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撤僑美上美號
華僑農場,一個誕生於上世紀的名詞。已經成為封存在歷史裡的記憶。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命運卻十分相似。回到祖國各地,他們卻固守著祖籍地和僑居國的語言和生活習慣,堅持講白話、客家話、潮州話……也堅持講印尼話,越南話……哪怕是做一道越南涼雞,也一定要用產自越南的魚露做調料。曾經的執著,讓自己變成外人眼中的陌生人。他們的歷史,是中國外交史上一條幾乎被遺忘的支流。
從上世紀50年代末印尼第一批華僑歸國至今,全國現有華僑農場84個,其中廣東23個、廣西22個、福建17個、雲南13個、海南5個、江西3個、吉林1個。全國84個華僑農場中,有41個系五六十年代為安置馬來西亞、越南、印度尼西亞、緬甸、印度,泰國,寮國等國歸難僑而設立的,有43個系七十年代末為安置越南歸難僑而設立
今天的華僑農場已經改制為華僑管理區或設鎮區,各國文化和當地人已相互交融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僑鄉文化。
在陸豐華僑農場開墾的年輕華僑
海南興隆華僑農場的咖啡廠
正在品嘗印尼美食的華僑
省僑辦為華僑農場舉辦的文藝hu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