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布會現場。(廣西-東協經開區供圖)
廣西新聞網南寧11月20日訊(通訊員 潘志安 常麗瑩)11月19日,廣西國營武鳴華僑農場成立60周年新聞發布會在南寧舉行。廣西-東協經濟技術開發區新聞發言人、管委會副主任雷明虎在會上介紹了廣西國營武鳴華僑農場成立60周年的發展歷程,特別是「十三五」期間在農場綜合改革和產業發展、民生保障、城市建設等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效。作為發展工業的主陣地,廣西-東協經開區將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按照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的要求,全力抓好工業的轉型升級。
廣西-東協經開區現貌。(廣西-東協經開區供圖)
據了解,廣西國營武鳴華僑農場始建於1960年,2013年成功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暨廣西-東協經濟技術開發區。目前,已入駐工業企業400多家。2016-2019年,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速6.4%;財政收入年均增速10.3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速14.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速7.2%。
產業集聚,八方客商紛至沓來。
1960年,廣西國營武鳴華僑農場工業企業主要有芳香廠、造紙廠、澱粉廠等10家企業,工業產值僅14餘萬元。2013年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後,這裡猶如插上騰飛的翅膀,緊緊抓住創新驅動之機,不斷提升營商環境,精心謀劃,精準招商,「十三五」期間轄區重點發展食品加工、環保家居、生物製藥、大健康產業,大力發展以新材料、先進裝備製造為主導的新興產業,累計引進項目260個,總投資199億元。2019年成立了廣西食品加工產業聯盟,帶動食品加工上下遊企業抱團發展,吸納相關企業60餘家,當年開發區規模以上食品加工企業達26家,正全力打造廣西最大的食品加工生產基地。
以人為本,民生福祉顯著提升。
通過實施農場綜合改革房屋搬遷工作,引導分散在各偏遠分場居住的職工群眾搬到配套設施完善的中心區集中居住,截至目前,已完成三批搬遷,涉及農場生產隊63個共2423戶,其中歸僑僑眷1069戶,歸僑僑眷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實現全覆蓋,更多的農場職工和歸僑、僑眷在改革發展中實現「安居夢」。教育事業蓬勃發展,截至2019年,轄區各類學校共有30所。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4月,南寧教育園區(西片區)落戶僑區,截至目前已有10所院校完成入園協議籤約,已有8所學校開工建設。醫療和社會保障體系全面發展,轄區有二級醫院2家,一級醫院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家及學校醫務室、社會福利院醫務室、個體診等所共計25家醫療機構。
生態優先,場容村貌煥然一新。
廣西國營武鳴華僑農場按照上級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始終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綠色發展。「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活動啟動後,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深入開展「清潔鄉村」「生態鄉村」「宜居鄉村」「幸福鄉村」四個階段的美麗鄉村建設,這裡已有3個自治區級三星級現代特色農業示範區,3個開發區級鄉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示範項目。累計投入各類資金2.2億多元,推進農場村隊路、水、電、氣、房建設,農場文化科技活動室、圖書室、小喇叭、村史室為一體的村級服務中心完成建成,96%的場隊完成改造和升級,實現了村屯公共空間的硬化、淨化、綠化、亮化、美化工程。如今基層農場各隊,一條條村道乾淨整潔,一棟棟農家小院錯落有致,門前花草芬芳撲鼻,河渠水塘清澈見底,展現出一幅優美宜居的鄉村畫卷。
統籌推進,城市建設提質升級 。
廣西國營武鳴華僑農場經過多年發展,產城融合步伐加快。大帽山公園、大帽山城市廣場、小帽山美食廣場、東協商業廣場等一批城市綜合體相繼建成。轄區內道路交錯縱橫,廠房整齊劃一,高樓鱗次櫛比,城市發展空間進一步拓展。據統計,2016年以來基礎設施,累計投入約29.792億元,建設市政道路約56.4公裡,較「十二五」道路量增24%,道路裡程共達110.4公裡。實施了「白改黑」改造提升工程,目前已完成12.36公裡,城市配套逐步升級,交通網絡日益完善,城市的顏值與品質進一步提升。水、電、氣、熱是城市基礎設施的核心,關係到百姓的日常起居生活。現中心區已建成3所變電站。自來水供應由中心區向轄區居民點延伸普及,2019年總供水能力提高達到8萬立方米/日。建設完成中壓燃氣管道約35公裡,高壓燃氣管道約4.3公裡,供熱網管道24公裡,建成汙水處理廠一座。電信、移動、聯通、廣電四大通信運營商已入駐開發區,網絡實現全覆蓋。「十三五」期間,新建通信基站24個,總投資約543.36萬元,新建通信管溝2.53公裡,移動4G網絡已實現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