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宅家, 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和時間做朋友?聽聽心理老師怎麼說

2021-01-21 網易

  

  ▲主講老師:繳月 石家莊市家庭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 石家莊市第二十一中學心理教師 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

  疫情再度來襲,市民封閉在家,在這段特殊的日子裡,孩子的身心成長有哪些需求?如何引導孩子制定居家學習、生活計劃,以便讓孩子的居家生活有規律、有節奏、有意義?今天,請廣大家長朋友聽聽心理老師的建議,共同珍惜這段寶貴的親子時光吧。

  繳月,石家莊市家庭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石家莊市第二十一中學心理教師 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近日,繳月以《當疫情再度來臨,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和時間做朋友?》為題,為家長朋友進行了指導。

  《當疫情再度來臨,家長如何引導孩子和時間做朋友?》共分為三部分:疫情宅家,請珍惜這段親子共度的寶貴時光;這段時間,孩子的身心成長有哪些需求?如何引導孩子制定居家學習、生活計劃?

  第一部分——《疫情宅家,請珍惜這段親子共度的寶貴時光》

  1、疫情宅家,這段親子共度、可以自主安排的時光很難得、也很寶貴。突發的疫情讓我們的工作、生活停擺,每天大量的信息不斷湧入,身處其中的每一個人都難免會感受到焦慮、緊張、不安,這是我們面對突發疫情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

  作為家長,我們第一步要做的 " 穩定 "," 風暴中有一個人安穩,就可以給船上所有人帶來安定和希望。" 疫情反彈,和去年的恐慌情緒不同,我們國家已經具有了充分的疫情處置經驗,相信政府,遵守規則,相信我們很快就能轉危為安。當家長能夠保持情緒的安穩,才可能讓孩子穩定情緒,應對問題。

  疫情帶來的另一方面——讓我們有了大量的親子相處時光,我們可以再次感受久違的親人間的愛與陪伴,我們有機會和時間跟孩子談談心,說說話,了解孩子的心聲,明白青春期的他們內心波動與渴望。

  這段時光可以讓孩子們根據自身特點,制定適合自己的個性化 " 成長 " 方案,讓成長更具動能,讓學習更有效率。

  這段時光更是對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和鍛鍊,幫助孩子養成珍惜時間、規劃時間、管理時間的好習慣!

  我們家長要做好孩子管理時間的榜樣。21 中學的優秀家長初二一班馮雨楊的媽媽在班級家長群中分享自己和孩子宅家的生活:" 不是說我們回家了就要休息了,或者是什麼都不做了呢,生活還是要繼續。

  家長要起到一個什麼樣的帶頭作用呢?每天比如說早起,孩子早起的話,那我們在家休息的話也不能睡懶覺,也要陪著孩子一起。做好每天的計劃,該幹什麼幹什麼。我和她爸爸現在都需要居家辦公,她起來學習的話呢,我們也要起來去工作,這就是一種共同陪伴吧,給孩子起到一個好的帶頭作用。這個家庭整體的精神面貌和學習的氛圍非常重要。"

  上面我們提到了疫情宅家,這段親子共度、可以自主安排的時光很難得、也很寶貴;這部分我主要給大家講述疫情期間初中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的成長的需求;

  第二部分——《疫情再度來臨,孩子的身心成長有哪些需求?》

  由於本次疫情的特殊性,為降低感染風險,需要孩子們居家生活,不能外出,不能與朋友相伴。疫情期間初中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的成長的需求,家長要能夠換位思考,提前了解,做好規劃。

  比如:

  (1)身體方面:初中的孩子身體骨骼肌肉快速生長發育,每天都有身體生長、能量釋放的需要;

  (2)心理方面: 獨立自主的需要:初中生進入青春期,都開始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要主動和孩子溝通疫情宅家階段,他(她)的階段目標是什麼?這段難得的獨處時光想要如何利用?

  目前無論居家學生還是封閉管理學生都將會有很長一段時間要獨自學習和居家,可以把這段時間比作一個 " 時間花園 ",家長可以告訴孩子, 你的時間花園繁茂還是荒蕪,要看你的耕耘程度,前提你要清楚想修建一座怎樣的花園呢?可以讓孩子在紙上畫出自己花園的樣子:有健康的體魄、快樂的心情、高效的學習、特別科目成績的提升等。明確的目標可以讓孩子在後面計劃的制定和執行中方向明確、重點突出、執行力強!

  有些家長會給孩子準備一個目標牌,把近期的階段目標寫在上面,時刻提醒自己。還可讓孩子靜心反思在上一個居家學習中的一些經驗和不足,有哪些好的做法,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爸爸媽媽可以如何幫助與支持?

  ?

  情感支持的需要:初中生相比較親子、師生關係,從同伴關係中獲得的理解和陪伴更多,雖然不能見面,但依然渴望與同伴聯繫,想要聽到好朋友的訊息,得到同齡人的理解、陪伴,和好朋友交流感情。

  ?

  心理疏導的需要:疫情襲來可能會給孩子帶來恐慌、擔心的情緒,渴望得到父母關愛與肯定,以及及時疏導和關心。

  (3)學業方面的需要:

  生活作息打亂,可能會出現各種不適應的現象,有的沉迷手機遊戲,晝夜顛倒;有的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低;而中學生畢竟還有中考所帶來的升學壓力。

  " 石家莊市第八醫院青少年心理衛生首席醫師 張煒主任分析道:在學校的學習有各種規章制度、規律的作息時間、老師的督促、同學的比較 …… 這些對於學生來講好像一個坐標圖,他能夠很清晰地知道自己存在於哪裡,並且,在學校裡,有非常清晰可見的參考對象——我同桌在學習!我不能玩了!我必須學得比他認真!從這個角度來講,學校是一個學習氛圍很好的環境。

  在家裡面,學習比在學校要艱難得多。因為,一個在家裡獨自學習的學生沒有參照系,容易失去緊張感 , 體會不到夥伴們一起前進的樂趣和興奮感。長時間放鬆後,又發現自己落後了那麼多的現實感,又會讓孩子很難接受。"

  這就需要在居家生活一開始就引導孩子做好計劃、並且認真執行,重新找回生活、學習的秩序。

  上面我們提到了當疫情再度來臨,初中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的成長的需求;這部分我主要給大家講述如何針對孩子們身心成長的需要,引導孩子制定居家學習、生活計劃,高效利用時間。

  第三部分——《如何引導孩子制定居家學習、生活計劃》

  好的計劃就像一張航海圖上的坐標,沿著清單規劃的線路,一個個坐標得以抵達,你會更有效率。

  針對孩子們身心成長的需要,特別為家長們推薦這樣一份行動計劃表,一份好的計劃,可以讓孩子的居家生活有規律、有節奏、有意義。供大家參考:家長從以下幾點與孩子一起探討:

  (1) 身體健康計劃

  ? 科學防疫時間:目前疫情防控形勢嚴峻,阻斷疫情傳播是壓倒一切的首要任務,家長可以運用這個契機,培養孩子的公民意識,服從社區防疫管理。積極配合班主任嚴格執行打卡報體溫,按時檢測並上報給班主任健康信息。

  ? 良好作息時間:

  保證睡眠充足,早睡早起,經過一個學期,學生們作息的生物鐘都已經形成,良好的生物鐘形成不易,應該繼續保持。建議居家作息應與在學校的時間大致同步;

  (切不可晚上手機玩兒到很晚,第二天無精打採,打亂作息規律。)

  ? 強身健體時間

  宅家期間,適度的室內活動會使大腦產生神經遞質的功能變化,讓人減輕壓力和負面情緒,增加身體和心理的防疫力。另一方面,中考體育需要孩子們保持良好的體能,每天保證適度的鍛鍊,即能休閒減壓又可強身健體。

  (2) 心理健康計劃

  居家生活、學習孩子們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視,家長要引導孩子準備設置放鬆心靈的活動。比如:

  ? 靜心讀書時間

  在視頻時代,讀書成了少數人安靜又持久的旅程,但我相信閱讀書本時,你又能聽到自己心中海濤翻騰和煙花綻放的聲音。

  ? 家務勞動時間

  家務勞動好處多多,既能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又能鍛鍊多方面能力。比如:生活能力、組織規劃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創造力。還能形成好的品格:熱愛生活、心靈手巧、細心認真、勤儉節約。家長和孩子一起家務勞動還能增進親子關係、好的環境使人心情愉悅。讓孩子們養成家務勞動、健康的生活習慣,讓居家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 興趣特長時間

  根據孩子的興趣特長選擇:音樂、書法、繪畫、茶道、下棋、做飯、與同學視頻電話等等,陶冶情操、滋養心靈;

  ? 親子互動時間

  多開展居家親子活動,關注孩子快樂成長。比如:親子共度時間、親子新聞時間、親子娛樂時間、親子運動時間、親子聊天時間。

  根據進入初中以來孩子在成長中遇到一系列的困惑為主題,與孩子開展一次久違的親子聊天,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接納他在疫情期間可能有的煩躁情緒,聆聽孩子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現實困難,理解孩子青春期內心真實的需要和渴望。在親子溝通中,家長儘量不要被孩子的情緒帶走甚至激惹,能夠讀懂孩子的感受和期待是一條通往他心靈的高速公路。

  (3 )高效學習計劃

  ? 要有正確的學習目標。每個學生的學習計劃,都是為了達到他的學習目標服務的。發自內心制定的學習目標是推動學生主動積極學習和克服困難的內在動力。

  ? 根據各學科老師的要求並梳理自身學習情況 , 找出最需要提高科目和最重要的學習任務,合理分配複習、預習、背誦、做題時間 , 有針對性地制定學習計劃。

  ? 保證每天的有效學習時間 , 學習時間可選擇在 : 上午 8:30-11:30, 下午 14:30-17:30; 晚上 19:30-21:30,劃定每節課的具體時間,可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不可以睡懶覺 , 也儘量不要學習到太晚。只要每天按照計劃來 , 堅持時間管理 , 你的成績不會沒有進步的 !

  ? 所學科目的時間分配,要考慮內容近似的學科儘可能不要連續學,以免互相干擾影響學習效果。

  計劃在制定和實行中應該注意的事:

  (1) 在制定計劃時應注意

  計劃可分為階段計劃,一段時期開始時制定。當日計劃,每天開始學習前 10 分鐘開始列(也可以上午、下午分別列),這樣更具針對性。不要使用會隨手丟掉的小紙片,可以選擇一本效率手冊、筆記本,或者可以擺放在課桌前的銘牌、白板等,更加一目了然。每個學習時間段不要過長,40 分鐘左右為宜,可使用沙漏或計時器,勞逸結合。

  (2) 在執行完一件事情後,就打 √。

  把鋪面而來的任務一個個消滅,做完就打鉤,看著它們由多變少,統統消失,孩子會獲得確定的完成感。打鉤這種特定的行為還會刺激大腦釋放多巴胺,不斷激勵自己完成。

  (3)在引導孩子制定、執行計劃的過程中家長要善於鼓勵,可在習慣養成的前期,每天晚上進行一個小型的 " 表彰會 ",對孩子進行語言鼓勵和簡單的物質獎勵,激發孩子不斷進步的動力。

  風雨見初心,危難顯擔當。疫情面前,讓我們堅持必勝信心,要相信:有黨的領導,有無數堅守崗位的無名英雄,我們一定會戰勝疫情,迎來春天!

  面對現實,積極配合,不急躁,不抱怨,合理安排生活困難很快就會過去,我們也不會荒度時光 !

  在此向全體醫務工作者和各行各業奮戰在戰疫一線的工作人員致敬。

  一座城,一條心,老師們加油!同學們加油!石家莊加油!

  來源:燕趙晚報ZAKER石家莊

  記者:安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心理資訊】疫情宅家,如何做好情緒調適?
    宅家期間,我們該如何做好情緒調適,關注自己的情緒呢?心理老師以問答的形式和大家分享。過度關注疫情,每天都在看實時情況,心情很壓抑,怎麼辦?面對疫情,我們關注實時信來了解最新進展,從而做出應對。在關注疫情的同時開始關注內心,說明你有很強的自我覺察能力。在疫情中,有很多人和你有一樣的反應。
  • 家長應如何陪伴孩子「宅家學」?
    您知道嗎,疫情期間孩子宅家,高質量陪伴是最好課程。餐桌也是課堂,這次疫情需要每位家長重新審視,自己與孩子相處的能力、家庭建設的能力等等。那麼,家長要如何陪伴孩子度過這段「宅家學」上網課的日子呢?在這種緊張、焦慮的氛圍中,孩子的學習興趣和能量之門很難打開。有這樣習慣的家長,不妨改變一下方式,孩子宅家學習的時候,家長在一旁拿本書讀讀,或者輕手輕腳地做自己的事,別輕易去打擾孩子。
  • 疫情宅家期間,幼兒園三類人員需開展心理危機幹預
    第二,園長組織了面向老師、家長的正面管教工作坊,引導教師和家長一起和善而堅定地面對幼兒存在的問題。第三,心理專家攜手帶班教師共同對行為偏差幼兒進行幹預。在兩個多月的時間裡,家園關係有了一定改善,比較成功地幹預了部分幼兒的偏差行為,安撫了教師的焦慮情緒,積累了相關的訪談資料(包括音頻、視頻) 、觀察記錄和個案分析等,為新學期教師的教研活動積累一定的經驗。
  • 宅學一個月,孩子反常變「差生」?現初高三學生需要更多心理關愛
    突發的肺炎疫情打亂了孩子們的學習節奏,改變了他們的生活環境,他們習慣的校園群體學習環境變成了宅居的獨自學習環境,難免會感到心理不適應,引發焦慮、內疚、恐懼、抑鬱、習得無助等負面情緒反應,或者引發合理化、壓抑、倒退、補償、抵消等心理防禦機制。而長時間宅在家中又極易引發「孤島效應」,加劇負面情緒反應。
  • 肺炎疫情不停,繼續宅家,家長需警惕兒童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
    繼續宅在家裡,減少一切不必要的外出,仍然是我們每一個普通人能為國家做的基本貢獻。在這一次波及全國的疫情中,很多人都經歷了心理上的衝擊。從「警覺期″的恐慌、焦慮、疑病,到進入「抵抗期」,調動身體各種防禦手段使機體適應改變了的環境。
  • 家長必讀!宅家、上網課,孩子如何保護視力
    這些近視防控知識老師家長一定要掌握 | 特別關注》、微博@人民日報 等在特殊的「抗疫」時期,很多家長開始擔心孩子的視力問題:天天宅家,無法出門參加戶外活動,娃們一直和電視、電腦、平板等電子產品密切接觸。過段時間開學,學校還要開設網上教學,孩子的視力會不會受影響?特殊時期,有沒有保護視力、防控近視的妙招?
  • 孩子作業沒完成被罰站,老師拍照發到家長群!如何疏導孩子心理?
    老師已經這麼做了,這樣孩子的心情就好了嗎?讓孩子站在講臺上,拍照發到家長群,這裡不評論老師的做法是否合適,是否傷害孩子的自尊,是否會引起家長群體的不滿,只從孩子的心情出發,談一談孩子的心理建設問題。面對這種示眾全班的懲罰,敏感一點的孩子,會覺得很傷自尊;心大一點的,覺得無所謂。
  • 孩子上一年級了,家長比娃更焦慮?八大焦慮問題,聽聽老師怎麼說
    家長不必因此而焦慮,沒有一名老師會放棄自己班的孩子。相反,越是特殊的孩子,老師越是會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引導、輔導他。當然,在整個過程中離不開家長的配合和支持,只有家校合力,孩子才能意識到自己缺點帶來的嚴重性,才能有意識地進行自我克制。蔡老師的建議:用真誠的愛去關心、引導孩子,用一些名人小故事、生活小例子,傳達給孩子上課認真聽講的重要性,切忌正兒八經的說教,或者嚴厲的批評。
  • 宅家學起來 | 親子 「宅」在家裡,聽聽專家的解讀親子遊戲、親子...
    宅家學起來 | 親子 「宅」在家裡,聽聽專家的解讀親子遊戲、親子閱讀!點擊藍字關注蕭山婦聯疫情當前,減少外出是黨和國家的號召,卻也是陪伴愛人、陪伴孩子的良好時機。生活在當下,如何與家人相處,如何高質量陪伴孩子是生活中重要的課題。
  • 家長注意!疫情當前,孩子宅家,電子產品全面夾擊,如何保護視力?| 特別關注
    倪海龍主任特別提醒,現在很難做戶外活動,建議孩子們經常去陽臺、窗邊等有自然光的地方,儘量在自然光下書寫、閱讀、休息,並儘可能多眺望遠方。在疫情的防控上,房間要多通風,大家可以在通風時和自然光親密接觸一下。另外,讓孩子們多睡覺,保證睡眠,並多做一些室內的活動。
  • 疫情期間幼兒及家長心理疏導之初探
    ◎ 王文俊 韓 青2020年寒假這一特殊時期,大家一直「宅」在家中,心情難免會有些焦慮,面對疫情,除了要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心理上微妙的變化一樣要重視。長時間的宅在家裡,小朋友們也感受到了不一樣,外面有病毒、出門必須帶口罩、不能和其他小夥伴一起玩、不能上幼兒園……在這個漫長的假期裡,孩子可能會因為生活常規、外在環境的變化出現一些跟平時不一樣的行為表現,部分孩子可能出現作息不規律、害怕、焦慮、煩躁不安、精神倦怠、無人陪伴等現象。作為家長,也面臨著因要復工復產,導致幼兒無人看管的現象。那我們應該如何的幫助孩子及家長做好疫情期間的心理防護呢?
  • 開學在即,孩子、家長需做哪些準備?聽聽教育專家的建議
    重返校園在即學生和家長如何調整狀態老師如何做好教學過渡和銜接調整焦躁心態 隨著許多地區省份復學時間的宣布,家長和孩子的心態一定會有所波動,有的難免還會產生焦慮不安的情緒。這個時候,請大家放平心態,根據學校安排,按照老師要求循序漸進,在家進行網課學習進行過度,提前適應學習的過程中,又保證學業不落下,做好返校學習。在時間充足的情況下,查漏補缺,溫故知新。3.
  • 多數網友贊成叫停家長代批作業,聽聽孩子怎麼說
    也有約3%的網友不贊同,理由是老師教學壓力大,無法顧及每個學生。那麼老師對家長提出批改作業的理由是什麼呢?這張發布在網上的截圖上,老師解釋了自己的理由,認為只有批改了才有效果,批改了老師檢查的時候才能知道孩子哪裡還沒掌握。能感受到老師對孩子的一片苦心,但有家長認為,這種期望自己未必能做得到,做得好。
  • 多數網友贊成叫停家長代批作業 聽聽孩子怎麼說
    也有約3%的網友不贊同,理由是老師教學壓力大,無法顧及每個學生。那麼老師對家長提出批改作業的理由是什麼呢?這張發布在網上的截圖上,老師解釋了自己的理由,認為只有批改了才有效果,批改了老師檢查的時候才能知道孩子哪裡還沒掌握。能感受到老師對孩子的一片苦心,但有家長認為,這種期望自己未必能做得到,做得好。
  • 孩子亂塗鴉家長該把畫筆收起來?聽聽專家怎麼說
    聽聽專家怎麼說&nbsp&nbsp&nbsp&nbsp孩子亂塗鴉,家長該咋辦&nbsp&nbsp&nbsp&nbsp如何保護孩子天性,又不讓家成「大花貓」?
  • 面對疫情,家長應該如何引導孩子?
    千龍網北京2月2日訊 面對疫情,人們容易產生焦慮、恐慌等心理,疫情會產生哪些心理影響?中國心理學會心理諮詢師工作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林春表示,家長首先要做好個人防護,並指導和幫助孩子做好防護,在相對安全的家庭環境、難得充裕的共同時間內,利用危機事件對孩子做好啟發、引導和教育。
  • 復學在即,孩子很焦慮?家長要幫孩子做好心理調適
    由於疫情延遲開學,親子之間相處時間增多,有些孩子與父母也產生了不少爭執。父母生氣之餘,也開始擔心孩子的心理。不過,適當的焦慮其實具有積極的意義,可以充分調動身體各臟器的技能,適度提高大腦的反應速度和警覺性。除非孩子持續感到緊張不安,並且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家長們就要重視起來,及時向心理醫生諮詢,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心理疏導。如何幫助孩子緩解焦慮?
  • 小學篇 | 宅家如何上好網課,名師支招:這樣做更有效!
    傳統課堂中大家集思廣益、互相促進,面對面的交流和課堂空間優勢,是網課暫時不可替代的,而網上課堂的許多資源可以反覆利用,幫助同學理解知識點。 那麼小學生在家進行網課學習,如何揚長避短、計劃時間、有效學習?
  • 宅家太久少年識盡愁滋味?這位心理老師給孩子手寫了一封信
    一名高二的男生,曾因抑鬱症休學、服藥,當周圍的人覺得他應該正在好轉的時候,長時間宅家的日子裡,他內心仍充滿苦痛——「我很矛盾,我喜歡看著周圍的人開心,但我又不知道怎樣才能做到那樣……我整天在家吃吃喝喝,就是一個社畜,家人都不喜歡我,我總有一種失落感,不管發生什麼……」圖說:一封手寫信傳遞筆尖的力量
  • 陪伴五年級孩子在家38天從焦慮到平靜 宅家教育也充實
    我家孩子五年級,今年春節後的延遲開學,大約是她上學以來遇到的最不尋常的事兒了。雖然因為疫情的緣故,我們的孩子們被物理空間隔離開了,但畢竟是一個可能影響到長時間以來形成的學習規律和規矩的事件。相信很多家長和我有一樣的擔憂,如何陪伴孩子順利度過這個特別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