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中國國際天然提取物和健康食品配料展覽會暨第19屆全國秋季食品添加劑和配料展覽會(FIC健康展),在廣東省廣州市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琶洲新館落幕,3天共接待觀眾20000多人次。
來自國內外的514家參展商攜最新產品和技術在首屆FIC健康展上集中亮相。展出面積比2018FIC秋季展幾乎翻番,參展商數量增加39%,展品多以服務健康食品產業為主,實現了從FIC秋季展到FIC健康展的高品質、精內涵的華麗轉身。
參展商精心籌備 展會專業高效
本屆展會受到植物提取物行業和健康食品配料行業的高度關注和積極參與。相關企業帶來的產品和技術受到國內外觀眾的歡迎。展會現場熱鬧非凡,匯集了眾多全球優質廠商,各參展商精心準備,展位設計新穎獨特,品種齊全,引來國內外上萬名行業同仁參觀、諮詢,成為不容錯過的行業盛會。
展會上,有些展商進行了現場加工,為專業觀眾展示如何應用其新產品新技術,並通過品嘗使觀眾更直接地了解產品的使用方法及可達到的效果。互動和體驗環節吸引了買家積極詢問,並相互探討新品開發合作事宜。
專業觀眾熱情高漲 展會人氣爆棚
展會現場,記者看到,參展商積極向專業觀眾和經銷商進行專業介紹,詳細講解了企業最新成果及其獨特的品牌優勢與品牌背景。在展位的每個角落,忙碌的身影隨處可見,商家耐心地為客戶講解,與客戶洽談細節,真誠、激情和務實的團隊風貌體現得淋漓盡致。還有許多國際友人更是慕名而來,足以體現出食品界同仁對FIC健康展的大力關注和認可。
展會現場,天然提取物、功能性健康食品配料和技術,保健食品、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功能性食品、老年食品、潔食、食品添加劑和食品配料以及相關的食品機械、設備儀器等產品琳琅滿目,讓參觀者大飽眼福。
新展區吸引更多國際參展商
記者了解到,本次展會新闢的技術推廣區展位供不應求,得到了大批國際知名企業的積極響應,其帶來的新產品新技術提高了展會的整體高度,現場諮詢洽談應接不暇,專業觀眾對擁有先進技術和專業服務的國際企業格外青睞,認可度極高,吸引了眾多新老客戶駐足。
國際參展商對本屆展會的規模及高度非常滿意,聽到明年FIC健康展將進一步擴大規模,部分國際參展商當場填寫明年參展表,期待來年能帶來更多產品,尋覓到更多商機。
多場高峰論壇座無虛席
作為2019FIC健康展的特色活動,展會期間召開的天然提取物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功能性食品配料創新發展高峰論壇及6場新產品新技術發布會,吸引了眾多食品企業的研發人員前來聆聽,眾多院士、行業頂級專家的學術演講、經驗分享以及行業洞察,為食品界打造可持續發展的行業最高端的盛會,讓與會者收穫更多前瞻信息。
快速發展的大健康食品市場需求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食品行業重點關注的話題,重點發展大健康食品是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抓手。
在功能性食品配料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工業大學生物工程學院院長鄭裕國教授作了功能性糖與糖醇的報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霍軍生博士作了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國內外發展現況與展望的報告。中國營養學會常務理事、法規標準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韓軍花博士作了中國營養功能產品相關標準的報告。華南理工大學博士生導師趙謀明教授作了功能性肽製備關鍵技術與產業化應用的報告。江南大學食品學院博士生導師張連富教授作了類胡蘿蔔素空間構型轉化與生物活性強化的報告。
在天然提取物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食品添加劑和配料協會天然提取物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高彥祥教授作了天然植物提取物助推我國大健康產業發展的報告。華南理工大學食品學院博士生導師鄭建仙教授作了天然植物中的功效成分及對人類健康的促進作用的報告。天津益倍生物科技集團首席科學家於洪建研究員作了以數據為核心的植物提取物創新解決方案的報告。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副院長、教授級高工魯軍作了營養功能性食品發展趨勢及產品創新的報告。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酵母抽提物研究所高級研發工程師彭穎博士作了酵母抽提物功能因子研究及其在飲料行業中應用的報告。
6場新產品新技術發布會,精準解讀技術創新和應用的發展和趨勢,並對各自新開發的新產品新技術進行現場解讀和應用指導。上海利統生化製品有限公司曾暐婷分享了關節的守護者-II型膠原蛋白肽的臨床研究及在日本市場的應用。上海同化益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陳怡秀講解了高純不可溶膳食纖維在食品中的應用。深圳市百維食品有限公司王進華介紹了糖果的表面處理及天然甜在食品中的應用方案。生合生物科技(揚州)有限公司王旭分享了運動益生菌TWK10功能確效及應用。上海孔雀香精香料科技有限公司吳忠講解了香氣與健康的趣事探索。珠海市自然之旅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梁雪燕介紹了全天然植物抑菌及抗氧化解決方案。
兩場國家標準修訂會引業界關注
根據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下達的2019年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制修訂任務,中國食品添加劑和配料協會承擔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營養強化劑 維生素K2(發酵法)》的制定工作以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 β-胡蘿蔔素》(GB 8821-2011)和《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辛烯基琥珀酸澱粉鈉》(GB 28303-2012)的修訂工作,並啟動了《食品配料分類》《食品用防腐劑效果測定和評價程序》《辣椒紅色素原料》《萬壽菊浸膏》《薑黃素原料》五項團體標準的制定工作。
會議期間,與會人員就相關標準的修訂進行了深入討論,並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修改意見和建議,對補充、完善標準、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來源:2019年11月25日《中國食品報》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