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成長規律中培養出一個特別懂事的孩子,好像是對這個孩子與這個家長最大的獎勵和肯定。可是今天要說的卻是,養出的孩子「特別懂事」,卻是一個父母最大的失敗不管你是貧窮的還是富有的,也不管你是知識分子,還是一般的農民的家庭都是一樣的。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覺得不可思議,不能理解。那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其實我們都可以仔細的想一想,如果一個孩子很「懂事」,那我們的孩子會快樂嗎?當一個四五歲的孩子看到別人的孩子抱著洋娃娃拿著玩具的時候,想一想自己的孩子確實很「懂事」的。那試問一下孩子真的快樂嗎?在他本應該撒嬌,玩具被媽媽寵愛的年紀。卻提前進入了「懂事」的行列。他的「懂事」只是為了減輕父母的經濟壓力,會懂事的多說;「媽媽我不需要,我不喜歡」。這真的是一個父母的成功嗎?
我們經常會說,親情是不需要懂事的為什麼?因為我們在外面面對外人的時候,不管是老師,同學,同事還是領導,我們都會努力的把我們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因為我們很堅強很開朗,無比的懂事,可是回到家裡面對自己家人的時候,還需要是這個樣子的嗎?我們就會把我們最脆弱最真實的一面表現出來。而把脆弱和不堪對家裡面隱藏起來都特別的懂事,可是這個懂事的背後,這個父母真的不失敗嗎?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你真的希望孩子不會跟你撒嬌嗎?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我真的不希望孩子跟你吵鬧嗎?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你真的不希望你的孩子把最真實的一面展現給你嗎?如果這個答案有的家長是肯定的,那麼只能說這個家長的腦子「有病」。
「特別懂事」的孩子是怎麼教出來的呢?如果在一個家庭中,父親母親姥姥姥爺或者是爺爺奶奶其中的一個不用說是全部的,只需要一個特別的寵愛這個孩子,那麼這個孩子就不可能特別的懂事。特別懂事,特別的確是讓人值得深思的一個詞語。只要有一個可以寵愛這個孩子的人,那麼這個孩子就知道受了多少委屈。去找那個最疼他的人,哭一哭,鬧一鬧,訴訴苦。只會求那個最疼愛他的人抱抱他,然後那個疼愛他的人會給他買一堆玩具,買很多好吃的。那什麼樣的情況下,這個孩子才會懂事了。那就是在他受了委屈無人訴說,遇到開心的事情,沒有人跟他一起分享的時候。
其實撒嬌是最容易的事情,當然你對這個人足夠的信任,無論是父親還是母親還是伴侶,還是有其他的關係。如果你是一個足夠心理的人,足夠值得依賴,你會驚奇的發現原來自己可以是個這麼做的人。原來自己竟然還可以撒嬌。撒嬌也是一件最難的事情,因為沒有人可以讓他在他的面前展現出最天真的一面。沒有人值得他去對別人撒嬌。一個懂事的孩子往往是最讓人心疼的,因為他失去了許多本應該屬於他的幸福和他的天真。有人會羨慕這樣的父母。但是我反而覺得有些可悲。
有人說棍棒底下才能出孝子寵愛了,只愛能寵壞。很奇怪,這麼神奇的一個理論是從哪裡來的?而且這也是一個很極端的看法,代表不了我們走上另一個階段。我們似乎從來沒有說過,做父母的一定要滿足孩子的一些什麼樣的要求。我們每一個父母都可以不用培訓就直接上崗,仔細想想真的是挺可怕的。或許你已經為人父母,或者說你將要為人父母。那麼你應該如何的與孩子正確的相處呢?有沒有想過?是不是覺得只要讓他吃飽了有衣服穿,就是對他的恩賜?或者是說直接把孩子甩給你們的父母,讓他們隔代去培養?當女孩子遇到不同看法的分歧的時候,是不是也會拿出父親和母親的身份扮演一個孩子不想看見的角色?還是拿著父母的身份去壓孩子,就是因為我是你的父母,你就必須要聽我的。其實在教育孩子的方面沒有一個正確的答案,也沒有什麼方式是最好的,只有說是最適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讓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的長大,用一顆正確的心態去面對他以後的人生。
你怎麼就那麼確定孩子很懂事,就是一件壞事呢?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沒有必要壓抑天性。所有被壓制的天性都是不好的事情。那孩子的天性是什麼呢?孩子的天氣就應該是頑皮淘氣。而一個人在他童年的時候都不會淘氣,甚至不會撒嬌,那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童年懂事的孩子長大以後都會被鎖在許多個條條框框裡。他們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不敢有自己的想法,不敢提加薪,甚至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思想。而且談戀愛的時候也許會被別人教成一句;你真是個好人。如果一個孩子面對自己的父母,都不敢大聲的說話。你還指望他長大以後能幹什麼?一個一生都沒有和自己的父母大吵大鬧過的孩子,真的是你們理想中所想像的孩子嗎?記得老人經常說這麼一句話,小時候很聽話的孩子長大了以後都沒有什麼出息,這句話具體是什麼意思呢?老人說小時候聽話的孩子長大以後都沒有出息。那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那我們口中所指的聽話是不是就是指孩子懂事麼,啥都不敢做,長大了以後除了軟弱,不會有第2個性格?
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過程。我們應該讓孩子們順其自然的成長。什麼樣的年齡段就要經歷什麼樣的事情?孩子小時候就是天真的時候。佟年就是要經歷一個淘氣活潑的過程。讓孩子們過早的成熟,只會壓住孩子們的天性。久而久之就會在一個禁錮的環境裡讓我們的孩子承受,本不應該在他這個年齡段所承受的一些事。都說自己的孩子很懂事。可是孩子懂事了,孩子的天真去哪兒了?孩子的童年在哪?做父母的真的應該想一想。是讓孩子在我們的壓迫逼迫嚴厲下成長。還是讓孩子在我們溫暖的懷抱裡順其自然的成長。雖然是兩種不同的成長方式,但是結果也是截然不同的。不要丟了我們孩子的童年,不要讓孩子在應該玩兒的年齡去經受一些成熟的事情,不要讓我們的孩子太壓抑了,用心聽一聽我們孩子的心聲。做一個合格的父母,還孩子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喜歡的點讚,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