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這幾種懂事的表現,卻壓抑著孩子的天性,父母還引以為傲

2020-12-11 寶寶圈一新運媽媽

「會哭的孩子有糖吃。」這句話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我一開始是覺得這是很沒有道理的,後來在生活中發生的很多小事都體現了這一道理。我從小就很喜歡小孩子, 並且我是在一個小鄉村長大的,每天的娛樂活動不像是在城市裡那麼受限制,我的孩提時期每天都會跑到鄰居家裡找哥哥或者姐姐們玩,而我長大了,到了十一二歲的時候,那些哥哥姐姐都有的上大學,有的已經參加工作了。這時候一些五六歲的小孩子就喜歡和我玩。

我是比較喜歡懂事不調皮的孩子的,那些孩子會讓你更省心。但有的時候太過懂事的他們也會讓我為他們感到心疼。從小到大去別人家裡聽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哎呀,你家小孩真懂事!」而每次別人來我家做客時,我聽得最多的就是:「誒,我家小孩怎麼就沒你家小孩懂事呢?」但是,我現在長大了,對於孩子太懂事這件事情並不持有積極態度。也就是說,一個孩子,太過懂事未必是件好事情。「懂事」這個標籤大多都是人麼強加在孩子身上的,其實孩子們只能感受到無窮的壓力。

太過懂事的孩子有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他們不敢在大人面前放鬆自己,不敢任性,不敢露出小孩子的一面,更不敢反抗他們。可能很多人會說,這類孩子情商真高,懂得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懂得在什麼時候不說話,也很有分寸,不會讓大人為難。但是事實是,很多時候他們的「懂事」是處於被逼無奈,是出於對大人的害怕,怕他們打自己罵自己。所以他們知道自己不能任性,一旦任性就會產生對自己不好的後果。

像這類孩子長大後會有產生兩個完全不同的方向,第一,做事畏畏縮縮,不果斷,懦弱。第二,要麼就會變得蠻橫無理,不在乎別人的感受,不禮貌,莽撞。

太懂事的孩子的第二個特點就是,他們會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力,或者會為了他們的誇獎而故意討好、迎合他們,但同時他們自己其實是不願意做那件事情的。他們付出這樣的代價只為了別人口中的那句「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就是這樣一句好孩子毀了他們!這樣的孩子也是特別讓人心疼的,當他們長大後,面臨擺在他們面前的很多機會,他們會沒有去爭取的衝動,會眼睜睜地看著別人將這個機會搶走,所以自己也不會有什麼進步,每天只是看一步走一步。這樣的「懂事」真的是你想要的嗎?

最後一個特點就是,他們會比一般孩子更懂得如何克制自己。當我們在大街上看到一個孩子哭著喊著要買某種玩具時,會對這個孩子產生一種不好的情緒,會覺得他們很不懂事,但試想一下,如果是你們喜歡某種東西,你們不回去爭取嗎?大人尚且如此,就不要說小孩子了。但是「懂事」的孩子就不會哭鬧,你以為是他們不喜歡那個玩具嗎?小孩子愛玩是天性,他們當然也是喜歡的,只不過他們知道自己要懂事,不能哭鬧,即便是哭鬧爸爸媽媽也不會滿足自己,還很有可能會打罵自己。這類孩子也特別讓人心疼。

這類懂事的孩子之前並不是這樣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的,在他們變成這樣之前,很多時候,孩子想要一樣東西,然後去找爸媽要,但是爸媽不答應,然後孩子就一直鬧,但是為了讓他們停止哭鬧,爸媽就答應了。但是只是敷衍,事後並沒有兌現自己的承諾。然後周而復始,然後孩子一次次經歷父母的欺騙,然後經歷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徐厚再也不相信他們並且再也不哭鬧了,因為他們知道那不管用。

所以說,對於孩子的要求我們要儘量滿足,當然,那是在他們的合理要求之下。很多時候爸媽不滿足孩子並不是因為他們的要求有多高,或者他們想買的玩具有多貴,而是因為大人們想要自己的孩子變得更「懂事」。然而,我在這裡問大家一句,這樣的懂事你真的想要嗎?

相關焦點

  • 孩子特別懂事聽話,家長要陪伴、開導他,這是孩子違背天性的表現
    因為這個才是他們的天性,如果你發覺你的孩子特別懂事聽話,那你一定要很耐心的去陪伴去開導他,這是孩子違背天性的表現。,孩子一犯錯就會很很批評,孩子便會壓抑自己的天性去迎合父母,想要播的父母的喜愛,他們會按照父母的標準去辦事,對&34;會特別恐懼,他們為了得到父母的關愛,學會了克服自己內心的真實反映,用隱忍和沉默來適應那些令人不安的環境。
  • 孩子「太懂事」值得驕傲嗎?別沾沾自喜了,「無知」家長才這麼想
    一直讓媽媽引以為傲的「懂事娃」,卻被朋友指出「不是好現象」文宇從小就特別懂事,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秀,屬於一直被他人羨慕的好孩子,文宇媽媽也以兒子為自豪。朋友覺得孩子太懂事了,從來不反駁家長,但是也不會表達自己的想法,一切都是父母說了算,這並不是好現象。
  • 《以家人之名》別用"懂事"綁架孩子的成長,壓抑孩子的天性
    是的,他是懂事的,可是他本不該承受這一切,他本可以跟弟弟妹妹快樂的生活在一起,享受著最快樂的大學生活。卻要過早的承擔起大人的責任,他並不快樂,只是沒的選擇。本該無憂無慮的年齡,他已經懂得自己的身份和特殊的存在感,在家裡吃飯肉從來都是夾給妹妹的,半夜蹲在廁所洗衣服,幫爸爸打掃衛生,這些只因為他要懂事,不懂事就可能被遺棄。他想要這樣的成長嗎?他不想,但他沒有辦法,他只能把所有的心思壓在心底。所以,我們應該明白太過懂事的孩子內心都存在著一定的壓抑和自卑,他們不敢去傾聽,甚至去暴露內心最真實的聲音,因為他們有所顧慮,討好大人已經成了他們懂事的方式。
  • 孩子乖巧懂事不粘人,爸媽引以為傲?"迴避型依戀"要警惕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懂事不粘人,這樣自己出去工作也方便一點,不用老是擔心孩子離開父母會哭鬧。但小小年紀的孩子,又怎麼會不粘自己的父母呢?有的孩子,也許並不是真的懂事而不粘人。孩子乖巧懂事不粘人,爸媽引以為傲?
  • 孩子乖巧懂事不粘人,爸媽引以為傲?「迴避型依戀」要警惕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懂事不粘人,這樣自己出去工作也方便一點,不用老是擔心孩子離開父母會哭鬧。但小小年紀的孩子,又怎麼會不粘自己的父母呢?有的孩子,也許並不是真的懂事而不粘人。
  • 「懂事」的孩子其實並不快樂,想讓孩子快樂成長,別強迫孩子懂事
    在我看來,小傑懂事的讓人有些心疼,面對想玩的玩具,只能眼睜睜看著,顯然他並不快樂,在我的眼裡,有些小孩子是達不到自己的目的是不會罷休的,想法子讓自己的父母滿足要求,小傑的媽媽還以此引以為傲,孩子的「懂事」真的對他好嗎?這是在強迫孩子「成人化」。陳鶴琴的六大解放思想中提出要解放孩子的大腦、手、自由,讓孩子能夠全方位的成長。
  •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多半有這幾種懂事表現,將來會難為自己
    明明別人百般刁難,還認為是自己的問題,對別人百般討好和取悅,苦活累活自己幹,對自己百般為難,升職加薪跟自己一直絕緣。別覺得這是危言聳聽,美國康奈爾大學的一項調查證實了這一點。所以我非常贊同這句話,父母最大的失敗,就是養出特別懂事的孩子!當你發現孩子有這幾種懂事表現,就要引起注意了,而非引以為傲。
  • 孩子有這些表現,是典型的「沒教養」,家長別再引以為傲
    對於朋友的這番話,我覺得有些好笑,但同時也覺得挺無奈的。現在的孩子確實沒有以前有教養,現在的孩子走親訪友,所到之處跟拆家差不多,總之誰見誰怕。可是,你要說他們吧,他們的家長還以「孩子還小」、「不懂事」等等。說實在的,其實教養這回事,真的跟年紀大小沒有太多的關係,關鍵是家長怎麼教育的。如果孩子沒有教養,家長意識到了,好好教育,還是好的。
  • 長大自私沒出息的孩子,吃飯時都有以下表現,還有家長引以為傲
    文|文兒「長大有出息」這五個字,是多數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期望。為了孩子長大有出息,父母也做過很多努力,花費大把的時間和精力、金錢培養孩子。但是,說一句不好聽的話,不是所有孩子長大都能變得有出息,很多父母盼望孩子有出息,一開始就暗示著希望要落空了,只是父母自己不知道而已。
  • 孩子有這3種"懂事"的表現,其實就是情商低,家長別再沾沾自喜
    家長固然之都想塑造孩子懂事的形象,這樣在外出的時候也不會給自己惹來麻煩,跟其他孩子相處的時候還可以安心一點,在學習上也不懂家長太過於操心。其實很多時候孩子表現出懂事的行為,並非孩子真的本意上的懂事,而是孩子存在一種自卑的心理,如果家長沒有及時去開導孩子,可能會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
  • 孩子的這幾種懂事表現,其實是缺愛,家長別再不自知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聽話、懂事,同時也希望孩子能夠&34;,這樣就可以讓做父母的少操一些心。不論父母怎樣養育、教育孩子,最後都是希望孩子能夠變得懂事。可是,當有些孩子突然變得聽話懂事的時候,做父母的卻忽視了孩子一些內心的想法。曾經看過這麼一個事情,一對父母常通過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也時常忽視孩子,確實,孩子相比同齡人變得更加懂事了。
  • 人人稱道的「乖孩子」,其實更容易吃虧,父母別傻傻地引以為傲了
    家長會上老師常把小雨當作榜樣,經常有家長來問小雨媽媽怎麼把孩子培養得這麼好,媽媽引以為傲。可是最近媽媽發現小雨悶悶不樂,問了半天才知道是在學校「吃虧」了。「討好型」人格的孩子也不喜歡,但因為不會拒絕,就成了大家眼中的「老好人」。有的孩子正是看準了這一點,認為需要幫忙「找他/她準沒錯」。陳佳從小就是人人喜歡的「乖孩子」,初入職場的她總是幫同事幹這幹那。
  • 「中國式禮貌」正在毀掉你的孩子,家長要警惕,別再引以為傲了
    別看她小學還沒有畢業,但是遊泳、鋼琴、聲樂、舞蹈、美術她樣樣精通。也正是因為小曼非常優秀,所以,在小曼父母的心中,女兒是最最出色的。不管走到哪裡,他們都想要讓女兒給別人展示一番自己的特長。這讓小曼很長一段時間都悶悶不樂,她非常受打擊,也開始疏遠父母了。分析:其實這種情況在我們生活中還是非常常見的,不僅是小曼的父母會喜歡這樣做,還有很多家長也很願意這樣做。而這種做法,其實就是一種非常典型的「中國式禮貌」。這種禮貌行為,其實正在毀掉你的孩子,可有的家長卻毫無意識,依然引以為傲。
  • 孩子太「懂事」可能不是什麼好事,可能造成性格壓抑
    「你家孩子真懂事啊!」聽到這話的父母往往一臉光榮,「懂事」,似乎成了對孩子最好的讚揚,對家長教育的最優肯定。然而在「懂事」背後,我們看到的更多的卻是被壓抑著失去了自我的孩子。女兒回答:因為媽媽教自己要懂事,要謙讓!馬伊琍這才意識到,正是因為自己過於嚴厲的教育,讓孩子失去了活潑的天性,變得唯唯諾諾,不再開朗。
  • 懂事的「乖小孩」,失去的卻更多,做父母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
    、不哭不鬧、講道理,但是父母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懂事的孩子真的自身就開心嗎?,大部分的原因都是父母工作忙,沒時間照顧孩子,孩子就直接託付給姥姥姥爺或者爺爺奶奶。當父母再見到孩子的時候,他們就會表現的很懂事,期待爸爸媽媽陪在自己身邊。
  • 懂事的孩子背後卻都是心酸
    過早的懂事會讓孩子變得壓抑,不僅阻礙情緒的正確釋放,也會影響自身的發展道路。作為孩子的保護者,家長要警惕孩子的這種懂事行為,及時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己,表達自己。孩子就應該無憂無慮,而不是過早地承擔本不屬於自己的壓力和重擔。一、孩子為什麼會這麼「懂事」?
  • 想不通,這麼懂事的孩子怎麼會自殺?
    不聽話、不懂事的孩子往往讓父母很頭痛,而乖巧、懂事的孩子卻總讓父母很省心。他們承受著這個年紀不該承受的重任,因為體諒父母的不易,少年老成、謹小慎微。 關於第二種孩子,武志紅說:「懂事是一種很深的絕望。」口袋君對此深表贊同。
  • 你的孩子「特別懂事」?對不起,這可能是作為父母最大的失敗
    歡迎轉 發、收藏本文~據《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曾經進行過一項關於「懂事」的調查。調查結果表明,有78.1%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喜歡懂事的孩子。我們做父母的也總是為自家孩子太「皮」而感到頭疼,羨慕「別人家的小孩」。
  • 教出「特別懂事」的孩子,是父母最大的失敗,為什麼這麼說呢
    當一個四五歲的孩子看到別人的孩子抱著洋娃娃拿著玩具的時候,想一想自己的孩子確實很「懂事」的。那試問一下孩子真的快樂嗎?在他本應該撒嬌,玩具被媽媽寵愛的年紀。卻提前進入了「懂事」的行列。他的「懂事」只是為了減輕父母的經濟壓力,會懂事的多說;「媽媽我不需要,我不喜歡」。這真的是一個父母的成功嗎?
  • 還再以孩子「懂事」為驕傲?其實這是父母最大的失敗
    在我們大部分人的觀念中,對一個孩子誇獎「這孩子真懂事」,這應該是對這個孩子和家長極大的肯定。但如果孩子過於懂事,你們還覺得這是一件值得欣慰和驕傲的事嗎?又或者說,一個特別懂事的孩子,真的會很快樂嗎?愛馬的這些表現,讓馬伊琍認識到,女兒已經習慣了屈服、讓步甚至壓抑自己的內心。「懂事」的連拒絕都不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