎麼辦?》讓很多人才恍然發現,比起去製造業打工,沒著落的待業青年,更多的會選擇送快遞、外賣等物流行業,
農民工大量流向服務業,應該怪製造業工資太低,而網際網路電商這種新經濟模式正在風口浪尖,這些行業也成就著越來越多人月薪過萬的夢想。
今年疫情突如其來,進一步加速了勞動力的流動。從2020年1月下旬至7月底,外賣平臺美團和餓了麼累計新增超200萬外賣騎手,其中有3成來自製造業的工人。
網際網路生態的擴張,把中國的快遞業和外賣業送上了發展的高速路。而網際網路這條高速列車通往哪裡,外賣行業能否成為問就業的行業,大家對此都還處於觀望階段。
美團和餓了麼數據顯示,2019年,在美團外賣的400萬名騎手中,20~40歲年齡段騎手佔比高達83.7%。在餓了麼的300萬名騎手中,平均年齡31歲,90後佔比約為47%。
行業一直在隨著經濟的發展而變化。除了醫生、教師這類職業,很難說什麼職業是永恆的。入學時的「黃金專業」 四年後未必是「金飯碗」。
比如新聞業。
今年教育政策的大變革,意味著只有半數學生能夠進入到高中,更少的人才能接受到大學高等教育。這同時也代表,更多的人,要去社會實操技能更強的專業技術型院校。
但不管到哪個時代,選了什麼專業、最後從事了什麼專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句話依舊有道理。
選擇會計專業,社會需求量巨大,容易找到螺絲釘般養活自己的工作。即使是冷門專業,做到頂尖的人,也能擁有廣闊的舞臺。
不管選擇了什麼專業,從事了哪一個行業。很難有人拍著胸脯說自己做的是絕對正確的選擇。
好的選擇,是自己做出了選擇,無論社會變化,結果好壞,都欣然接受。
西京雜記 撰稿:方秉蕳
圖片來源於網絡
編輯:撞撞 Cindy
責編:解碼
特別聲明:西京雜記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如需轉載、合作請後臺留言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