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都說父母是孩子的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孩子大部分時間也都是和家長進行生活,孩子也會對家長進行模仿。所以通常有人都會說你家孩子和你長得真像,其實就是這個原理,孩子在家長時間很長,一看就像是家長年輕的時候。
一般什麼地方最能影響孩子呢?其實就是家長平時的語言還有生活習慣,生活中這些點點滴滴的事情都能影響孩子成為一個什麼人。尤其是語言,聰明的家長總是調動孩子的積極性,這樣孩子不用家長說,也能做的很好。甚至有的家長對待孩子就是責罵或者老是批評孩子,將來孩子也能成為家長的性格。
尤其是孩子到了青春期比較敏感,很多家長說的話孩子都能記在心上。當家長說一些無心的話傷害到了孩子,孩子也會敏感感覺到不舒服。經常孩子出現自卑的情緒,這些都是家長對孩子不信任、貶低孩子。
孩子到了年紀,就會在意別人的看法,雖然家長說些難聽的話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孩子還是把這些話都聽了進去,造成孩子自卑、不自信。這樣不管做什麼都會束手束腳。
有的家長還總是命令孩子做些事情,家長認為孩子年紀小,需要服從家長的安排。孩子年紀小還能習慣性的服從家長的指示。隨著年紀的增長,孩子步入青春期。有了自己的想法就會對父母進行反抗。當家長還是不懂的變通,還是對孩子進行指手畫腳的。
孩子和家長之間就會爆發衝突,親子之間的關係也會變得僵硬。其實家長只要換一個角度,或者是另外一個口氣會是另外的結果。
有的家長還會對孩子的錯誤依依不饒,總是翻舊帳。家長和孩子之間交流,孩子想做其他的事情的時候,有的家長就會對孩子進行打擊,說一些上次你怎麼樣的。孩子一直活在過去失敗當中,總是對孩子進行批評。
這樣孩子要麼是被家長說慣了了,認命了,這樣孩子一點朝氣也沒有。要麼就是對家長進行反抗,孩子想要嘗試,改變錯誤。不管是哪一種孩子和家長之間的關係都會變得比較焦急。
第一句句話:我愛你。
很多家長對於孩子關愛與疼愛不懂得表達,還老是對孩子嚴厲。這樣讓孩子誤以為家長不喜歡孩子,這樣孩子內心也會出現疙瘩。平時家長也可以多對孩子說些關係的話,比如孩子家長愛你這類話,這樣孩子內心也會有喜悅的感情。
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感情也會變得很好,這樣有利於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只要溝通好了,孩子就會信任家長,這樣不管是什麼教育只要有利於孩子,孩子都能會接受。
第二句話:你是最棒的。
家長平時也不要忘記讚揚孩子,孩子做事情就算失敗,家長也會可以對孩子說幾句,你可以的,你是最棒的。這樣孩子受到鼓勵,孩子內心也會鼓起勇氣。內心也會不拋棄、不放棄,這樣對於孩子的成長有利。
尤其是現在很多孩子內心比較脆弱,稍微遇到一點打擊就無法站起來,出現一些自暴自棄的行為。但是家長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孩子也會變得自信起來,就算跌倒,有家長的支持也會勇敢的站起來。
第三句話:對不起。
家長平時教育孩子方面做錯了,家長也可以勇於承認。對孩子說一些對不起,這樣孩子可以鼓勵孩子繼續做孩子認為對的事情。重要的是也可以告訴孩子,每個人的責任。做錯了就要勇於承認錯誤,只要通過有效的方法進行改正就是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人。
不然孩子就算知道自己做錯了,也不承認。這樣孩子遇到責任就會不負責,甚至出現逃避責任的事情。所以家長從小要教會孩子承擔責任,錯就是錯了,要勇於接受。
總結:教育孩子方面很多家長都是和孩子交流溝通,多和孩子談心解決。但是孩子漸漸長大,和家長談心也會變少。家長平時可以做些榜樣,親身力行的對孩子說些真誠的話,這樣孩子也能信任家長,平時對孩子多說些鼓勵、關愛的話,孩子內心比較也會感受到充實,這樣 不管做什麼都會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