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人之名》熱播:父母最大的失敗,是教出「太懂事」的孩子

2020-08-30 有聽故事FM



《以家人之名》一開播,就頻頻登上熱搜。


在豆瓣評分8.5分,好評如潮,在閨蜜的強烈推薦下,我每天陷入追劇,不可自拔。



首先簡單來說一下劇情,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兩個單身爸爸,機緣巧合之下,組成了一個新的五口之家,上演了各種悲歡離合。


在這三個孩子中,最讓大家心疼的莫過於小哥子秋,凌霄和李尖尖最起碼都在親生父親身邊長大,而賀子秋自出生,爸爸不認,媽媽不愛,外婆不疼,最後被李海潮好心收養。


子秋第一次去麵館,只玩了一下妹妹的小青蛙,就被妹妹欺負了還主動道歉——我不該拿妹妹的玩具。



行李被妹妹扔了無數次,場面搞笑,但是鏡頭一轉,每次小小的子秋都默默地把行李箱再拖回來。



看動畫片想笑的時候,不敢笑出聲來,吃西瓜的時候,不主動去拿,只有家人給的時候,才會吃,還開心地說道——謝謝哥哥!



最愛吃糖醋排骨,卻從來不夾,還說不愛吃肉,只愛吃青菜,因為他知道,妹妹愛吃肉,要留給妹妹吃;



總覺得自己寄人籬下,一定要多多幹活,才不會被拋棄;



本該快樂肆意的年紀,卻變成了那個唯唯諾諾、懂事的孩子。


究其原因,每個「懂事」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對不懂事的父母。


當子秋看到凌霄的母親回來的時候,他雖然嘴上說著自己才不想,但是心裡難過極了。


有時候看到穿碎花裙的女人,情不自禁地追上去,以為那個人是媽媽。
有時候受了委屈,便一個人拿出媽媽的相冊,一個人躲起來偷偷地哭。


可他那不靠譜的爸媽,竟然說孩子是他的負擔,連見也不想見。


試問——他們的心是石頭做的嗎?他們真的配稱之為父母嗎?


有人說:


「過分懂事的孩子,往往都是被愛得不夠。」


的確如此,不被愛的子秋,他只有變得更懂事,才能不被拋棄。



小S曾在綜藝節目中自曝,三個孩子中,二女兒是最懂事的那個,但也是最對不起的那一個。



對於三個孩子來說,自己會有一些偏心。


因為老大是第一個來的孩子,自己會特別用心,
有了老二,覺得不能太偏向於老二,還要兼顧老大的情緒,
有了老三,老二更是被冷落了。



二女兒經常用懂事,去討得小s的愛和關注。



看到過早懂事的二女兒,讓小S很愧疚,為此她還專門發微博向二女兒道歉。


很多網友感嘆,懂事的孩子太委屈,逼孩子懂事的家長太殘忍。


曾看過這樣一則新聞,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


浙江金華一男子帶8歲兒子來到洗浴中心後獨自離開,兒子在洗浴中心待了44天。


男孩哭著告訴民警,父母離異了,爸爸工作忙…...


而男孩的父親則無奈地說道:自己在夜場工作,真沒時間照顧兒子......



很難想像,一個小男孩孤零零在洗浴中心呆了44天,父親都沒有發現。


但是他都沒有埋怨爸爸,甚至還為爸爸找藉口。


直到見到警察後,才憋不住了......



懂事的孩子,他們不敢提要求,不敢說不,不敢說我要,他們小心翼翼討好著大人,努力做個完美小孩。


因為他們害怕,如果不按父母的要求去做,就會被拋棄,得不到大人們的愛。


安全感的缺乏,使得他們做出一系列超出年齡的行為,也會失去正視和表達自己欲望的能力。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


「懂事是很深的絕望,它真的不是一個好東西。它表面上是為家長帶來省事的好處,也許骨子裡就是出於恐懼。」


而逼孩子懂事的家長,太過於殘忍,他們看不到孩子的種種問題,只是一味的誇獎孩子的懂事,卻不知道,孩子內心的恐慌與不安全感。


請各位家長別忘了:再「乖」的孩子,在那個年紀,終究也只是個孩子。



知乎有個熱門話題:「懂事的孩子快樂嗎?」

最高贊回答是:「不快樂。」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說過:


「很多小時候很乖的孩子,長大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


因為他們習慣了壓抑自己的需求,從而討好別人。


每次看到子秋的時候,我都會不無自主地想到陳學冬。


都說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但是這種寄人籬下的心酸,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


小時候,陳學冬父母離異後,再也沒見過媽媽,直到18歲才第一次見;而爸爸有了新的家庭,便把他送到大姨家寄養。



陳學冬說:「小時候去大姨家住的時候,只要有時間便會默默地幫忙做家務。」
因為他就怕自己表現不好,那就真的沒人要他了。



還說:「離婚是父母做出的選擇,是大人做的,不是小孩子做的,但結果卻要小孩子去承擔。」


直到現在,陳學冬都沒有走出來。


有一次在節目中,談到感情的時候,他一個人悄悄躲在茶几下面哭。



身邊的朋友都已經成家立業,唯獨自己不敢進入婚姻,形單影隻,與孤獨為伴。

問其原因,他說,只是怕失望。



肖驍曾在《奇葩說》中說過這樣一段話,真實又扎心!


「你們別覺得懂事是一個褒義詞。人為什麼要懂事?是因為環境所迫,沒有別的選擇,他必須懂事。


他最好不向我提任何能力範圍以外的要求,他懂事,所以呢,別人家三口是和和美美幸福美滿的一家子,我們家是無比懂事的一家子。」



越長大,你越會發現——小時候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長大後心理問題也越多。


有些孩子會變成討好型人格,有些孩子會變成焦慮性人格,還有些孩子會變成迴避型人格,就是沒有辦法進入親密關係。
有些孩子則會產生很嚴重的心理疾病,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

幸運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希望父母們,能夠給孩子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這將是他一生的財富。




電影《龍貓》裡說過:「懂事的孩子更讓人心疼!」


而我想說,那個懂事的孩子,不需要你的心疼,只需要你多一點愛就可以。


說回子秋,長大後的他能夠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完全是因為有養父李海朝的愛一直在託底。


小時候,當鄰居婆婆開玩笑說,再不聽話就要被送走時,李爸及時去安慰小子秋。



當子秋把紅燒肉給尖尖吃,自己只吃青菜的時候,李爸說道:「現在正在長身體,怎麼能不吃肉呢?」順手就給子秋夾肉吃。
那一刻,我看到了子秋眼裡的光芒。


長大了,當二姨來家,奚落子秋:


「二姨跟你說過多少回了,在家一定要勤快。」


「二姨知道這些話你不愛聽,你不能跟人家凌霄比啊,人家爸爸是給了錢的,他不一樣,所以說,你在家裡一定得懂事......」


恰巧被李爸聽到了,心裡特別不是滋味,他便借酒痛哭,說出了心裡話。


李爸是真心對子秋好,也能夠看到子秋為這個家裡做的一切,他深知子秋的不安全感,便用盡全力對他好!


那個懂事的孩子,需要你多一點點愛和看見。


千萬不要以為孩子的懂事是理所應當的。


蔡康永曾說:


「對小孩來講,父母最珍貴的是給他一個理想的環境,讓他變成他自己,而不是變成父母要他變成的人。」


孩子都是在和父母的一次次互動和回應裡,確認自己是被愛的。


當孩子確認自己值得被愛之後,他才有力量去愛別人,才有底氣去對抗這個世界所有的不美好。


記得有網友曾說過一句話:


「如果可以,希望我們可以把那句『你什麼時候能懂事點就好了』換成『孩子,你不需要太懂事,小時候開心最重要』。」


特別觸動人心。


作為父母,我們要時刻用行動告訴孩子:


「無論你的成績是好是壞,無論你有多平凡,爸爸媽媽一直都愛著你。」


只有父母無條件地愛孩子,他才能勇敢地做自己。


最後希望家長們,多愛一點那個懂事的孩子,看得見他們的付出,讓他們做一個真正的小孩,會哭,會鬧,會表達,去盡情地享受一切的美好和愛!

相關焦點

  • 《以家人之名》熱播:父母最大的失敗,是教出「太懂事」的孩子
    《以家人之名》一開播,就頻頻登上熱搜。在豆瓣評分8.5分,好評如潮,在閨蜜的強烈推薦下,我每天陷入追劇,不可自拔。究其原因,每個「懂事」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對不懂事的父母。當子秋看到凌霄的母親回來的時候,他雖然嘴上說著自己才不想,但是心裡難過極了。
  • 《以家人之名》:父母最大的失敗,是教出「懂事」的孩子
    網友們紛紛吐槽《以家人之名》的編劇,對女性也太不友善了!除了尖尖去世的媽媽,其他的都是奇葩,關鍵是這幾個奇葩媽媽,都擁有別人眼裡「懂事」的孩子!明月媽媽:以愛之名 面對孩子,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學會放下,放下自己的閱歷和思維方式,站在孩子的角度,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更好地溝通。
  • 父母最大的失敗,是教出「太懂事」的孩子
    近一個月來,劇集市場上,《以家人之名》各種話題、爭議不斷,即使口碑高開低走,熱度依舊居高不下。故事接近尾聲,劇情也出現反轉,小哥媽媽雖然被洗白,但那個小小的、懂事到極致的「小子秋」早已扎進觀眾的心裡。每個「懂事」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對不懂事的父母三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兩個單身爸爸,機緣巧合之下,組成了一個新的五口之家,上演了各種悲歡離合
  • 《以家人之名》:家庭教育最大的失敗,是培養出「太懂事」的孩子
    01懂事的孩子,大都讓人心疼 很久沒有哭過,最近卻被電視劇《以家人之名》中的兩個孩子溼了眼眶。 該電視劇在豆瓣評分8.5,好評如潮,有不少觀眾在下面留言:「凌霄和小子秋也太懂事了吧」、「哭了哭了,凌霄和子秋懂事得讓我心疼」…… 這兩個孩子可謂是賺足了觀眾的眼淚,那他們到底有多懂事呢? 這部劇中,凌霄是大哥。他的父母經常吵架,每次吵架,媽媽都會將矛頭指向凌霄:「為什麼要給妹妹吃核桃?都是他,是他害死妹妹的。」
  • 教出「特別懂事」的孩子,是父母最大的失敗,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我們的成長規律中培養出一個特別懂事的孩子,好像是對這個孩子與這個家長最大的獎勵和肯定。可是今天要說的卻是,養出的孩子「特別懂事」,卻是一個父母最大的失敗不管你是貧窮的還是富有的,也不管你是知識分子,還是一般的農民的家庭都是一樣的。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覺得不可思議,不能理解。那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 《以家人之名》熱播:最失敗和最成功的父母,到底差在哪?
    最近,熱播劇《以家人之名》引發了很多網友的討論,「心疼李爸」這個話題,還一度上了微博熱搜。作為劇中失敗父母的典型,她情緒化、缺少責任感,在情感上又十分貪心,動不動就親情綁架......也因此招致了網上罵聲一片,網友們直呼:太氣人了!
  • 父母最大的失敗,是養育出一個非常懂事的孩子?看看專家怎麼說
    信息爆炸,育兒和教育理論鋪天蓋地,可憐的父母們,眼花繚亂,無所適從。有人說,父母最大的失敗,就是養育出一個非常懂事的孩子;也有人說,父母最大的成功就是養育出一個非常懂事的孩子。不禁想替孩子發出靈魂之問:什麼叫懂事?懂事的標準是什麼?界定懂事與否是誰的標準?什麼是父母的失敗?看到了什麼才是父母的失敗?為什麼只說父母的失敗,而不去問是不是孩子的失敗?-----這種思維本身已陷入了一個以「父母」為中心的思維方式。這也是很多孩子心理問題產生的根源。
  • 還再以孩子「懂事」為驕傲?其實這是父母最大的失敗
    馬伊琍之前在一次直播中曾經訴說過,對女兒愛馬管教太嚴格而非常後悔一旦父母管教過度,就會很有可能讓孩子的性格變得怯懦、膽小、小心翼翼。溫尼科特曾經說過:如果一個人太正常,就失去了野性,這樣很可悲。孩子在嬰幼兒時期,性格的形成很大部分是來自於父母,父母的教導、孩子的模仿或者是成長環境,都會影響到性格。
  • 《以家人之名》熱播:自私的父母養出的孩子,長大後真的很難快樂
    最近電視劇《以家人之名》熱播,豆瓣評分一度上到8.6,單親家庭長大的女孩李尖尖,活潑開朗,吸引了眾多網友的眼球。本以為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都會比較內向、自卑,但是在李尖尖身上沒有看到一點負面情緒的影子。其實,並不是父母雙全,孩子就一定能快樂長大。劇裡凌霄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因為妹妹的意外離世整天爭吵,懂事的凌霄就像一隻被嚇壞的小羊一樣,每天在父母的爭吵裡鬱鬱寡歡,小小年紀就很少看到他的笑臉。直到父母離婚,凌霄才擺脫父母的爭吵,過了幾年安生日子。
  • 《以家人之名》熱播:自私的父母養出的孩子,長大後真的很難快樂
    最近電視劇《以家人之名》熱播,豆瓣評分一度上到8.6,單親家庭長大的女孩李尖尖,活潑開朗,吸引了眾多網友的眼球本以為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都會比較內向、自卑,但是在李尖尖身上沒有看到一點負面情緒的影子。其實,並不是父母雙全,孩子就一定能快樂長大。劇裡凌霄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因為妹妹的意外離世整天爭吵,懂事的凌霄就像一隻被嚇壞的小羊一樣,每天在父母的爭吵裡鬱鬱寡歡,小小年紀就很少看到他的笑臉。
  • 父母最大的失敗,是養出一個"特別懂事的孩子",毀了一生
    她害怕她媽媽討厭她,所以她經常小聲哭.簡而言之,她看起來比同齡的其他孩子更懂事。然而,正是這樣一個懂事的孩子刺痛了我的心,讓我嘆息:父母最大的失敗是養育了一個&34;,卻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毀掉了她的生活。一個特別懂事的孩子經常被他的孩子忽視和壓制。
  • 《以家人之名》別用"懂事"綁架孩子的成長,壓抑孩子的天性
    最近的熱播劇《以家人之名》中凌霄說過:有時候長大,真的就是一瞬間的事。當你感受到了生活的重量,你的內心改變了,也就一瞬間長大了。《以家人之名》中子秋是最讓人心疼的一位,小時候被母親拋棄,常年被二姨叮嚀要懂事,要孝順養父,要懂得感恩。
  • 孩子,其實你不需要太「懂事」
    03「懂事」的孩子可能犧牲了快樂知乎上有這樣一條追問:「懂事的孩子快樂嗎?」媽媽為女兒的懂事感到非常欣慰。可是,沒過多久,老師卻把媽媽找來談話:「我從教二十年,從沒見過這樣的孩子,不哭也不鬧,這麼會看臉色,會討好人。」「小小的年紀,這樣太辛苦了,壓力會很大的,對今後的成長可不利。」
  • 心理學:父母最大的失敗,就是教出「特別懂事」的孩子
    作為父母本應是孩子在成長中最信任的依賴,在孩子犯錯或處於恐懼中時給予強有力的支撐,保證他們人格的健康。但放眼我們的社會,父母們對培養出一個正確的孩子有著極深的執著。懂事的孩子都有一對自私的父母孩童時期是人的天性向外散發量最多的時期。對所有新鮮事感到好奇,但卻沒有分辨的能力,在他們探索世界的時候,需要大人輔助確保基本的生命安全。
  • 《以家人之名》大結局:養而不教,是父母最大的惡
    熱播劇《以家人之名》迎來了大結局。01、李海潮:慢教育,才是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以家人之名養孩子就像種花,要耐心等待花開。慢養並不是時間上的慢,而是說父母在教育上不要太擔憂、太著急,不求一時的速度與效率,不以當下的表現評斷孩子,尊重每個孩子的差異。
  • 「教養心理」學如何教出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
    到底我該怎樣教小孩?」我很樂意在下文回答這個指控,但在此之前,我希望指出提問者背後的常見現象:他/她非並真實的相信自己的育兒抉擇,往往只是一再找尋某個專家給予的教養意見,作為能跟隨的指標,並幻想也深信自己有個完美的計劃書。但事實上,他們忽略了小孩的欲望,最終,這些感覺付出了很多的父母,其實被孩子視為:「我爸媽一點都不懂我!」
  • 《以家人之名》引熱議!懂事的孩子,真的快樂嗎?
    因此,培養出一個乖巧懂事的孩子,成了不少家長的目標。從傳統眼光來看孩子「懂事」是自家父母最大的欣慰與驕傲一個「懂事」的孩子也向來是家長們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然而,相對於會哭會喊的孩子乖孩子似乎更讓人心疼明明想吃的東西,卻說不想要;明明想買的東西,卻說不喜歡;明明想做的事情
  • 中國父母最大的失敗:就是太拿孩子「當回事」了!
    文/紅樓無夢因為上世紀80年代計劃生育的實施,很多8090後都是獨生子女,作為家裡的「獨苗」「稀有物種」自然獲得家人更多的關心和關注。都說「慣子如殺子」,但是面對著家裡唯一的孩子,很多父母還是步入了溺愛孩子的陷阱,做什麼事情都把孩子放在第一位。中國家庭的有趣現象:一家人全部圍著孩子轉。
  • 孩子過於懂事,可能是父母最大的失敗
    &34;孩子過於懂事,可能是父母最大的失敗自家孩子在跟別的小朋友玩的時候家長如果過分幹預,為了面子強迫把孩子的玩具讓給別人,或者讓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久而久之,孩子不僅會產生自卑感,還會覺得父母不在意自己的感受,會故意疏遠父母。這樣在以後遇到問題的時候不會想到父母,不管好的壞的事情都自己消化,時間長了容易產生抑鬱的心理。
  • 《以家人之名》熱播,為父母揭示8條教育真相
    沒有誰是完美父母,但孩子的成長之路,何嘗不是父母修行之路。提到家人,你腦海裡最先想到的是什麼? 是一起吃飯的熱鬧,是一起睡覺的踏實,還是一起玩耍的快樂? 最近熱播的《以家人之名》,就有這樣異父異母的「三兄妹」,因為巧合、陪伴與羈絆而成為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