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學一個月,孩子反常變「差生」?現初高三學生需要更多心理關愛

2020-09-03 宋少衛

已近三月中旬,大地回春,草木泛綠,若不是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小學校裡定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春忙」景象,老師、學生上課下課,初三、高三複習備考。

然而,疫情讓全國各地中小學開啟網課模式,現已將近一個月之久,大部分省市尚未明確開學日期。長時間網絡上課、居家學習,這是學生、家長都未有過的經歷,暴露出種種問題,特別是一些初三、高三學生出現反常行為,讓家長既困惑又焦慮。


1

綜合最近一段時間我們收到的來自學校、家長的諮詢,學生的反常表現主要有以下三種:


1.煩躁易怒、情緒不穩定,家長溝通困難

初三學生小涵,原本是一個成績不錯、學習努力的孩子,在家比較聽話,很少與父母發生爭執。然而,宅學以來,她變化很大,經常為一點小事發脾氣。作息飲食越來越不規律,常常很晚才睡,白天沒精神,不想吃飯就不吃了,餓了就隨便吃幾口零食。有時,雖然坐在書桌前,但是學不進去,不由自主地發呆。在家和父母的話越來越少,父母說話稍有不順心,就怒氣衝衝地懟回去。她的表現讓父母感到十分奇怪,也很擔心。

2.自我否定,喪失信心,過度焦慮。

高三學生小楊最近意志消沉,學習懶散,缺乏動力。小楊原本處於班級中等偏上水平,努努力很有希望衝刺重點一本。但是學校安排網課以來,不太適應,總感覺跟不上老師的節奏,自己也不知道如何有效安排複習。他特別害怕老師在網課上出新題,因為常常看到同學們陸續報出答案,自己卻還沒有思路,就感到頭皮發麻頭腦發懵。有時,他甚至冒出極端的想法,認為自己被這個遙遙無期的長假毀了,沒什麼希望,隨便考個大學算了。


3.放縱自己,逃避現實,沉迷遊戲。

小軍也是高三學生,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家裡對他原本寄予厚望,但是沒想到宅學讓小軍大變。他除了上學校的網課以外,其他時間都在上網玩遊戲,老師布置的作業仿佛與他無關,自己也不安排複習,好像高考結束了似的。小軍以前從不沉迷遊戲,高考一天天逼近,竟變成「網癮少年」,家長無法理解,焦慮萬分。

2

家長、老師眼中的好學生,為何宅學一個月竟變「壞」?

其實,上述反常表現是由於孩子們沒能快速適應當前環境變化而引發的應激反應。突發的肺炎疫情打亂了孩子們的學習節奏,改變了他們的生活環境,他們習慣的校園群體學習環境變成了宅居的獨自學習環境,難免會感到心理不適應,引發焦慮、內疚、恐懼、抑鬱、習得無助等負面情緒反應,或者引發合理化、壓抑、倒退、補償、抵消等心理防禦機制。

而長時間宅在家中又極易引發「孤島效應」,加劇負面情緒反應。人天然具有社會交往需求,而因特定原因,被限定在某個具體空間或抽象的特定範圍之內時,社會交往受到限制,就會產生急劇的情感變化,這就是心理上的「孤島效應」。孤島效應強化了學生與老師、同學們的疏離感,會引發孤獨、被疏遠、失落、無助等感覺。

此外,對於初三、高三同學而言,壓力管理不善也是導致反常行為的一個重要原因。中、高考給初、高三同學的壓力無處不在,不少同學由於缺乏自我察覺能力、缺乏壓力管理知識,不能正確識別壓力、覺察情緒。有學生表面上看去毫無壓力、輕鬆自如,但內心早已焦慮不安,不知道如何正確緩解壓力,就通過玩遊戲、追劇等暫時性逃離的方式緩解痛苦與不安。


3

面對孩子的反常行為,家長該如何正確幹預?下面給出四點建議。

1. 引導孩子對當下客觀環境、主觀行為及情緒的變化有所認知。家長可以首先嘗試理性地和孩子談談,讓孩子認識到當下的「封閉隔離」只是暫時狀態,引導孩子反思自己最近的行為、情緒表現,告訴孩子這是正常的心理反應,讓孩子通過自我察覺來調整情緒。這裡可以採用「長焦透鏡」工具,也就是讓孩子去思考,如果過三年、五年再來看這一段特殊時期,他/她會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會怎麼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如果親子關係緊張,孩子不願意向家長敞開心門,也可以請孩子喜歡、認可的親友代勞。

如果正面交流實在困難,不妨試試暗示的方式。比如,一家人吃飯時,父母兩人像隨便聊天一樣,聊聊自己對疫情的感受,吐槽一下自己宅家的負面情緒,總之就是把要說與孩子聽的話間接地傳遞給他/她,引起他/她的反思與自我察覺。

2. 使用積極語言營造積極學習氛圍。何為積極語言?積極語言,是指能為自己,也能為他人帶來愉快體驗和愉快情緒的語言;是能讓人感到被理解、有希望、被安慰的語言;是引導自己或他人關注生活中的美好,發揮優勢和潛能的語言。積極語言並不是一味誇讚對方,而是能讓交流變得有趣、有效、可持續的語言。在平時親子溝通中,少用以「不」「別」開頭的話,如「不行,不努力、不聽話、別動、別看手機」等,這種話讓孩子感到被否認,不被信任;多說理解孩子、正向肯定的話,如「好,試試,能做,我理解、我尊重、我期待」等,這樣的話會讓孩子感到被肯定、被尊重、被激勵。有家長可能會問,如果孩子有不良行為,難道不說不管嗎?不是的,關鍵在於怎麼說。

看到孩子不正確的行為,家長常常會一通批評,或者稍微表揚一句然後是一通批評。據研究表明,無論是「始終批評」還是「先揚後批」的語言風格,聽話者的厭惡感受幾乎相等,而「積極引導」的語言風格比「始終表揚」更讓聽話者樂於接受,讓聽話者更能感到振奮,感到被信任。那麼,「積極引導」怎麼說?「積極引導」的話語結構是,先表揚,再指出不足,最後引導改變。下面舉例說明。

看到孩子學習磨磨蹭蹭,晃晃悠悠,每天很晚才睡,次日沒有精神。如何用積極語言引導?家長可以這樣說:媽媽(爸爸)看到你最近很用功,每天學到很晚才睡覺,精神可贊,給你點讚。不過,睡太晚也有很多弊端,你看你白天沒什麼精神,效率是不是會打折扣啊。媽媽(爸爸)建議咱們確定一個時間,準時睡覺,落下沒學完的部分,想辦法第二天、第三天給補上,先把作息時間調整過來,你看怎麼樣?

3. 引導孩子深入關注疫情發展情況將孩子的注意力從自我的小世界投向更為廣闊的大世界,從而幫助孩子走出自我封閉的狀態。新冠肺炎疫情必將成為中高考的重點切入話題,家長可以此為由,鼓勵孩子每天收集疫情相關信息,並固定一個時間和孩子一起討論分析。建議家長和孩子事先商量好信息收集、分析的角度,比如:

(1)關注疫情每日數據,探尋一次傳染病疫情的發展規律。

(2)關注社會各界力量的反應,政府、醫務人員、社區服務人員等。

(3)關注疫情期間湧現的抗疫英雄的故事,平凡人的感人事跡。

(4)關注疫情在全球的發展,以及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反應。

……

具體選擇哪些角度,如何收集、分析,要儘量讓孩子決定,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提高孩子的參與度。

4.為孩子選一些中高考壓力管理的課程或者文章,讓孩子對所面臨的壓力有更理性的認識,同時學習一些實用的解壓方法,能進行自我調解。



結語

肺炎疫情與宅家學習,對於初高三學生們來說,無疑是提出了新的心理挑戰。在這特殊的情況下,家長要義不容辭地做好孩子心理健康的第一守護者,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關心孩子的心理狀態,積極、科學地幫助孩子更好地適應當下的學習生活。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面對疫情和升學壓力 初高三學生宅家如何「雲備考」
    【來源:光明日報】近日,教育部印發通知明確提出,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優先初高三學生復學。日前,江蘇、內蒙古、江西等多省份相繼宣布開學日期,需要應對升學的考生看到了返校的希望。在停課不停學的日子裡,初高三學生是如何學習的,畢業生們的「雲備考」進度怎樣?
  • 他的眼裡沒有差生,把倒數第一的孩子送到北大
    席間,學生說,我想唱首歌給老師聽。在場的人,誰都感受到了這個學生的真摯情意,他是用心在唱,含著熱淚在唱。在場的家人也都流下了淚水。還有什麼比能夠挽救處於人生崩潰邊緣的學生,更感至幸福呢!在一個班上,學習不好的孩子最痛苦,老師同學瞧不起,家長不是打就是罵,心理往往很自卑壓抑。王金戰坦言自己就曾是個「差生」,也經歷過被人看不起、鄙視的過程,最清楚「差生」的心理。
  • 高三學生心理壓力的來源及疏導措施
    疏導高三學生的心理壓力,已經是一個十分關切的問題。因此,我選擇了這個主題進行調研,旨在通過中學生心理壓力問卷調查,來充分了解學習壓力帶來的種種影響,並探求疏導壓力、提高學習效果的有效措施和方法,塑造一個心理健康、樂觀豁達、富有愛心、懂得感恩的優秀畢業生。
  • 《高三》:一個罵學生「很賤」的班主任,為何值得我們尊敬?
    而另一個學生的母親說,「女兒只要想學,家裡就一直支持,哪怕最後把房子賣掉,也要支持。」作為過來人,他能看到兩個孩子未來的人生走向,但可惜的是,兩個孩子卻看不到。肆王錦春為學生操碎了心。不但每天要和打雞血似得給孩子們加油打氣,還要時刻注意每一名學生的心理狀態。
  • 高三理科瘋狂作息表 差生血拼高三作息表
    高三理科瘋狂作息表 差生血拼高三作息表很多人想知道高三理科差生在作息時間上應該如何安排,差生血拼高三應該如何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高三理科差生在作息時間上應該如何安排早上6點-8點:一日之計在於晨,對一般高三學生來說,疲勞已消除,頭腦最清醒,體力亦充沛,是學習的黃金時段。可安排對功課的全面複習。早上8點-9點:據試驗結果顯示,此時人的耐力處於最佳狀態,正是接受各種"考驗"的好時間。可安排難度大的攻堅內容。上午9點-11點:試驗表明這段時間短期記憶效果很好。
  • 高三一年備考,孩子的這些心理壓力和異常行為,家長要尤為重視
    對於進入高三的學生來說,個人的需要、動機、願望和理想,家長望子成龍的急切心情。社會對高學歷的需求,各種各樣的模擬考試等,使高三學生頭腦中總有一根緊繃的弦,學習不敢絲毫懈怠,他們在體驗著繁重課業負擔的同時,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
  • 做個差生真難——來自一個「差生」的心理獨白
    因為工作的原因,我經常接觸成績差的學生。接觸久了,我發現一個規律,他們很多人的真實心理,和他們表現出來的並不一致。 比方說,家長經常看到他們拿著手機放不下來,以為手機成癮了,網絡害了他們。可是他們自己卻說,自己看手機只是因為無聊而已,並沒有癮。
  • 差生不能參加中考?初三學生被強制分流!班主任就能這樣剝奪?
    分流表面意思就是減少一些學生流量。因為學校會有升學率在把控,所以為了提高升學率很多初高中會選擇在初高三第一學期結束後,篩選出一些成績不好的,或者是大概率考不上學校的學生進行分流,讓他們選擇一些職業類學校,對於學校來講減輕升學壓力,對於學生來將不會在浪費半年的時間。
  • 給高三學生家長的一封信
    因為唯有心理健康,學生學習才會良性發展,而高三學生普遍心理壓力大,也最容易在心理上出現問題,如不能及時發現並加以疏導,可能會造成無法挽回的結局,而且心理問題最難被發現,也就容易被我們忽視,等看到具體表現時實際已經非常嚴重了。心理問題的最初表現大致在以下幾個方面:沉默寡言、焦躁不安、失眠睏倦、嗜睡難醒、暴躁易怒、偏執過激等。
  • 高三一年,做好這6點,差生也能考個好學校
    剛開始的時候,孩子還聽,久而久之,孩子就煩了,特別是高考今年疫情,孩子部分時間在家,關心就更多了,不僅叨嘮,還過度的關心:「累不了、想吃什麼,你只要好好複習就好……。」其實,在我們生活中,像張姐這樣的家長有很多,特別是孩子上了高三,過度緊張,不自主把自己的狀態、情緒傳遞給了孩子,很多時候,這對孩子的備考不利,那麼高三一年,家長應該如何做呢?其實只要注意下面6點,差生也能逆襲上一本!
  • 小升初的失敗者能否在中考逆襲,一個差生的自救之路|百家故事
    經常見到在小升初失敗的學生家長放出豪言,4年後再定勝負。確實,很多孩子當初小升初擇校的時候僅一線之差與目標學校失之交臂,學生本身的水平和名校學生差別並不太大。然而,事情並非這麼簡單。作為一個學生,最重要的學習時間是在學校,上課的效率決定了孩子的學習效果。
  • 8.4分《高三》,還原現實,一部觸及中國高三學生的紀錄片
    回顧來時的路,中國的學生大多數都趟過獨木橋,高三不僅僅是年紀的定義,更是每個有過這段經歷的人的青春。《高三》是中國首部完整記錄高三生活的紀錄片,紀錄片以學生林佳燕的日記為主線,完整記錄了福建省武平縣一中2005屆高三(7)班的高三生活。
  • 「你要學會堅持」,高三衝刺,「差生」除了堅持別無所有
    高三,這個衝刺季節,優等生們滿懷鬥志,但是又有一些學生心事重重。高中時,我是老師眼中的「差生」,我想「差生」也有在最後衝刺一把的機會,那麼那個機會除了堅持,別無選擇。可能我們已經離他人太多,但是生命在于堅持、奮鬥。堅持不懈,才能在逆境中,看到一絲希望。
  • 當代學生心理問題,成為社會熱點話題,家庭教育改變的勢在必行
    根據大數據分析,獨生子女時代,心理疾病患者高達三分之一。我們培養一個成功的孩子,首先得是一個健康的孩子,健康的孩子一重要的標誌,就心理健康。但是現在我們培養的孩子,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有心理疾病,以至於現在在大學裡面,悲觀厭世的,甚至跳樓輕生的,可以說這個面是越來越大。
  • 高三學生恐慌焦慮壓力大,該如何有效緩解?
    2月6日起,伊犁州全面啟動「心在一起、我們在行動」心理疏導公益服務活動,對有需要的人開展一對一心理疏導,緩解在疫情防控期間出現的恐慌、焦慮、壓抑、緊張等不良情緒,引導群眾積極應對
  • 孩子的同桌是差生,家長要求老師調座位,老師的一番話讓人深思
    雖然排座位對於小學老師來說,是一個看似簡單其實複雜的工作,但是一些實行下來暫時還比較科學的管理辦法,也是老師們常用的排座位法。比如每個月換一次,教室裡的每個位置確保學生都坐到一次。但這其中也會遇到問題,比如輪換的時候,和班上淘氣的孩子、學習不好的孩子坐到一起了怎麼辦?家長不滿,老師棘手,看似是一個無解的答案。
  • 高考備戰的關鍵是調整心態,四種高考心理現象,高三學生需要關注
    高考備戰的關鍵是調整心態,四種高考心理現象,高三學生需要關注高考複習,一些心理現象往往會影響到高三學生的心態。因此,高三學生應及時了解和把握這些心理現象,從而提高學習效果。有些高三學生在複習過程中會出現一段時間學習成績和複習效率停滯不前,甚至學過的知識感覺模糊的現象,心理學上把這種現象稱為高原現象。
  • 高三學生殺死陪讀母親,弒母悲劇再次上演,究竟為何?
    近日,江蘇鹽城阜寧觀湖書院發生一起命案,一高三學生在和母親的爭吵中把母親殺死。據悉,17歲男孩楊某就讀於阜寧縣第一高中,今年高三,其母親徐某,今年46歲,是一位全職媽媽,她在觀湖書院租房陪讀。12月12 日上午,楊某與母親徐某因管教問題發生爭執,進而發生肢體衝突,最後導致徐某死亡,12月13號19時許,潛逃的楊某被公安機關抓獲歸案。就在上個月12號,南京也同樣發生了一起殺母的案件,也是一個高三的學生殺死了自己的母親。
  • 高考倒計時5個月,高三學生如何緩解壓力,實現逆襲600分
    總結十四年的中高考家教特訓經驗,受已經畢業工作的幾個學生的邀請,推出「梁說高考」專欄,作為家長,您可能完全沒有「備考生家長」的經驗和高中差生變優秀的經歷與經驗,那不如看看梁老師怎麼說的?如何緩解壓力」在十四年的高三教學經驗中,我發現有這麼一個現象,大部分學生最後都怕冷,因為高強度的學習負荷,讓學生身體和心理上都形成了巨大的壓力。高三上學期,當複習和考核的知識量越來越大,大部分學生的9月、10月、11月、12月月考成績呈現總分下滑趨勢,情緒都變得越發焦慮,孩子成績不理想,家長的心裡也跟著緊張。
  • 要讓「差生」逆轉,家長和老師們需要做到這幾點
    我一直認為天生我材必有用,可是有的老師卻有一個認知誤區:重視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忽視學習成績普通的學生,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則是恨鐵不成鋼。有的家長對自家的孩子也是完全喪失了信心,覺得他們不是學習的料,因而聽之任之。教育,從小的方面來說是要讓學生有一個好的未來,大的方面則是可以為祖國甚至全人類培養有用之才,至少避免讓那少部分差生步入犯罪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