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華僑農場的華麗轉身

2020-12-22 齊魯網

  原標題:一個華僑農場的華麗轉身

  離開廣西南寧市武鳴華僑農場後,華叔的笑容一直在記者腦海中揮之不去。

  華叔叫張明華。1960年,10歲的張明華隨家人從印尼歸國。長大後,他在農場的茶園工作。如今,他已退休。2010年,華叔告別生活了50年的棚戶區,住進了三居室的經濟適用房。白天,華叔會和老伴一起打理自己在市場開的服裝店,晚上,華叔會去小帽山廣場跳舞。他高興地告訴記者,在這裡,自己是跳印尼舞蹈跳得最好的。

  「變化太大了,這麼多高樓,這麼多企業,這麼多公園綠地,還有這麼好的學校、醫院,我做夢也沒想到啊!」華叔動情地說。

  華叔的一番話,代表了一代歸僑的心聲。曾經的甘蔗林、磚瓦房,早已被嶄新的現代化建築取代,一座以工業產業為支撐的生態衛星新城,正在南寧市北郊強勢崛起……

  「華僑農場的發展,得益於中國-東協博覽會這一重要平臺,得益於其戰略轉型。」廣西-東協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胡志崇說。

  2004年之前,農場完成了從農業種養向工業園區的重要轉變。而2004年以來,藉助中國-東協博覽會的影響力,又逐漸實現了從工業園區向工業新城的轉變。

  2004年,首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在廣西南寧召開,作為服務博覽會的重要平臺,廣西-東協經濟技術開發區在華僑農場的基礎上應運而生。從此,開發區已經成為南寧市乃至廣西發展速度最快、最具投資潛力的區域之一,並於今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

  由於遠離都市,生活不配套,開發區創建初期有產業、有就業崗位,卻難找到工人。為吸引人、留住人,開發區引進南寧市最好的醫院和中學到開發區辦分院、分校,同時,面向農場職工和務工人員建設了大量的經濟適用房、公租房和廉租房。此外,開發區還提供了和城市一樣的社會保障,在南寧市率先實現了對全體居民提供從學前教育到高中的15年免費教育。

  優越的環境留住了產業工人,也吸引了企業。到2012年底,開發區入駐企業達270多家,投產企業120多家,其中億元企業達43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達65家。

  在大力發展工業的同時,開發區還依託東南亞歸國華僑聚集優勢,挖掘歸僑語言、服飾、美食文化及東協元素髮展旅遊業,著力打造環保、運動、休閒、旅遊勝地。目前,開發區成功舉辦了「南寧·東南亞國際旅遊美食節」,建設了品種最齊全的東南亞小商品批發市場,成為廣西旅遊業的又一嶄新名片。

  從農場到工業園區,再到工業新城,農場兩次重大轉型,都依託於國家改革開放和周邊外交戰略,歸僑的命運、農場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了一起。

  華叔,願你生活得更美好!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

)、撥打新聞熱線0531-81695000,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

)提供新聞線索。

相關焦點

  • > 華僑農場
    ,最新華僑農場信息,華僑農場的最近新聞資訊,華僑農場是什麼,華僑農場專題,土地資源網為您詳細報導。農場改革發展若干意見》,很多網友都表示不認識啥叫「華僑農場」?華僑回國後開的農場?專門華僑人士住的農場?還是只是一個名稱而已?下面就由小編給您介紹:...
  • 慈谿綠興農場華麗轉身 變兔子王國親子樂園
    日前,慈谿觀海衛鎮綠興農場舉行的「兔子大搜羅」活動,讓不少家庭趨之若鶩。  「如果喜歡兔子又怕養起來太麻煩,我們還提供領養服務!」被孩子們稱為「養兔阿姨」的農場主葉紅霞說。9年光陰,葉紅霞創造的「兔王國」,已經成為「寧波市獺兔育種平臺」和省一級種兔場。如今,這個「萌萌噠」的獺兔養殖基地又一次華麗轉身,成了寧波首個獺兔親子遊樂園。
  • 中國華僑農場簡介
    華僑農場現有總人口59萬人,其中歸難僑21萬人。土地面積480萬畝,其中耕地面積67萬畝。2000年工農業總產值85.93億元,年人均收入2095元。84個華僑農場中,有41個系五六十年代為安置馬來西亞、印尼、緬甸、印度等國8萬多歸難僑而設立的,有43個系七十年代末為安置越南難僑而設立(越南難僑共約26.3萬人,其中華僑農場安置16萬人,農墾、林場安置7萬人,其餘為社會分散安置)。
  • 抓機遇謀發展 廣西國營武鳴華僑農場實現華麗蛻變
    (廣西-東協經開區供圖)廣西新聞網南寧11月20日訊(通訊員 潘志安 常麗瑩)11月19日,廣西國營武鳴華僑農場成立60周年新聞發布會在南寧舉行。廣西-東協經濟技術開發區新聞發言人、管委會副主任雷明虎在會上介紹了廣西國營武鳴華僑農場成立60周年的發展歷程,特別是「十三五」期間在農場綜合改革和產業發展、民生保障、城市建設等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效。
  • 對廣東省清遠市華僑農場的調查與思考
    進入21世紀,這四個華僑農場與其他華僑農場一樣,在各級政府的關心支持下,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這一改革徹底改變了華僑農場幹部、職工的思想觀念,也使華僑農場徹底融入了當地社會。但不否認的是,這一地區華僑農場的改革也引發了許多新的問題和矛盾,嚴重製約了華僑農場的經濟社會發展,以至部分歸難僑生產條件弱化,經濟收入逐年減少,出現返貧現象,產生了不穩定因素,應引起高度重視。
  • 廣西天西華僑農場
    三、建設地址:寧明縣天西華僑農場   四、建設條件及建設期:區位優越,交通、通訊、金融便利,水、電供應正常,群山環繞,山青水秀、氣候宜人。建設期2年。
  • 我辦召開華僑農場工作座談會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國華僑農場改革發展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推動我省華僑農場的改革發展和文化建設工作,4月10日,我辦在上高縣敖山華僑農場召開了全省華僑農場工作座談會。吳健民巡視員出席會議,敖山、金坪、秀谷華僑農場和有關市縣外僑辦的領導參加會議,周勝貴副巡視員主持會議。
  • 邵琪偉:雲南華僑農場通過改革增強了活力
    中新社昆明一月二十八日電(記者趙健)雲南省副省長邵琪偉今天在此間表示:目前雲南省的大部分華僑農場改革工作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華僑農場的經營性虧損大幅降低,員工收入增加。  邵琪偉今天在向前來雲南慰問華僑農場的全國政協副主席、政公黨中央主席羅豪才和國務院僑辦副主任李海峰、全國政協臺港澳僑委員會副主任何添發一行介紹了雲南華僑農場改革的情況。  邵琪偉介紹,全面推進華僑農場改革以來,華僑農場經營性虧損降低,員工收入增加。
  • 廣西華僑農場「變形記」:從農耕到工業化
    越南歸僑用相機記錄歷史  鄭鞏的家位於廣西-東協經濟技術開發區華僑城小區。該開發區前身是廣西武鳴華僑農場,曾先後安置了來自印度尼西亞、越南、緬甸、馬來西亞等9個國家的歸國華僑1.2萬多人。  鄭鞏告訴記者,1978年,他從雲南河口回國後幾經輾轉,最終定居在武鳴華僑農場。
  • 福建省調研華僑農場發展 探求理順關係
    中新網南平5月9日電(傅志荔)5月5日下午,福建省政協常委、港澳臺僑和外事委員會主任、調研組組長艾國清率專題調研組一行10人蒞臨武夷山華僑農場進行考察,並就武夷山華僑農場的發展改革問題進行專題調研。南平市政協副主席王易風、武夷山市政協等相關部門一同參加了調研活動。
  • 雲南陸良華僑農場秋糧喜獲豐收
    【解說】10月,正值秋糧收穫的季節,雲南陸良華僑農場裡也是一片豐收的景象,最後一批葡萄已經採摘完畢,連片的水稻植株清秀,稻花飄香,飽滿的稻穗已經灌漿低頭,不少農家的院子裡曬滿了金燦燦的玉米。
  • 國營官廳華僑農場整建制移交籤約儀式在北京舉行
    國營官廳華僑農場整建制移交籤約儀式在北京舉行萬立駿隋軍袁桐利王素文武衛東出席籤約儀式10月25日,國營官廳華僑農場整建制移交籤約儀式在北京舉行隋軍與袁桐利籤署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河北省人民政府關於國營官廳華僑農場整建制移交工作框架協議》,中國僑聯辦公廳巡視員、機關服務中心主任李洋與武衛東籤署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機關服務中心 張家口市人民政府關於國營官廳華僑農場整建制移交工作協議》。隋軍、袁桐利、武衛東分别致辭。
  • 探訪廣東清遠華僑農場:正綻新蕾吐芬芳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由於政治原因,一大批海外華僑被迫回到祖國。為了安置這些歸僑,中國政府在沿海省份設立了專門的華僑農場。僑鄉廣東現有23個華僑場,其中清遠就有4個。在印象中,華僑農場總是與「困難」、「落後」聯繫在一起。不過,隨著廣東這些年對華僑農場支持力度的增加,華僑農場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 廣州花都華僑農場:流溪河畔僑心暖
    這裡是位於流溪河畔的廣州花都華僑農場,一個晴朗的周六上午,本報記者一行來到這個海內外知名的中國僑鄉採訪。一抵達花都區花東鎮洛柴崗社區的僑南苑,我們就被社區「僑文化廣場」正在表演的別具特色的歌舞深深吸引了。在熱帶海濱風光主題的大型彩色壁畫前,十多名身著多種東南亞民族服飾的女士隨著歡快的樂曲翩翩起舞。
  • 三水「越南村」41年見證華僑農場蛻變
    三水「越南村」41年見證華僑農場蛻變金羊網  作者:張聞  2019-08-16 位於佛山三水區南山鎮的「越南村」正是華僑農場41年來變遷的縮影
  • 廣西首次嘗試以公司制促進華僑農場改革
    廣西首次嘗試以公司制促進華僑農場改革 2014-11-29 23:17:46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網南寧11月29日電 (林浩 潘錦昌)11月29日晚間,廣西鳳凰華僑農場與廣西世紀康城投資公司籤約
  • 華僑農場——中國外交史上一條幾乎被遺忘的支流
    印尼撤僑美上美號華僑農場,一個誕生於上世紀的名詞。已經成為封存在歷史裡的記憶。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命運卻十分相似。從上世紀50年代末印尼第一批華僑歸國至今,全國現有華僑農場84個,其中廣東23個、廣西22個、福建17個、雲南13個、海南5個、江西3個、吉林1個。
  • 土地講堂:華僑農場深度認識及全國分布名單(NO.10)
    最近廣東省政府發布了《廣東省關於進一步推進華僑農場改革發展若干意見》,很多網友都表示不認識啥叫「華僑農場」?華僑回國後開的農場?專門華僑人士住的農場?還是只是一個名稱而已?》,很多網友都表示不認識啥叫「華僑農場」?
  • 華僑農場變社區 歸僑融入感強了
    每逢周末,絡繹不絕的遊客會來到柯街鎮華僑社區品嘗這裡的特色僑菜。而在三四十年前,該社區的前身柯街華僑農場卻相對封閉,難以融入當地社會。柯街鎮華僑社區位於雲南省保山市昌寧縣,共有歸僑僑眷1068戶2973人,佔總人口的85%。
  • 江西華僑農場學習考察組赴廣西、廣東「取經」
    江西華僑農場學習考察組赴廣西、廣東「取經」   中新網1月2日電 據江西外僑辦網站消息,2013年12月中旬,江西省華僑農場學習考察小組在省外僑辦巡視員吳健民帶領下,赴廣西和廣東省部分華僑農場實地學習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