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農場——中國外交史上一條幾乎被遺忘的支流

2020-12-22 南洋故事

印尼撤僑美上美號

華僑農場,一個誕生於上世紀的名詞。已經成為封存在歷史裡的記憶。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命運卻十分相似。回到祖國各地,他們卻固守著祖籍地和僑居國的語言和生活習慣,堅持講白話、客家話、潮州話……也堅持講印尼話,越南話……哪怕是做一道越南涼雞,也一定要用產自越南的魚露做調料。曾經的執著,讓自己變成外人眼中的陌生人。他們的歷史,是中國外交史上一條幾乎被遺忘的支流。

從上世紀50年代末印尼第一批華僑歸國至今,全國現有華僑農場84個,其中廣東23個、廣西22個、福建17個、雲南13個、海南5個、江西3個、吉林1個。全國84個華僑農場中,有41個系五六十年代為安置馬來西亞、越南、印度尼西亞、緬甸、印度,泰國,寮國等國歸難僑而設立的,有43個系七十年代末為安置越南歸難僑而設立

今天的華僑農場已經改制為華僑管理區或設鎮區,各國文化和當地人已相互交融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僑鄉文化。

在陸豐華僑農場開墾的年輕華僑
海南興隆華僑農場的咖啡廠
正在品嘗印尼美食的華僑
省僑辦為華僑農場舉辦的文藝hui'y

相關焦點

  • 中國華僑農場簡介
    中國華僑農場簡介 84個華僑農場中,有41個系五六十年代為安置馬來西亞、印尼、緬甸、印度等國8萬多歸難僑而設立的,有43個系七十年代末為安置越南難僑而設立(越南難僑共約26.3萬人,其中華僑農場安置16萬人,農墾、林場安置7萬人,其餘為社會分散安置)。
  • 一個華僑農場的華麗轉身
    原標題:一個華僑農場的華麗轉身  離開廣西南寧市武鳴華僑農場後,華叔的笑容一直在記者腦海中揮之不去。  華叔叫張明華。1960年,10歲的張明華隨家人從印尼歸國。長大後,他在農場的茶園工作。如今,他已退休。
  • > 華僑農場
    ,最新華僑農場信息,華僑農場的最近新聞資訊,華僑農場是什麼,華僑農場專題,土地資源網為您詳細報導。農場改革發展若干意見》,很多網友都表示不認識啥叫「華僑農場」?華僑回國後開的農場?專門華僑人士住的農場?還是只是一個名稱而已?下面就由小編給您介紹:...
  • 華僑農場變社區 歸僑融入感強了
    其前身柯街華僑農場,是1979年雲南省為安置越南歸僑而成立的13個華僑農林場之一。1988年,柯街華僑農場按屬地管理原則移交地方管理。2009年,柯街華僑農場劃歸柯街鎮,成立華僑社區。在數次改革過程中,這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62歲的張祥明40多年前在越南務農。「當時收入微薄,有時甚至填不飽肚子。」他回憶道。
  • 「親情中華·文藝輕騎兵「走進柳城華僑農場
    「……11月6日,中國僑聯「親情中華·文藝輕騎兵」走進柳城華僑農場,在慰問演出結束後好一陣子,一群身著東南亞服飾的老歸僑們還沒有離場,意猶未盡地熱烈討論著,大家都搶著表達自己最喜歡的節目。這場景,讓工作人員深受感動。
  • 中國僑聯副主席赴清遠華僑農場調研 提三點希望
    1月28日,中國僑聯副主席兼秘書長董中原率中國僑聯慰問調研組在中國僑聯副主席、廣東省僑聯主席王榮寶以及省僑聯有關人員的陪同下到清遠市慰問調研,並與市委常委、副市長何炳華,副市長曾賢林,市僑聯負責人,英德市、清新縣有關領導以及各華僑農場負責人座談,了解市華僑農場改革與發展情況。
  • 百色華僑農場建場60周年,歸僑僑眷講述生活變遷
    百色華僑農場建場60周年,歸僑僑眷講述生活變遷——「生活有滋有味,心裡滿滿當當」(僑界關注)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華僑管理區(下文簡稱百僑區),平緩的右江依著地勢自西北向東南蜿蜒流淌。一條百色大道貫穿百僑區,連接著百僑區的11個生產生活區,也串連起大道沿線印尼、越南歸僑僑眷和當地居民的點滴生活。做糕點、出門耍、賣果蔬、約跳舞,百色大道仿佛一條幸福大道,勾勒出歸僑僑眷的生活圖景。2020年是百僑區(原百色華僑農場)建場60周年,也是當地印尼歸僑回國60周年。本報記者走訪了百僑區的3戶印尼、越南歸僑家庭,聽他們講述回國後的生活變遷。
  • 三水「越南村」41年見證華僑農場蛻變
    三水「越南村」41年見證華僑農場蛻變金羊網  作者:張聞  2019-08-16 位於佛山三水區南山鎮的「越南村」正是華僑農場41年來變遷的縮影
  • 廣西華僑農場「變形記」:從農耕到工業化
    越南歸僑用相機記錄歷史  鄭鞏的家位於廣西-東協經濟技術開發區華僑城小區。該開發區前身是廣西武鳴華僑農場,曾先後安置了來自印度尼西亞、越南、緬甸、馬來西亞等9個國家的歸國華僑1.2萬多人。  鄭鞏告訴記者,1978年,他從雲南河口回國後幾經輾轉,最終定居在武鳴華僑農場。
  • 海南興隆華僑農場:20餘國歸僑的「聯合國」
    一首《在希望的田野上》,成了海南萬寧興隆華僑農場書記梁森奎多年不變的手機鈴聲。興隆人愛唱,歸僑們還自己創作了印尼味的「興隆之歌」。60年來,在自強不息、樂觀奮進的歌聲裡,「興隆」從無到有,從一個螞蟥、巨蟒出沒的「瘴癘之地」變為歸國難僑休養生息的綠洲,再到今天的「太陽河畔明珠」,幾代興隆人的嘔心瀝血,建成了中國最大的華僑農場。如今,興隆僑鄉是海南遊的必到之地。
  • 國營官廳華僑農場整建制移交籤約儀式在北京舉行
    中國僑聯黨組書記、主席萬立駿,中國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隋軍, 省委常委、 常務副省長袁桐利,省政府常務副秘書長王素文,市長武衛東出席籤約儀式。隋軍與袁桐利籤署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河北省人民政府關於國營官廳華僑農場整建制移交工作框架協議》,中國僑聯辦公廳巡視員、機關服務中心主任李洋與武衛東籤署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機關服務中心 張家口市人民政府關於國營官廳華僑農場整建制移交工作協議》。
  • 廣州花都華僑農場:流溪河畔僑心暖
    這裡是位於流溪河畔的廣州花都華僑農場,一個晴朗的周六上午,本報記者一行來到這個海內外知名的中國僑鄉採訪。一抵達花都區花東鎮洛柴崗社區的僑南苑,我們就被社區「僑文化廣場」正在表演的別具特色的歌舞深深吸引了。在熱帶海濱風光主題的大型彩色壁畫前,十多名身著多種東南亞民族服飾的女士隨著歡快的樂曲翩翩起舞。
  • 廣西國營武鳴華僑農場迎來60歲生日
    原標題:廣西國營武鳴華僑農場迎來60歲生日   農場面貌日新月異,經濟實力顯著提升,生活環境整潔優美,基礎設施完善健全,職工群眾安居樂業……昨日上午,廣西-東協經濟技術
  • 耕耘希望田野 華僑農場成歸難僑永續生活的鄉園
    近日,中國僑聯組織科技專家團,分赴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的6個華僑農場開展科技服務、科普培訓。記者隨團採訪,走近僑界這一特殊群體。   生活在金沙江畔的歸僑   大理州的賓川縣,山川秀麗,金沙江從縣內流過。這裡到處鬱鬱蔥蔥,被稱為天然溫室、熱區寶地,各種作物從平地延伸到半山,精緻農業發達。
  • 廣西天西華僑農場
    三、建設地址:寧明縣天西華僑農場   四、建設條件及建設期:區位優越,交通、通訊、金融便利,水、電供應正常,群山環繞,山青水秀、氣候宜人。建設期2年。
  • 對廣東省清遠市華僑農場的調查與思考
    進入21世紀,這四個華僑農場與其他華僑農場一樣,在各級政府的關心支持下,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改革,這一改革徹底改變了華僑農場幹部、職工的思想觀念,也使華僑農場徹底融入了當地社會。但不否認的是,這一地區華僑農場的改革也引發了許多新的問題和矛盾,嚴重製約了華僑農場的經濟社會發展,以至部分歸難僑生產條件弱化,經濟收入逐年減少,出現返貧現象,產生了不穩定因素,應引起高度重視。
  • 福建雪峰華僑農場慶祝建場60周年
    雪峰開發區僑聯供圖中國僑網福州9月17日電 據福建南安市僑聯消息,近日,位於南安市中部的雪峰華僑經濟開發區舉辦圖片展、健步走、座談會、茶話會、慰問老職工、僑鄉小學開放日等系列活動,慶祝建場60周年。1960年4月,福建創建了十幾個華僑農場,雪峰華僑農場就是其中之一。
  • 廣西首次嘗試以公司制促進華僑農場改革
    廣西首次嘗試以公司制促進華僑農場改革 2014-11-29 23:17:4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網南寧11
  • 土地講堂:華僑農場深度認識及全國分布名單(NO.10)
    最近廣東省政府發布了《廣東省關於進一步推進華僑農場改革發展若干意見》,很多網友都表示不認識啥叫「華僑農場」?華僑回國後開的農場?專門華僑人士住的農場?還是只是一個名稱而已?》,很多網友都表示不認識啥叫「華僑農場」?
  • 走進福建泉州華僑農場:南洋風情惹人醉
    這樣的華僑農場,在泉州有3個,安置有數千名歸僑和僑眷。幾十年來,這些農場一如既往地保留著南洋風情,時時洋溢著印尼樂曲,空氣中瀰漫著咖喱的香味。泉州的華僑村落、社區隨處可尋。但像華僑農場這樣有海外風情的聚居區,屈指可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