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新冠病毒檢測:出院時還在發燒咳嗽,醫囑6小時一次撲熱息痛

2020-12-18 第一財經

在出現了咽痛、高燒和劇烈咳嗽等症狀後,在倫敦讀書的小瀾(化名)按英國政府的規定在宿舍進行自我隔離,然而4天後,小瀾開始感到呼吸困難。

在舍友的幫助下,她撥通了倫敦的急救電話999。

當地時間15日晚,在撥通急救電話1小時後,救護車抵達住處,隨後她被送往距離住處不遠的皇家自由醫院。這裡是全英指定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醫院之一。

抵達醫院後,她先被送進診療室進行檢查、輸液和採血,緊接著有護士為她採集咽拭子標本,以做新冠病毒的核酸檢測。

小瀾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護士小姐姐拿著四根棉籤來給我做核酸檢測,她把棉籤依次插進了我的左鼻孔、右鼻孔,另兩根伸進了喉嚨。」

她還記得,在被推進病房的過程中,通過了很多扇門,最後進入的區域門上貼著一張紙,大意是「新冠病毒(COVID-19)隔離區」。

醫囑:六小時一次撲熱息痛

15日晚,在胸透室做完胸透後,小瀾被推回診療室繼續輸液及觀察。

到了16日,小瀾見到了穿著便服、繫著塑料手術圍裙的醫生。小瀾回想,這也是她在近兩天的住院經歷中,與醫生僅有的兩次見面中的第一次。

在醫生走後,護士又給小瀾做了一次採血,並告訴她雖然目前指標較為正常,但仍需住院觀察至少一天。

小瀾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當時並沒有現成的床位,等了好久才給我換到住院的病房,因為沒有空的,要現收拾出來才有。」

隨後,小瀾被送進一間單人病房,在出院前她在這裡住了將近24小時。

據她回憶,在此期間,每隔半小時會有護士來量體溫測血壓,但並未進行其他手段的治療。

「如果有不舒服可以跟護士說。」小瀾說,「雖然護士也是等很久才來,但這個階段是每人配有專門的護士,她會在交班時跟下一位護士說明你的情況。」

17日下午,小瀾又一次見到了醫生。這一次,醫生拿著聽診器走到她身邊,幫她聽了聽心肺,看了看咽喉,詢問她是否有嘔吐的症狀。 隨後,小瀾被告知,她各項指標正常,可以出院,檢測結果會第二天電話通知。

第一財經記者聽到了這份長達三分多鐘的醫囑錄音。在其中,醫生說道:「你的血壓正常……觀察結果正常,每六小時吃一次撲熱息痛,我們今天會讓你回家,如果你的檢測結果為陽性,我們會給你打電話。當你回家後,你必須進行自我隔離。」

當小瀾告訴醫生她住在學生宿舍,與其他人共用客廳和廚房時,醫生說:「不要去客廳,待在你的臥室就好。希望檢測結果明天能出來,但你必須自我隔離好,戴好口罩回家,避免與人群接觸。如果你的咽拭子是陰性,那你就可以出來了,但大多數時間你必須自己待著。」

第一財經記者查閱英國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網站上的新冠肺炎相關治療意見,同這位醫生所給出的建議基本一致。NHS在網站上寫了四條:其一,目前尚無針對新冠肺炎的特定治療方法;第二,抗生素無濟於事,因為它們不能抵抗病毒;第三,治療旨在緩解症狀,您的身體抵抗疾病;第四,在恢復之前,您需要與他人隔離開來。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 (INSEAD)副教授亞達夫(Prashant Yadav)專門從事醫保供應鏈方面的研究。他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解釋道,希望這些有助於降低感染曲線的措施將逐漸把對ICU床位的需求分散在較長的時間段內,而不是像義大利那樣,病人在2~3周內全部湧入ICU病房。亞達夫說,比如在運營管理中,我們使用「需求調節」來達到可用的供應。

出院時還在發燒咳嗽

在被救護車拉進醫院一天半後,小瀾戴好口罩,踏著入院時的那雙拖鞋,穿過倫敦的大街,一個人走回宿舍。而出院的時候,小瀾還是在發燒咳嗽。

「包括現在也是氣短,說話說不了太長,如果站起來就會頭暈缺氧,但即使這樣,他們還是讓我出院了。」小瀾說,能理解這樣的安排。

「病房全是滿的,他們給了我退燒藥,按理說我覺得我的病應該還需要住院的,但是因為病人實在太多了,基本上都是動不了的老人。」她說。

截至第一財經記者19日發稿時,小瀾仍在靜待檢測結果。

由於在開學初就註冊了社區的GP診所,因此小瀾本次住院和檢測是免費的。

目前NHS為有疑似新冠肺炎症狀的患者給出了具體建議,簡而言之就是在家呆著。NHS給出的疑似症狀描述包括:第一,發高燒,胸部或背部感覺很熱(無需測量溫度);第二,新發的連續咳嗽,具體指連續一個多小時的咳嗽,或24小時內出現3次或更多的咳嗽發作,如果平時就咳嗽,症狀可能比平時更糟。

如出現了上述情況,NHS建議,在家呆7天,而如果同出現症狀的人一起居住,則從該人出現症狀的第一天開始計算,需在家隔離14天;如同70歲以上,且有身體狀況、懷孕或免疫系統弱的人同住,則需要給這些人另找住處並在該處隔離14天;而如果不得不都在家呆在一起,請儘量遠離彼此。

NHS還稱,如出現症狀,不要去GP診所,藥店或醫院,通過在線111新冠病毒服務來指導具體要做什麼。

同時,如果處於高風險,即「極有可能因新冠病毒病情嚴重,那麼NHS將從2020年3月23日星期一開始與您聯繫。」NHS在網站上指明,「屆時會有人為您提供具體建議。在此階段,請勿聯繫您的GP或醫療團隊。請等待被聯繫。」

英國政府在3月16日發布了針對居民社交疏離和保護老年人及脆弱人群的指南。指南中列明了可能因為自身健康狀況而風險極高的人群,並安排NHS在指南發布的一周後與這類人群聯繫。

3月18日,世衛組織(WHO)總幹事譚德塞博士也在例行發布會上再次呼籲,在可能的情況下,在醫療設施中隔離確診的輕症病例,由訓練有素的醫務人員為其提供良好的醫療服務,以防臨床惡化和出現繼發性傳播。如果無法做到這一點,國家可以使用社區設施隔離和醫護輕症病例,並在必要時迅速將他們轉到專門醫療設施。

譚德塞指出,如果醫療設施面臨不堪重負的風險,可以在家照護輕症患者。「這並非理想狀況。」他表示,WHO在網站上提供了如何儘可能安全地提供家庭護理的建議。

為醫護人員擔憂

小瀾回憶,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護士告知她:「他們進來我就得把口罩戴上,出去了就可以摘了,但我那一晚上都沒摘口罩,因為我覺得護士們更危險,交叉感染的風險實在太大了。」

小瀾還發現,照顧她的護士的胳膊、眼睛和頭髮幾乎全部暴露在外面。「戴了口罩,穿了一個塑料膜做的圍裙,沒有防護服和護目鏡。」 小瀾說,「平時病房的門,幾乎也都是開著的。」

第一財經記者也從小瀾提供的視頻中看到,護士和醫生均穿著醫用圍裙,佩戴了手套,不過頭髮並未遮住,一位護士帶上了短手套,而穿著半袖護士服的胳膊則露在了外面。

確實,近來英國從控制階段開始,在醫療工作者的保護等方面做出了一些改變,並在不同階段推薦不同的個人防護裝備(PPE)和面罩與呼吸器組合,應用於不同的臨床場景和設置中,考慮到了感染狀況,以及接觸含有病毒的氣溶膠等風險。

具體而言分三類情況:第一,在應對符合新冠肺炎定義且有症狀的、未確診的住院患者上,醫護人員的個人防護裝備從原先包括FFP3級別防護口罩的裝備,改為防噴濺外科口罩、手套、醫用圍裙和護目鏡(如果有噴濺入眼的危險)。

其次,在應對已確診病例方面,繼續使用全套個人防護裝備,包括FFP3防護口罩、護目鏡,最好有面罩、一次性長袖長袍和手套。

第三,在應對疑似或確診病例產生氣溶膠的操作時,遵循先前對確診病例的指導建議,穿戴全套個人防護裝備,包括:FFP3防護口罩,護目鏡,最好有面罩、一次性長袖長袍和手套。

不過,據英國媒體報導,目前醫護人員對這種在面對疑似人員時的PPE要求感到憂慮。

倫敦聖喬治醫院的麻醉顧問和重症監護專家尼克·弗萊徹(Nick Fletcher)博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醫療急救人員的死亡率很高。 如果他們沒有保護措施套裝,會增加死亡的風險。」

「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以確保醫療和護士的個人防護裝備成為絕對的優先事項。」他說。(實習記者李欣潔對本文亦有貢獻)

相關焦點

  • 親歷倫敦新冠病毒檢測:出院時還在發燒咳嗽,醫囑6小時一次撲熱息痛
    她還記得,在被推進病房的過程中,通過了很多扇門,最後進入的區域門上貼著一張紙,大意是「新冠病毒(COVID-19)隔離區」。醫囑:六小時一次撲熱息痛15日晚,在胸透室做完胸透後,小瀾被推回診療室繼續輸液及觀察。到了16日,小瀾見到了穿著便服、繫著塑料手術圍裙的醫生。
  • 撲熱息痛風險被低估
    撲熱息痛(對乙醯氨基酚)是目前全球使用最廣泛的藥物之一,它不僅是常用的退燒藥,還是眾多複方感冒藥的主要成分。它是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的一線止痛藥,以往認為比布洛芬等更為安全。但最新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的一項回顧性研究發現,較大劑量和長期用撲熱息痛會增加健康風險,常被低估和忽視。
  • 服用撲熱息痛過量當心中毒
    當時在二炮總醫院搶救時,處於重度昏迷狀態,在對患者24小時觀察治療過程中,呼吸急劇加快,血壓逐漸下降,胃內不斷流出暗紅色液體,並出現便血。經過該院中毒急救中心的國內首臺檢測與治療於一體的液質聯用儀的全面檢測,考慮為患者因長期大量飲酒造成急性肝、腎功能衰竭,又在此基礎上服用了乙醯氨基酚引發爆發性肝壞死。
  • 海南日報數字報-撲熱息痛增大哮喘風險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報導,西班牙的一項研究發現,常用撲熱息痛(對乙醯氨基酚)可能使兒童和青少年患哮喘的風險增加
  • 研究發現撲熱息痛鎮痛作用機制
  • 撲熱息痛 Paracetamol
    【分類】解熱鎮痛藥  【別名】百服寧;必理通;醋氨酚;撲熱息痛;泰諾止痛片;退熱淨;雅司達,泰諾林,泰諾,對乙醯氨基酚,斯耐普,一粒清  【外文名】Paracetamol,Acetaminophen,Fortolin,Panodol,Snaplets,Sufferin,Tylenol  【藥理作用】本品是非那西丁在體內的代謝產生
  • 膝關節疼 用撲熱息痛效果差
    核心提示: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塔夫茨醫學中心風溼病科治療比較和綜合分析中心瑞溫德哈若·班努博士帶領的研究人員分析了1980~2014年的137項相關研究發現,用於緩解膝關節痛時,撲熱息痛的效果最差。   膝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疾病,發作時患者常服止痛藥緩解症狀。
  • 撲熱息痛或增兒童哮喘風險
    西班牙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兒童服用退燒止痛藥撲熱息痛,日後患哮喘的風險可能顯著增加。西班牙拉科魯尼亞大學研究人員調查兩萬餘名兒童服用撲熱息痛的情況及其病例資料,其中年齡為6至7歲和年齡為13至14歲的兒童各佔一半。
  • 我在美國求測新冠:一家發燒咳嗽,疑似接觸患者,但就是沒法檢測
    文 | CJ 編輯 | Vicky Xiao廖月(化名)在美國新冠疫情中心西雅圖金縣生活和工作,是一名9個月幼兒的母親。就在不久前,孩子出現了發燒咳嗽的症狀,夫婦兩人也相繼染病,檢測結果發現,他們得的不是流感。時值西雅圖新冠疫情暴發,是否廖月全家都不幸感染了新冠肺炎?
  • "撲熱息痛"具有副作用 過量服用能導致人死亡
      半島都市報1月18日訊(記者 高亮) 根據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統計,過量服用撲熱息痛已導致上千人死亡,出於安全考慮,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將限制這一成分在泰諾等藥中的含量。18日記者採訪了解到,作為常見的退燒藥,由於退燒快還有止痛作用,撲熱息痛頗受患者歡迎,是藥店銷量很好的藥,但長期或超量服用卻能產生很強的副作用,甚至會產生過敏性休克。
  • 撲熱息痛輕微過量致死?
    長江商報消息 為感冒藥常用成分,有肝腎毒性,專家:3歲以下兒童慎用本報訊(記者 胡夢 通訊員 曾晨)昨日,一則美國調查機構關於常用感冒藥中的對乙醯氨基酚(以下稱撲熱息痛)輕微過量即可致死的消息引起不少人擔憂:這種大多數感冒藥裡含有的成分真的這麼可怕?專家表示,這種擔憂不無道理,因此絕對禁止疊加、超量使用退熱感冒藥,3歲以下兒童尤其要注意。
  • 撲熱息痛不僅可以鎮痛,還能抑制情緒
    研究人員計劃進一步實驗,以探索其他止痛藥對情感是否會有同樣的效果美國研究人員在一項實驗中可能發現了撲熱息痛一種新的副作用——讓人的情感反應變得遲鈍。科學家之前就已經發現,撲熱息痛(即對乙醯氨基酚)除了減輕生理上的疼痛之外還有其他作用。在一項實驗中,服藥者心理上的痛苦也減輕了,這意味著大腦是用相同的迴路處理身體疼痛和心理疼痛的。但在Psychological Science發表的最新研究表明,撲熱息痛除了緩解疼痛,還可以讓我們整個的情感反應變得更遲鈍。
  • 我國撲熱息痛產業存在諸多問題 亟待轉型升級
    目前,我國企業生產撲熱息痛的工藝路線大多採用二步法,即用醋酐醯化對氨基苯酚製得撲熱息痛,該方法製得的產品雜質多、色澤差,一般都需要經過活性炭脫色和純結晶,工藝較複雜,產品收率較低,因此其生產成本較高。近年來,我國一些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員積極研究開發撲熱息痛的新工藝、新技術,並取得了一些成果。
  • 長期過量服用撲熱息痛 當心肝腎功能衰竭
    核心提示:長期過量服用撲熱息痛可引起多種風險:腎功能衰竭;肝細胞壞死,進展迅速者可發生暴發性肝功能衰竭,症狀有可能在3天以後才會出現;誘發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或白血病;還有研究表明,孕婦服用撲熱息痛,會增大孩子患多動症的風險。
  • ...大批藥店停售發熱咳嗽藥: 可待因、布洛芬、撲熱息痛…丨貝殼日報
    已有臨床試驗結果表明,risdiplam在治療1型SMA嬰兒患者時表現出優異的療效。目前,它正在多項臨床試驗中治療年齡0至60歲不等的SMA患者。___新政策_大批藥店停售發熱咳嗽藥:可待因、布洛芬、撲熱息痛…賽柏藍:2月8日凌晨,杭州市醫保局、杭州市市場監管局聯合發布《關於暫停全市所有零售藥店銷售發燒咳嗽藥品的緊急通知
  • 退熱鎮痛藥撲熱息痛的傳記故事——歷史性的錯誤,百億級的市場,誰...
    了解撲熱息痛的發現史,或許會你對它有更深刻的了解,從而改變你以往對它的認知,希望為時不晚!  【為撲熱息痛傳記故事作序】  對乙醯氨基酚(撲熱息痛)發現史的原作者K.B.、G.T.和B.R.分析了常用資料庫中過去130年的出版物(技術文獻以及社會報導)。
  • 撲熱息痛副作用引發澳大利亞學者擔憂
    人民網雪梨6月20日電 澳大利亞科研人員近日發布數據稱,每年該國有約8000名患者因服用撲熱息痛而出現中毒症狀,並且此數字還有增長的趨勢。 據澳大利亞新聞集團報導,這項由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急救醫藥專家安迪斯·格羅金斯教授主持的研究發現,一種為了控制關節炎症狀而研製成的撲熱息痛藥物,會讓患者面對更大的健康風險。
  • 山東藥企勝訴反傾銷案成南非唯一撲熱息痛供應商
    中廣網濟南6月15日消息(記者柴安東 安丘臺韓淑珍 周樂樂)近日,山東省安丘市魯安藥業公司從南非國際貿易管理委員會得到消息,該公司在反傾銷新出口商覆審立案調查中勝訴,成為全球唯一一家南非市場撲熱息痛供應商。
  • 天津產「銀翹解毒片」被檢出撲熱息痛 企業被停產
    近日,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接到香港衛生署通報稱,香港衛生署抽樣檢驗發現,天津中新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隆順榕製藥廠(以下簡稱隆順榕製藥廠)生產的「銀翹解毒片」(批號:MH-151)含有微量撲熱息痛(檢出量為0.083mg/片),「銀翹解毒片」批准的處方中不含有撲熱息痛,不應檢出。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立即責成天津市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對涉事產品生產企業進行全面的監督檢查。
  • 新冠肺炎康復者的24天:沒有咳嗽發燒,我以為是小感冒
    當天晚上我開車去了湖北省人民醫院掛了急診,醫生給我做了血常規化驗和甲乙流感病毒抗原檢,甲乙流感抗原檢測為陰性,血常規單細胞核偏高。醫生給我開了治療感冒的點滴,沒有讓我做CT檢查。1月21日,頭暈、眼睛痛等症狀有所緩解,但是開始咳嗽了,上班時間全程戴著口罩,沒有在單位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