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父母最大的失敗:就是太拿孩子「當回事」了!

2021-01-21 媽寶經

文/紅樓無夢

因為上世紀80年代計劃生育的實施,很多8090後都是獨生子女,作為家裡的「獨苗」「稀有物種」自然獲得家人更多的關心和關注。都說「慣子如殺子」,但是面對著家裡唯一的孩子,很多父母還是步入了溺愛孩子的陷阱,做什麼事情都把孩子放在第一位。

中國家庭的有趣現象:一家人全部圍著孩子轉。

關於這個現象,我聽過最精準的表達是:孩子是皇帝,老人是太監,父母是大臣。

總之就是孩子至上,家裡的其他人都得為孩子服務。

上個星期和老公一起帶兒子去幼兒園玩,在路上看到一家五口,爸爸抱著孩子,媽媽背著包走在後面,爺爺奶奶左一個右一個圍著孩子,一個負責餵零食,一個負責餵水......把孩子圍在中間。

我和老公不僅感嘆:這哪是陪孩子出來玩啊,這根本是皇帝出巡好嗎?

這樣的現象其實生活中比比皆是,孩子在家裡就是王子公主般的存在,父母巴不得給孩子最好的,孩子要什麼買什麼,爸爸媽媽疼完爺爺奶奶愛,外婆外公也毫不示弱。自以為把最好的都給了孩子,但結果孩子卻不領情,甚至養出「白眼狼」。

中國父母最大的失敗:就是太拿孩子「當回事」了!

太拿孩子當回事的家庭,註定會醞釀出一場悲劇。

記得之前在看《中餐廳》的時候,有這樣一幕:

一個中國媽媽帶孩子來泰國玩,正巧來中餐廳吃飯。

四歲兒子因為覺得糖醋排骨不好吃,開始對父母發起脾氣來,還大吼說:太難吃了,這是我吃過最難吃的糖醋排骨,我就要吃以前的那個糖醋排骨......

趙薇和這位媽媽聊過才知道,因為家裡的老人非常寵愛孩子,孩子的地位在家裡是第一位,媽媽在家裡的地位被排到了最後。

聽完後趙薇說:你不能讓孩子覺得自己在家裡的地位最高,將來你老了,他也覺得你沒那麼重要。不能太把孩子當回事。

從趙薇的話可以看得出,她對養孩子是有自己獨特的看法的。其實每個自私、對父母發脾氣、不好好吃飯的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對她過度寵愛的家長。

家長太把孩子當回事的不利影響:

對孩子:

父母太把孩子當回事,過分溺愛孩子,其實最大的受害者是孩子。

因為孩子從小習慣了這種關注和溺愛,就會變得以自我為中心,變得自私和跋扈起來,認為所有人都得圍著他轉,稍不順心就會發脾氣或崩潰,這對孩子將來步入社會是非常不利的。

現在吃了多少甜頭,將來就要吃多少苦頭。

對家長:

太把孩子當回事,對於家長來說首先第一點就是在孩子心中逐步喪失威信。

如果一個家庭所有人都以孩子為中心,把孩子放在第一位。那在我們管教孩子的時候,往往沒有威信,孩子根本不把家長的話當回事,無法順利進行正確的家庭教育。

但你要記得:你沒有教育好的孩子,將來社會會幫你教育他。

對家庭關係:

父母太把孩子當回事,其實是一種不健康的家庭關係,對家庭關係的和諧是不利的。

因為這種家庭模式,會在不知不覺中,讓孩子成為夫妻之間的「第三者」。

很多夫妻在有了孩子後,就把愛和注意力從伴侶身上放到孩子身上來,夫妻間的關心和交流都大大減少,甚至在很多家庭中,伴侶似乎成了一個可有可無的人,這種冷漠的夫妻關係無疑對家庭和諧是不利的。

中國家庭關係應該是:愛自己>愛伴侶>愛孩子

試想一下,在有了孩子之後,你是不是很久沒有和伴侶靜下心來吃飯聊天,你有多久沒有和伴侶一起看電影了,你們有多久沒有愛情的感覺了......

有人會說,這種現象很正常啊,愛情本來就是會慢慢變成親情的。

但是在我看來,一段婚姻裡,如果完全沒有了愛情,只剩下親情,那是非常糟糕的。

孩子應該是你們更愛對方的紐帶,而不應該成為忽視對方的理由。

在家庭關係中,夫妻關係應該排在首位,任何人都不能排在夫妻關係之前,哪怕這個人是孩子,因為伴侶才是那個陪你度過漫漫餘生的人。

當然在愛伴侶的時候,我們也別忘了愛自己。

先自愛,再愛人!

總結:最好的家庭關係應該是:愛自己>愛伴侶>愛孩子。

關注「媽寶經」,每天學習專業有用的育兒知識,做新時代好媽媽!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用,記得給我們點讚並分享哦~

相關焦點

  • 中國大部分父母最大的失敗就是:強加理想給孩子
    看到這類新聞心裡莫名的疼痛,一個15歲的花季少女就這樣香消玉殞,心裡在悲痛嘆息惋惜的同時也忍不住嘆息: 咱們中國大部分父母共同的特點就是強加自身年輕時候沒有完成的夢想在孩子身上,這是一種惡習,也是一種常態。
  • 父母薦讀 | 逼孩子成功,不如教孩子勇敢面對失敗
    每次有學生自殺事件被報導出來,有一類評論一定少不了:現在的孩子太脆弱了,一點挫折都經不住。其實哪裡是現在的孩子太脆弱,而是我們根本從未好好教過孩子如何直面失敗。當孩子期末考試考差了,我們會說「怎麼回事?
  • 父母最大的失敗,是教出「太懂事」的孩子
    懂事的孩子太委屈逼孩子懂事的家長太殘忍小S曾在綜藝節目中自曝,三個孩子中,二女兒是最懂事的那個,但也是最對不起的那一個。很多網友感嘆,懂事的孩子太委屈,逼孩子懂事的家長太殘忍它表面上是為家長帶來省事的好處,也許骨子裡就是出於恐懼。」而逼孩子懂事的家長,太過於殘忍,他們看不到孩子的種種問題,只是一味的誇獎孩子的懂事,卻不知道,孩子內心的恐慌與不安全感。請各位家長別忘了:再「乖」的孩子,在那個年紀,終究也只是個孩子。
  • 趙薇:教育孩子,不能太把孩子當回事~
    這些被兒女精神遺棄的老人們年輕的時候犯過同樣的錯誤,就是太把孩子當回事,家裡永遠是孩子第一。點頭哈腰的爺爺,滿臉堆笑的奶奶,以孩子為榮的爸爸,還有慈愛關懷的媽媽,孩子像一個小王子,左右著大家的行動。  與其說這是一場親子出遊,不如說這更像皇上駕到。我的一個外國朋友曾說過,中國的孩子不像孩子,像皇上。中國的老人不像老人,像隨傳隨到的太監。中國的父母不像父母,像鞠躬盡瘁的大臣。
  • 「孩子畢業後成了專才,就是教育最大的失敗」
    「如果一個學生從耶魯大學畢業後,居然擁有了某種很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這是耶魯教育最大的失敗。」——理查得·萊文,耶魯大學前校長其中,中國男孩的簡歷吸引了我的眼球, 211、985名校讀大一大二、香港讀大三/大四,美國常青藤的金融工程研究生,照片也是一表人才。但是,我必須告訴大家一個殘酷的事實,當天面試結束之後,要推薦進一步的合伙人面試,我唯一說No的就是他。從小到大都讀名校的孩子為何在職場遇冷?為什麼在拒絕他?
  • 孩子過於懂事,可能是父母最大的失敗
    孩子作為父母生命的延續,我們的目標不是培養一個乖寶寶,而是培養一個有理想、有目標,為自己而活的人,不能因為別人的誇讚或者自己省心而禁錮了孩子的思想。&34;孩子過於懂事,可能是父母最大的失敗自家孩子在跟別的小朋友玩的時候家長如果過分幹預,為了面子強迫把孩子的玩具讓給別人,或者讓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久而久之,孩子不僅會產生自卑感,還會覺得父母不在意自己的感受,會故意疏遠父母。這樣在以後遇到問題的時候不會想到父母,不管好的壞的事情都自己消化,時間長了容易產生抑鬱的心理。
  • 「孩子太聽話,是父母的失敗」資深教師解釋原因,句句在理
    文|文兒千百年來,無數父母都以養出「聽話」的乖孩子為榮。孩子聽話,在他們看來就是孝順,就是懂事,值得誇獎。像我們小的時候,大人們就喜歡用是否聽話來評價一個孩子的好壞。聽話的孩子,大人們讚不絕口,出門在外當成寶貝一樣炫耀;不聽話的孩子,隔三岔五就被當成反面教材,拿出來在眾人面前說教一番。
  • 做父母最失敗的,就是養出一個特別善解人意的孩子,父母可要重視
    那麼,聽話懂事的孩子真的好嗎?其實,不是。作為父母,最大的失敗,就是養出了一個特別懂事的孩子。為什麼會這樣說呢?處於青春成長的時期,父母都寄予孩子太高的期望,希望孩子能夠到達自己沒有到達的高度。往往父母用大人的眼光去要求孩子,非得拿最優秀的孩子與自家孩子比較,這些父母心中的落差感與失敗感轉移到孩子的身上。結果就是孩子在這些父母眼中一無是處。而且,這會給孩子內心留下陰影,讓孩子感覺自己做什麼都是無用的。久而久之,孩子會變的不在相信自己。
  • 中國教育最大的失敗,就是學的東西太「有用」
    我的手一抖,不太敢相信這話出自一個七歲孩子的口中。我的七歲,還在《綠野仙蹤》、《格林童話》的課外書中暢遊,而未曾體驗過世界什麼樣的小女孩,如何能夠老練的判斷什麼知識對她有用還是無用?星期一,我順路送她到小學門口,各種英語班、奧數班、作文班在那裡安營紮寨,地堆員忙不迭的往我手裡塞傳單,說的天花亂墜「學了就有用,上了就漲分!」
  • 父母最大的失敗,是養育出一個非常懂事的孩子?看看專家怎麼說
    信息爆炸,育兒和教育理論鋪天蓋地,可憐的父母們,眼花繚亂,無所適從。有人說,父母最大的失敗,就是養育出一個非常懂事的孩子;也有人說,父母最大的成功就是養育出一個非常懂事的孩子。不禁想替孩子發出靈魂之問:什麼叫懂事?懂事的標準是什麼?界定懂事與否是誰的標準?什麼是父母的失敗?看到了什麼才是父母的失敗?為什麼只說父母的失敗,而不去問是不是孩子的失敗?-----這種思維本身已陷入了一個以「父母」為中心的思維方式。這也是很多孩子心理問題產生的根源。
  • 女兒被欺負,秦昊掩面痛哭:父母最大的錯,就是教孩子太善良
    媽媽說誰家孩子不是寶啊,言下之意就是不能因為心疼自己的孩子,就不顧及別人家長的看法和感受。這邊要為女兒&34;的行為被媽媽阻止了,秦昊竟然委屈巴巴地掩面哭了起來。經過調查發現,那些孩子從小就在父母那飽受否定和挫折,一有小過面臨的就是呵斥和冷語
  • 犯錯就是失敗者?真正智慧父母,請給孩子犯錯誤權,接納孩子失敗
    接納孩子犯錯,也需要整個社會的力量,而不僅僅是父母的覺醒。尹建莉老師並沒有因為額外負擔了全託費用,而絮叨孩子或者呵斥孩子不懂事,而是溫和地告訴女兒:「不想住就不住了,媽媽明天去跟老師說一下,把東西拿回來。」
  • 你的孩子「特別懂事」?對不起,這可能是作為父母最大的失敗
    歡迎轉 發、收藏本文~據《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曾經進行過一項關於「懂事」的調查。調查結果表明,有78.1%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喜歡懂事的孩子。我們做父母的也總是為自家孩子太「皮」而感到頭疼,羨慕「別人家的小孩」。
  • 父母最大的失敗,是沒有教會孩子做人
    有一個人,也許就是他長大的樣子。深圳,一個廖姓公務員,也是名校碩士畢業。他從小學習好,是全家的驕傲。後來一路順遂,去深圳做了公務員,結婚生子。有了孩子後,父母從老家趕來照顧。不想,這個「優秀」的兒子對父母各種不滿,4個月裡,打了老媽7回。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
  • 父母最大的失敗,是沒教會孩子做人
    只重學習,不教做人,最後就是這樣的惡果。後來這個公務員在各方壓力下,專門發了一封道歉信,深深反省和自責。隨後也痛哭流涕地給父母下跪道歉。我想,他應該是真的知道錯了。孩子拿了不該拿的,你還樂顛顛誇他厲害,結果他受到鼓勵,最後就變成了開頭那個偷車的博士。第二,黃賭毒,堅決不能碰。都是毀人心智、令人沉淪的東西。
  • 《以家人之名》熱播:父母最大的失敗,是教出「太懂事」的孩子
    因為老大是第一個來的孩子,自己會特別用心,有了老二,覺得不能太偏向於老二,還要兼顧老大的情緒,有了老三,老二更是被冷落了。,逼孩子懂事的家長太殘忍。它表面上是為家長帶來省事的好處,也許骨子裡就是出於恐懼。」而逼孩子懂事的家長,太過於殘忍,他們看不到孩子的種種問題,只是一味的誇獎孩子的懂事,卻不知道,孩子內心的恐慌與不安全感。
  • 很多父母教育孩子最大的失敗!
    、做事,完全不顧孩子感受所造成的。 孩子小的時候,用愛感受孩子感受,孩子成年以後才會感受父母感受。現在只管自己感受,說話做事不管孩子感受,未來孩子成年了以後,也不會感受父母及他人感受,因為父母沒用身教(行為)教會他們,如何感受別人感受。這類教育是教育中最失敗父母,例如:對孩子講話、做事不管孩子當下有沒有接納狀態,我們只管講我們的,有一種我講了、做了就行了,接不接收那是孩子自己問題。
  • 報喜不報憂:兒女的體貼是父母的最大失敗
    你會告訴父母生活中的不如意嗎?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請看看這篇文章。每天讀寫繪,探索和發現生活的美。訂閱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百家號:唄媽美學明明已經長大成人了,父母還像過去一樣,處處拿「別人家的孩子」說事,拿兒女事事攀比。
  • 為人父母最大的失敗,不是對孩子打罵,而是回家後的漠不關心
    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父母教育中最大的失敗是什麼?這樣的話題總是讓為人父母的有一些尷尬和窘迫,這個問題似乎是在明晃晃地提醒自己對待孩子的教育有多麼地無能。細想之下,可能有的父母會覺得最大的失敗可能是對孩子動手,畢竟向孩子甩巴掌的樣子實在是愚蠢至極。可是從孩子的角度而言,父母的打罵遠不如對自己的「漠不關心」更加可怕而傷人。
  • 做人最大的失敗,是讓父母變得小心翼翼
    ,就是覺得自己做人很失敗。中國父母最大的悲哀,是辛辛苦苦活了大半輩子,臨老卻要被大時代拋棄,被小家庭「嫌棄」。而這種變老的悲傷與孤獨,父母們縱有千般委屈,萬般無奈,也只能獨自消受。孩子,你總說父母不懂你其實你也不懂父母以前在知乎上,看過一個熱門提問:有沒有那麼一刻,你會覺得父母很丟人?在回答裡,一位博主講述了自己與媽媽買東西的故事,讓哲學君特別難過。當時超市正在打折促銷,為了節省十幾塊錢,媽媽一頭扎進人群裡,開始瘋狂搶購。