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訊 他今年8歲,卻已在百度百科擁有自己的詞條,標題是「8歲男童通過國家英語三級創全國最低齡紀錄」。
他叫繆一幟,6歲通過全國英語等級考試一級,2014年3月,8歲的他又通過了三級(相當於大學英語四級水平)。
提起他的英語學習,很多人都將這一切指向了他的老爸,繆嚮往。大學學習英語專業、身為英語家庭教師的繆嚮往,不僅從小給兒子聽世界名人的英語演說,更在2010年10月8日繆一幟上幼兒園大班時,為其量身制定了一份《繆一幟英語學習大綱》,堪稱「牛爸」。
神童怎樣煉成?
「牛爸」繆嚮往的育兒博客是從2012年11月開始寫的,兩年不到的時間裡牛爸寫了83篇記錄。對於開博原因,「牛爸」是這樣寫的:展現繆一幟成長的歷程和片斷,特別是英語家教和早期教育的心得和成果;記錄長期以來在英語教學和實踐中的所感、所悟。
「英語神童」是如何煉成的?
(2014年8月19日)
部分家長聽說了繆一幟的英語成績後,或多或少會有這樣的疑問,會不會拔苗助長?我的回答是:我在助長,而非拔苗。聽,應該是每個人學習語言的第一步。在正式學寫漢字之前,孩子其實用了6年左右進行聽說訓練。但是學英語,大人們卻急於求成,總想讓孩子跳過充分的聽、說這一環節,直接要求孩子學會讀寫。這樣學成「啞巴英語」就在所難免了。平時生活中,專門學習英語僅佔孩子的小部分時間,英語的學習是蘊含於日常生活的,比如聽錄音是在上學和放學乘車的路上等。孩子對足球和桌球有興趣,有空我會陪他對練一下;孩子愛書法、愛奧數、愛西洋棋,我也讓其廣泛涉獵,所以不用擔心一幟會變成「書呆子」。
放下考分,孩子將更加強大
(2014年1月19日)
這次期末一幟的總體成績沒有令我們失望,全優。但據同學反映,一幟在科學考試時有異常舉動,如在考試時有從座位上站起又坐下的情況。我問其原因,他解釋說:其中一題比較難,有些緊張,但迫切想作出解答。
其實不能全怪他,考試前我們反覆告訴他:考試時要小心,並許諾得四個滿分,獎賞他兩頓大餐。這看似無關緊要,但我和一幟媽媽卻進行了反思,私下裡決定:下次遇到學校任何考試,反過來告訴他:好孩子,只管考,放輕鬆,沒關係!
我知道許多學生和家長唯考試分數至上,對考試分數孜孜以求。雖然很難免俗,但我們決心努力做到放下考分。「抓沙效應」告訴我們:沙子抓得越緊流走得越多,若松放手掌適時用力反而有更多的沙子處於掌控之中。同理,如果過分追求考試分數,孩子反而有可能由於緊張等因素失分,與此同時還會失去更多更寶貴的東西。
「問」打開孩子的智慧之門
(2013年8月29日)
我的孩子自從牙牙學語以後,特別是能夠自主閱讀以後,每天「問題」不斷,接二連三,如同連追炮。
★早上上學前兒子要我打開電腦讓他查東西,我問:查什麼?他答:查世界地圖看奧地利在哪裡。我說在歐洲。他問:奧地利怎麼不在澳洲呢?我問:為什麼產生這個問題?他說:澳大利亞在澳洲,它們應該是鄰居,不然怎麼叫奧地利呢?
★傍晚外出散步回家的路上,他問我:「五馬分屍」到底是在人活著時進行還是死了後進行?我答:當然是活著時進行。他說:不對吧,要是活著時進行就應該把這個成語改成「五馬分體」。
「牛爸」不愛出風頭
昨日,記者聯繫上繆一幟瑞安實驗小學的班主任魯老師,一聽是要採訪「牛爸」繆嚮往,魯老師直言,「這幾天繆爸爸每天都接到來自全國各地媒體的電話,北京、香港都有,他覺得壓力有點大,最後沒接受任何一家的採訪,你們要理解啊」。而記者輾轉找到「牛爸」的微博,但「牛爸」還是不願接受採訪,不過他的轉發和回復的微博顯露出了他的「熱心腸」,他喜歡回答其他家長的提問,進而探討孩子教育上出現的問題和收穫的經驗。
魯老師告訴記者,「牛爸」平時對孩子的教育很有自己的想法,而繆一幟在她的眼裡也並非大家說的那麼「神」,就是個成績好的孩子,而且性格也挺開朗,不僅英文好,各科成績都不弱,「雖然平時上課很能集中注意力,但下課了也還是會和同學們跑出去玩兒。」
「神童」引起網上熱議
隨著媒體的曝光,繆一幟在網絡上引發熱議。不少網友質疑「牛爸」拔苗助長,網友「爺們勇魚」說:「真可憐,人就一輩子,還犧牲了寶貴的童年去學別人的一門說話語言。」網友「jelly」則說「看到他身後那桌子上的書,感覺有點淚奔,我想說會成為書呆子嗎?這樣強迫孩子一天學三小時真的好嗎?」網友「蝦米逛逛」直言:「很簡單,老爸是在孩子的身上圓自己的夢,孩子就是他的試驗品和炫耀品,中國式教育真的很可怕。」
而也有網友則力挺「牛爸」,市民張女士說:「孩子的家教果然很重要,學英語還是得從娃娃抓起。」網友「wushing」感慨牛爸用心,「說這孩子不好的都是心裡酸,人家不僅英語好,而且各科都平衡,運動也不落,壓根不是書呆子,而是學霸。」
本文轉自:溫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