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受壓抑的7種表現,當父母的你看出來了嗎?

2020-09-16 525心理網


1、哭泣

通常孩子哭泣是由於飢餓或疲勞,但哭泣也是減輕壓力的一種自然方式。

「孩子試著將所有見到的一切裝進心裡,試著理解這個世界,這對他來講有點不堪重負。」發展心理學家阿利瑟·所特這樣認為,她著有《流眼淚與發脾氣》一書。「哭泣是一種自然癒合機制」,當孩子受到太強的刺激,不知如何放鬆時,他們就垮了下來,然後大聲啼哭,這就是為什麼在生日聚會上總會有很多哭成淚人的孩子。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眼淚仍然是他們在情緒激動時釋放壓力的一種方式。所以不應該阻止孩子哭泣,也不要忽視他們的哭泣,應該充滿愛意,心平氣和地對待。如是嬰兒啼哭,可抱著他們搖一搖,直到他們恢復平靜。研究表明孩子被抱著的時間越長,他們哭泣的次數就越少。即使年齡大一些的孩子,抱著他們也可使其恢復平靜。

2、不安的睡眠

夜晚對孩子來講是很難度過的。把嬰兒或咿呀學語的孩子和他們的父母分開,他們會很自然地感到焦慮。在想像力豐富的學齡兒童腦子裡,壁櫥可能是妖魔鬼怪的藏身之所。如果說你的孩子長期失眠,那一定是有什麼事情在困擾著他們。

賓州的喬伊·凱斯在上6年級時就開始經受長期失眠的折磨。那個時期,他的母親蘇注意到:喬伊早晨不願意起床,整天無精打採,還會常常無故亂發脾氣。在醫療檢查無異常的情況下,喬伊坦言,他總在晚上擔心作業沒做完,所以很不容易睡著。為了讓孩子放鬆,蘇和校長談了一下,給孩子在白天另外安排一些時間做作業。這樣,他晚上就不會再擔心作業沒完成了。校長答應了她的請求。現在,喬伊有更多的時間來完成作業,晚上睡得好多了。

在睡覺前和你的孩子聊聊天,給他們一個機會說出心裡話,這有可能會改善他的睡眠不佳。

3、疾病反覆

如果你的孩子叫嚷肚子疼或頭疼,但又沒有任何外在的症狀,那麼他可能就是精神緊張。曾經有一個父母正在鬧離婚的孩子表現得非常焦慮,他不斷地去校醫務室檢查,說自己頭疼。作為父母,即使你懷疑孩子在裝病,也應該帶他去看醫生。

華盛頓特區國家兒童醫院的急診和社區兒科主任本·基特曼建議,一旦診斷出疾病,應首先治療兒童的情緒和心理,而不是身體。「我們需要關心的是孩子,不僅僅是他的胃,」基特曼說,「我應該儘量安排和你的孩子單獨相處而又無人打擾的時間,和他一起度過這段時光,讓他感到你是值得信賴的,因為你可以解決那些給他的生活帶來壓力的難題。」

4、攻擊性行為

每個人都知道咿呀學語的孩子也會發脾氣,但這些行為不總是古怪的。「語言能力有限的兒童減輕壓力的唯一方式就是咬、激怒或欺負他的玩伴。造成這種行為的原因雖然和電視或錄像上的暴力情景不無關係,但孩子的憤怒更可能源於心情壓抑」。這就是阿利瑟·所特稱的「碎餅乾現象」——一個兩歲的孩子不大可能由於得到一塊碎餅乾而感到不安,只是將其作為藉口釋放早晨鬱積的沮喪心情。「這種行為傳達的主要信息是他需要一切放慢速度,」所特說,「給你孩子安排的活動應當儘量簡單,以確保他有足夠的時間自由玩耍。」這就是說,你應該儘量少地告訴他做什麼以及如何做,否則只能增加他的壓力。孩子需要無憂無慮地玩耍,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5、過度憂慮

孩子看到新聞中災難的報導而害怕颶風是情理之中的事。同樣,學生害怕臨近的考試也是正常的。但如果他們害怕所有的人和事就不正常了,他們越感到軟弱無助,害怕的東西就越多。

凱利·西克是新墨西哥州教育醫療顧問,她建議孩子減輕恐懼和憂慮的方法就是正視他們。說「沒什麼好怕的」是毫無用處的,相反,應該讓孩子集中精力應付他們控制範圍內的事。

愛麗斯·安多斯在她6歲的兒子勞根第一次不想去上學時不知所措。「勞根問我『我可不可以跳過一年級的第一天?』」愛麗斯回憶說,「我問他擔心什麼,他告訴我他整周都在擔心『等於』,他說,『我知道2加2等於4,10加10等於20,可是如果老師問我50加25等於多少,我就不知道了』」。愛麗斯告訴孩子,或許班上其他孩子也不知道,但老師會教他們,因為這是她的職責。「我的話使他放心多了」,愛麗斯說,「他愉快地度過了上學的第一天。」

6、說謊和欺騙

四五歲的學齡前兒童有時會撒謊,但他們通常並不知道他們行為的後果。他們只是在區分什麼是真實的,什麼是虛假的。大一點的孩子在已經能夠分清真假的情況下也會撒謊,這大多數是因為他們受到很多的壓力。

8歲左右的孩子更關注自己在學校的一切。10歲的時候他們會有諸如「別人喜歡我嗎?」這樣的社交考慮。歸根結底,他們是想取悅於父母,擔心會辜負他們的期望。如果承認自己辜負了父母的期望,他們會感到羞愧。因此,他們就編造一些父母喜歡聽的話,或讓他們高興,或喜歡講故事時自己受到關注和讚賞。

「如果你發現孩子在說謊或欺騙你,請記住他們在按著父母的暗示行事。」如果你的孩子聽到你吹噓自己停車沒付費,或撒謊以避開工作會議,你要小心自己在樹立壞榜樣。最好把誠實的重要性和說謊的後果講給孩子聽。如果說謊已經成了他的一種習慣,你就應該帶他看醫學專家了。

7、拒絕吃飯

很多專家提醒家長注意孩子的飲食。如果出現厭食或其它表示不滿的肢體語言,家長應認真對待。如果對此忽視,就有可能發展成飲食紊亂症。

2——8歲的兒童十分挑食,這是人所共知的。「有的孩子很挑食,有的則害怕吃飯。」一位研究飲食紊亂的專家卡洛裡·戴雷解釋說。

一些挑食的孩子胃口小,沒有食慾。另一些明確表示不喜歡某些飯菜,但最終他們會吃掉喜歡的飯菜;而對於可能患有飲食紊亂的孩子,他們就乾脆不去想自己餓不餓。談到飲食,簡單地把食物分成「好的」和「壞的」或過量運動以「燃燒脂肪」,可能意味著你的孩子正在試圖通過一種不健康的方法控制自己的身體,從而達到控制壓力的目的。

1994年發表在《飲食紊亂研究》上的一篇文章報導,1——5年級的學生裡有40%的女孩和25%的男孩在減肥。孤立無助的感覺和自卑會引起對食物的反感,但多數情況下,父母一方醜陋的體態或對別人胖瘦指指點點的態度會影響孩子。因此,父母並不總能正確判斷孩子是否患飲食紊亂症。

「不要強迫你的孩子吃飯,而是應該經常改變飯菜的種類,」鼓勵孩子幫你做飯,幫你準備他們愛吃的飯菜。如果他在吃飯時的不良傾向持續很長時間或體重減輕很多,最好找治療飲食紊亂的專家尋求幫助。

認識到你的孩子生活中存在壓力,耐心地和他們一起分析解決這些問題對每位父母來說都是必要的。當然,你不可能解決孩子們生活中的所有問題,但你可以為孩子提供處理問題的建議,幫他們成長為快樂的、有著良好適應能力的人。

相關焦點

  • 孩子心理壓抑的這7種表現,當父母的你看出來了嗎?
    那麼,你怎麼知道孩子感覺痛苦呢?當孩子感到壓力時,他們可能出現以下7種表現:1、哭 泣通常孩子哭泣是由於飢餓或疲勞,但哭泣也是減輕壓力的一種自然方式。「孩子試著將所有見到的一切裝進心裡,試著理解這個世界,這對他來講有點不堪重負。」
  • 父母這2種血型,生出來的孩子智商更高,看有你嗎?
    作為新時代的爸爸媽媽,都希望生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更漂亮、更聰明,這都是所有父母期待的顏值的高低,受父母的影響;智商的高低也是受到父母影響的。孩子的智商與父母相關,如果父母的智商高,那麼孩子的智商也不會太低。父母的這兩種血型生出來的孩子智商更高。
  • 李玫瑾:這5種父母是家裡的「負能量」,養出來的孩子大多低情商
    李玫瑾認為,孩子的情商養成主要受父母的影響。如果父母言行舉止不注意,養出來的孩子相對情商也會比較低。這5種父母是家裡的「負能量」,養出來的孩子大多低情商第1種:老是打擊嘲諷孩子的父母這類父母普遍表現為在外人面前不給小孩子面子,孩子找到了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者理想目標之後一昧的打擊孩子,以及給孩子施加過重的壓力,用家庭裡的經濟條件來給孩子增加負擔。
  • 孩子過得快不快樂,從這幾種表現就能看出來,家長不要無動於衷
    導讀:孩子過得快不快樂,從這幾種表現就能看出來,家長不要無動於衷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過得快不快樂,從這幾種表現就能看出來,家長不要無動於衷!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父母溺愛孩子的六種表現,你中招了嗎?
    疼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可是當疼愛變成溺愛,甚至是無條件慣著孩子時,愛孩子就變成了害孩子。以下六種表現,最容易寵壞孩子!這樣日子一久,不僅會阻礙孩子能力的發展,破壞孩子的獨立性、造成孩子的依賴心理,還會讓孩子失去疼愛他人、勤於勞動的優秀品質,甚至不願幫父母分擔重任,連同情心都會逐漸消散。6、 過於驕縱孩子。當孩子出現問題,父母並沒有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反而一味地用好言好語安撫。
  • 14種父母「作死」的表現,早晚毀了孩子
    這世界上,有種愛,叫做父母的愛,還有種痛,也是父母的愛!不是父母的愛不偉大,也並不是所有的父母愛都偉大或者都值得歌頌。有些愛,真是no zuo no die ,下面列舉的,總有一種是你「愛作」的表現。1苛 求 過 度這類父母經常作,作的內容是「時時不忘世界上的一種生物—— 「別人家的孩子」。
  • 孩子有這幾種表現,說明父母教育很成功,不懂教娃就看這本書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首任老師,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您的孩子有如下幾種表現,說明教育很成功。一般來說,對于越是親近的人,我們越是喜歡展露最真實的自己,如果孩子從內心信任父母,則會毫無保留地和父母分享各種事情,表現出開心、難過、憤怒、悲傷等多種情緒。
  • 孩子這幾種懂事的表現,卻壓抑著孩子的天性,父母還引以為傲
    我從小就很喜歡小孩子, 並且我是在一個小鄉村長大的,每天的娛樂活動不像是在城市裡那麼受限制,我的孩提時期每天都會跑到鄰居家裡找哥哥或者姐姐們玩,而我長大了,到了十一二歲的時候,那些哥哥姐姐都有的上大學,有的已經參加工作了。這時候一些五六歲的小孩子就喜歡和我玩。我是比較喜歡懂事不調皮的孩子的,那些孩子會讓你更省心。
  • 「再哭就不喜歡你了!」壓抑孩子情緒的表達,可能有以下3種危害
    我媽看到孩子這種情況正準備把孩子抱回家,誰知道我嫂子一把抓過孩子開始對孩子說"不準哭,眼淚趕緊收回去,不然媽媽就喜歡小妹妹不喜歡你了",聽到媽媽這樣的一句話,孩子哭不敢哭,可是讓她笑她也笑不出來,最後孩子憋的吐奶了!
  • 情緒型的父母 容易養出習慣壓抑的孩子
    要談情緒型父母的議題,首先要了解自己或雙親是否屬於情緒型家長。情緒型父母會有的特徵1、情緒管理能力差常常將自己的情緒加在孩子身上。2、喜歡指責和抱怨他們總是對世界不滿,誰都對不起他。更是看孩子不順眼,總是批評孩子的表現。
  • 孩子有這6種表現,說明你教育得很好,若沒做到父母要反思
    是的,檢驗你教育孩子是否成功的標準在於孩子的表現,而這不僅僅只是成績,更應該是全面的。如果發現孩子有以下6種表現,說明你已經教育得很好了,繼續保持,不要焦慮反之,若沒做到父母要反思自己何處不足,針對性地調整教育方式,讓孩子全面發展。孩子6種被教育得很好的表現1、會察言觀色,同理心強,會哄人這樣的孩子通常情商很高,而且心地善良,人格上是較為完整的。
  • 優秀父母都不壓抑憤怒,而是用這幾步告訴孩子,「我生氣了!」
    「我現在真覺得對不起孩子,我怎麼能說那麼傷害孩子的話。我真是一個壞媽媽!」我一把抱住閨蜜說,首先讓我來理解安慰你吧。閨蜜強忍的淚水奪眶而出。《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用這幾個方法向孩子表達我們的憤怒情緒要調整我們憤怒的力量,以保護我們的孩子不受傷害。
  • 孩子「情商低」的4種表現,佔了一條,父母就該自我反省了
    其實一個孩子從小就具備情商,並且孩子的情商高低,從平時的一些行為表現上就能看出來,就像是著名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提醒過家長們的:「一個情商低的孩子,從小就會有這4種表現,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來。」,但是孩子若是在平常時候也脾氣暴的話,那你就需要注意了,你家孩子不僅情緒管理能力差,情商也低,家長要好好培養。
  • 4種典型表現,說明孩子情商不高,很多父母忽視了
    那麼,如何判斷一個孩子的情商高低呢? 情商低的孩子,常有的4種表現 1、情緒暴躁 生活中有這樣一種「任性」的孩子,他們只要遇到不合心意的事,就會不分場合、不分時間地發脾氣。
  • 四大類型家長,你是哪一種?放任型太包容,壓抑型輕視孩子的情緒
    要是你實在不想讓醫生檢查,那咱們就回家吧!反正這是乳牙,到時候都會掉的,再長新牙。都已經爛了,治不治都無所謂了。」 很顯然,以上3種態度都不可取。作為家長,不但要理解和包容孩子害怕看牙醫的情緒,更應該進一步開導孩子,好讓他在今後面臨相似矛盾和痛苦時,能夠獨立摸索出解決的方法來,最終做出最佳選擇。
  • 再談情商:「忽視型」「壓抑型」「放任型」你是哪種育兒父母
    「忽視型」「壓抑型」「放任型」這三種方式也是家長們最容易遇見的情況,我們來說說這三種方式分別會對孩子有哪些影響。忽視型父母最典型的特徵就是:含辛茹苦的撫育你,在外奔波勞累,供你吃好穿暖。關心你吃好,穿好,問候你學習是否好!卻把最重要的孩子權力給遺忘,女兒的發育不知道?兒子被欺負不了解,開心與否只要吃好穿暖學習好一切都好。與孤兒院生活的沒有任何區別,有吃有穿有學上。其實這種忽視型父母最多的還是發生在偏遠山區,父母都去外務工。只有孩子留守讀書,每次電話都是問家裡有沒有錢,吃的好嗎?成績好嗎?生活成長心理等等都被父母忽視了。
  • 智慧父母警惕:孩子低情商的3種典型表現,你家孩子有嗎?
    一個人良好的情商表現為:對自己感到滿意,情緒活潑愉快,能適應周圍環境,人際關係友好和諧,個人聰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和發揮。現代社會對情緒的關注越來越多,大量研究證實:低情商,會阻礙孩子身心健康、人際關係、個性品質的健康發展。孩子低情商的以下三種典型表現,你有留意過嗎?
  • 孩子有這7種表現,說明你把孩子教育的非常成功!他已贏在起跑線
    導讀:孩子有這7種表現,說明你把孩子教育的非常成功!他已贏在起跑線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有這7種表現,說明你把孩子教育的非常成功!他已贏在起跑線!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討好型」的缺愛孩子,都有5種聰明徵兆,明眼人才能看出來
    其實我身邊也有不少像小孔這樣的例子,孩子原本乖巧得讓人羨慕,可後面不止怎麼就"性情大變"了。其實就像小孔孩子所說的一樣,之前孩子只是一直壓抑著真實的自己,後來實在是控制不住了。而讓孩子壓抑自己的原因就是缺愛,家長們卻還很容易把孩子壓抑自己的行為當作是高情商。
  • 一大學生稱放寒假也不回家 因少時受父母壓抑埋怨恨
    一大學生稱放寒假也不回家 因少時受父母壓抑埋怨恨 2018-02-  發帖者為留學美國的王猛(化名),自稱已拉黑父母6年了,最近寫了一封萬字長信數落父母對自己長達30年的精神控制,訴說的全是年少時的壓抑和對父母的怨恨。從帖子裡可以看到,王猛是一個曾經讓父母很有面子的孩子,從小成績數一數二,四川地級市高考理科狀元,被北大錄取,本科後又成功申請了美國一所名校的研究生。然而,從12年前開始,他不再回家過春節。6年前,他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聯繫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